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速铁路南京南站地区城市设计.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189641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17.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沪高速铁路南京南站地区城市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京沪高速铁路南京南站地区城市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京沪高速铁路南京南站地区城市设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京沪高速铁路南京南站地区城市设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京沪高速铁路南京南站地区城市设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京沪高速铁路南京南站地区城市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沪高速铁路南京南站地区城市设计.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铁路南京南站地区综合规划方案汇报 城市设计篇,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篇概述,城市设计概述,规划工作安排,概念规划方案整合和综合交通规划:阿特金斯顾问公司与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负责编制工作城市设计: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工作,城市设计概述,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1、对规划设计范围进行城市设计,并对站房周边及重点地段、节点提出城市设计方案;2、从城市设计角度对概念规划方案整合和交通综合规划提出意见;3、对站房建筑设计形态、风格以及与周边城市空间关系等方面的意见反馈。,城市设计概述,城市设计的前期工作,我院从城市设计的角度

2、出发,已经将空间形态、景观结构、土地 利用、道路系统、水系绿地等方面的建议,反馈给了概念规划整 合方案和交通综合规划及火车站站屋设计方案,并已落实到具体 地的规划和设计中,在此不作累述。,城市设计概述,城市设计的前期工作,南站地区综合规划的土地利用规划、道路系统规划等将是本次城市设计的基础,城市设计将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城市设计概述,城市设计的思路,背景解析目标与定位问题与对策设计方案效果,城市设计篇背景解析,PART1背景解析,城市总体空间格局解析,南站地区位于城市南北向的发展轴和历史景观轴上,承启南北、贯通东西的特殊位置将对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完善和优化起到重要作用,有条件成为城市的又一个

3、标志性空间枢纽。,PART1背景解析,基地周边地区景观特色解析,PART1背景解析,自然-山水格局解析,南站地区位于主城与东山新市区之间的紫金山长江的绿化隔离带上。四周有雨花台风景区、牛首祖堂山风景区、秦淮新河、百家湖等山水生态资源。,城市设计篇目标与定位,PART2目标与定位,南京南站地区城市设计定位,1、南京城市乃至华东地区的重要的标志性门户地区。2、南京山水文脉与现代化建设形象的展示窗口。3、近期服务于火车站地区的综合性功能区,未来成为南京重要的社会、文化、经济交流地和城市活力中心之一。,依托铁路南京南站的建设,充分利用基地优越的建设条件,发挥周边地区的环境资源优势,以经济与美观兼具为原

4、则,该地区将成为南京结构整合的空间枢纽、山水文脉延续的节点空间,现代化形象展示的城市门户、功能混合的城市活力中心。,PART2目标与定位,南京南站地区城市设计目标,以铁路南京南站的建设为契机,合理配置地区功能,强化空间形态和景观的建设,构筑充满活力、展示地方文脉和社会进步的综合功能区。并构筑“金陵门户、秦淮陆港”的空间特色。,PART2目标与定位,整体特色空间意象,以山为阙:祖堂山-牛首山以及方山是南京古城的门阙,方案充分延续这一地貌及景观特色,中心开放空间的布局与之相呼应,体现了南京的文脉特色。引水成湖:引秦淮新河水至核心生态景观区形成秦淮湖,从表达对城市文化特色与地段环境特征的尊重。轴联古

5、城:规划设置生态步行景观带,以这条轴线与南京南朝历史轴线、近代城市发展主轴相连,打通雨花台、火车站,秦淮湖、秦淮新河、东山新市区、百家湖的空间关系,在空间与文脉上延续南京古城的轴线。,“以山为阙,引水成湖,轴联古城”,PART2目标与定位,金陵门户、秦淮陆港,以山为阙引水成湖 轴联古城,整体特色空间意象,城市设计篇问题与对策,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的提出,问题1:如何突现南京的地方特色?问题2:如何打造标志性门户空间?问题3:如何构筑城市活力中心?问题4:如何保障规划的有效与有序推进?,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1:如何突现南京的地方特色?问题1的对策,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1的对策,

