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165803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4.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ppt(9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针灸部分,聊城市中医医院针灸科王殿玲,1.足三里 6.百会2.关元 7.风池3.气海 8.肾俞4.中脘 9.三阴交5.神阙 10.涌泉,一、常用养生保健穴,定位:外膝眼(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棘外1横指,1.足三里,保健第一要穴,保健作用,三:本穴可治腹部上、中、下三部诸证,故名之;里通理:治理、调理;又:三里,指三寸;回阳九针穴之一:合谷中脘跳三里,三哑劳宫涌太溪。,名称,和胃健脾胃肠道诸证 化痰利水咳嗽气急、痰多、水肿疏肝安神胁痛、黄疸,头痛、晕,失眠补中强身内脏下垂、虚劳羸瘦、气短心悸、遗尿 舒经通络下肢痿痹、偏瘫、面瘫等,作用,定位:脐下三寸,2.关元,作用,关元 R

2、N4(小肠募穴,任脉、足三阴经交会穴)【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功效】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主治】1.遗精,阳痿,早泄,遗尿,小便频数,尿闭。2.痛经,黄白带下,月经不调,不孕。3.腹痛,泄泻。4.中风虚脱,虚劳羸瘦无力。(为全身强壮穴之一,为保健要穴。)【操作】艾灸。,作用,丹田,3.气海,【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功效】益气助阳,调经固精。【主治】1腹痛,泄泻,便秘。2遗尿,癃闭,遗精,滑精,阳痿。3崩漏,带下,月经不调,阴挺,产后恶露不止。4中风虚脱,真气不足,肌体羸瘦无力。(具强身健体作用,为保健要穴之一。)【操作】直刺11.5寸,宜用灸法;

3、孕妇慎用,作用与操作,中脘 RN11(胃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注:前正中线,胸剑联合与脐中连线中点取穴。)【功效】健脾和胃,温中化湿。【主治】1胃痛,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反胃,呕逆,食不化,纳呆,疳积。2咳喘痰多,失眠,脏躁,癫痫。【操作】艾灸,可灸。,4.中脘,神阙 RN8【定位】在腹中部,脐中央。【功效】回阳救逆,利水固脱。【主治】1久泻,脱肛,腹胀,绕脐腹痛。2中风虚脱,四肢厥冷。【操作】禁针刺;宜用隔盐灸,或艾条灸;孕妇慎用。,5.神阙,百会 DU20(督脉、足太阳经交会穴)【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功

4、效】苏厥开窍,升阳固脱。【主治】1.头痛,眩晕,昏厥,中风不语,半身不遂,虚脱。2.癫,狂,痫,癔病,小儿慢惊风,惊悸,健忘。3.脱肛,阴挺,久泄不止,胃、肾下垂。【操作】按摩;宜灸。,6.百会,风池 GB20(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功效】平肝熄风,清热解表,聪耳明目。【主治】1.头痛,颈项强痛,感冒,热病。2.眩晕,中风,高血压,口眼歪斜。3.目赤肿痛,鼻塞,鼻渊,耳鸣。【操作】可灸。,7.风池,肾俞 BL23(肾背俞穴)【定位】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益肾助阳,纳气利水,强腰聪耳。【主治】

5、1.生育疾患:遗精,阳痿。2小溲疾患:遗尿,小便频数,小便不利。3妇科疾患:月经不调,白带。4.耳鸣耳聋,腰膝痠痛。5.洞泄不化,五更泄泻。6.咳喘少气。【操作】按摩;可灸。,8.肾俞,9.三阴交,三阴交 SP6(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功效】健脾和胃,补益肝肾,调经止带。【主治】1脾胃疾患:肠鸣腹胀,泄泻,饮食不化。2妇产科疾患:月经不调,带下病,经闭,崩漏,产后血晕,恶露不行,痛经。3生育、小溲疾患:遗精,阳痿,不孕,难产,滞产,疝气,小便不利,遗尿,水肿。4失眠、高血压。5皮肤病。6下肢痿痹。【操作】按摩;可灸。(孕妇禁针刺)

