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健康教育现状与教学体系构建杨玉春博士.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185571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2.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健康教育现状与教学体系构建杨玉春博士.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中小学健康教育现状与教学体系构建杨玉春博士.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中小学健康教育现状与教学体系构建杨玉春博士.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中小学健康教育现状与教学体系构建杨玉春博士.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中小学健康教育现状与教学体系构建杨玉春博士.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健康教育现状与教学体系构建杨玉春博士.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健康教育现状与教学体系构建杨玉春博士.ppt(1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小学健康教育现状与教学体系构建,山东省学校卫生协会副秘书长 杨玉春 博士,主要内容,健康教育现状和问题健康教育课程与心理健康、体育教育、医学教育的联系和区别健康教育系列教材体系建设和体例介绍,健康教育现状和问题,第一部分,一、健康教育现状和问题,(一)国际形势,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是健康教育核心,是国际通行做法。WHO、UNESCO等国际组织提倡健康促进学校(Health Promotion Schools)中,重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础性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0年达喀尔世界教育论坛上发表的一篇学校健康与营养专题研究报告指出,前十年的有关研究发现,健康教育要在数量与品质上有所提高,教育部门本

2、身要起到带头作用,近几年的“集中资源发展有效的学校健康”计划,即FRESH(Focusing Resources for Effective School Health),提出了健康促进学校优先完成的四个核心内容:与健康相关的学校政策;提供安全的水源和卫生条件;以技能为基础的健康教育;以学校为基础开展的健康与营养服务。美国SHPPS研究:The School Health Policies and Practices Study,纵向研究,大规模、权威性。SHPPS2000显示:在美国各州中,要求在小学、初中、高中进行健康教育教学的比例都在80%以上为了帮助学校教学,55.1%的州推荐一种或更

3、多的健康教育课程,53.1%的州提供了关于健康教育教学内容和范围的指南,51.0%的州提供了教学方案,Health Education,日本政府早在1958年出台了学校健康法,为日本学校健康教育提供了完善的组织框架。这部法律标志着日本的健康教育从提高健康照顾转向开展健康教育。,英国的DfES教育与技能部所属的健康部在1999年发起一项全国健康学校项目(National Healthy School Programme),从学校的健康教育、健康饮食、体育活动和情绪健康四个方面分别制定若干标准,对全国的学校实施考评,达标的学校被称为“健康学校”。,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近年来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出健康教

4、育的有效方法与策略。如加拿大提倡的是学校社区取向(a School-community Approach)的综合学校健康教育,在开展健康教育时提倡整合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种力量,并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来提高健康教育的成效。,我国台湾地区也非常重视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台湾的学校卫生法对开设健康教育课、常见病、传染病的防治、食品卫生与营养、硬件条件和经费等作了规定;还规定按班级数设置健康室和配备护理人员;还制订了年学校健康促进年计划;台湾师范大学卫生教育学系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校健康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到年止,便培养了名学士、名硕士、名博士等一大批健康教育专业人才。,(二)、我国中小学健康教育课

5、程发展脉络,“1978年教学大纲”要求中学单独开设“生理卫生课”。学校卫生课程几经变化,1990年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首次使用了“健康教育”的提法。1990年,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颁布,明确要求:学校应当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普通中小学必须开设健康教育课,普通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应当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或者讲座。“1992年教学大纲”把相关内容并入了生物学中。此阶段为独立或相对独立开设健康教育课程阶段,主要由生物学教师授课。,年月日教育部以教基号文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调整了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了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但是,课程结构中没有明

6、确健康教育课的设置。2007年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央七号文)为标志,国家层面对于青少年体质及相关学校教育工作极为重视。为了贯彻中央要求,教育部于2008年印发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纲要确定了学校健康教育内容领域和水平分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这是首次在中央文件中对于具体课程提要要求,足见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

