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第五章创新.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167172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28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银行第五章创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中央银行第五章创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中央银行第五章创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中央银行第五章创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中央银行第五章创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央银行第五章创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银行第五章创新.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温家宝: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要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一是改善金融调控。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广义货币增长17%左右,新增贷款5万亿元以上。二是优化信贷结构。加强对信贷投向的监测和指导,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切实解决一些企业融资难问题。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贷款。,三是进一步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证资金渠道畅通。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的优势和特点,创新和改进金融服务,满足合理资金需求,形成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合力。四是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各类金融企业都要加强风险管理,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处理好金融创新、金融开放与金

2、融监管的关系。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测和管理,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要加强产业、贸易、土地、投资、就业政策与财政、货币政策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形成调控合力。,第五章 货币政策目标第一节 终极目标以及选择,一、主要的备选终极目标,(一)稳定物价-即保持一定时期内一般物价水平不发生显著的上升或下降通货膨胀引起了经济生活的不确定性,从而可能损害经济增长。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物价稳定当做货币政策最主要目标。,(二)充分就业-凡是有能力并自愿参加工作者,都能在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适当的工作。充分就业的意义?什么是自然失业率?(三)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必须保持合理的、较高的增长速度。1.可以保证在人

3、口增加的情况下,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获得提高,是不同的经济制度竞争获胜的关键。2.我国人均产值依然较低,追求经济增长的任务较重。3.经济增长要追求可持续性,要避免损害环境,收入差距的不合理扩大化等。,4.增长分为短期和长期,从短期来看,如果经济生活中存在闲置资源,货币政策在工资水平增加滞后时对增长是容易起作用的,当然,货币也不能增加过多;从长期来看,增长决定于资本存量增长和技术创新能力,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提供稳定的金融环境其中主要是物价稳定来促进投资增长。所以,货币政策对长期增长是有影响力的,货币政策应该主要着眼于长期增长。(四)国际收支平衡-理论上就是自主性交易是否平衡。国际收支平衡的意义以我国

4、为例、以金融危机为例。,温家宝: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6%以内;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4%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这里要着重说明,提出8%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综合考虑了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要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就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二、备选终极目标之间关系的分析(一)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 根据奥肯法则,它们是正相关关系(二)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矛盾,通货膨胀率

5、,失业率,(三)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 适度的物价上涨有利于经济增长,反过来讲,过高的物价上涨与通货紧缩不利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超过一定限度后,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必然产生通货膨胀;另一方面,针对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有些国家采取了刺激经济增长的供给政策,此外,在劳动生产率提高下的经济增长,价格可能趋于下降或稳定。总之,这两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是矛盾的,在一定条件下是统一的。,9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四)稳定物价、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内外均衡)以我国为例:国际收支不平衡巨额外汇储备基础货币投放货币供应量快速增加资产价格以及全面的物价上涨、经济增长过热(内部不均衡)(这时提高利率,又会

6、加剧外部不均衡)总之,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矛盾性是其主要方面。,三、终极目标选择的历史演变,(一)工业化国家货币政策终极多重目标的形成第一:稳定币值货币政策目标的形成 大体上说,从中央银行成立之初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以前,工业化国家的中央银行并没有明确的货币政策目标,如果说有,其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稳定币值,而没有其他的货币政策目标。,原因在于:(1)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以前,西方工业化国家的货币制度是金本位制,这种制度本身对货币总量有自动调节机制,因此维持货币稳定,即维持银行券与黄金的自由兑换,自然成了中央银行的主要任务。(2)资本主义发展早期,虽然出现了经济危机,但没有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政府干预

7、理论没有产生,中央银行还没有成为干预经济生活的工具(3)传统的经济学占统治地位,认为能够通过市场的自发调节实现经济均衡与充分就业。,第二:充分就业货币政策目标的形成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工业化国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从单一的稳定币值目标开始发展到实现充分就业与稳定币值的双重目标。原因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造成严重失业的事实使传统的古典经济学遇到了严重挑战,凯恩斯宏观经济干预理论诞生,这种通过政府干预实现充分就业的理论符合当时世界性经济危机以后西方经济社会的实际状况,因此充分就业的政策目标逐渐为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所接受,英、美等国相继以法律形式宣称,谋求充分就业是其货币政策的目

8、标之一。,第三:经济增长货币政策目标的形成,从上个世界五十年代后期开始,促进经济增长开始成为货币政策目标的重点。原因是: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增长较快。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世界内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一些战败国经济发展迅速,一些战胜国经济增长较慢。因此,为了保持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政治经济地位,各国都集中全力发展本国经济,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当时主要经济政策目标。,第四:国际收支平衡货币政策目标的形成,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一些国家国际收支逆差的出现,使维持固定汇率发生困难。随后在七十年代,伴随着两次美元危机,一些国家又将平衡国际收支作为货币政策目标。从此以后,稳定币值、充分就业、经济增长与平衡国际收

