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课件-第二十五章补虚药.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175483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2.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课件-第二十五章补虚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中药学课件-第二十五章补虚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中药学课件-第二十五章补虚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中药学课件-第二十五章补虚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中药学课件-第二十五章补虚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学课件-第二十五章补虚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课件-第二十五章补虚药.ppt(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二十五章,补 虚 药,2,含义:凡能补益正气,增强机能,以提高抗病能力,治疗虚弱证候为主的药物,称为补虚药,亦称补益药或补养药。适应证:虚证(气、血、阴、阳不足)形质亏虚,脏腑功能低下,抗病力弱,或生长发育障碍以及早衰。,3,应用:根据虚证的不同属性而选择不同作用的补虚药,亦叫直接补。根据气血相关或阴阳互根或阴血同源的理论,互相配合使用,亦称间接补。根据病情轻重缓急,而分别采用不同的剂型。如峻补多用汤,缓补多用丸散、酒、膏、片、颗粒、口服液等。汤剂宜多煎,所谓“补益滋腻之药,宜多煎取其熟而停蓄。”补虚药宜饭后服。,4,使用注意:纯实无虚,不用补药,以免“闭门留寇”。分类:虚证证型不外气虚

2、、血虚、阴虚、阳虚四类,故补虚药亦相应地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类。,5,第一节:补 气 药 药性大多甘温,主要补益脾肺之气,主治脾肺气虚证以及气虚不摄所致的失血、出汗、小便不禁和血虚津亏等证。补气药甘温壅气,易致中满,故常配理气健脾药。,6,人参,7,党参,8,人参 功效及机理:甘微温大补元气,补脾益肺 安神益智 甘微苦生 津 止 渴特点:重在大补元气,为补气固脱首选药。应用:气虚欲脱面色苍白,瞳散失神,口开手撒,气息低微,汗出肢冷,脉沉细或微。一般的脾肺气虚证。热病伤津口渴多汗和消渴。气血亏虚的心悸、失眠、健忘。,9,用量用法:常用量1.59克,文火另煮兑入他药汁中服下。研末量11.5

3、克,日23次。救脱量1530克,煎汁分数次灌服。使用注意:服人参后不宜喝茶叶茶及食萝卜。,10,人参 补气力强,大补元气,且 益气生津 安神益智,为峻补药。脾肺气虚 和气津两 补气力弱,专补脾肺,党参 伤证 且养血,为平补药。,11,西洋参,12,太子参,13,西洋参 力宏,补心 补气 生津 气,养阴 用于气虚津伤 清火。太子参 力薄,补脾 气,不清火。,14,黄芪,15,黄芪 甘而不壅,温而不燥,气味平和。甘温补又升,故补气又升阳,为补气要药。归脾托疮生肌甘温补气 益卫固表 归肺 利水消肿,16,应用:广泛用于脾胃气虚证及中气下陷证。肺气虚弱卫外不固自汗、易感。气血不足,疮疡内陷脓成不溃或溃

4、久不敛。气虚不能运化水湿浮肿,小便不利。用量用法:煎服1015克,大剂量3060克;益气补中升阳宜炙用,其他方面多生用。,17,白术,18,山药,19,白术山药共性:味甘归脾补气健脾脾虚食少,泄泻或便溏。,20,个性:白术:甘温补气健脾,止汗安胎(专入脾胃)为补气健脾 要药。2.苦温燥湿利水。故凡脾气虚弱、脾胃虚寒、脾虚停水停饮以及脾虚气弱的自汗和胎动不安均作主药。用法:燥湿利水生用,补气健脾炒用,健脾止泻炒焦用。比较:白术 燥湿健脾 甘和,健脾为主,利小便,止汗 苍术 辛烈,燥湿为主,祛风湿,发汗使用注意: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者不宜用。,21,山药:甘平,入脾肺肾,既补气又养阴,肺脾肾统补,性