7、性和紧迫性。各级地方政府也对健康教育提出了要求。如山东省健康山东行动方案(2014-2016年)要求到2016年,中小学校全部开设健康教育课,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三)我国青少年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青少年身体素质状况不容乐观。生理机能发育呈停滞态势。“六病”(近视眼、蛔虫等肠道传染病、沙眼、龋齿、贫血、肥胖及营养不良)等青少年常见病依然构成威胁。青少年处于性活跃期,面临艾滋病和其它性传播疾病流行的威胁。心理行为问题增多,健康风险行为增加。意外伤害,性侵?,1、青少年身体素质状况不容乐观,新版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降低青少年锻炼标准,青少年体质状况抽测结果不容乐观,近20年来一路下

8、滑,青少年体质健康形势渐趋严峻“少年强则国强!体质不强,谈何栋梁?”针对目前青少年体质健康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的发问振聋发聩。,根据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按规定我国每5年开展一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能素质整体下降的幅度相对于上一次国民体质监测时有所减缓,但仍在下降。具体表现为: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率不断增加,增长率在10%左右;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持续增高,并且出现低龄化倾向;大学生的耐力、速度、爆发力和力量素质出现下降。,新华社2006年8月发布的图标信息,两会期间,人大代表的呼声!,2012年中国青少年体质变成了25年持续下降!,浙江省2013年入学的17

9、万大一新生中,体质健康测试优秀率仅为0.33%,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力量项目的合格率仅为50.23%,青少年身体素质之差可见一斑。,调查显示,2012年、2013年北京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达到62.14%和62.96%,肥胖检出率分别达到20.74%和21.46%,呈上升态势。在2013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赛中,北京市超过一半的初二年级男生和三分之一的高二年级男生引体上升数为零。,京华网报道,4月23日,陕西省西安市,2014年西安中考西安第一中学中考体育测试现场,不少考生在参加长跑后,有的直接瘫倒在地,同时还有不少学生需要通过吸氧等方式来缓解不适。,2、生理机能发育呈停滞态势,

10、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以2000年为基数下降1/4.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控制在5以下.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普及率达到85以上.,学龄期中小学生营养需要生理特点匀速生长加速缓慢生长青春发育期第二个生长高峰.体重、身高增长不等。.性发育.个体差异,肥胖与营养不良并存“双峰现象”贫血、缺钙、缺维生素等现象依然存在 能量过剩、营养素摄入不平衡 导致慢性病隐患,3、儿童营养存在的问题营养不良,儿童营养不良的定义是由摄入营养素不适宜造成的疾病状态,可以通过改善营养来预防和治疗。如饥饿引起的消瘦,与过多摄入能量有关的肥胖,由铁、叶酸、维生素B12等缺乏引起的贫

11、血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营养不足,由急性或慢性食物摄入不足造成;2)营养过度(超重和肥胖病)由摄入能量过剩所致;3)营养缺乏病(特定营养素缺乏所致疾病),4、青少年常见病构成的威胁,学校是传染病的高发场所 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教室里生活学习,相互之间接触密切。卫生设施不好卫生制度不健全卫生习惯不好 学校的特点相对封闭人群聚集 接触面广,学生的特点个体的免疫力较低自我保护意识差 其他原因 思想认识不足 对学校卫生工作疏于管理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差,投入严重不足未全程接种免疫规划等疫苗儿童积聚,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学校易感者密度高,传染源又容易进入学校,传染机

12、制极易实现。学校传染病具有季节性 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夏秋季则以肠道传染病为主。除此以外,学校传染病的发生还与学校寒暑假及开学有密切关系学校传染病具有年龄特点,5、山东省2012-14年度学校传染病报告情况,2012年-2014年(截至12月23日24时),学校及托幼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总数为157143例,约占传染病总报告人数的1/6。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数20030例,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数137112例。幼托儿童报告病例数为90188例,占总数的57.39%托幼机构发病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学校发病率也略高于一般人群,但病种相对局限,6、学校常见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猩红热麻疹风疹流