6、问题1:如何突现南京的地方特色?,对策1-1:延续南京山水文脉规划以构筑从雨花台-南站站前广场-百家湖的新城市绿楔,加上秦淮新河风光带与快速路和铁路两侧形成的网络绿化带,形成“呼应山水,沟通东西南北”的自然生态格局,从而延续南京的山水文脉。,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1的对策,问题1:如何突现南京的地方特色?,对策1-1:延续南京山水文脉规划以构筑从雨花台-南站站前广场-百家湖的新城市绿楔,加上秦淮新河风光带与快速路和铁路两侧形成的网络绿化带,形成“呼应山水,沟通东西南北”的自然生态格局,从而延续南京的山水文脉。,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1的对策,问题1:如何突现南京的地方特色?,对策1-2

7、:延伸南京历史与发展轴线城市的发展主轴:中央门鼓楼新街口夫子庙雨花台南站百家湖。南京的历史轴线:南朝与南唐历史轴线;明代历史轴线;民国历史轴线。,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1的对策,问题1:如何突现南京的地方特色?,对策1-2:延伸南京历史与发展轴线,从古至今,南京南部的城市轴线一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线索,她承载历史、引领发展、统摄空间。在南京南站的规划中,应继承这条重要的文脉线索,在空间上联通南北,使南京的城市格局延续发展。,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1的对策,问题1:如何突现南京的地方特色?,对策1-3:延续南京原有城市肌理,地处过渡地段,由于过去缺乏规划,南站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用地凌乱,路网

8、不成系统,与城市成熟的建成区在城市肌理上格格不入。规划设计充分考虑了南京主城的空间格局,采用方格网路网与街区,延续主城肌理。,尤其强调与河西新城区、红花机场地区以及江宁新市区的城市肌理的缝合与过渡。从街区与建筑两个层次上,对南京城市空间的肌理进行协调与延续,从而在空间整体形态上突现南京传统地方特色。,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2:如何打造标志性门户空间?问题2的对策,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2的对策,问题2:如何打造标志性门户空间?,一轴秦淮新河至火车站的景观绿化开敞空间:1.延续南京山水格局和历史轴线的必然要求;2.凸显火车站形象标志的必然要求;3.塑造南站地区城市副中心景观形象的必然要求

9、。4.强化站前区与秦淮新河风光带生态与视觉联系的必然要求。,对策2-1:塑造“一轴一带”的景观系统,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2的对策,问题2:如何打造标志性门户空间?,“一轴”即从火车站站屋到秦淮新河的视觉景观轴,通过对中轴线开敞空间的重点设计,形成火车站与秦淮新河“看”与“被看”的相互关系,也是南站地区人流活动的主要空间。,对策2-1:塑造“一轴一带”的景观系统,“一带”指的是沿秦淮新河的滨水景观空间,通过对沿河景观的处理,使中轴线的主景观带在河边形成了空间的转换,并且形成了充满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2的对策,问题2:如何打造标志性门户空间?,一带秦淮新河绿化带:

10、通过岸线的处理、滨河休闲步道的设置以及休闲娱乐场所和绿化景观的构筑,努力打造集活动、生态、景观、防洪为一体的活力景观带。,对策2-1:塑造“一轴一带”的景观系统,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2的对策,问题2:如何打造标志性门户空间?,主要视线走廊:以南北向生态步行景观带为主要依托,严格控制建筑高度和体量,构筑南站至秦淮新河的主要视廊。,次要视线通廊:站东路、站西路以及连接滨河景观带与景观核心区的绿化走廊为次要视线通廊,对它们进行建筑高度、体量的设计,控制其界面及绿化,从而与主要视线通廊相配合。,对策2-2:构筑“城站水”的视廊系统,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2的对策,问题2:如何打造标志性门户空

11、间?,南站站屋作为该地区体量最大、地位最重要的地标性建筑,应有多角度的视觉观赏廊道。,对策2-3:突出南站站屋在视觉上的标志性主导地位,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2的对策,问题2:如何打造标志性门户空间?,对策2-3:突出南站站屋在视觉上的标志性主导地位,原南高架布局方案:沿站东路和站西路布置,距火车站和中轴景观带有四个小街区,通过视线分析可以发现,无论沿站东路还是站西路,在前往火车站的线路上,只有到达站前路时才能看到站屋的侧立面,在行进过程中不仅没有较合适的观赏角度,也无法突出火车站的标志性,并且对前往火车站的车流也起不到有效的视觉引导作用。,原南高架方案:宏运大道东站屋,PART3问题与对