6、。,【定位】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处。【功效】益肾通便,平肝熄风。【主治】1头痛,眩晕,昏迷,晕厥,善恐,癫狂,小儿惊风,失眠。2便秘,小便不利。3咽喉肿痛,舌干,失音。4足心热,下肢瘫痪。【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10.涌泉,大椎 DU14(督脉、手足三阳经交会穴)【定位】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功效】清热解表,截疟止痫。,二、其他常用穴,【定位】在背部,当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解表宣肺,护卫固表。,风门,肺俞 BL13(肺背俞穴)【定位】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

7、】宣肺平喘,化痰止咳,清热理气。,肺俞,至阴 BL67(井穴)【定位】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根角0.1寸。【功效】疏风清热,矫正胎位。,至阴,翳风 SJ17【定位】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功效】疏散风热,聪耳通窍。【主治】1耳鸣,耳聋,聤耳。2口眼歪斜,牙关紧闭,牙痛。3瘰疬,颊肿,痄腮。【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定位】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功效】散风清热,清头明目。,丝竹空 SJ23,【定位】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瞳孔。【功效】祛风扶正,通络止痛。,地仓,【定位】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功效】祛风清热,开关活络。,颊车

8、 ST6,阳白 GB14(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定位】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功效】疏风清热,清头明目。,阳白,【定位】在面部耳前,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闭口取穴)【功效】祛风活络,开窍益聪。,下关 ST7,【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功效】散风清热,通利鼻窍。,迎香,二、艾灸法,灸法,是以艾为主要施灸材料,点燃后在体表穴位或病变部位烧灼、温熨,借其温热、药物的刺激作用防治疾病的方法。,灸法的分类,艾炷灸,艾条灸,取穴:,1.灸法治疗面瘫,翳风、地仓、颊车、阳白、下关、迎香、丝竹空,艾条悬灸翳风 重灸地仓、颊车、阳白、下关、迎香、丝竹空灸5分钟,操作,时间:

9、艾灸时机;疗程时间穴位:避免灸疮环境:避免受风可配合穴位按摩、功能锻炼,注意事项,取穴:神阙、足三里、百会操作:艾条灸,2.艾灸治疗小儿腹泻,1.辨证:寒证、虚证适合2.时间:下午、晚上适合3.环境:温暖适宜,注意事项,1.取穴:至阴2.操作:艾条灸,3.艾灸治疗胎位不正,1.时间:下午、晚上2.患者体位:仰卧位3.环境:不宜太热,注意事项,扶阳固脱温经散寒,灸法的作用,选穴:神阙,4.敷脐疗法治疗慢性腹泻,吴茱萸、肉桂、干姜、丁香、地榆各15克,研末,醋调,药物,敷脐疗法简称“脐疗”,是将药物放在脐中(神阙穴),上面用胶布或纱布等覆盖固定,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敷脐疗法,1将选定的药物研细

10、末,或作散剂用,或用调和剂调匀作膏剂用。如为新鲜湿润药物,可直接捣如泥,作膏剂用。2.将患者脐部洗净擦干,然后将配制好的药粉或药膏置入脐中,然后用脐布或纱布垫敷盖固定。3.根据病情,或l-2天换药1次,或3-5天换药1次。4.取食盐适量炒热,用棉布包裹,敷脐,并轻缓揉动,对虚寒腹痛有非常明显的疗效。,操作,1明确疾病,辨证施治,正确选用和配制敷脐药物。2敷脐后如局部有皮疹痒痛,应暂停3-5天;如出现局部溃疡,应停止敷脐,改用其他疗法。3敷脐疗法主要靠局部吸收产生治疗作用,治疗效果较慢,对于一些全身性疾病如免疫疾病的调节则更慢,需治疗一段方可产生治疗效果,早期更换治疗方案是不科学的。4.此法对有

