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之路.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176539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之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之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之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之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之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之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之路.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之路,统计学院2011201983张陶陶,绘画艺术带着原始与亘古的幼稚和质朴走来,到步入现代,经历了漫长的岁月。随着对绘画艺术的不断探索与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无论是东方的艺术还是西方的绘画,在早期阶段绘画的形式、表现方法、风格等方面都是惊人的接近。最初的绘画都是产生于壁画,所描绘的几乎都是野生动物、狩猎等,在形式上都是古拙、质朴的原始状态,这就是原始绘画。但随着人类造型艺术的不断发展,绘画逐渐形成了以中国画为代表的东方绘画和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两大体系,两者各有自己的基本特征和历史传统,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点。,中西绘画艺术的主要差异,写实和写意,焦点透视法

2、和散点透视法,色彩和水墨,西方绘画注重写实,中国绘画注重写意,西方绘画重视再现、模仿、写实,在人文思想和科学发展等的共同影响下,一步步走向科学性的再现自然这条艺术表现的道路,越来越强调科学性,严谨性,要求逼真如照相技术。中国绘画注重表现、抒情、写意,不以描绘客观对象的形似为目的,不注重写实的逼真性,而是强调一种主观的意象特征和精神感悟,描绘的目的不是像西方写实绘画那样创造一个视觉幻像的世界,而是把绘画当成一种表现创造者情感的活动,是画家心中的感受之境。,中西绘画艺术的主要差异,写实和写意,焦点透视法和散点透视法,色彩和水墨,西方绘画为了追求画面的真实性,在观察方法上相应的发展了焦点透视法,把所

3、看到的物象按照比例大小、空间关系搬到画面中。而中国画不追求描绘物象的真实效果,重视的是描绘心中的物象,描绘的不只是一个视点所看到的物象,而是将目中所见、心中所想的物象整合在一起的场景,因此相应的发展了散点透视法。,西方绘画采用焦点透视法,中国采用散点透视法,中西绘画艺术的主要差异,写实和写意,焦点透视法和散点透视法,色彩和水墨,中国绘画重视墨色的运用,西方重视色彩的运用,中国绘画十分重视笔墨,重视用笔的力度和墨色的变化,在笔情墨趣中探求画面的意蕴,自然经过了整合,色彩、质感、外部的光线变化都在画家写意的表达方法中简化成了最基本的墨色变化,而不是色彩斑斓的西画色彩。相反,在西方绘画中,色彩的表现

4、显得尤为重要。画家们极力表现丰富的色彩变化,他们把光照下物象的色彩变化夸张的表现出来,我们看到的画面完全是光的流动,色的笼罩,甚至物象的轮廓也可以消失在色彩的跳跃中。可以说,色彩是西方绘画很重要的课题。,中西绘画艺术的主要差异,写实和写意,焦点透视法和散点透视法,色彩和水墨,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之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工具的进步,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西方在各个领域开始交往,中西绘画艺术也开始相互碰撞、交流和融合。而这条融合之路主要分为三部分:,1、中西绘画初次相遇,2、中西绘画融合在欧洲,3、中西绘画融合在中国,中西绘画初次相遇,中国人最早了解到西方艺术就与耶稣会传教士有关,

5、明代万历七年(1579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罗明坚就给中国人带来了“一些笔致精细的彩绘圣像画”。,西方绘画正式进入中国则要感谢利玛窦了,这位耶稣会传教士1852年到达澳门,在南方活动了二十多年后来到北京,为明神宗贡上了“天主像一幅,天主母像二幅”。,随后,在1583年,另一位耶稣会传教士尼可洛绘制了西方画家在中国绘制的第一幅油画救世主。,到了清代的康熙至乾隆年间,西方绘画在中国的影响日渐扩大,许多外国画家进入皇宫成为宫廷画师,他们用西方绘画的写实技法和中国画的写意倾向揉合在一起,于是出现了一种软弱无力,谨细工整,矫揉造作,以诚惶诚恐的态度一点点的描摹出来的绘画作品,当时代表人物有形成新体画风

6、的四洋画家: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安德义,代表作品如郎世宁的十骏犬等。,中西绘画初次相遇,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之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工具的进步,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西方在各个领域开始交往,中西绘画艺术也开始相互碰撞、交流和融合。而这条融合之路主要分为三部分:,1、中西绘画初次相遇,2、中西绘画融合在欧洲,3、中西绘画融合在中国,中西绘画融合在欧洲,在大洋彼岸的西方国家,文化的碰撞也在19世纪后半发生了,当时的欧洲画坛受到中国绘画的影响,中西两种绘画艺术间的交融被深刻的体现了出来。比较典型的包括后印象派、纳比派、野兽派、德国的表现主义流派等。,后印象派在艺术观念上强调艺术要

