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防治冠心病.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176070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9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防治冠心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药防治冠心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药防治冠心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中药防治冠心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中药防治冠心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防治冠心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防治冠心病.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药防治冠心病,双辽市中医医院 内科 李杨,女,63岁,活动后胸闷5年,加重20天。CAG示:LAD偏心性狭窄(80%).,概说概念,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尤在泾:“痹者,闭也。”1.部位:胸部,即颈以下,腹部以上。2.症状:窒闷、疼痛、呼吸困难。3.程度:有轻、中、重之分 轻仅感胸闷气憋,呼吸欠畅;中胸部满闷而痛;重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概说沿革,(一)内经描述临床表现 灵枢五邪:“邪在心,则病心痛”。素问脏气法时论:“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灵枢厥病:“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素问缪刺论有

2、“卒心痛”、“厥心痛”之称。,概说沿革,(二)金匮要略设专篇论述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1临床表现:轻:“胸中气塞短气”。中:“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重:“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2病因病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胸阳不振),下焦阴寒气盛(阴邪上乘),本虚标实。3治疗法则:分虚实论治,重在攻邪治标,以温通散寒,宣痹化湿为主。4主要方剂: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乌头赤石脂丸、人参汤等九方。,概说沿革,(三)后世医家论述颇多 1.世医得效方提出苏合香丸“治暴卒心痛”;2.症因脉治指出胸痹的发生与七情、六欲、过 食辛热有关;3.证治准绳诸痛门提出

3、用大剂桃仁、红花、降香、失笑散等治疗死血心痛;4.时方歌括以丹参饮治心腹诸痛;5.医林改错创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心痛。,主要见于缺血性心脏病之心绞痛、心肌梗死;其它心包炎、二尖瓣脱垂综合征、病毒性心 肌炎、心肌病、慢支、阻塞性肺气肿、食管炎、慢性胃炎以及某些神经官能症 等出现胸闷、心痛彻背、短气、喘不得 卧等症状者,也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论 治。,概说讨论范围,病因病机病因,(一)寒邪内侵 素问调经论:“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医门法律中寒门:“胸痹心痛,然总因阳虚,故阴得乘之。”类证治裁胸痹:“胸痹,胸中阳微不运,久则阴乘阳位,而为痹结也。”,(二)饮食失

4、调 素问经脉别论曰:“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病因病机病因,(三)情志失调 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七情失调可致气血耗逆,心脉失畅,痹阻不通而发心痛”。,病因病机病因,(四)劳倦内伤 脾气虚弱 生化乏源 心脉失养 劳伤心肾 胸阳失展 血行涩滞 阴寒内侵,病因病机病因,(五)年迈体虚1.年龄:年老肾虚 2.禀赋:素质不强 3.肥胖:气虚痰盛 4.性格:久坐少动 气机升降不利 胸阳不展,病因病机病因,病因病机病机,(一)病理基础是胸阳不振,医门法律中寒门:“胸痹心痛,然总因阳虚,故阴得乘之。”,类证治裁胸痹:“胸痹,胸中阳微不运,久则阴乘阳位,而为痹结也。”,病因病机病机,(二)病理因素

5、为气滞、阴寒、痰浊、血瘀相互为患,气滞络痹,痰阻血络,阴寒凝滞,痹阻胸阳,胸阳不展,血瘀,瘀滞心脉,心脉痹阻,胸痹,痰为湿邪,最易阻遏阳气,而素体阳虚,脾运不健,更易生痰,日久痹阻血络,故本病以痰瘀互结者为多。,病因病机病机,(三)病位在心,涉及肺肝脾肾,病因病机病机,(四)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 本虚脏气功能不强,气虚、气阴两虚、阳虚 标实寒凝、痰浊、瘀血、气滞 1.虚实之间可互为影响:因实致虚,因虚致实。因为阴邪易伤阳气,阳虚则易致阴邪内聚;心气不足鼓动无力气滞血瘀 心肾阴虚水亏火旺炼液为痰 心阳虚衰阳虚则外寒阴寒凝滞,病因病机病机,2.多偏于标实:病势明显阶段,或在本病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6、大多先实后虚,以实为主,多因气、寒、痰、瘀等邪气阻遏胸阳,不通而痛,故偏于标实,即使病久正虚,在发作阶段,亦属邪实猖獗,或属虚中夹实。,病因病机病机,3.病久或年老体虚者可见虚证 胸痹久发,可由实转虚:于标实的缓解阶段表现各种虚象,如胸阳、脾气不振,日久致肾阳亏虚,或直接以肾阳虚为主;痰瘀久郁,易化火伤阴;老年肝肾亏虚,肾水不能上济,致心肾(肝)阴虚。各种虚证常多错杂:气阴两虚、肝肾阴虚、阳气虚弱等。,病因病机病机,(五)胸痹久发可致真心痛危候 发展趋势由标及本,由轻转剧。若:治疗及时得当,可获较长时间的缓解;反复发作者病情较为顽固;真心痛胸痹之重症。心胸卒然剧痛,汗出肢冷,面白唇紫,脉沉细或