13、行性腮腺炎水痘甲肝结核病艾滋病,(1)流感,全球监测传染病多次发生全球大流行1918-1919西班牙流感1957-1958亚洲流感1968-1969香港流感1977俄罗斯流感2009甲型H1N1流感学校聚集性疫情多发病毒变异快,北方片区冬春季节为流感的高峰期,且不同监测年度流感的优势毒株各不相同。,全国流感监测疫情形势,全省流感疫情形势-1,除2009-2010监测年度外,我省其余监测年度流感的高峰期均集中在每年的11月-次年的2月。,流感病原学监测显示不同监测年度流感的流行毒株各不相同,如2013-14监测年度主要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主,而2014-15监测年度主要以H3N2亚型为主。,

14、全省流感疫情形势-2,流感样病例监测显示,2009-2014年报告的流感样病例中,0 4岁和5 14岁所占的流感样病例比例占75%左右,主要集中在幼托儿童和中、小学生。,流感病原学监测显示,2005-2014年所检测出的流感病毒中,0 4岁和5 14岁所占比例为55.46%,其中5 14岁占33.67%。中、小学生和幼托儿童为主要感染人群。,网络报告的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分析-2,传染病突发公共信息系统共报告99起发生在学校的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地区分布:分布在16个市,占山东省的 94.12%。其中青岛暴发32起(32.65%),济南、济宁各8起,日照、潍坊最少,各1起。时间分布:

15、主要集中在11月份。人群分布:主要集中在小学(37起)和中学(30起),占67.68%。,山东省甲型H1N1流感学校暴发人群分布,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2012-2014年全省共报告95起流感样病例聚集性或暴发疫情,83起发生在学校,占87.37%,其中托幼机构:9起;小学:43起;中学:31起。地区分布:主要集中在济宁、淄博、潍坊和德州,共报告52起流感样病例暴发。时间分布:主要集中在11月份和12月份,其中2014年12月份报告最多,共报告31起流感样病例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流感病毒,流感病毒的分型,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性极高传染源是流感患者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亦

16、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而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短,通常为13日。流感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地区的流行一般均发生在冬春季节南方四季都有病例发生,发病高峰在夏季和冬季。,(2)手足口病,疫情概况,2007年-2014年手足口病发病月分布情况,疫情概况(2014年1月-12月24日),一、全国累计报告2758848例,较去年同期上升53%重症24556例,较去年同期上升143%死亡496人,较去年同期(252人)上升97%二、山东省报告病例数居全国 第8位,时间分布(2014年),快速上升期,疫情开始上升,较去年提前,疫情高峰期较去年升高106.9%,9月疫情后期小高峰,冷空气降温,147

17、7例,人群分布特征,5岁以下:103337例(87%),学校、托幼机构疫情情况,暴发主要发生在幼儿园,城市平均23例/起,农村16例/起;今年 县镇幼儿园(平均18例/起)报告暴发疫情起数明显增高。,2009-2014年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教育机构分布情况,不同月份托幼机构儿童构成比情况,9-11月份,疫情后期的小高峰的形成与新生入学,托幼机构易感人群增加有关,(3)猩红热,病原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传染途径: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亦可经皮肤伤口和产道等感染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515岁为高发年龄潜伏期:23日。季节特点: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发病较多,主要临床表现,起病急

18、骤并出现发热、咽痛;病后24小时内出现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关节皮肤皱着出出现折痕,也称巴氏线。发病初期舌有白苔、肿胀的舌乳头凸出,俗称“草莓舌”:23日后,舌苔脱落舌面光滑呈绛红色,称“杨梅舌”个别可引起关节、肾脏变态反应病变,山东猩红热 疫情,截至2014年9月30日,按审核日期统计,我省报告猩红热病例3417例,同比增幅达到94.8%。今年1-9月份猩红热报告病例时间分布特点与往年类似,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地区分布,全省17市均有猩红热病例报告。有4个市的报告病例数超过200例:济南(784例)、青岛(620例)、烟台(359例)和潍坊(340例);4地共报告2103例,

