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对原发肝癌疗效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对原发肝癌疗效分析.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西医对原发性肝癌疗效分析,小组成员:顾婷婷 司嘉琦 奚善君 许赟姣 成高雅 葛程 金文玉,思考与分工,中医西医,分工,思路,病因(中医病因|西医病因)诊断(中医诊断|西医诊断)治疗(中医治疗|西医治疗),中医病因,外因(六淫)、内因(情志所伤、饮食劳伤等)致正虚邪实,湿热毒邪入侵,由表入里,蕴阻中焦,湿热郁蒸,致气机阻滞,血行不畅,肝胆疏泄失常,日久则湿、热、气、血结聚成毒,胆道被阻,形成肝积。之后,邪毒久羁不去,耗损正气,导致正虚驱邪无力,邪实纠结不散的虚实夹杂证候。究其致病因素主要有三:湿、毒、虚。,西医病因,迄今尚不清楚,根据高发区流行病学调查,以下因素可能与肝癌流行有关。(一)病毒性
2、肝炎和肝硬化(二)黄曲霉毒素(三)饮水污染(四)遗传因素(五)其他,中医诊断,以症状的出现进行诊断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肝脉微急,为肥气,在胁下若覆杯。”圣济总录也说:“积气在腹中,久不瘥,牢固推之不移者按之其状如杯盘牢结,久不已,令人身瘦而腹大,至死不消。”,西医诊断,病理诊断临床诊断定位诊断,中医治疗,按病情轻重考虑的辨治:初期,气滞血阻理气活血,通络消积(以祛邪为主)中期,瘀血内结祛瘀软坚的基础上,兼调理脾胃(祛邪兼扶正)后期,正虚瘀结,分为阴虚型(肝肾阴虚或气阴两虚)和阳虚型(脾肾阳虚)补肝肾之阴的同时酌加健脾益气药或温补脾肾,化气行水(以扶正为主),中医治疗,按脏腑分类考虑的辨证
3、:肺 养肺阴脾 健脾气肾 益肾水,西医治疗,手术治疗1.手术切除2.肝移植,非手术治疗1.局部消融2.经导管动脉内栓塞(TAE)或化疗栓塞术(TACE)3.放射治疗4.化学治疗5.激素治疗6.生物治疗7.综合治疗或联合治疗,检索方法,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治疗 辨证论治 疗效,数据库:CNKI VIP,疗效利弊,中医疗效利弊西医疗效利弊,中医疗效利弊,利 1.随着中药治疗的不断发展,现代中医治疗肝癌的成功率明显增多 药味的变化 多法多方的运用2.中医药对比化疗其副作用、生存质量、生存率方面明显为优3.对于限于经济、技术、医疗设备的地区,中医药为主要治疗手段,弊1.疗效判定不明确,中医治疗后的记录
4、往往依靠病人主观感受 2.活血化瘀、攻坚破积药均对肝脏有直接损害,长期服用对肝脏本身损害很大 3.由于肝癌病人需要长期服药,且药味多药量大,会带来煎煮不便,病人依从性可能会降低,西医疗效利弊,利1.手术切除是治疗肝癌最有效的手段2.肝移植可以清除原发病灶3.放疗对于较大肿瘤或发生转移者具有一定的姑息治疗作用,对于病情较重者也可通过放疗来使症状得到缓解 4.全身化疗可以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的总生存率 5.综合治疗或联合治疗是目前肝癌治疗的方向,己有较多的研究表明联合治疗优于单治疗,弊1.手术治疗风险大,易产生并发症2.肝移植手术可能会产生排斥反应3.正常肝的放射耐受量因肝硬化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异,究竟
5、多少体积的肝脏,应控制在多少放疗剂量才安全,现尚无统一标准4.大多数化疗药物成效甚微5.如何来实施联合治疗尚无统一的认识,也未能提出一种或多种标准的联合治疗方案,结论,原发性肝癌发现时多为晚期,已失去手术切除的最佳时机,中医中药在肝癌的治疗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优势。中医药在改善肝癌患者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控制癌肿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西医对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手段多样,主要通过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但各自疗效都会有相应的弊端。,参考文献,1胡平海,乔鸥.从肝脏移植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辩证思考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9;9(389):28-29.2刘煌,刘静.原发性肝癌的
6、非手术治疗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24):2563-2568.3张涛.原发性肝癌的非手术治疗J.西南国防医药.2009;19(2):253-256.4肖家军,方晓阳.肝癌古今药方统计结果之比较J.医学与哲学.2009;10(319):74-75.5尹先达.原发性肝癌的中医分型及治疗琐谈J.光明中医.2008;23(8):1182-1183.6李东涛等.以证候为内容的原发性肝癌中医疗效评价体系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7;5(1):15-22.7王洪涛,洪玫,王文聪.原发性肝癌中医辨治体会J.河北中医.2009;31(8):1168-1169.8吴薏婷.肝癌从虚论治体会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29(2):3-4.9李家邦,陈泽奇,朱双罗,等.肝气(阳)虚证病理生理学基础研究J.中医杂志.2000;41(3):166-168.10陈瑞春.肝病治疗的误区J.中医杂志.2001;42(8):507-508.11闫建国,姚树坤.中医对原发性肝癌的辨证研究及治疗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0;20(3):189-190.,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