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电子教案.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209236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2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电子教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电子教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电子教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电子教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电子教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电子教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电子教案.ppt(10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绪 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这门综合基础课程要求了解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意义,了解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内容的轮廓,以及学习的原则和方法。,知识结构,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的性质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是小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小学教育专业(理科方向必修/文科方向选修)的综合基础课程之一。二、学习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的意义和目的学习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是迎接新时代的挑战,造就适应科学发展主潮、具有综合性知识结构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迫切要求。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的学习原则和学习方法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对待课程学习;把现代人文

2、社会科学的相关理论观念同我国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同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工作与进修的实践结合起来。,重点辅导,本课程开设的意义、目的、内容轮廓、学习方法。这里特别要着重了解课程的意义和目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的目的:开拓科学文化视野,逐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汲取人文社会科学的新成果、新方法,处理好初等教育中理科教育和文科教育的关系。,难点提示,“绪言”强调,人类迄今为止所获得的科学知识,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都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阶段性成果,而不是认识的终结;科学是一条没有尽头的后浪推前浪的长河。,第一章 人文社会科学概说,学习目标与要求,1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内涵、结构体

3、系、发展过程。2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特征。3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4初步思考教育学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学习知识点,一、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含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二)人文社会科学的主干学科和结构体系(三)人文社会科学的孕育生成和拓展,二、人文社会科学的特征()人文社会科学具有科学的一般特征(二)人文社会科学的个性特征,三、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互动关系(二)社会需要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三)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相互交替,重点辅导,一、关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 二、关于人文社会科学的主干学科和结构体系 三、关

4、于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与联系,难点提示,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含义。,第二章 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学习目标与要求,1了解人文社会科学为什么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实现所需要的特殊条件。2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认识功能。3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思想建设功能、文化建设功能、政治建设功能、经济建设功能;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管理功能、社会决策功能、咨询功能。4初步思考教育学的社会功能。,知识结构,一、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定位()人文社会科学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二)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功能实现的特殊条件,二、人文社会科学的多种社会功能()认识功能(二)思想建设功能(三)文化建设功能

5、(四)政治建设功能(五)经济建设功能(六)社会管理功能(七)社会决策功能(八)咨询功能,重点辅导,一、关于认识功能 二、关于文化、政治、经济建设功能 三、关于社会管理功能,难点提示,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功能实现的特殊条件。,第三章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学习目标与要求,1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总体特点和特殊贡献。2了解并初步理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3理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4初步思考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知识结构,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和贡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总体特点(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特殊贡献,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理性批判与

6、情感激发(二)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三)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调查方法(二)实地方法(三)文献情报方法,重点辅导,一、三种“一般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难点提示,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第四章 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综述,学习目标与要求,1了解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全球背景。2了解世界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脉络。3了解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概貌。4理解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知识结构,一、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背景()不断深化的时代主题。(二)飞速发展的自然科学技术(三)日益尖

7、锐化的当代全球问题,二、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脉络(一)20世纪上半叶以分化发展为主导倾向(二)20世纪下半叶逐步走向整体联动(三)20世纪末期进入反思一展望期,三、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概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特殊背景(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曲折道路,(一)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特殊背景一、长达2000多年封建主义的统治,中国未能与西方同步,从社会内部孕育出近代和现代的人文社会科学体系。,中西方法律的对比 法律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制度之一,是社会规范之一。它与风俗习惯有密切的关系,它维护现存的制度和道德、伦理等价值观念,它反映某一时期、某一社会的社会结构,法律于社会的关系

8、极为密切。中西方在社会结构、历史传统、文化理念和价值取向等方面不同,中西法律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国法律日益集团化,走上了一条为氏族/部族宗族/家族国家/社会的集团本位道路,其突出特点是贯彻着宗法之上、家族本位、集体主义、义务第一的指导思想,沿着宗教制度发展演变的轨迹而进行。西方法律则走上了氏族个人上帝/神个人的个人本位道路。西方法律文化源于具有自由开放精神的希腊法和具有个人主义特色的罗马法,形成了保护个人权利自由的历史传统,最终确立了个人本位的传统。,案例:中国:6年4月21日晚10时,被告人许霆来到天河区黄埔大道某银行的ATM取款机取款。结果取出1000元 后,他惊讶地发现银行卡账户里