5、兼涩而有固精止带作用。故还用治肺虚咳喘或肺肾两虚咳喘、肾虚不固遗精尿频和白带过多以及阴虚内热消渴等。用法用量:补阴生津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煎服1030克,大量60250克;研末吞服,610克每次。,22,甘草,23,甘草性能功效特点:独具甘味,且甘味显著,药性缓和。归心补心气 炙用甘温 归脾胃益气补中 甘味缓和 归肺祛痰止咳 缓急止痛,调 和药性 生用甘平清热解毒,24,应用:本品既补又泻,用途广泛。用于心气不足,常作主药;用治脾气虚常作辅药。阴血不足,筋失所养的挛急作痛,或脾胃虚寒营血不能温养所致的腹中挛急作痛。风寒、肺热、寒痰、湿痰、所致咳嗽均可配用。调和药性,应用广泛。热毒疮疡、咽喉

6、肿痛。食物中毒、药物中毒。,25,使用注意:湿盛胀满、浮肿、呕吐者不宜用。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久服大量生甘草,可引起浮肿等。比较:大枣 益气补中 养血安神 蜂蜜 调和药性 润燥解毒,缓急,26,白扁豆,27,白扁豆甘温芳香,专入脾胃,功能健脾化湿消暑。常用治脾虚泄泻、脾虚带下过多和阴暑吐泻。健脾止泻炒用;消暑解毒生用。,28,第二节:补 阳 药 药性大多辛、甘、温(热),主要温补肾阳,主治肾阳不足、肾不纳气、脾肾阳虚五更泻、肾虚精亏、肾阳虚水肿,以及下元虚冷冲任不调证。本类助火伤阴,阴虚火旺者不宜使用。,29,鹿茸 紫河车巴戟天肉苁蓉共性:甘温入肾补肾阳,益精肾阳不足,精血亏虚的男子阳痿

7、、女子不孕、腰酸耳鸣、肢冷等。,30,鹿茸,31,个性鹿茸 甘温温补,咸味走肾,故又有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作用,故还可用治肝肾精血不足的筋骨痿软,小儿五迟。用治冲任虚寒,带脉不固的崩漏不止,带下过多。用治疮疡久溃不敛,脓汁清稀或阴疽内陷。使用注意:宜从小量起用,缓缓增加,不宜骤用大量,以免阳升风动而现头晕目赤,或助火动血而现鼻衄。凡阴虚阳亢、血热、胃火、痰热和外感热病,均应忌用。,32,附:鹿角胶:长于止血(虚寒吐、衄、崩、尿血)鹿角霜:长于收敛止血(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亦 可用),33,紫河车:甘温温补,味咸入肾,归心补养心血;入肺补益肺气。故还可用治肺肾两虚的喘嗽的缓解期;用治气血不足的消

8、瘦痿黄,产后乳少等。,34,巴戟天,35,肉苁蓉,36,巴戟天辛温祛风湿,用治风湿久痹,步履艰难。肉苁蓉药性滋润,归大肠,而能润肠通便。用治老人肾阳不足,精血亏虚的肠燥便秘。,37,淫羊藿,38,杜仲,39,续断,40,淫羊藿杜仲续断 共性:甘温而补,归肝肾补肝肾,强筋骨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筋骨痿弱等常两两相须合用。,41,个性淫羊藿甘温温肾壮阳,辛温祛除风湿。常用治肾阳虚;阳痿不育,宫冷不孕及尿频和风湿久痹,肢体麻木拘挛,步履艰难者。,42,杜仲 调冲任,固经安胎 常 补肝肾作用较强,冲任失调胎动不安、相须 降低血压 习惯性流产、胎 合用 续断漏下血等。行血脉作用较强 疗伤续折,43,菟丝子