7、结代,甚则气息低微,汗出如雨,四肢厥冷,神志不清,脉微欲绝等。灵枢厥病:“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1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胃脘部、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反复发作性或持续不解,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2胸闷胸痛一般几秒到几十分钟可缓解。严重者可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重,可发生猝死。3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或多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诊查要点诊断依据,1胸痹与悬饮 悬饮、胸痹均有胸痛,特别是包裹性胸水,与胸痹易混淆。但 胸痹当为胸闷痛,并可向左肩或左臂内侧等部位放射

8、,常因受寒、饱餐、情绪激动,劳累而突然发作,历时短暂,休息或用药后得以缓解。悬饮为胸肋胀痛,持续不解,多伴有咳唾,转侧,呼吸时疼痛加重,肋间饱满,并有咳嗽、咯痰等肺系证候。亦有体征:胸廓饱满,肋间隙增宽,叩诊吃不开浊音,喜卧患侧。,诊查要点病证鉴别,2胸痹与胃脘痛 胸痹以闷痛为主,为时极短,虽与饮食有关,但休息、服药常可缓解。胃脘痛与饮食相关,以胀痛为主,局部有压痛,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有泛酸、嘈杂、嗳气、呃逆等胃部证候。其病变部位、疼痛性质、特征、预后等均不同,结合现代理化检查,对鉴别有一定帮助。3胸痹与真心痛 真心痛乃胸痹的进一步发展:症见心痛剧烈,甚则持续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

9、手足青至节,脉微或结代等危重证候。,诊查要点病证鉴别,1心电图检查、心电图负荷试验(饱餐试验、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踏车运动试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动态心电图鉴测观。,诊查要点相关检查,2胸痛的鉴别诊断,诊查要点相关检查,(一)辨虚实 本虚脏气功能不强,气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 标实气滞、痰浊、血瘀、寒凝,辨证论治辨证要点,(二)标实辨气滞、痰浊、血瘀、寒凝的偏盛气滞闷重而痛轻,兼见胸胁胀满,善太息,憋气,苔薄白,脉弦者;痰浊胸中闷塞而痛,伴唾吐痰涎,苔腻,脉 弦滑或弦数;阴寒胸痛如绞,受寒易发,或得冷加剧,伴畏寒 肢冷,舌淡苔白,脉细;血瘀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夜间多发,舌

10、紫暗或 有瘀斑,脉结代或涩;,辨证论治辨证要点,(三)本虚辨阴阳气血的亏虚 心气不足心胸隐痛而闷,因劳累而发,伴心 慌、气短、乏力,舌淡胖嫩,边有 齿痕,脉沉细或结代者;心阳不振绞痛兼见胸闷气短,四肢厥冷,神 倦自汗,脉沉细;气阴两虚隐痛时作时止,缠绵不休,动则多发,伴口干,舌淡红而少苔,脉沉细而数。(四)辨病情轻重,辨证论治辨证要点,辨证论治治疗原则,(一)先治其标,后顾其本 1.祛邪治标疏理气机、活血化瘀、辛温通阳、泄浊豁痰。2.扶正固本温阳补气、益气养阴、滋阴益肾。3.虚实夹杂者,可分清虚实主次,适当兼顾。发时治标顾本;缓解时治本顾标;邪盛正虚危急时标本兼顾。(二)治疗大法通阳豁痰,活血

11、化瘀,辨证论治证治分类(一),辨证论治证治分类(二),辨证论治证治分类(三),辨证论治证治分类(四),胸痹心痛属急重症,但只要及时正确诊治,患者配合,一般能控制或缓解。若失治、误治,或失于调摄,病情进展,瘀血闭阻心脉,心胸卒然大痛,出现真心痛危候,预后不佳,甚则“旦发夕死,夕发旦死”,但及时正确救治,仍可转危为安;若心阳阻遏,心气不足,鼓动无力,可见心动悸,脉结代,尤其在真心痛时,如不及时救治,甚则可致晕厥或卒死;若心肾阳衰,水饮凌心射肺,为重症合并症。,转归预后,1注意调摄精神,避免情绪波动:2注意生活起居,寒温适宜:3注意饮食调节,禁烟限酒:4注意劳逸结合,坚持适当活动:5加强护理及监护.