9、只被扣了1元,狂喜之下,许霆连续取款5.4万元。当晚,许霆回到住处,将此事告诉了同伴郭安山。两人随即再次前往提款,之后反复操作多次。后经警方查实,许霆先后取款171笔,合计17.5万元;郭安山则取款1.8万元。事后,二人各携赃款潜逃。最终一人自首,一人被抓,被告许霆以非法侵占为目的,伙同同案人采用秘密手段,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行为已构成盗窃罪,遂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许霆随后提出上诉,2008年3月,广州中院认定许霆犯盗窃罪,判处获刑五年,并处罚金2万元,继续追缴非法所得173826元。许霆再度上诉,2008年5月,广东省高院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西

10、方:据英国媒体报道,2002年8月份,英国一家银行电脑故障,导致其ATM机“狂吐”五天,不管人们输入什么密码,是否正确,取款机都会乖乖地吐出要求金额的钞票。期间有人甚至往返20次取了成千上万英镑,银行总共被取走了100多万英镑.最终案件被查清,47岁的朱伯特和他20岁的女儿被判15个月监禁,20岁的儿子被判12个月监禁,他45岁的妻子因为身体原因获得延期审判,尽管承认从机器中拿了钱,但朱伯特太太还是非常愤慨,“我很震惊!我的外孙才1岁半,他的妈妈居然要因为银行的错误在监狱里住15个月!”“我们全家都是普普通通勤奋工作的人,这只是额外赠予,谁不动心呢?”他们的辩护律师尼尔威廉姆斯认为,站在这样的

11、机器面前,就像小学生站在糖果店面前,“任何人都难以抗拒想多拿一点儿”。另一位辩护者则称,“这是一起没有受害人的犯罪,因为银行可以从保险公司那里得到赔偿”。事实上由于ATM机器故障导致客户多取钱的事件在国外屡见不鲜,而且大多都会引发排队取款浪潮,不管是取款者、银行还是媒体,都没有什么道德讨论。,二、中华民族的老祖宗给后人留下了璀璨的古代文明。也存在弊端,就是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这种封建制度和思想束缚了人才,明朝的科举取士,作八股文就是受封建制度的影响。例如论语里有“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就是说学生要绝对服从老师。中国的传统文化,要求绝对服从:如“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讲的就是绝对服

12、从!这种封建思想导致了中国人民思想的“守旧性”,而“迷信”也是有此引申而来,就是老百姓绝对服从天神的旨意。(袁世凯就利用了孔子的“绝对服从君主”来巩固自己的总统地位,所以才尊孔复古),三、20世纪中国社会革命和社会发展的道路艰难曲折1、19世纪鸦片战争2、20世纪上半叶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模式的选择3、20世纪下半叶对社会主义模式的探索和改革,(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曲折道路1、引进、移植与选择2、革新、建设与曲折3、开放、重建与发展,四、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社会实践与科学理论的交互作用日趋明显(二)多科性综合性的科学体系逐步形成(三)人的解放和发展受到广泛关注,

13、第五章 哲学历史文艺学的新突破,学习目标与要求,1了解20世纪世界和中国哲学研究的突破性进展。2了解20世纪历史学的重要变革。3了解20世纪文艺学的重大进展。4了解文史哲20世纪发展的共通特点。,知识结构,一、感应着时代脉搏的现代哲学()20世纪哲学发展的理论先导(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传播和重大发展(三)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演化(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突破性进展,三、对文学艺术发展规律进行深入探讨的现代文艺学()20世纪文艺研究的总体特征(二)20世纪文艺学的突破性发展(三)中国当代文艺的重要进展,重点辅导,一、关于20世纪传统人文学科哲学、历史学、文艺学发展的共通特点(一)要

14、了解20世纪文史哲在学科发展方向上的新突破(二)要了解20世纪文史哲在研究内容、理论框架上的新突破(三)要了解20世纪文史哲在研究方法、研究手段上的新突破(四)要了解20世纪文史哲在发展形态多元化方面的新突破,二、关于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传播和重大发展(一)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本性和生命活力(二)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传播和重大发展是20世纪世界哲学取得重大突破的首要标志(三)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价值(四)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对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重大影响,难点提示,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演化。,第六章 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的进展和影响,学习目标与要求