9、支这四重货币政策目标开始获得较广泛的承认。第五:较有争议的金融稳定目标,(二)从多重目标到目标单一化的趋势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工业化国家经济生活中出现“滞胀”,即就业已不能用通货膨胀的代价来换取通货膨胀存在的同时却是经济停滞和突出的失业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些国家的货币政策目标先后转化为以稳定币值为主。其中,法国在1993年有关法兰西银行的立法中规定:“法兰西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以保持物价稳定为目标。”有的国家还提出了“低通货膨胀增长”或“无通货膨胀增长”的方向。另有少数,国家一直以稳定币值为目标,原联邦德国就是其中的代表。1992年修改的德意志联邦银行法规定:“德意志联邦银行运用本法律所

10、赋予的货币方面的权力,以稳定货币为目的”1998年6月,欧洲中央银行成立,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它的货币政策目标与原联邦德国中央银行一样,也是单一的稳定币值。日本在实践中也一直重视稳定币值,在近来新修改的银行法中,则十分明确地把货币政策目标确定为稳定币值。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国际金融组织对于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主流观点都是强调单目标的稳定币值。,(三)近年来备受关注和推崇的通货膨胀目标制1.内容:以未来一段时期内确定的通货膨胀率或者目标区作为货币政策目标;根据对未来中长期通货膨胀预测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操作,努力使其在目标区范围内。2.特点:它是一种长期货币政策目标;不排除在特殊情况下,以充

11、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等短期目标为重心,允许短期内偏离通货膨胀目标,但出现这种情况后,中央银行需做出解释;设定目标区时对经济增长,表现出了极大关注,所有国家的目标区都在零以上;目标区大于零,表明稳定物价应该保持适度的通货膨胀率,中央银行还必须和低通货膨胀率以及通货紧缩作斗争;它是一种“规则”和“相机抉择”货币政策策略的有机组合;与货币供应量指标比较,它是高度透明的,易于为公众理解;增强了中央银行的责任感。,3.实行原因: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局限性;反映着通货膨胀问题存在的普遍事实;货币长期中性已成为主流观点;稳定公众预期;从有利于经济增长来讲,反通货膨胀是正确的;自由主义思潮的反映。专栏

12、:通货膨胀预期与通货膨胀的形成:从需求方面看,会降低公众的货币需求,增加资产与商品需求;从供给方面看,会提升工资成本的上升预期。这两方面都会推升包括资产价格在内的广义物价水平。,世界各国对于通货膨胀预期的管理的主要方法: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央行加强与公众的沟通,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引导公众预期;对于基础性生产要素进行控制,比如控制工资增长率不能超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等。受国内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我国的通货膨胀预期加速。我国应该采取的措施:加强与公众的沟通,明确宣布稳定物价是政府的重要目标,政府有能力保持物价稳定,对于具体可能影响物价的政策要进行必要说明;有效控制货币总量;食品价格对于居

13、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影响较大,应积极保持农产品供应;针对资产价格市场不成熟而居民对资产需求增加的的特点,要防止资产价格上升引起一般商品价格上涨的预期;积极稳妥推进水电油运等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4.结果:凡采用之国家,经济增长以及通货膨胀都要好于过去,即以通货膨胀为指标促进了实际经济增长,还推动了对通货膨胀的控制。,主要发达国家通货膨胀率,智利的实施情况,5.存在的问题:第一,有经济学家指出,许多没有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通货膨胀率在同期也有大幅度的下降。这说明尽管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有利于通货膨胀率的下降,但在降低通货膨胀率方面它并不是唯一起作用的因素。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世界范围内通货膨

14、胀率的下降,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有:90年代以前过度投资引起的生产能力高度扩张、各国产品市场及服务和贸易的自由化等。,第二,通货膨胀目标值的合理设定,过大可能诱发通货膨胀,过小容易导致经济衰退。第三,如何使用可以利用的信息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通货膨胀目标制强调使用所有可以利用的信息判断经济形势,从而进行决策,这涉及到对所有信息鉴别区分的问题。第四,如何准确的预测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受国内、国际、经济、政治等多种因素决定,准确预测不仅依靠计量模型,还要依靠决策者的知识及经验,技术性非常强。总之,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6.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条件第一,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为避

15、免迎合政府短期刺激经济增长的需要,带来未来的物价上涨。第二,浮动汇率制,这样货币政策才有自主权。第三,较高的政策信息透明度,货币政策实践表明,经济主体对货币政策十分关注和敏感,政策透明度越高,货币政策就越容易被理解和预测,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越好。第四,通货膨胀目标值的合理设定以及准确预测第五,利率市场化以及发达的金融市场。,四、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一)19841994年,实行双重目标,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发展经济、稳定币值。当时的认识是:(1)新中国建立30多年来,虽然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很大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只有大力发展经济,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同时,经济发展了,币

