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166672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XX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XX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XX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XX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一章培养目标博士研究生培养必须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要求是:第一条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有献身于科学和中医药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创新精神,能够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第二条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在科学或专业技术上作出创造性成果。第三条掌握1门外语,能熟练地运用外国语进行

2、本专业的研究和学术交流。第四条身体健康。第二章学习年限第五条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可弹性学习3-5年。第三章课程学习要求第六条博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非学位课,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博士研究生总学分不得少于18学分,博士研究生原则上应在第一学期内按照专业培养方案及个人培养计划完成课程学习,课程学习采取课堂讲授、实际操作、讨论、自学、学术讲座等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为目标。具体要求如下。1.学位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2学时2学分英语48学时3学分专业课32学时2学分导师指导课32学时2学分专业:主要培养博士研究生在本研究方向领域内所掌握专业知识的深度和本学科专业以及相关

3、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的广度和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应具备的能力。课程设置一般包括:扩宽专业基础需要的基础理论课和实验课,为进入学科前沿或结合研究课程需要的理论专著、文献专题等课程;适应学科交叉、学习有关跨学科课程。2.非学位课根据博士研究生研究课题,按培养方案要求,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若干门与本专业学科研究相关的课程。第四章科研工作与学位论文第七条博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应进一步拓展知识范围,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独立和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发挥创造性思维,灵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在本学科研究中独立做出创新性成果。要求于第二学期末以前,写出研究课题的文献综述,第三学

4、期初完成开题报告。第八条博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独立完成,应是一篇(或由一组论文组成的一篇)系统的、完整的、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博士学位论文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创新性,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有新的发现和创新,应紧密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工作论文必须经过论文开题报告、论文中期进展报告、经导师和指导小组审核同意,方可推荐答辩,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暂行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组织论文评审、答辩和学位授予的审核工作。第九条中医学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与本人研究方向有关的学术论文2篇或SCl

5、类论文1篇。中药学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以第一作者发表至少1篇(含1篇)与本人研究方向有关的SCl论文。第五章考核第十条中医学博士研究生按规定轮转完一个科室,按培养计划规定的考核要求,由该科负责人主持,对研究生在本科室轮转期间的学习和工作情况进行登记、考核、评定成绩。在全部完成临床能力培养计划后,由专业学科成立的考核答辩委员会,按照相应学科临床考核指标体系要求,对研究生进行本专业的临床能力考核。第十一条中期考核: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在入学后第二学年进行,由相关院(部)负责组织,以二级学科或科室为单位成立考核小组,着重对博士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提出

6、考核意见,评议结果。第六章教学与社会实践第十二条教学实践:博士研究生应参加我校全日制本、专科生教学工作,主要是在导师指导下承担与本专业、本学科相关联的本、专科课程教学任务。具体形式包括:专业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的课堂理论教学、课堂辅导答疑、组织课堂讨论和实验课程、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的带教,以及本、专科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写作等指导工作。博士研究生参加全日制本、专科生教学实践工作总学时数要求为12-24学时,其中参加本、专科生理论课程的教学时数不超过6个学时。研究生教学实践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凡毕业前没有参加过教学实践或教学实践评价不合格的研究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答辩,须待其完成教学实践任务并被

7、评价为合格后方可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具体按XX中医药大学关于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管理规定执行。第十三条社会实践: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必须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观念。实践活动总结由导师、科室主任及其指导小组、临床教学管理部门审核评定成绩,报研究生院备案,方可获得2学分。第七章学术活动第十四条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参加学校要求的学术活动,采用记分制(3学分),获得该学分方可申请进入学位论文答辩阶段。学术报告的听讲至少7次、学术道德与修养报告的听讲至少2次、公开作与研究方向相关的学术报告至少1次(以研究生院备案为准)等

8、培养环节,并在XX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管理系统中“实践环节”-学术报告信息审核,按要求填写相关内容。毕业资格审查之前,由相关学院研究生秘书审核。第八章博士研究生培养管理第十五条博士研究生入学后三个月内由导师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要求,结合博士研究生个人特点,制定培养计划,应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科学研究、学位论文工作的预期目标及进度、教学实践等作出安排。培养计划需经教研室、院(部)审批后执行,并报研究生院备查。博士研究生提倡跨学科培养,培养方式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重点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能力,通过自学有关课程,使博士研究生在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的基础上,掌握高水平研究工作的方法。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采取导师负责制,实行导师个别指导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办法。指导小组由参加指导博士论文的2-3位教授及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第九章其他第十六条本规定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第十七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