15、,1了解20世纪世界和中国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进展。2了解20世纪心理学的重要进展。3了解20世纪人类学的重要进展。4了解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20世纪发展的共通特点和广泛影响。,知识结构,一、20世纪语言学与现代科学()现代语言学的主要进展(二)现代语言学:跨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三)中国语言学:继承、吸纳与开拓,二、20世纪心理学的重要进展及其广泛影响()现代心理学的重要进展(二)现代心理学对科学体系发展的全方位影响(三)当代中国心理学的成就,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

16、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同时它也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科学有关,因为这些科学所探讨的生理作用会影响个体的心智。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应用心理学家还有第五个目的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这些目标构成了心理学事业的基础。,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学科。19世纪末,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到了20世纪中期,心理学才有了相对统一的定义。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从1

17、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受自然科学的影响,建立心理实验室,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的。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受自然科学的影响,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马斯洛需求层析理论,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等发生关联。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人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人心理机能在社会的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同时它也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科学有关,因为这些科学所探讨的生理作用会影响个人的心智。,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大学时代处于人生最活

18、跃、最丰富多彩的时期,是心理断奶的关键期。在这一过程中,种种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使得大学生存在许多心理问题,相当比例的大学生患有明显的复杂多样的心理障碍与疾病,且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和建设者,也是将来国家经济政治政策的决策者,他们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社会的走向和发展状况,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才,而且对整个社会都至关重要。同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许多困难,给家庭造成了负担,而且严重的敌对、抑郁等心理问题往往可能诱发违法犯罪、自杀等社会问题。因此,重视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大学生排解心理障碍,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是

19、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1.人际关系问题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必备条件。然而,由于人际关系、社会的复杂性与学生心理的单纯性,使得大学生常常在人际交往中受挫。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从校门到校门,缺乏人际交往经验,缺乏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勇气,面对各种各样的活动,既充满了兴趣又担心失败,久而久之,甚至回避参与,妨碍了良好的人际交往圈的形成。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2.情绪起伏问题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暴风雨时期”,生理发育极为迅速,已基本趋于成熟,但由于阅历较浅,社会经验不足,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往往认识不够。加之青年特有的任性

20、和理想的困惑交织在一起,极易出现各式各样的心理矛盾,很容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能力较低,并由此导致其心理偏差和行为怪僻。,3.学业问题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学业成就问题,而环境变化等诸多因素给大学生们带来了不少的心理负担。进大学后,部分同学为了保住自己的优势,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课,还自学一些社会急需的课程,再加上辅修专业的学习,英语过级考试的重压,他们处于超负荷的运转中,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压力很大,学习效果不佳。而部分学生则感到考入大学“如释重负”,认为船已靠近码头,因而即使感受到竞争的危机、就业的压力,也提不起真正努力学习的劲头。此外,因就业竞

21、争压力过大、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造成的心理问题也很多,有些是因一些突发性的因素造成的,有些则是长期困扰造成的,有些是单一因素的影响的结果,有些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三、20世纪人类学的变革及其科学意义()20世纪人类学的拓展和变革(二)现代人类学对与现代科学发展的意义(三)在探索中前进的中国人类学,四、20世纪的传播学,传播学诞生于美国,美国的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探索传播理论,并提出了种类繁多的传播模式,诸如以文字、图形和数学公式等表述的各种模式。传播学家运用不同的模式来解释信息传播的机制、传播的本质,提示传播过程与传播效果,预测未来传播的形势和结构等。,之所以起源于美国,是因为20世纪上半

22、叶,欧亚大陆连续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祸害,而美国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众多科学家的避风港。而且,美国本身由于本土未遭破坏,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一直持领先地位。比如:1920年匹兹堡无线电视台的开业,1926年,全美广播公司NBC的成立等等。从社会状况来说,美国的政治与社会生活中有着高度重视大众传媒的传统,在政治机制中大众媒介是与立法机构、政府机构互相制衡的力量之一,报纸曾被称为第二国会。从学术传统来看,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盛行,学术研究特别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大量的实用信息为人们所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会的运行。但是也有大批的商业推销政治宣传欺骗、色情、暴力等文化垃圾。这些问题或是潜在问题就