12、策,问题2的对策,问题2:如何打造标志性门户空间?,对策2-3:突出南站站屋在视觉上的标志性主导地位,优化方案:距火车站和中轴景观带仅有两个小街区,在上高架后便可以透过设计的视觉通廊看到火车站,并且在经过一小段建筑群的遮挡后,在站前视野开阔,拥有良好的观赏角度,同时此线路的设置也有利于对前往火车站的车流形成有效的视觉引导。对视廊的控制只需适当调整高层建筑的布局形式即可,对地块开发的影响也减到最小。,南高架优化方案:宏运大道东站屋,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2的对策,问题2:如何打造标志性门户空间?,对策2-3:突出南站站屋在视觉上的标志性主导地位,站屋视廊控制设计:设计选取了进入南站的三条主要

13、的车行和人行流线,通过对其中六个重要视点的视线分析,确定了视线控制范围,并以此作为依据对该地区的高层建筑的高度、位置以及平面布局形式进行了设计,以保证在几条重要的流线上都有较好的视线可观看到火车站站屋建筑。,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2的对策,问题2:如何打造标志性门户空间?,对策2-3:突出南站站屋在视觉上的标志性主导地位,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2的对策,问题2:如何打造标志性门户空间?,对策2-3:突出南站站屋在视觉上的标志性主导地位,绕城公路站屋,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2的对策,问题2:如何打造标志性门户空间?,对策2-3:突出南站站屋在视觉上的标志性主导地位,宏运大道西站屋,P

14、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2的对策,问题2:如何打造标志性门户空间?,对策2-4:借鉴相关案例,明确站前景观轴空间的尺度与比例,柏林波茨坦广场:轴线南北长约600米,轴线高宽比约为1:2.3。,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2的对策,问题2:如何打造标志性门户空间?,对策2-4:借鉴相关案例,明确站前景观轴空间的尺度与比例,名古屋城市中轴线:中轴线南北长约1800米,200米高的城市电视塔将轴线分成南北两段,轴线高宽比约为1:1.6。,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2的对策,问题2:如何打造标志性门户空间?,对策2-4:借鉴相关案例,明确站前景观轴空间的尺度与比例,巴黎拉德方斯广场轴线:轴线长约1300

15、米,轴线高宽比约1:1.7。,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2的对策,问题2:如何打造标志性门户空间?,对策2-4:借鉴相关案例,明确站前景观轴空间的尺度与比例,南京河西CBD轴线:轴线长约2000米,轴线高宽比约为1:1.6。,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2的对策,问题2:如何打造标志性门户空间?,对策2-4:借鉴相关案例,明确站前景观轴空间的尺度与比例,结论:南站站屋南侧至河边1500米,至鸿运大道800米,距离长度较合适步行。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南站地区自身特点,宜将中轴线整体高宽比取值在1:1.5左右,以取得最佳景观效果和较为舒适的行为与体验尺度。,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2的对策,问题2

16、:如何打造标志性门户空间?,对策2-5:控制与协调地区整体高度,合理布置高层建筑,地块高度规划的原则:1.美观与经济兼具;2.地块高度与用地开发强度相结合;3.地块高度与南站站屋建筑及整体城市形象相融合;4.地块高度与视廊规划相结合;5.地块高度能够塑造景观轴空间的优美的尺度与比例;6.地块高度能够形成较好的天际轮廓线;7.地块高度整体上能够形成形象突出与协调的标志性门户空间。,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2的对策,问题2:如何打造标志性门户空间?,对策2-5:控制与协调地区整体高度,合理布置高层建筑,地块高度规划的原则:1.美观与经济兼具;2.地块高度与用地开发强度相结合;3.地块高度与南站站

17、屋建筑及整体城市形象相融合;4.地块高度与视廊规划相结合;5.地块高度能够塑造景观轴空间的优美的尺度与比例;6.地块高度能够形成较好的天际轮廓线;7.地块高度整体上能够形成形象突出与协调的标志性门户空间。,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2的对策,问题2:如何打造标志性门户空间?,对策2-5:控制与协调地区整体高度,合理布置高层建筑,高层建筑布局规划:结合视廊与景观轴线的控制,并考虑与火车站的协调问题,在合理用地的基础上,以TOD开发模式为依据,将用地分为高层引导区、高层适当发展区和高层限制区三个区域,并形成3个高层密集节点,并在湖边最终设置一标志性制高塔楼。最终构筑形象突出而繁华的城市副中心景象。