7、抒发作者的自我感受,主观感情和情绪,强调要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主观化的客观”。这种观念与西画模仿自然的观念大不相同,却与中国的艺术观不谋而合。这一观念的代表画家有凡高,他对中国画和日本版画特别感兴趣,可以说凡高画风的形成是深受东方艺术影响的,这其中就包括中国绘画的观念、精神。后印象派的另一代表画家高更,他的艺术也吸收了东方绘画的精神,具有东方绘画的特点。,中西绘画融合在欧洲,纳比派强调艺术表现的主观化,纳比派的波纳尔,深受东方艺术的影响和启发,倾心于绘画趣味和平面感。,野兽派的代表人物马蒂斯说他从中国艺术中受到很多启示,他的画风有明显的东方风味和装饰效果。,20世纪初产生于

8、德国的表现主义也受到东方绘画(主要是中国绘画)的影响。,中西绘画融合在欧洲,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之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工具的进步,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西方在各个领域开始交往,中西绘画艺术也开始相互碰撞、交流和融合。而这条融合之路主要分为三部分:,1、中西绘画初次相遇,2、中西绘画融合在欧洲,3、中西绘画融合在中国,中西绘画融合在中国,最先留学日本并在国内开展西画教学的是李叔同,他早年赴日本学习音乐和绘画,对艺术异常投入。回国后,他在杭州浙江一师和南京高等师范任教,第一个在中国开音乐课,进行简谱视唱。同时又开西画写生课,并进行了石膏像和人体写生。李叔同是中国现代最早一批系统接

9、受西方文化的文化人之一,也是博古通今、中外交融而又真正艺德双馨的艺术大师。李叔同在38 岁时出家而成为弘一法师,他一生鲜有画作传世,但却画得都很到位,享有盛誉。,中西绘画融合在中国,李叔同的艺术主张却大多由他的弟子丰子恺实践并发扬光大了。“子恺漫画”早为世人所知,从漫画的画风可以窥见其师徒中西合璧的风格。“子恺漫画”非后世专事讽刺、幽默的漫画,实在是相当于散文中之随笔、漫笔一类很见真性情的艺术。子恺漫画所显形象已经尽可能简化,笔墨也省到了极至,近乎简笔画,造型方法是西方的、线条是中国的,然而似又不似、不似而似,已经是一种中西结合的超越和升华。,中西绘画融合在中国,如果说李、丰两人是从本质上、精

10、神上融中西绘画于一体,那徐悲鸿则可称为在画法上直接借鉴了西洋画的诸多手法,形成了自己特异的风格。他在西方较多接受的是学院古典写实画派的影响,学院派素描和写实油画画得很到家,他坚持以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的观念,他用西法中的写实手段改造了中国的水墨写意画,准确的物象造型、娴熟的水墨化及和谐画面构图使徐悲鸿的画显得十分好看,正所谓中西雅俗皆大欢喜。他对中国画界影响极大,以至一段时间内成了中国水墨画画法的主流。,中西绘画融合在中国,在20 世纪初许多中国画家出国留洋,其中就包括林风眠,回国之后,他一边传播西学,一边探寻中西绘画融合之路,他曾经领导过北京和杭州两个美专的建设,主张“调和东西艺术”以“

11、创造时代艺术”。再如王悦之,早在1925 年就开始了探索西画民族化的道路,为此,他的油画作品在形式上采用长幅、立轴装裱形式,在技法上又将油彩稀释用狼毫醮后在绢本上作画。还有刘海粟在西画中国化的道路上也是功不可没的,堪称时代的先驱。,中西绘画融合在中国,在油画本土化的道路上,除了以上的先驱们之外,后辈的油画家也未曾放弃过,如苏天赐、董希文、吴冠中等艺术家。在此特别应提出的是吴冠中老先生他师承林风眠并承袭其在艺术上的主张,在中西融合的路上耕耘了将近一生,特别是他近几年创作出许多如行云流水般的油画作品,更是引起美术界的高度关注。在新生代的油画家中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后生,他们都继续在融合中西的漫漫长路上探索。,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之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工具的进步,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西方在各个领域开始交往,中西绘画艺术也开始相互碰撞、交流和融合。而这条融合之路主要分为三部分:,1、中西绘画初次相遇,2、中西绘画融合在欧洲,3、中西绘画融合在中国,历史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随着全球化的加剧,信息交流的更快更广,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新时期的中国绘画将是怎么样,我无法预测。但其雏形已经诞生诞生在那些也许还很青涩稚嫩,也许还在饱受争议的似中似西的绘画形式之中,等待着中西方的艺术家们在这条融合的道路上前赴后继,不懈的探索,寻找绘画新的征程。,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