19、占全部报告病例数的61.65%。与去年同期相比,除4城市略有下降,其他13市地报告病例数均有所增加。,人群分布,10岁以下年龄组3122例,占全部报告病例的91.82%,尤以3岁10岁发病最多,2950例,占全部报告病例数的86.76%。病例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7:1。病例仍以托幼儿童(1426例)、学生(1270例)、散居儿童(655例)为主。,(4)麻 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出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90%以上发病典型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柯氏斑、全身斑丘疹典型麻疹临床经过发热三天、出疹三天、退热三天并发症是麻疹死亡的主要原因小年龄组、营养不良、免疫

20、低下的儿童、孕妇及其胎儿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中耳炎,乳突炎、喉炎、心肌炎、肝炎、角膜炎(青光眼)、肠炎(腹泻)、脑炎 等,麻疹的主要并发症,肺炎,角膜眼(青光眼),肠炎(严重脱水),脑炎,传染源麻疹病人是唯一传染源传染期:发病前12天(卡他期)至出疹后5天内均有传染性,合并肺炎,传染期延长传染性在前躯期,尤其是出现口腔粘膜斑时最强传播途径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呼吸、咳嗽、打喷嚏形成麻疹病毒气溶胶)传播外环境的相对湿度对麻疹病毒的传播有重要影响 易感者发病和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力没有患过麻疹或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皆为易感者6个月以下儿童从母传抗体获得免疫力,可暂不受传染20世纪7

21、0年代后出生的母亲,疫苗免疫力不持久,婴儿获得母传抗体水平较低,消失较快,故8月龄婴儿发病上升,麻疹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全国 2009-2013年麻疹病例年龄分布,Source:NNDRS,儿童和青壮年仍是我国麻疹的高发人群,(5)风 疹,又称德国麻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表现一种轻型疹病20%-50%为隐性感染。并发症:不常见,成人比儿童多见关节痛和关节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脑炎儿童和青少年为高发人群,(6)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高峰多发于儿童,呈散发或流行,目前其流行态势与学校、托幼机构开学、放假高度一致临床以

22、唾液腺急性非化脓性肿胀为特征,常伴发脑膜炎、胰腺炎及睾丸炎等,流腮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腮腺肿大前6d肿大后7d传染性最强传播途径空气传播,飞沫为主接触传播,污染唾液的衣服、玩具、食品人群易感性无感染史、免疫史者普遍易感。隐性及临床感染后一般可产生终生免疫力,(7)水 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原发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水痘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人是唯一宿主水痘为原发感染表现,发热和水泡样皮肤损害为第一临床表现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见。本病有高度传染性,在儿童中传染率可达到90,虽无麻疹强,但超过

23、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病毒,故幼儿园、小学等幼儿集体机构易引起流行。易感者接触后96%以上呈显性感染,隐性感染者仅占4%大约10%20%的儿童水痘病人到成年时会发生带状疱疹,我省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水痘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以小学为主(占72.38%),(8)甲型肝炎,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常见消化道传染病。本病主要经粪口传染。急性甲型肝炎病人的临床特点是起病急剧,发热,伴有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纳减、厌油、肝区疼痛,接着出现深色尿。部分人出现黄疸;少数人可出现肝外症状,如皮疹、蛋白尿、关节酸痛等。易在学校、托幼机构、工地等易感人群聚集地发生暴发流行2014年我省临沂兰陵县出现

24、了以学龄前和学龄儿童为主的甲肝暴发疫情,(9)结核病,2013年全球新发结核900万例,死亡 150万例,21万人死于多耐药结核,占14%22个高结核病负担国家的病例占全球的82%印度和中国是结核病负担最重的国家,分别占全球病例的24%和11%,我国结核病疫情在全球的位置,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位居全球第2位,仅次于印度是全球27个耐多药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结核病的特点,乙类法定传染病,仍然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感染人数多,约5.5亿人,约占我国人口的45%发病人数多,每年约发现100万名肺结核患者患病人数多,全国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约450万死亡人数多,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

25、结核病耐药患者多,每年有14的全球新发生耐药患者存在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学校结核病的特点,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具有紧迫性学校结核病疫情具有严重性学校结核病疫情具有敏感性 学校发生结核病具有必然性 学校结核病具有隐蔽性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具有可操作性 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具有不可忽视性,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具有紧迫性,自2003年以来11年时间 国家不间断下发了8个有关 学校结核病防治规范性文件 2003(187),2005(8),2006(65),2009(53)2010(133),2012(110),2013(38),2014(223)及时通报全国学校结核病疫情 制定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规范

