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系列课程之中药养护.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175867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系列课程之中药养护.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药系列课程之中药养护.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药系列课程之中药养护.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药系列课程之中药养护.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药系列课程之中药养护.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系列课程之中药养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系列课程之中药养护.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药系列课程培训,中药品种繁多,成分性质各异,在购、存、运、销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科学的养护,当受到自然界温度、湿度、空气、光线、害虫、霉菌等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影响时,中药会发生霉变、虫蛀、走油、变色、走味、风化等现象,而失去原有的活性成分,严重的还会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应根据中药的不同性质,研究中药所含化学成分以及发生质量变化的规律,从而有针对地研究科学的养护方法和技术,以便保护中药原有的品质,保证中药质量,降低中药损耗,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中药养护知识培训,中药养护知识培训,一、中药变异的因素,二、常用养护方法,中药养护知识培训,一、中药变异的因素,中药养护知识培训,一、中药变

2、异的因素中药的品质变异主要由内在和外界因素造成的。1、内在因素-中药的化学成分和含水量2、外界因素-生物、物理和化学因素1、中药的含水量 中药的含水量直接影响其质量与重量,控制水分是中药(特别是中药材)养护的首要问题。中药品种繁多,属性复杂,主要来源是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及部分加工制品,其中以植物类的药材最多,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其本身的性质关系,都含有一定的水分,而含水量又因其组成成分和内部不同各有差异。中药贮存过程中影响其质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其含水量的多少则是诸因素中的主要因素。由此可见,水分含量的控制和测定,是中药养护过程中进行监控的主要指标。一般来说,空气的相对湿度不超70、温度

3、在15以下,药材本身的含水量在10以下,药材可以安全贮存。,2、中药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质 中药的成分较复杂,分为非水溶性物质和水溶性物质。常归纳为六大类:生物碱、苷类、鞣质类、油脂类、挥发油类和植物色素类。、含生物碱类药材,如干燥方法不恰当,其含量可能会降低;如因久与空气和日光接触,会有部分氧化、分解而变质。故此类药材应避光贮存。、含苷类药材由于大都含有能将苷水解的酶,在贮存时必须注意干燥,避免湿气侵入而使苷分解、失效。药材中如果没有水分存在,苷是不会分解的。、含鞣质类药材易于氧化变色,故贮存时要减少与氧气的接触。,中药养护知识培训,、油脂类药材所含的油脂,由于光线、温度、水分以及油脂中的杂质等

4、因素均能加速其酸败,所以此类药材应尽量除去水分与杂质,尽可能存于密闭容器中置于避光、低温、干燥处,防止油脂酸败。、含挥发油类药材应尽量避免温度过高导致药材所含挥发油散失或走油,避光、阴凉存贮。、含植物色素类药材贮存过程中尽量防止变色、低温阴凉处存放;干燥过程中避免强烈日光暴晒及防止氧化,以保其固有色泽。,中药养护知识培训,中药变异的客观因素(外界因素)1、生物因素-霉菌、鼠和害虫、霉菌是指真菌中不形成大的子实体的全部丝状菌类,常寄生于有机体或腐生于粮食、食品、药材或其他产品上使之发霉变质,有的霉菌还可以产生毒素,危害人与动物的健康。一般常见的霉菌有黑酵菌、云白菌、绿霉菌、蓝霉菌等。霉变又称发霉

5、,是霉菌在中药表面或内部的滋生现象。中药表面附着的霉菌在适宜的温度(2035)、湿度(相对湿度75以上或药材含水量超过15)和足够的营养条件下,进行繁殖,分泌的酶溶蚀药材组织,以致使中药有效成分发生变化而失效。(一般来说药材本身含水量在10以下,空气相对湿度不超70,温度在15以下时,一般不易发霉。此外,在光线强烈、空气流通的情况下,药材也不易发霉的。),中药养护知识培训,、鼠害,对中药的贮存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历来就是中药贮存中的防治对象之一。鼠类不仅偷食药材,还随处排泄粪便,对药材造成严重污染,危害人类健康。鼠类是传播病原微生物的媒介,把一些病毒、致病菌带到药材上,如鼠疫等,其危害难以估计。