9、沙苑子共性:甘温质润,归肝肾补肾固精,养肝明目肾虚腰痛,阳痿遗泄、尿频、带下等和肝肾不足的目昏头晕、视力减退等。,44,菟丝子,45,沙苑子,46,个性菟丝子温补脾肾而止泻;补益肝肾以安胎。故还常用治脾肾虚泻和肝肾不足的胎动不安。沙苑子补肾涩精力强。凡肾虚腰痛泄精,小便遗沥,白带过多等皆为必用之药。,47,补骨脂,48,益智仁,49,补骨脂益智仁 共性:温燥兼涩,归脾、肾经补肾助阳,固精缩尿,暖脾止泻肾阳不足、遗精滑精、尿频遗尿和脾阳虚泄泻 等。,50,个性:补骨脂长于温肾,且纳气平喘。而常用治命火不生脾土之五更泻和肾不纳气之虚喘。益智仁长于温脾,且统摄涎唾。而常用治脾胃虚寒泄泻和口多涎唾或小

10、儿流涎不禁。,51,蛤蚧,52,冬虫夏草,53,蛤蚧冬虫夏草共性:归肺肾经温补肺肾,纳气平喘肺肾两虚的久咳、虚喘和肾阳不足的阳痿等。个性蛤蚧偏于补肺气,且能益精血,故多用治肾阳不足,精血亏虚的阳痿。冬虫夏草偏于益肺阴,且能止血化痰,故多用治劳嗽痰血。,54,第三节:补血药 药性大多甘温质润。主要补养心肝之血,有的兼有滋养肝肾或益脾。主要适用于心肝血虚所致的面色萎黄,唇爪苍白,眩晕耳鸣,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或月经推后,量少质淡,甚或闭经,脉细弱等。常与补气药或补阴药或健脾胃药同用,以达补气生血、阴血同源、资气血生化之源之效。本类药味粘腻,妨碍运化,故湿滞脾胃,脘腹胀满,食少便溏者应慎用。,55,

11、当归,56,何首乌,57,阿胶,58,白芍,59,当归 行气,活血止痛,妇科 调经要药,润肠熟地 补血 补血要药,滋阴(养血)补精 主药首乌 主治心、截疟、解毒,肝血虚证 润肠通便阿胶 补血止血要药,滋肾润 肺白芍 善补肝血,敛阴,柔肝 止痛,平肝,60,第四节:补 阴 药 药性大多甘寒(凉)体润多汁,主要有滋阴、生津、润燥、清热等作用,主要适用于脏腑阴虚津亏证或热病伤津证。应用时,应根据阴虚津伤的病理机转而配伍他药:邪热未尽、阴液已伤配清热药 阴虚内热配清退虚热药 阴虚阳亢配平肝潜阳药 阴虚风动配平息肝风药 阴血俱虚配补血药(阴血同源)肾阴虚配补阳药(阴阳互根,制阴药滋腻)使用注意:脾胃虚弱

12、,痰湿内阻,腹满便溏者不宜。,61,北沙参,62,南沙参,63,麦冬,64,石斛,65,沙参 入胃 北沙参养阴润肺。养胃生津 南沙参化痰止咳。主治热病麦冬 伤津或胃 润肺养阴,清心除烦。阴不足石斛 滋阴除热(明目)。,66,玉竹,67,黄精,68,玉竹 同属百合科根茎,甘平,入肺 长于养胃 生津黄精 滋阴润肺阴虚肺燥 长于补 脾肾精气黄精 甘平补气养阴 养阴作用较强山药 均治肺肾不足证 固涩肾精力强 百合 甘凉归肺养阴润肺 清心安神天冬 燥热咳嗽或劳嗽咳血 清肺降火,69,百合,70,天冬,71,百合 润肺止咳 养阴润肺,清心除烦麦冬 益胃生津天冬 清肺降火力强,下能滋肾 滋阴润燥麦冬 清心除烦力强,益胃生津,72,枸杞子,73,墨旱莲,74,女贞子,75,枸杞子 味甘,归肝肾 补精明目止渴(消渴)墨旱莲 滋补肝肾 凉血(收敛)肝肾阴虚,止血 乌须发女贞子 腰膝酸软,清肝(养肝)头晕目眩,明目 须发早白等。,76,龟甲 滋阴作用较强,滋阴潜阳阴虚内热,益肾健骨,补血 阴虚阳亢,阴虚风动,阴 养心鳖甲 虚阳浮常相须合用 清热作用较强,软坚散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