26、强调学校结核病疫情不可忽视,学校结核病疫情具有严重性,时有聚集性疫情 有耐药结核病例 有结核性脑膜炎病例 有连续性疫情出现 学校结核病疫情走向严峻性,2012-2013年全国通报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山东省学校结核病疫情,2007年,全省报告学生结核病2640例,占全省报告结核病人数的6.0%2008年,全省报告学生结核病2498例,占全省报告结核病人数的9.0%2009年,全省报告学生结核病2051例,占全省报告结核病人数的4.9%2010年,全省报告学生结核病1735例,占全省报告结核病人数的4.3%2011年,全省报告学生结核病1424例,占全省报告结核病人数的3.8%2012年,全省报

27、告学生结核病1361例,占全省报告结核病人数的3.6%2013年,全省报告学生结核病1293例,占全省报告结核病人数的3.7%,疫情特点(1)多发生在高年级学生(初三、高三、大学)其中患病比例高中约占45%、大学34%、初中17%、小学4%;(2)聚集性疫情,多能找到第1例传染性患者;(3)具有明显的流行病学关联性;(4)多因学校不宣传、不查体、不监测,不能有效阻击;(5)患结核病的高考生“流向”大学。,2014年3-5月,济南市长清中学疫情,病例23例 3-4月,威海市哈尔滨工业大学疫情,病例17例 5-6月,潍坊市高密市第五中学疫情,病例17例 10-11月,潍坊市寿光市上口第三中学疫情,

28、病例16例,学校结核病疫情具有敏感性,容易引起社会 新闻媒体 家长 学生的关注 易产生疑惑 传播不正确的信息 往往会引起社会群体性事件,学校发生结核病具有必然性,目前国际和国内结核病疫情状况依然严重 患病人数多、结核菌传播快、又具有独特 的生物学特性 学校具备人群密集、环境封闭、接触频繁 学生处于生长发育、升学就业压力等 适合于结核菌传播和发病的特点 学校发生结核病不可避免,来源:The GAP Report,UNAIDS,2014,(10)艾滋病,全球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约 3500万人,其中,75%集中在 15个国家,中国(约81万)是其中之一。截至 2014年 10月,我国报告现存活感

29、染者和病人49.7万例,其中病人19.9万。累计死亡15.4万。,5,中国艾滋病疫情在全球的位置按每 10万人口存活总数、新感染数、死亡数三个指标,将全球188个国家分成从高到底10个流行水平,中国均排在第八类,属于低流行水平。,Murray CJL et al,Lancet.July 22,2014,http:/dx.doi.org/10.1016/S0140-6736(14)60844-8,4,我国艾滋病疫情特征,部分地区艾滋病疫情严重12省份报告存活病例超过1万,占全国的 84.3%云南(79915)、四川(66060)、广西(652643)省区占全国的 42.5%。,我国艾滋病疫情特征

30、,我国艾滋病传播途径变化2014年 1-10月,性传播构成比达 91.5%,异性传播病例占 66.3%,男性同性性传播占 25.2%。,我国艾滋病疫情特征,各地流行模式存在差异,重点人群疫情上升明显城乡艾滋病传播模式不同。今年1-10月新发现病例中:大城市男男性传播比例达 51.1%,长春、哈尔滨、沈阳、北京等达 80%以上中小城市异性性传播比例占 60.8%,男性同性性传播占 32.2%农村地区异性性传播比例占 75.7%,广西、贵州农村达 90%以上老年人和青年学生等重点人群上升较快,今年 1-10月:全国报告总数比去年同期增加 14.2%60 岁以上感染者和病人 1.2万例,比去年同期增