6、、害虫,中药的害虫是指贮存保管过程中危害中药的昆虫而言。蛀食中药的害虫分布较广,据统计在常用的600余种中药中,被虫害的占40左右。,中药养护知识培训,中药养护知识培训,温度对中药害虫的影响 15-30为害虫适宜活动温度范围、0-15或35-40为害虫不活动范围、50-60为高温致死区、8-4为低温致死区 湿度对中药害虫的影响 相对湿度70-80(温度18-27)为最适宜湿度范围、相对湿度75-90(温度27-35)为适宜湿度范围、相对湿度30-40为不适宜湿度范围(害虫会生理失调或死亡),湖南仁康泰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 中药养护知识培训,2、物理因素-主要是自然因素,包括空气、温度、湿度与光照

7、。、空气-(78氮、氧21、氩0.93、其他气体-氖、臭氧等)空气中的氧和臭氧对药材的变质起着积极的作用。作为氧化剂,可使药材氧化变质、变色等。、温度 一般是指自然气温。温度对中药的影响最大。药材对气温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在常温(1520)下,药材成分基本稳定,利于贮存。当温度升高,物质分子运动加快,药材水分蒸发,失去润泽,甚至干裂;各种氧化、水解反应加快,中药泛油、气味散失亦加快;动物胶类和部分树脂类,会发生变软、变形、黏结、融化等现象;矿物含结晶水的药材会失水或融化等。,中药养护知识培训,、湿度 是指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多少的程度,也就是指空气潮湿的程度。湿度的大小可引起中药的潮解、融化、糖质分

8、解、霉变等各种变化。中药的含水量,一般控制在10左右、室内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0以内。当空气的湿度超过70以上时,中药的含水量也随之而增加。含糖质多的中药如糖人参及蜜制品(蜜炙甘草、蜜炙黄芪),会吸潮发软乃到虫蛀。盐制药材(盐附子等)及钠盐类的矿物药(芒硝等)会潮解风化。当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在6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即显著降低,中药的含水量又会减少,含结晶水较多的矿物药,如胆矾(硫酸铜CuSO45H2O)、芒硝(硫酸钠Na2SO410H2O)则易风化(失去结晶水)。叶类、花类、胶类中药因失水而干裂发脆,蜜丸类会失润发硬,影响中药质量。,中药养护知识培训,、光照(指日光照射)日光蕴含大量的能量

9、。不合理直射的日光会使中药成分发生氧化、分解、聚合等光化反应,如油脂的酸败、苷类及维生素的分解、色素破坏等,而引起中药变质。如含有色素的中药(番红花、红花等)会逐渐变色;绿色的某些全草、叶类等植物药(薄荷、藿香、大青叶等)的颜色也会由深色褪为浅色;含有挥发油类中药会降低或散失芳香味,从而影响中药质量。但光线中的紫外光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可以利用暴晒杀灭微生物和害虫。,中药养护知识培训,3、化学因素 在贮存过程中,由于中药自身因素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起化学变化的现象,归纳为化学因素,主要包括泛油、散气、走味和变色等。、泛油 中药泛油,又称“走油”,是指某些中药的油质溢于表面的现象。含有脂肪油、

10、挥发油、黏液质、糖类等较多的药材,在温度与湿度较高时出现的油润、发软、发黏、颜色变鲜等都称为“走油”。有些是油脂酸造成的,都会影响中药的质量。、散气走味 药材的气味是药材质量好坏的标志之一。“散气走味”是指含有易挥发化学成分的药材,因贮存保管不当使得药材的气味发生改变的现象。有些气味是由发霉、酸败等化学变化而引起的。以上均使药材质量发生变化,以致不能使用。,中药养护知识培训,、变色 变色是中药颜色发生变异的现象。每种药材都有相对固定的色泽,亦是中药品质好坏的标志之一。变色的主要原因是中药所含化学成分不很稳定(含酚羟基成分),或由于酶的作用而发生氧化、聚合、水解等反应而产生新的有色物质,使中药变

11、色。变色的发生使不少中药变质失效,不能再作药用。,中药养护知识培训,二、常用养护方法,中药养护知识培训,1、干燥除湿法、曝晒法 曝晒也称为阳干法,是利用太阳光的热能使药材散发水分而干燥,同时利用其紫外光杀死霉菌及虫卵,因此曝晒可达到防霉、治虫的双重目的。直射阳光的温度有时50左右,凡曝晒不会影响其质量的药材,均可在阳光下直晒。但要随时注意药材本身水分是否已降至所需要求,否则过干会引起药材的脆裂,并增加损耗率。、摊晾法 摊晾法也称阴干法,即将药材置于室内或阴凉处,使其借温热空气的流动,吹去水分而干燥,适用于芳香性叶、花、果皮等类药材。因为这些药材若用曝晒法会使其挥发油损失,或引起质地脆裂、走油、