12、,预防调护,1.临床特征:胸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安卧。2.病因: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3.病机:本虚标实,本虚为阴阳气血的亏虚,标实 为瘀血、寒凝、痰浊、气滞交互为患。4.辨证:分清标本虚实,发作期以邪实为主,缓解 期以本虚为主。5.治疗:补其不足,泻其有余,实证宜用活血化瘀,辛温散寒,泄浊豁痰,宣通心阳等法;虚 证宜以补养扶正为主,益气通脉,滋阴益 肾,益气温阳等法。,结语,(一)临床气滞、阴寒、痰浊、血瘀常兼夹互见,尤其是痰瘀互结比较多见,临证当注意辨别;(二)辨明虚实,分清标本,发时多从标治,邪去 之后再顾其本;(三)胸痹除冠心外,还包括了部

13、分呼吸及消化系统 疾病,真心痛多危重,应中西医结合,积极抢 救。,临证备要,一、病因:迄今为止未完全明确,有许多学说,比较重要的有:血栓形成学说、内膜损伤学说、脂质学说等。各种学说,各有依据,又均不能自圆其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冠心病是一个多病因病变,所以其防治应从多方面着手。,附:中西医综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经验,二、预防:一级预防即原发性预防,主要针对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戒烟、减肥和运动等等。二级预防又称继发性预防,指已患冠心病的病人应积极治疗,防止病变发展并争取其逆转,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避免心绞痛诱发因素,如过度劳累、饱餐、大量饮酒、精神紧张、突然的寒冷刺激等。

14、,附:中西医综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经验,目前西医治疗冠心病常规应用四大类药,临床应针对冠心病心绞痛的发作类型及其发病机理,合理选择用药。硝酸酯类作为基础用药可以使用于各种类型,但须注意用药的耐受性;受体阻断剂使用于劳累性心绞痛,并且在缩小冠心病心肌梗塞面积、防治恶性心律失常、治疗心力衰竭方面也有独特作用,但须注意其禁忌;Ca+拮抗剂用于自发性心绞痛,尤其是变异型心绞痛,有明确解除冠状动脉痉挛的作用;,附:中西医综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经验,抗凝剂药物种类较多,除小剂量的阿斯匹林外,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目前正在研究的血小板糖蛋白a/b受体拮抗剂正在用于临床,在控制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

15、术(PTCA)术后冠脉再狭窄方面有一定的疗效,尚有待于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证明。在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选择性PTCA或冠脉搭桥手术(CABG)等治疗,必须很好地掌握其适应症。,附:中西医综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经验,中医药不仅应用于防治冠心病心绞痛,配合西药也可积极治疗心梗,在缓解冠心病临床症状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对胸闷、心悸、腹胀等症状,结合个体体质的差异,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治疗法则包括活血化瘀、通阳宣痹、泄浊豁痰及益气养阴活血、扶正补肾等。治疗方法有辨证论治、协定处方、单方验方、针灸等。药物剂型亦从汤剂为主发展为片、散、丸、冲剂、注射剂、气雾剂等。特别是缓解心绞痛的速效中药制剂陆续

16、问世,不仅是临床用药缓解症状,配合西药也能够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确切,大大提高了其临床价值。,附:中西医综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经验,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缺点是至今仅限于临床经验总结,没有遵守“循征医学”的要求给予科学定位,因此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和发展前途。西医治疗在心绞痛的急性发作期能迅速控制症状,但在缓解期治疗时则因其副作用给患者带来很多不便。中医药一般起效较慢,在心绞痛的急性发作期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在缓解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而且能兼顾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等冠心病的病因,与西药合用,可以减少西药的用量,从而减轻其副作用。另外,对于PTCA、CABG术后患者,中医药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冠状动脉再狭窄。,附:中西医综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经验,谢谢大家 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