31、加 17.1%15-24岁青年感染者和病人 1.3万例,比去年同期增加 20.1%,15-24年青年感染者和病人上升明显,青年学生病例中,以男男同性性行为感染者为主。2014年1-10月,男男同性性行为感染占 81.3%。,15-24岁青年病例比去年同期增加 20.1%,其中青年学生病例较去年同期增长 59.1%。,17,15-24年青年学生病例集中在大中专院校,全国15-24岁青年学生感染者达到6923例,占全国存活病例总数的1.4%青年学生感染者以大中专院校学生(65%)和男性学生为主(男女比9.1:1),山东省艾滋病流行状况,我省1992年在归国劳务人员中发现首例HIV感染者。截至201

32、4年10月31日累计报告现住址为我省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6054例,其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054例,艾滋病病人2000例;死亡报告1002例。现存活5052例,疫情已波及全省137个县(市、区)。2014年1-10月份,我省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1469例。,图 山东省累计报告HIV/AIDS传播途径构成情况(1992年-2014年10月),山东省艾滋病传播途径,截至2014年10月31日累计报告病例中,经同性传播2825例,占46.7%,异性传播2326例,占38.4%,其他14.9%。2014年1-10月报告病例中,同性传播926例,占63.0%,异性传播467例,占31.8%,其

33、他占5.2%。,(四)加强健康教育,增强师生的公共卫生意识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将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转化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 学校要把传染病预防教育纳入教学计划,通过多种形式,特别要注意根据不同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健康教育课程与心理健康、体育教育、医学教育的联系和区别,第二部分:,(一)我国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现状,心理健康教育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关注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更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早在1997年4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九年

34、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的通知,明确规定在初中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与教育,内容包括:正确看待自己、磨练心理品质等,课时安排为每一个内容4学时。教育部要求1998年秋开始在部分省市进行实验,取得经验后自1999年秋开始在全国实施。教材选用主要是各省自编,没有全国统一教材。虽然各省市、学校越来越意识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问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在我国历史短暂,经验不足,因而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不少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当作“摆设”形同虚设,应付各种检查。正如有

35、人所说,“上级检查时重要,平常教学中次要,抓统考升学时不要。”课时得不到保障。,2、教材存在的问题 在教材价值取向上的偏差。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价值取向是学科本位的或社会本位的,这种教材可以说把什么都考虑到了、考虑好了,惟独忽视了学生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存在价值。在教材基本内容上的失重。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内容随意性大,呈现出无序状态,过于强调中小学生非智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性发展目标的实现,而忽视了智能素质的培养和心理潜能的开发。在教材个性特色上的缺失。为数不少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套用一般教科书的写作路子,没能实现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忽略了突出中小学生的活动、体验与践行,缺乏

36、灵活性与开放性,缺少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本应具有的“个性”与特色。,3、课程目标、内容存在的问题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中,过于理想化倾向比较普遍。理想化倾向表现为,从课程的目标来看,有些目标过于理想,有些目标过于原则、空泛,不太符合中小学生的实际状况。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注重心理学学科知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拘泥于心理学学科知识的选择,忽视了选择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经验和使中小学生获得心理体验的各种文化。4、评价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缺乏理论指导,使评价在实际操作中比较混乱。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无提高,用考试的定量方法来评价,是难以反

37、映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生理教育,生物学课程与学校健康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学校卫生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是主要的健康教育途径;在学校健康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仍是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理卫生知识,包括人体生理解剖特征、青春期生长发育规律、预防疾病的措施、一般性伤害事故的急救与护理、性知识教育等。周围环境的保护和自我健康行为的养成,包括科学体育健身方法、良好行为及卫生习惯的养成、掌握运动卫生常识及营养科学常识等。生物学、科学等学科虽然有部分内容,但仅是与本学科相关的内容,且不系统,体育与健康,1、“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它关注的是学生如何通过体育实践活动,增强体能、掌握基本的体育与健

38、康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整体健康水平,达成课程提出的健康目标。决不能错误地把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解成是“体育”和“健康教育”两门课的合并,因为体育与健康课程不能也不可能单独承担在学校教育中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全部任务,新课程没有、不能也不可能包容原“健康教育”课程的全部内容,“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通过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和所有课程的教学去实现。(华师大体育与健康学院博导季浏教授,课标解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