11、些病收效较慢,可配合药物内服、针灸、推拿等疗法同时治疗,以提高疗效。,注意事项,选穴:少商、商阳、耳尖,5.三棱针点刺治疗咽喉肿痛,少商(井穴)【定位】在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功效】清肺利咽,开窍苏厥。,少商,【定位】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功效】清肺利咽,开窍泻热。,商阳(井穴),【标准定位】在耳郭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郭上方的尖端处。【取穴】正坐位或侧伏坐位,在耳郭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郭上方的尖端处。【功用】清热祛风,解痉止痛。【主治病症】1、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角膜炎。2、偏正头痛。3、咽喉肿痛。,耳尖,三棱针(也可用注射器针头、针灸针),针具,操作,1.消

12、毒好三棱针(可以放在酒精里浸泡30分钟),酒精棉球消毒术者手指,戴手套。2.定位及揉搓:先用左手拇、食指向针刺部位上下推按,使血郁积于一处,继而在此部位常规消毒。3.点刺出血:针刺时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用拇、食二指握住针柄,中指指腹紧靠针身下端,针尖露出12分深,对准已消毒的穴位或部位刺入12分深。点刺时须对准穴位快速进针、出针。4.按压止血:出针后以适当力度连续挤压针孔周围组织,使血液流出,直到血流自止或血色变鲜红为止。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操作步骤,1.应用刺血疗法不仅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还必须准确掌握禁忌证。2.凡有下列之一者均不宜应用刺血疗法:1).患有

13、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及其他有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禁用;2).血管瘤患者不宜用放血疗法;3).过饥、过饱、醉酒、大汗、过度劳累禁用放血法;4).贫血、低血压、孕期及产后应慎用放血疗法。3.如效果不明显者,可以隔天,选取另一侧的少商放血,交替使用。4.放血前,搓揉很重要。刺入过浅,如果不搓揉的话就很难出血。5.也可以改用医院的采血针,能控制刺入的深浅,相对来说操作更简单。,注意事项,选穴:太阳、耳尖、眼穴,6.三棱针点刺治疗麦粒肿,太阳,眼穴,麦粒肿,1.病人骑坐在带靠背的椅子上,背部放松,双手放置在椅背上。2.按摩患侧耳尖,使其发红热感,充血(按摩增加出血量,减轻疼痛)。3.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

14、三棱针或一次性采血针垂直点刺出血35滴,用消毒棉球擦拭,无血迹后,常规消毒完毕。4.用消毒棉球擦拭血迹常规消毒后用创可贴帖之(防渗出血)3天治疗1次。,操作步骤,同5,注意事项,取穴:耳尖、太阳,7.三棱针点刺治疗高血压头痛,高血压,取穴:风池、大椎、肺俞、胃俞、大肠俞、曲泽、委中,8.刮痧治疗胃肠型感冒,胃俞,【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健脾和胃,理中降逆。,大肠俞,【定位】在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调理肠胃,理气化滞。,曲泽 PC3(合穴)【定位】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功效】清热宁心,疏经活络,降逆止呕。,曲泽,【定位】在腘

15、窝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功效】清热醒脑,理血消肿,祛风利湿,强健腰膝,委中,刮痧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牛角、玉石等工具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概念,用具,1.头部:头部有头发覆盖,须在头发上面用刮拭。不必涂刮痧润滑剂。为增强刮拭效果可使用刮板薄面边缘或刮板角部刮拭,每个部位刮30次左右,刮至头皮有发热感为宜。太阳穴:太阳穴用刮板角部从前向后或从上向