18、,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2的对策,问题2:如何打造标志性门户空间?,对策2-6:优化整体空间界面与断面,空间界面设计 方案结合各主要道路的具体情况,将高层塔楼与多层裙房、点式建筑和板式建筑有机的结合进行布置,从而营造出整体形态统一,局部高低错落的丰富的沿街立面。,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2的对策,问题2:如何打造标志性门户空间?,对策2-6:优化整体空间界面与断面,空间界面设计 方案结合各主要道路的具体情况,将高层塔楼与多层裙房、点式建筑和板式建筑有机的结合进行布置,从而营造出整体形态统一,局部高低错落的丰富的沿街立面。,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2的对策,问题2:如何打造标志性门户空间

19、?,对策2-6:优化整体空间界面与断面,空间断面设计 城市设计从建筑后退、建筑高度、建筑体量等几个方面对整体空间断面进行优化。首先,忧化景观轴的空间比例;其次,强调建筑沿河、沿街退让的控制。再次,通过多层次的空间与尺度的组合,创造宜人的尺度。最后,强调地上与地下空间的衔接与融合。,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2的对策,问题2:如何打造标志性门户空间?,对策2-6:优化整体空间界面与断面,滨河断面设计 规划通过跌落式岸线与自然缓坡式岸线的设计,较好的解决了防洪与亲水之间的矛盾。,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2的对策,问题2:如何打造标志性门户空间?,对策2-6:优化整体空间界面与断面,空间断面设计

20、城市设计从建筑后退、建筑高度、建筑体量等几个方面对整体空间断面进行优化。首先,忧化景观轴的空间比例;其次,强调建筑沿河、沿街退让的控制。再次,通过多层次的空间与尺度的组合,创造宜人的尺度。最后,强调地上与地下空间的衔接与融合。,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2的对策,问题2:如何打造标志性门户空间?,对策2-7:强化站前景观轴空间的设计,生态步行景观带是南站地区的核心开放空间。在空间形态上呈喇叭形,与火车站轴线及城市路网形态相调和,并形成滨水开放场所,达到生态与开发的平衡。景观带中设置形式活泼的文化娱乐及会展建筑以达到活跃空间、节约用地的作用。,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2的对策,问题2:如何打造

21、标志性门户空间?,对策2-7:强化站前景观轴空间的设计,生态步行景观带是南站地区的核心开放空间。在空间形态上呈喇叭形,与火车站轴线及城市路网形态相调和,并形成滨水开放场所,达到生态与开发的平衡。景观带中设置形式活泼的文化娱乐及会展建筑以达到活跃空间、节约用地的作用。,秦淮新河站屋,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2的对策,问题2:如何打造标志性门户空间?,对策2-7:强化站前景观轴空间的设计,生态步行景观带是南站地区的核心开放空间。在空间形态上呈喇叭形,与火车站轴线及城市路网形态相调和,并形成滨水开放场所,达到生态与开发的平衡。景观带中设置形式活泼的文化娱乐及会展建筑以达到活跃空间、节约用地的作用。

22、,站屋秦淮新河,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2的对策,问题2:如何打造标志性门户空间?,对策2-8:强化街区空间形态的设计,本次规划以交通为先导,在确定了路网结构的基础上,城市设计针对小街区进行研究,并对居住和公建分别提出了标准的开发模式和空间形态,以符合整个地区的城市肌理。,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3:如何构筑城市活力中心?问题3的对策,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3的对策,问题3:如何构筑城市活力中心?,对策3-1:借鉴相关案例,明确站前区在未来城市活动中所承担的功能,火车站及周边地区远期随着社会经济的更进一步的发展,以及城市公共交通和服务角色的强化,必将成为富有活力、环境优良的城市活力中心

23、。,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3的对策,问题3:如何构筑城市活力中心?,对策3-2:构筑公共开放系统,通过多层次的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开放空间系统。结合视觉通廊的设计,点线面之间产生了联系,整个地区的刚公共开放空间系统形成了有机的统一体。,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3的对策,问题3:如何构筑城市活力中心?,对策3-3:有序引导公共活动,以火车南站作为触点,以TOD开发模式为依据,以站前商服区为核心,强调土地的混合利用和公共活动的有序组织,并以景观步行轴为依托,向整个南站地区延伸。,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3的对策,问题3:如何构筑城市活力中心?,对策3-4:合理组织核心区