39、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2、造成了以“体育与健康”取代健康教育课程的现实,由于新的大纲把“体育与健康”混在一起谈,事实上又出了一套体育与健康的教材,内容大都是体育的理论,许多学校从近年教育局下发的教材定单上也只能订到体育与健康,于是许多学校就以体育老师上体育与健康课来代替健康教育课。“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层面、各级教研系统教研中、各级各类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已经造成了误导。体育教研中被加入了健康教育的内容,学校卫生管理(体卫艺司、处、科)部门对于学校卫生教育的职能被削弱。,3、直接导致健康教育质量严重下降,北京大学、中南大学在新课程改革开始

40、之初,对已经进行课程改革的学校与尚没有进行课程改革的学校进行对比研究,前者不再进行健康教育单独授课,后面仍采取单独开设健康教育课的形式。结果:在后者学校,学生的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均好于在前者。结论:单独开设健康教育课程模式的教育效果要好于整合式健康教育模式,课程改革之后健康教育的分散教学模式效果不及单独授课的健康教育模式。需要说明的是,这两个研究都是由医学院校健康教育专业研究人员完成的,在取样调查、对比实验、数据统计方法上都严格遵守科学研究规范,结果应该是可靠的;研究者本身并不属于基础教育行业,更具有“中立”性。,4、“体育与健康”并非国际通行和主流做法,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安大略省、日

41、本、我国台湾省等少数国家或地区采用健康教育与体育综合的模式。这种模式中,无一例外是健康在前,体育在后。“健康与体育”是指一个学习领域,包括健康教育、体育等学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者曾经有过相关的国际比较研究,但不够全面。美国“综合学校健康计划”(Coordinated School Health Programs)是美国学校健康主流推进形式共有八个主要部分,其中“综合学校健康教育教学”(Comprehensive School Health Instruction)是基础,要求经过精心设计的K12课程。,(二)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开发与学科建设,1、学习、引进国际上通用的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开

42、发模式。学校健康教育研究(school health education study,SHES),被称为“美国60年代学校健康教育最重要的行动”。把现代课程理论系统应用与体现在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开发中。提出了健康教育概念模式(Concept Model for Health Education)。重要结论:课程是学校健康教育的基础形式。目前,美国的主流教材都是按照这一模式编写的。,美国中小学生必修课程健康与幸福(health and wellness)浙江教育出版社,作者为美国资深健康教育专家:Linda Meeks,Philip Heit.12册,2、对于青少年健康问题应对不力现在法律政策不能

43、落到实处。1990年学校卫生工作条例,2007,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央七号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体育与健康”造成的混乱。现有的健康教育与其它学科综合、或以班会、团队活动或讲座进行健康教育的做法非常勉强,不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应该明确以独立的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为基础的做法(上海、北京部分区县等已经在做)。学校健康教育学科薄弱。以卫生部门(疾控中心)为主的学校卫生模式已经落后,也是课程改革中没有话语权的原因。体育教师从事健康教育缺乏专业背景,也影响体育教学(内堂、外堂)。必须重视学

44、校健康教育学科建设。,3、“体育与健康”课程:误区与误导事实上造成了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缺失不符合学校独立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的国际趋势造成青少年学生健康素养下降影响了学校健康教育学科发展“影响了健康教育,拖累了学校体育”,4、纠偏:独立的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独立的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呼之欲出。学校健康教育学科建设十分重要。社会参与:课程与教材开发,全国目前尚没有一门完成、系统、成熟的学校健康教育教材。当前之重是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独立的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是必然。安全教育、青春期教育、传染病防治教育、防近教育、食品安全教育,不断增加的专题,恰恰说明当前健康教育模式的缺陷。确定内容首先要研究青少年健康