12、变色等。例如,陈皮水分多时易霉烂,水分少则易于干脆而损耗增加;若置于烈日则易于干枯变色,因此只能采用摊晾的方法。又如酸枣仁、柏子仁、桃仁、苦杏仁、火麻仁等药材,不宜曝晒,可放于光线不太强的地方或阴凉处加以摊晾,以免走油降低质量。,中药养护知识培训,、加热烘干法 采用火盆、土坑,现多采用烘箱、烘房、干燥机等加热增温驱除水分的方法称加热烘干法。对于水分过高而又不能曝晒的药材,或者因为阴雨连绵,无法利用日光曝晒法时,可采用此法。使用此法时,要注意温度及时间的调节。、石灰干燥法 应用生石灰吸取药材水分的方法称为石灰干燥法。一般采用石灰箱、石灰缸或石灰吸潮袋等工具。生石灰吸潮后变成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二

13、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时会放出水分,故应经常撤换,以保证药材的干燥。对于质地娇嫩、容易走油、溢糖而发霉虫蛀、回潮后不宜采用曝晒或烘干的药材品种,如人参、枸杞、鹿茸等,可采用干燥法。石灰箱所放量约占灰缸高度的1/51/6为宜。,中药养护知识培训,2、传统防霉除虫养护法 中药在贮存保管中引起质量变异的主要现象是霉变和虫蛀,其主要原因是霉菌和害虫的侵蚀和蛀食所致。传统防霉除虫养护方法有清洁卫生、密封、冷藏、热蒸、对抗同贮、醇闷以及硫磺熏蒸等多种方法。建议多实用的有以下几条:、清洁卫生防治法 清洁卫生防治也称环境卫生防治,是各种防治工作的基础,也是贯彻“以防为主,防治并举”的中药养护方针的重要措施之一。它

14、符合经济、安全、有效、不污染的防治原则,是一项积极主动的防治措施,也是配合其他防治方法必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害虫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是温暖、潮湿、肮脏,喜在洞孔、缝隙、阴暗处栖息活动;而中药贮存的环境要求是低温、干燥、清洁。经验证明,重视清洁卫生工作,切断害虫感染途径,恶化害虫的生活条件,是防止害虫侵入的最有效的方法。清洁卫生防治法既能防治害虫,保证中药卫生清洁,又能抑制霉腐微生物的滋生、发育和蔓延,对保证中药质量、安全贮存中药有很重要的作用。,中药养护知识培训,、冷藏养护法 采用低温(0-10之间)贮存中药的方法称为冷藏养护法。此法有效防止不宜烘、晒药材发生生虫、发霉、变色等变质现象

15、。有些贵重中药多采用冷藏养护法。注意:进入冷库的药材含水量必须控制在安全水分范围内,最好是密封,以防湿气入侵。、热蒸法 将生虫的药材放入蒸锅或蒸笼内,利用水蒸气杀死害虫,然后将药材晾晒干燥后包装的方法,称为热蒸法。热蒸法适用于已加工制熟药材,以及蒸后不至于走气味和不变色、不泛油的药材。蒸时应注意掌握“火候”,以蒸至热气透顶为度。时间短蒸不透,杀不死害虫,过久又会影响药材质量。适宜热蒸杀虫的药材有根及根茎类郁金、天南星、白芷、川乌、草乌、何首乌、锁阳、肉苁蓉以及筋皮类的动物类药材等。芳香类及易挥发药不宜用此法。,中药养护知识培训,3、中药轻微霉变的处理 在中药贮存养护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中药在

16、短暂不良环境下产生初始的轻微霉变迹象(如药材表面发现长有稀疏的轻度霉点等),但其对整体中药的内在质量并无影响。为此,提出了中药轻微霉变的救治处理方法。、干刷去霉 即用棕丝刷或猪棕刷直接刷去药材表面的霉菌。去霉前后需经日光曝晒,其目的在于散发水分,保持中药干燥,有利于刷掉菌丝,同时也有助于杀灭霉菌。有些根茎类、皮类等形体较大的中药发霉后,均可采用本法刷去霉。、撞击去霉 发霉不严重的药材,经日晒或烘烤使之干透后,可放入撞笼或麻袋、布袋内来回摇晃,通过互相撞击摩擦,可以将霉去掉。发霉的药材较潮湿,如果不经过干燥,就不易把霉除掉。特别是有些圆形、类圆形、椭圆形的中药,如泽泻、莪术等,若发霉较轻,可用撞

