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1.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190612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1.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摄氏度()=(华氏度()32)1.8,1、人的体温恒定及其意义,(1)关于体温的基本常识 体温的定义 人身体内部的(内环境)温度(正常值37左右)体温的测量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 体温的来源 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50%以上的)能量。体温具有一定的可变性。,不同测量部位测出的体温相同吗?哪里最高/最低?哪里最接近体内温度?,体温变化的一般规律?,(2)体温恒定的意义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 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体温变化影响酶的活性影响新陈代谢影响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甚至危及生命。,体温与新陈代谢的关系?,2、人体的产热与散热,(1)产热

2、主要的产热器官:剧烈运动时骨骼肌(占90%)安静时内脏(占56%,尤其是肝脏)产热方式:寒战产热(骨骼肌)下丘脑控制 代谢产热(所有组织器官)神经-体液调节 人体产热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说明:图示人体,而不是人离体细胞低于20时开始增加;低于10时因寒战而明显增加;超过30时由于酶活性增强也 明显增加。,(2)散热 散热器官:主要是皮肤 少数由呼吸、排尿、排遗散失 皮肤的散热方式,散热器官皮肤的结构、功能,说明: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皮下组织不属于皮肤。表皮包括角质层(起保护作用的死细胞)和生发层。*生发层含有黑色素细胞,能吸收紫外线,生发层的基底层细胞 属于增殖细胞。真皮中的皮脂腺和汗腺,都

3、属于外分泌腺。,皮肤的结构,皮肤的功能保护:角质层,第一道防线。黑色素细胞,吸收紫外线。分泌和排泄:皮脂腺分泌的皮脂 能滋润皮肤和毛发 汗腺分泌汗液,具 有排泄作用,并参与调节水盐平衡调节体温:血管舒缩,改变血流量,进而影响散热量 分泌汗液,通过蒸发散热 立毛肌舒缩,影响产热量感受外界刺激:各种皮肤感受器(传入神经末梢)再生能力:生发层的基底层细胞增殖,以补充或修复。,散热器官皮肤的结构、功能,散热器官皮肤的散热方式,皮肤通过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等途径散热,说明:室温、安静情况下散热的主要形式是辐射散热(60%)高温下(35)皮肤散热的唯一方式:汗液体表蒸发散热,皮肤散热的调节 主要是反射性

4、活动(神经调节)皮肤血流量:环境温度变化反射弧的传导皮肤血管舒张/收缩 皮肤血流量皮肤温度辐射、传导、对流的散热量汗腺分泌汗液量:环境温度变化反射弧的传导汗腺分泌量的变化 蒸发散热量 关于汗腺 属于外分泌腺 汗液的成分:失水多于失盐尿量减少(水平衡调节过程)喝水补盐(维持水、盐平衡,以及体液总量)汗液分泌量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非条件反射)汗液分泌的意义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排泄、维持水盐平衡。,散热器官皮肤散热的调节,3、体温的调节,(1)体温调节的中枢下丘脑 探究方法:分段切除法并相互对照(2)体温的生理性调节过程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体温调节模型 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 炎热环境中的体温调节(3

5、)机体调节能力的有限性 例:中暑(中暑的原因、预防的方法;中暑病人紧急救治方法),体温的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体温调节的过程,神经调节,分解代谢强度变化,神经体液调节,说明:温度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分为温感受器和冷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反馈机制(自动控制机制/自动调节机制):受控部分(效应器)不断有反馈信息(体温变化)返回给控制部分(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改变控制部分的活动。负反馈:反馈信息的作用是降低控制部分的功能活动,即减弱控制信息。(负反馈使系统维持平衡和稳态)例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以维持生态平衡;下丘脑垂体靶腺体中,靶激素对下丘脑

6、、垂体的调节;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等。,反馈机制,注意: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多少可以反馈性地抑制或促进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含量多,则抑制;含量少,则促进,都属于负反馈。,正反馈使系统的“偏离”加剧,促使机体某一种生理功能不断加强,尽快完成。例如:排汗、排尿、凝血。请用简图表示,寒冷刺激,皮肤的冷感受器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骨骼肌颤栗,肾上腺髓质分泌,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立毛肌收缩,物质代谢,垂体,甲状腺分泌,散热,产热,维持体温正常,负反馈,负反馈,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神经调节,神经体液调节,1.寒冷下增加产热量的途径有哪些?神经调节:立毛肌收缩、骨骼肌战栗;神经-体液调节:肾上

7、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量的增加导致血糖升高,同时使心血管活动增强,以增加代谢产热。神经-体液调节:甲状腺素分泌量增加,加速糖和脂肪的氧化分解,增加产热。2.寒冷下减少散热量的途径有哪些?散热方式主要是什么?神经调节(通过交感神经):汗腺分泌减少,皮肤血管收缩。,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3.自主神经在体温调节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自主神经中的交感神经兴奋,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使皮肤血管收缩;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则抑制,使汗腺分泌减少。4.从体温恒定看,寒冷下体温调节的主要调节作用是什么?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作用,以及负反馈作用。5.寒冷下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分泌量的调节方式相同吗?不

8、同。前者为神经-体液调节,后者为神经调节。,6.寒冷下体温调节与哪些激素有关?它们在体温调节中的主要功能分别是什么?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 和去甲肾上腺素等。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素,促甲状腺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甲状腺素促进体内糖和脂肪的氧化分解,增加产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则使心跳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呼吸加快、血糖浓度增加,以进一步增加产热量。7.如果你从寒冷的室外进入热气腾腾的浴室,请画出调节机制示意图。并与寒冷环境下的调节机制进行比较。,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炎热刺激,皮肤的温感受器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骨骼肌不颤

9、栗,肾上腺髓质分泌不增加,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立毛肌舒张,物质代谢不增加,垂体,甲状腺分泌不增加,散热,产热不增加,维持体温正常,负反馈,负反馈,炎热环境中的体温调节,神经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建模:完成产热调节和散热调节的主要过程,寒冷时,皮肤冷感受器兴奋,炎热时,皮肤温感受器兴奋,总 结,神经-体液调节示意图,感受器,适宜刺激,神经中枢,肌肉效应器,腺体效应器,生物学效应,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激素,体液调节相当于反射弧的一个延长部分。,1.什么叫体温?体温恒定有什么意义?2.人的体温与新陈代谢的关系是怎样的?3.体热的最终来源是什么?简说三大能源物质利用的主次顺序以及氧化分解时能量的

10、主要变化。4.产热的主要器官有哪些?在不同状态下的产能有什么特征?5.人体散热的途径有哪些?主要途径是什么?6.比较皮肤散热的四种方式:定义,各自的影响因素、实例判断、主要地位等。,“你问我答”自测题,7.某人发热到39、一段时间高烧不退、经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关系分别是怎样的?8.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是什么?如何设计切除实验来证明之?9.简述寒冷情况下产热调节的主要机制;炎热情况下散热的主要机制。10.构建调节过程的详细图解(寒冷、炎热环境中)11.中暑的主要原因吗?如何预防中暑?,(1)示意图中字母表示的结构名称:A、B、C。(2)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当人体处在41的外界环境中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例: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骨骼肌,肾上腺,皮肤,蒸发散热,(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加强。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反射是。这种反射属于 反射。(4)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为。(5)当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兴奋时,神经细胞膜外的 大量内流而形成 电位。,冷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甲状腺,非条件,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物质分解产热,Na+,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