45、需求。从内容模式入手,进而发展成为综合性的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健康教育系列教材体系建设和体例介绍,第三部分,(一)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研究与支撑体系,构建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理论体系,主要是学校健康教育课程论,占领该领域的学术制高点。整合教育部课程中心专家力量,以博士论文: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构建研究为基础,进一步凝练、总结、提升。在学校健康教育课程论的基础上,学校健康教育教学策略与当前学校教育特别是课程改革结合,提出健康教育教学的指导和指南(可以案例集、课程点评等形式呈现)。在适当时机,研制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标准。推动我国学校健康教育学科发展,包括研究范式、专业杂志、专业队伍等。,(二)研制学校健康教育系

46、列教材,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一定要有专业的教材。教材应该具备如下条件:符合综合学校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理念,以健康素养为目标;反映当代国际学校健康教育的潮流和走向,同时与我国学校和学生的健康需要相结合;在现代课程理论指导下编制,与现有学校课程体系、课程理念相契合。,(三)学校健康教育课程资源体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学校健康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建立学校健康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库包括数字化教材、微课、互动性学习系统等条件成熟时,可参照各地的综合实践教育基地模式,试点学生健康体验基地。,(四)健康教育系列教材体系及体例简介,整体构想: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教材适宜大范围传播的网络视频教材创建一本专业的学校健康教

47、育杂志,开通“学校健康教育网”。教材体例:结合一到九年级中小学学生特点,按照年级分布对应编写九册健康教育教材。按照小学低年级(13年级)、小学高年级(46年级)、初中(79年级)三种风格和体例编写。基本框架如下:,1-2年级,3个印张,加上扉页、版权页、目录、说明,共48页。考虑1-2年级小学生的生活特点、心理特点和阅读能力,从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入手,了解一些常见的病症,初步接触健康的概念。行文简洁、活泼生动,页面画面感强。活动设计方面,以观察与体验为主。但避免低幼化,要充分考虑现在孩子3-6岁的阅读基础。3-4年级,4个印张,加上扉页、版权页、目录、说明,共64页。考虑3-4年级小学生

48、的生活特点、心理特点和阅读能力,强调生活情境,适当引入知识、概念,以及思考与讨论、观察与调查等实践性小活动。(活动设计避免简单粗暴,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安全性,并注意家长及集体指导等。)5-6年级,5个印张,加上扉页、版权页、目录、说明,共80页。考虑5-6年级小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普知识,从健康养成的角度,强调生活实际,适当增加知识与概念的讲解,以及思考与讨论、观察与调查等实践性活动。(活动设计适当考虑集体与配合,学会竞争与合作)7-9年级,5个印张,加上扉页、版权页、目录、说明,共80页。考虑初中生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可适当引入两面性。强调青春期的终生指导意义

49、,但不强调青春期。适量增加知识与概念的讲解,以及思考与讨论、观察与调查等实践性活动。(活动设计适当考虑独立完成与集体完成两个方面),健康教育系列教材编辑信息及内容一览表,生理卫生模块,生理卫生模块分布在一到九年级各册书的第一部分,从认识器官了解功能入手,分别从认识五官到认识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免疫系统九个方面,结合各年龄段学生特点较为全面的介绍了人体各部分器官的功能、相关疾病及认识,突出了健康习惯的养成。负责团队:省立医院、潍坊医学院。,营养健康模块,营养健康模块分布在每册书的第二部分,主要讲述合理的膳食营养,按照各年龄段孩子的特点,从一年级

50、到九年级提出了如何结合身体发育,合理搭配饮食,平衡膳食结构,预防食物中毒,均衡营养,乃至如何选购食物等生活必须的常识,以及健康营养理念的形成。负责团队:省立医院营养科学研究基地(全国),常见病预防模块,结合第一部分所讲的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这一模块重点讲述了常见病的预防,让每一位青少年了解疾病,预防疾病,远离疾病。由山东省中医药大学的李燕宁教授等、中医学博士、山东省中医院的儿科专家和研究团队,结合教育学和教学论的观点,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各年龄段易发病的预防及注意事项。负责团队:山东省中医药大学、齐鲁医院、省立医院。,心理健康模块,由国家卫计委徐继红博士、山东省教研室张玲玲博士带领各自的团队撰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