17、击法撞去霉。做法是将已发霉的中药装入特制的竹笼或麻袋内,盖住或捆扎好两端,反复摇晃,通过药物互相撞击摩擦而去掉霉菌。,中药养护知识培训,、淘洗去霉 凡不宜用撞刷法去霉的中药,可用水淘洗,淘洗时操作应快,切禁水泡,淘洗后及时捞出晒干或烘干。淘洗时可将发霉的药材放入缸内或盆内,加水搓洗或刷洗,去霉后,捞出晒干即可。水洗时,霉轻微的可用冷水,霉较重的可用热水。洗时要快,不能久泡,以免伤水而影响气味或质量,并且不容易晒干。、沸水喷洗去霉 沸水喷洗去霉,适宜于发霉严重又不宜淘洗的中药。方法是将已发霉的中药摊晾在竹席上或洁净的地面上,用开水喷洒,待霉菌除去后及时晒干或烘干。采用沸水喷洗,由于水温高,不但去

18、霉快,而且也有杀灭霉菌的作用。,中药养护知识培训,、醋喷洗去霉 某些不能用水淘洗的已发霉中药,如五味子、乌梅、山茱萸,以醋喷洗后闷润1-2小时再晾干。醋含醋酸,有杀灭霉菌的作用,但不能广泛用作去霉,一般只适用于味酸或入肝止痛类药的去霉。每50Kg中药,用醋2-3Kg喷洗。、酒喷洗霉 有些活血祛瘀药,如川芎、三棱、莪术、当归等,若霉变严重时,宜采用白酒喷洗,喷洗后,伏闷30-60分钟,再晾干。白酒喷洗既能去霉防霉,也能“助药势、通血脉”。,中药养护知识培训,根据湖南省气象站的记载,在一年之中,绝对温度的最高值出现在最热的七、八月,也是每年的霉雨季节时期,气温高达40,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如不加强

19、温湿度管理,药材就要受潮霉变,常见易生霉的品种有:大黄,天花粉,天麻,木香,玄参,百部,苍术,独活,黄芪,瓜蒌皮,佛手,陈皮,莲子芯,白鲜皮,土鳖虫以及全草花叶类药材等。,中药养护知识培训,中药材发生虫害的高峰期为每年6月10月,气温较高,湿度较大,是药虫生长繁殖的最适温湿度,常见易生虫的品种有:人参类(包括各种洋参和西洋参),大黄,千年健,天葵子,山药,白芷,玄参,北沙参,当归,羌活,板蓝根,虎杖,明党参,泽泻,独活,前胡,炮姜,黄芪,猫爪草,藁本,藕节,大枣,山楂,瓜蒌,麦芽,芡实,莱菔子,莲子,莲子芯,浮小麦,薏苡仁,款冬花,蒲黄,菊花,九香虫,乌梢蛇,蛇蜕,蜈蚣,冬虫夏草,灵芝,各种蜜

20、炙品等,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饮片极易生虫,而且又易生霉,这就要求大家在平常工作中勤检查。,1.发现药材生虫可置于阳光下直接翻晒,也可进行药剂熏杀,种子类中药材生虫可置铁锅内加热翻炒,即将虫子热死后,筛去死虫子即可。2.当你在检查时发现某种饮片,上面一层药出现风霉现象时,建议这样处理可能会好一些,先将上面有风霉的部分取出,用水搓洗后干燥,再将下面的药放到阳光下晒一晒,这样就会避免霉不会延续。否则,如果不用水处理,就有可能白天翻晒了,过一个晚上,第二天上班一看又会是原样。原因是霉样是晒不去的。此种现象门店反映较多,这主要是没有掌握其诀窍,这种方法大家以后可以多试用。3.天麻个子生霉,须在水内酌加白矾粉搅匀再洗,洗不到的地方可用刷子刷。4.山茱萸,五味子等发霉后可用醋喷洗搓擦。5.附片,三胶类生霉用食用植物油在药材上反复搓擦。,中药养护知识培训,中药养护知识培训,中药的贮存养护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药养护知识培训,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