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诗词鉴赏指导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173531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07.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诗词鉴赏指导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诗词鉴赏指导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诗词鉴赏指导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诗词鉴赏指导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诗词鉴赏指导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诗词鉴赏指导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诗词鉴赏指导课件.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考复习专项之 诗词鉴赏,中考新动态诗词鉴赏,范围:使至塞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 岳、钱塘湖春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己亥杂诗 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天净沙秋思,09年中考“诗词鉴赏”试题精选,要求:1、把答案写在练习本上,根据答案估测自己的得分。2、分析总结各地诗词考试的考点及题型。,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襄樊(4分)1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山了泰山 的形象。(2分)2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

2、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2分),遮天蔽日(或“巍峨高大”“高大雄伟”)。,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齐鲁青未了 未了:会当凌绝顶 会当:2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

3、心情。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不尽,终要,终当,D,山东省枣庄市,1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2分)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阴阳”分别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意愿,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4、聚 焦 考 点,中考考查古诗鉴赏,呈逐年增多的趋势。试题全部取材于课内,以唐诗为主。题型以主观性试题(填空、简答)为主,少数是选择题。其考点虽然较多,但仍然有规律可循,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诗歌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必考考点之一。2.对名言名句的理解和鉴赏。名言名句脍炙人口,或者形象生动,充满诗情画意;或者深蕴哲理,启迪智慧;或者情真意浓,格调高昂。千古传诵,耐人咀嚼。3.诗歌的艺术手法。明确了诗歌的艺术手法,对我们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都有重要意义。4.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情因景生,景以情合,这是考试的重点。5.诗歌中的“诗眼”、“词眼”。即古诗中那些使全句

5、游龙飞动的、令人刮目相看的字。,方 法 指 津,.厚积薄发,注重积累。平时应多读一些诗词,多做点鉴赏练习,提高分析评价能力。同时要掌握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关键词(示例:动静结合、侧面烘托、运用典故、使用修辞、蕴含哲理)2.反复体味,读懂原诗。要了解诗人的经历和风格,弄清诗人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注意分析诗题,还要能知人论世,联系作者生平和作品产生的时代。3.看清要求,吃透提示。要审清题目要求,从诗歌的整体出发重点分析。特别要吃透题目的提示。如果是选择题,应仔细分析选项,看看是否有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故意反说等现象。4.选准角度,准确表达。该类题目我们要能从主题、情感、艺

6、术手法、语言中等方面选择一点准确阐述。既不能含糊不清,又不能空泛;既不能想当然,又不能唱反调。,复习时必做功课:,1.总结出每首诗词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写作背景)。2.明确每首诗词中的名句,整理其理解和艺术手法两方面的内容。3.找出每首诗词中的景物描写,并概括其内容及总结其表达效果。4.明确诗歌中的“诗眼”、“词眼”,理解其具体含义,分析其作用。,温馨提示:,诗歌的语言形象、凝炼,富于表现力。要联系全诗主旨,反复咀嚼品味。我们要紧紧抓住诗中的名句(主旨句、哲理句、写景句等),在背诵了解的基础上,强化理解,多结合自己的阅读和生活体验,多角度多侧面地发掘名句所蕴含的哲理、所表达的情感。特别

7、是诗中那些能更真切的传达诗情诗旨,增强诗词形象性的“诗眼”、“词眼”,要重点落实它们在诗词句和诗篇中的表达效果。,示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主旨:矢志收复中原的理想及壮志未酬的忧愤。,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既描写了战争的惊险场面,也表达了词人希望自己能够驰骋沙场,冲锋陷阵的愿望。,收复中原,统一国家。,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诗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

8、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 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牛刀小试:,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

9、”字的表达效果。4.的一个词是:5.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可怜,“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河南(4分),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

10、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2分)2、在下阙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这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示例:太守率领众多随从,纵马飞奔,像狂风一样越过小山冈。(意思对即可。),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报国,建功立业(意恩对即可。一点l分,),徐州市,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_(1分)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请作具体分析。(2分),最爱(爱),(2分,描写的景物和表现出的春的特点

11、各1分)这两句诗写莺和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几处”“谁家”“早”“新”突出了初春季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特点。,连云港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3分)(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居室中领悟到了什么?(2分),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示例供参考: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3)新事物必将带起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有关诗歌鉴赏的名词术语,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写出了事物/景物的什么特点 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反映出诗人什么性格和艺术风格,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