16、值才能稳定。因此,应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同时兼顾币值的稳定。(2)经济发展了,在粗放经济条件下,充分就业可以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中包含了充分就业的目标。(3)国际收支平衡涉及的是汇率问题,而汇率的稳定与本币币值有密切联系,本币币值稳定了,那么汇率也可以稳定,因此,稳定币值中也包含了国际收支平衡的内容,(二)1995年开始实行单一目标 1995年,第一部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该法规定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主要不是理论争论的结果,而是根据当时的中国实际得出的结论。在19841994年执行发展经济和稳定币值的货币政策目标这段时间内,经济年均增长率约为10.71%

17、,平均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这样高的经济增长率与如此高的通货膨胀率在世界上都是少见的。高经济增长与高通货膨胀都需要解决,但首要的是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只有抑制了通货膨胀,才能使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和稳定地发展,才能削弱公众通货膨胀预期,给改革开放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三)2003年至今继续坚持单一目标 2003年末修订中央银行法的时候,货币政策目标的提法没有变化。这依然与这段时期的经济实践有关系。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中国出现明显的通货紧缩现象,人们要求货币政策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中国的货币政策实际上面临多目标约束,但是以后的货币政策实践使人们对货币政策作用有了清楚的认识。中央银行为了实现

18、货币政策的多目标,可以说使用了所有可以使用的工具。但是,收效并不明显。这时,人们体会到,货币政策在控制通货紧缩方面的作用明显弱于控制通货膨胀。同时,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许多问题是货币政策无法解决的,对货币政策的多目标约束显然是对货币政策要求过高,坚持单一“稳定币值”的最终目标应是货币政策的最佳选择。,我国已经连续两年实行增加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并使用了如此多的政策工具,但货币供应量就是增加不多。中国是这样,日本也是这样。再看历史,才知道人类还没有以货币政策成功对付通货紧缩的先例。Cover(1992)和Karras(1996)的实证研究证明了美国和欧洲18国存在明显的货币政策效果的不对称性。

19、有人形象地将货币政策比喻为绳子,可以有效地“拉住”经济过热,但却无法“推动”经济增长。新世纪中国货币政策的挑战(谢平,2000),银行“惜贷”是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地讲,它是指在现行的利率和贷款条件下,众多意愿贷款的企业借不到款,而银行却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收益更低的安全资产上。其通常的表现是存差的不增大。我国首次出现存差是1994年,金额为 526.5亿元,占全部存款余额的1.3%。但是,2002年 6月末,我国商业银行的存差达 3.4万亿元,存差占全部存款余额的比例23.4%。,无疑,随着直接融资的发展和各项金融改革措施的出台,商业银行资金使用渠道增加、资产结构多元化是差扩

20、大的重要因素。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存差资金的主要占用却在两个方面:一是持有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等金融资产;二是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按现行规定,法定准备金率为6%,超额准备金虽没有硬要求,但近年来这一比率却不断高升,2002 年最高达到 7.9%。由此不难看出,银行惜贷已是不争的事实。,各商业银行几乎毫无例外地实行了严厉的贷款责任人制度,部分银行甚至实行贷款责任终身制,对于因放贷而形成的坏帐、呆帐,银行经理负终身追偿责任、而且不仅针对直接责任人进行严厉的处理,还将追求相关当事人、领导者的责任。与严厉的信贷责任制度相比,各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并未建立起一套对银行经理健全、合理的激励机制。,之

21、所以银行惜贷是因为金融危机之下,银行对于经济现状产生的悲观情绪,银行会担心放出去的贷款,会因为经济的不稳定而收不回来。因为在金融动荡中,企业很难发展,销售量的下滑以及利润的下降可能到最后会以破产保护来亏欠银行的贷款。,(四)金融危机前的经济环境更迫切要求中央银行坚持单一的货币政策目标 越来越快的物价上涨趋势一方面可能引起经济的大起大落,另一方面可能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注:我国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是8%。相应的物价上涨率是3%)。(五)近来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执行结果将可能再次证明单一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意义(六)法律规范、理论争论、实际操作的差异性。,1997年以后中国进入负通货膨胀率,不仅理论

22、上“单目标”与“多目标”之争仍在继续,而且政府和社会各界都要求货币政策“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中国货币政策实质上面临多目标约束,这些目标有:物价稳定、促进就业、确保经济增长、支持国有企业改革、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确保外汇储备不减少、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多目标约束主要来自中央政府,这可以从每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和中央银行分行长会议主报告看出。新世纪中国货币政策的挑战(谢平,2000),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在中国金融撰文指出,在改革转轨时期,货币政策要立足于中国国情,把握好实现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之间的平衡点,既要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又要根据一段时期内