16、下刮拭。头部两侧:刮板竖放在头维穴至下鬓角处,沿耳上发际向后下方刮至后发际处。头顶部:头顶部以百会穴为界,向前额发际处或从前额发际处向百会穴处,由左至右依次刮拭。后头部:后头部从百会穴向下刮至后颈部发际处,从左至右依次刮拭。风池穴处可用刮板角部刮拭。头部也可采取以百会穴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刮拭。,操作步骤,2面部面部由内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面部出瘀影响美观,因此手法须轻柔,忌用重力大面积刮拭。眼、口腔、耳、鼻病的治疗须经本人同意,才可刮出痧。刮拭的按力、方向、角度、次数均以刮拭方便和病患局部能耐受为准则。,3背部:背部由上向下刮拭。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和夹脊穴。肩部应从

17、颈部分别向两侧肩峰处刮拭。4胸部:胸部正中线任脉天突穴到膻中穴,用刮板角部自上向下刮拭。胸部两侧以身体前正中线任脉为界,分别向左右(先左后右)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注意隔过乳头部位。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5腰部:腹部由上向下刮拭。可用刮板的整个边缘或3分之1边缘,自左侧依次向右侧刮。有内脏下垂者,应由下向上刮拭。6四肢:四肢由近端向远端刮拭,下肢静脉曲张及下肢浮肿患者,应从肢体未端向近端刮拭,关节骨骼凸起部位应顺势减轻力度。,一般每个部位3-5分钟,总体不超过20分钟。,刮痧时间,背部刮痧取俯卧位,肩部取正坐位。刮拭后会出现青紫色出血点。,患者体位,1要了解病情,

18、辩证施治,审病求因,确定刮拭的部位。2根据病人的虚实、寒热、表里、阴阳采取手法。3妇女怀孕者,腹、腰、骶部禁刮。4小儿臼门未合者禁刮。5皮肤有感染疮疗、溃疡、瘢痕或有肿瘤的部位禁刮。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刮痧,因为刮痧会加重伤口处的出血。眼睛、口唇、舌体、耳孔、鼻孔、乳头、肚脐等部位禁止刮痧,因为刮痧会使这些黏膜部位充血,而且不能康复。6下肢静脉曲张者,宜由下而上采取相应手法。7容易出血患者、病危的人要谨慎刮试。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注意事项,8不要面向电风扇刮痧、尽量避风。9刮痧板要消毒,不要使用其他的代用品刮痧(如铜钱、塑料晶

19、、瓷器、红花油)。10.头部,面部不必抹油,保健刮可着衣刮拭,治病出痧。必须使用专门的刮痧油。11刮完在痧退后再刮痧,平时可以补刮,以加强退痧作用。12刮痧时,有一定量的毛细血管出血,渗到附迈组织,然后再行吸收,这是增加抵抗力的一种方法。怕疼的人,可先泡热水澡或热敷再刮痧,以减少疼痛。,13刮痧后,会使汗孔扩张,半小时内不要冲冷水澡,可洗热水澡,边洗边刮无妨。14刮痧后喝一杯热(温)开水,以补充体内消耗的津液,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作的排出。15根除顽症,除刮痧,排毒(服用清肠食品)外,还要针对性地调理。17.刮痧不必强出痧。18保健刮痧,不必抹油,不必刮出痧来,从头到足每个部位,逐条经脉,

20、都刮拭8次,每天3-10分钟,自然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了。,取穴:曲泽、委中、合谷、内关、脊柱及胸胁,9.刮痧治疗中暑,【定位】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缘的中点处。【功效】清泄邪热,助阳解表,行气活血,通调腑气。,合谷,【定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功效】宁心安神,理气和胃,疏经活络。,内关,1.症状:治疗过程中病人突然发生头晕、目眩、心慌、恶心,甚至晕厥的现象。2.原因:常由于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饥饿、大汗、大泻、大出血之后;或体位不当;或医者在操作时手法过重,以致针刺时或留针时发生。3.预防:初次针灸、精神紧张、身体虚弱、最好选卧位,选穴少、手法轻,饥饿、疲劳、大渴时不宜针。4.处理:立即停针,全部起针。患者平卧,注意保暖,饮温开水,即可恢复。重者可针刺人中、灸百会。若不醒人事、配合其他措施。,晕痧(针、灸)的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