24、步行系统,规划在主要的核心公建区沿绿化生态景观轴和滨河空间以及火车站南北之间布置一综合立体步行系统。利用三个主要的垂直交通核心(下沉广场)将地上和地下步行系统连成整体,贯穿整个中心区域,有机的构筑了火车站与秦淮新河滨水空间的步行联系通道。,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3的对策,问题3:如何构筑城市活力中心?,对策3-5:强调核心区地上、地下空间的一体化利用,南站地区核心公建区的主要地下公共活动空间,应结地上的景观步行轴、滨水公园和地铁站点进行设置,并通过地下商业街、步行通道、下沉广场、垂直交通等,构筑地上地下、室内室外、综合一体化的充满活力的公共活动空间。,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4:如何保障

25、规划的有效与有序推进?问题4的对策,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4的对策,问题4:如何保障规划的有效与有序推进?,对策4-1:触点启动与区域互动相结合,确定在基地内形成由南站-秦淮新河的景观轴与鸿运大道两侧构成的“L”型区域作为中心启动区域,而后进一步与东山新市区商业核心区形成联动效应,激发与引导周边区域开发,并最终形成“T”型区域的城市南部中心区。,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4的对策,问题4:如何保障规划的有效与有序推进?,对策4-2:区块推进与重点建设相结合,分期推进与重点建设,近期:为站前核心商业商务区的建设开发为主,以火车站和岔路口地铁站为触媒,以南站场向外800米的用地范围为主形成高密

26、度混合的商业服务区,以点带面,集聚人气,带动区域的后续开发建设。,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4的对策,问题4:如何保障规划的有效与有序推进?,对策4-2:区块推进与重点建设相结合,分期推进与重点建设,中期:以鸿运大道和宁溧路的建设为触点,建设依托于滨水生态景观空间的文娱休闲商业区和居住区,以商业、商务办公、文化娱乐、会展、服务业和适当高级公寓和居住区的开发为主,进一步完善地区功能。,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4的对策,问题4:如何保障规划的有效与有序推进?,对策4-2:区块推进与重点建设相结合,分期推进与重点建设,远期:为火车轨道两侧用地的开发,以地区路网、设施与交通的完善为触媒,以科研、商业

27、、工贸、居住用地的建设为主,并预留适当的弹性开发用地。,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4的对策,问题4:如何保障规划的有效与有序推进?,对策4-2:区块推进与重点建设相结合,分期推进与重点建设,开发建设重点:以站前区和景观轴为重中之中。,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4的对策,问题4:如何保障规划的有效与有序推进?,对策4-3:强制控制与弹性引导相结合,控制与引导总体思路:南北站场核心区,滨水生态核心区,地铁岔路口站核心区这四处主要“空间推进触点”以强制控制为主,周边地区以弹性引导为主。,控制与引导策略:核心强力控制,周边弹性引导,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4的对策,问题4:如何保障规划的有效与有序推

28、进?,对策4-3:强制控制与弹性引导相结合,地块高度的控制与引导:景观轴两侧的部分核心地块的建筑高度必须严格按右下图中所标明的建筑高度进行实施;其它地块则按地块高度的控制范围(例如60-80米)内适当浮动。,控制与引导策略:核心强力控制,周边弹性引导,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4的对策,问题4:如何保障规划的有效与有序推进?,对策4-3:强制控制与弹性引导相结合,地块高度的控制与引导:景观轴两侧的部分核心地块的建筑高度必须严格按右下图中所标明的建筑高度进行实施;其它地块则按地块高度的控制范围(例如60-80米)内适当浮动。,控制与引导策略:核心强力控制,周边弹性引导,PART3问题与对策,问题

29、4的对策,问题4:如何保障规划的有效与有序推进?,对策4-3:强制控制与弹性引导相结合,地块建筑形态与布局的控制与引导:在站前区和景观轴两侧的用地中的建筑布局与形态建议按城市设计方案实施;其它用地参照城市设计方案,可适当调整。,控制与引导策略:核心强力控制,周边弹性引导,城市设计篇设计方案效果,PART4设计方案效果,规划总平面,PART4设计方案效果,规划鸟瞰图,PART4设计方案效果,规划鸟瞰图,PART4设计方案效果,核心区规划鸟瞰图,PART4设计方案效果,秦淮新河北望南站透视图,PART4设计方案效果,南站场南望秦淮新河透视图,PART4设计方案效果,重要界面图,PART4设计方案效果,模型动画,汇报完毕,谢谢大家!(2007-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