23、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有所侧重,以不同的权重考虑多个目标,合理把握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货币政策必须考虑支持资源配置优化,必须考虑到能源、资源包括水资源价格的改革以及住房、公共交通等公共事业改革。否则,如果单纯以通货膨胀目标制考虑,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可能会抵制这些改革,理论争论:,单目标论:分为对立的两种,第一,稳定物价。理由:稳定物价是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前提。第二,最大限度的经济稳定增长,理由:货币是再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才能稳定物价。双目标论:发展经济与稳定物价要兼顾即在发展中追求稳定,在稳定中追求发展。多目标论:由于改革开放加快,就业和国际收支对宏观经

24、济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因此,货币政策必须包括这两个方面。,第二节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一、选择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的必要性 中央银行运用工具实现最终目标需要较长的时间(通常是一年以上),如果等到最终目标发生变化以后,才发现工具使用的错误,那错误将是无可挽回的。因此,中央银行选择一些变量作为中介目标来跟踪,因为在中央银行使用货币政策工具后,中介目标先发生变动,然后引起最终目标的变动。但是工具并不能直接影响中介目标,因此中央银行又选择一些变量作为操作目标来跟踪,对于操作目标,中央银行的工具能直接控制,同时,操作目标的变化会引起中介目标变化。,二、选择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的标准(一)可测性:第一,

25、数据能迅速获得;第二,有明确的定义,能精确的测量、观察和分析。其意义在于在货币政策发生错误时能比最终目标更快地发出信号。(二)可控性: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及时和准确的进行控制和调节。其意义在于如果中央银行不能有效控制的话,即使发现它们偏离了调控目标,也无可奈何。(三)相关性:中介目标的变动能够可预测的影响最终目标,操作目标的变动能够可预测的影响中介目标。,三、可供选择的中介目标分析(一)货币供应量与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优劣分析 第一:可测性:都存在问题。第二:可控性:公开市场业务可以调控利率,央行还可以直接制定利率,但是无法对货币供给完全控制。然而,央行可以控制的还只是名义利率。第三:相

26、关性:相关性难分优劣。小结:纯粹的理论分析难有定论,如何选择决定于不同国家不同的发展时期。,(二)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不能同时作为中间目标,1.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会使利率失去控制,货币供应量,利率,2.选择利率作为中间目标会使货币供应量失去控制,MS,MD,MS,MD,解释:如果中央银行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则由于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的意外波动,导致货币需求曲线上下移动,而货币供应直线不能移动,则利率必然波动,即选择货币供应量就意味着利率波动。反之,如果中央银行选择利率作为中间目标,则由于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的意外波动,导致货币需求曲线移动时,为维持确定利率目标,货币供应量必然发

27、生波动,即选择利率就意味着货币供应量波动。,(三)其他备选中介目标的分析第一:汇率:优点是有利于控制通货膨胀,缺点是会是货币政策丧失独立性,适用于小国开放性国家。第二:信贷规模:在计划经济中使用,随着改革的发展,逐渐丧失其独立性。,(四)货币供应量指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缺陷 我国的货币政策框架正式引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始于1996年。1998年,货币当局放弃对信贷规模的控制,货币供应量牢固地确立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地位。缺陷如下:,第一,货币供应量的定义存在争论:主要表现在货币供应量的准确定义上。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分为三个层次:Mo=流通中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

28、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但是,在三个问题上人们存在分歧,一是居民活期储蓄存款是否应列入M1;二是股民保证金是否应列入M1;三是外币存款是否应列入M2 存在争议本身就表明我国目前货币供应量的准确界定存在问题。,第二,汇率制度严重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第三,货币供应量与增长、物价具有相关性,但是准确界定存在困难,缺乏可操作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M2衡量的货币增长速度经常高达30%以上,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与通货膨胀之和。第四,虽然如此,也要使用。,(四)利率市场化后,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将从货币供应量转变为利率 从世界范围看,1993年,美联储宣布放弃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

29、目标,并使利率回到了货币政策操作的舞台中心,其他国家如英国、加拿大、瑞士、日本等也都如此,选择利率作为中介目标是一种趋势,但是,我国目前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现阶段,利率还不能成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因此,为了提高我国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调控能力,应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尽快确立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四、可供选择的操作目标分析 在一个操作目标具备可测性、可控性之后,如果一个操作目标对于中介目标的影响能够预测,而该中间目标又被认为是最理想的,那么,这个操作目标将被优先考虑。因此,如果最理想的中间目标是货币供应量,那么操作目标就是基础货币或银行准备金;如果中间目标是长期利率,那么操作目标是短期利率。,复习思考题:1、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内容、特点2、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原因、条件以及结果3、通货膨胀目标制在中国的实用性分析4、通货膨胀目标制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