23、成了美国学术界必须面对、必须研究的课题。以上条件,都决定了传播学起源于美国。,传播学在美国问世后,很快传到西欧和日本。英国的传播学研究从60年代开始蓬勃兴起,在方法论上可分为四大学派:1、以麦奎尔为首的社会学派;2、以霍洛伦为代表的社会心理学派;3、以奇斯曼和加纳姆为代表的政治经济学派;4、以利兹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为代表的职能学派。日本的传播学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两大特点:一是沿袭外国主要是美国的理论体系,并着重发展了强调受众有权直接参加传播过程的社会参与论;二是实践优先于理论。苏联自60年代起,开始重视研究传播学理论。苏联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分别提出了各自的 传播模式,较著名的有菲尔索

24、夫传播模式和阿列克谢耶夫传播模式。,中国的传播学研究 从1982年开始到20世纪末,传播学的研究队伍不断壮大。主要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是:1、及时全面地引进了西方各流派的传播理论。2、进行了大量的概论性质的基础理论研究。3、在实证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五、20世纪管理学的勃兴,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组织的各项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

25、动过程。它有三层含义:(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它服务并服从于组织目标。(2)管理是一个连续进行的活动过程,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就是管理者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的过程。由于这一系列职能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从而使得管理过程体现为一个连续进行的活动过程。(3)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在开放的条件下,任何组织都处于千变万化的环境之中,复杂的环境成为决定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历史发展,工厂管理(古典管理)组织管理(当代管理)组织间管理(现代管理),各国不同的管理经验,新加坡国家的管理模式:一是法制健全。二是精英治国。三是忧患意识,即创新意识。新加坡是全球公认的电子政府发展最

26、为领先的国家之一。四是实用主义。,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1、时间控制(举个例子:日本某企业完成汽车轴承工作。生产看板会这样写:工作内容:轴承 100个。工作时间:8个小时(上午完成,下午完成)。完成工作者:*)2、准时生产3、不合格的控制,日本的企业文化主要有这样的一些特征:1、现代文明和日本传统文化交融。不论是东方的传统还是西方的现代,只要是有利于我的就“拿来”。在日本的企业文化中,体现了集团意识和思想上的“和”“忍”“信”等观念。2、企业的家族化。日本把家的概念推广为企业和组织,强调企业是一个大家庭,雇员和管理人员之间是有一种亲属式的团结,在企业的决策方面采用的是禀议制,征求各级管理人员意见

27、,以保证群体的亲和感。3、重视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感。企业除了对职工进行技术、业务方面的培训外,还十分重视对员工的精神方面的培养,使员工牢牢地树立集体共荣、献身企业的观念,把企业置于自己行为的最高位置。4、加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采用各种制度来加强员工的集体观念,使员工有一种归属感。5、充分发挥群体的优势,提倡企业内部的竞争是一种为企业出力的竞争,鼓励员工在企业中提出包括技术革新的各种意见和建议,提倡一致对外。,中国的管理模式,一中国的意思,是合理。凡事求合理,是中国人特質。二中国式管理,便是合理化的管理,务求管得合理。三应該管的才管,管的方式要合理,即中国式管理。,重点辅导,一、关于20世纪语

28、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的发展及其影响的共通点()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看三个学科发展道路的共通点(二)从广泛作用于两大科学部类的发展看三个学科功能影响的共通点,二、关于20世纪语言学、心理学的重要进展及其广泛影响()了解世界范围内语言学、心理学发展的脉络(二)了解世界范围内语言学、心理学影响的广泛性(三)了解中国语言学、心理学发展的成就和不足,第七章 经济学社会学法学适应时代需要迅速发展,学习目标与要求,1了解20世纪世界和中国经济学研究的迅速发展。2了解2O世纪社会学的迅速发展。3了解20世纪法学的迅速发展。4了解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在学科属性质上共通点。,知识结构,一、20世纪经济学

29、不断接受挑战()现代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发展(二)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主潮和流派(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二、20世纪社会学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问题()现代社会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发展(二)现代西方社会学的思潮流派(三)马克思主义的现代社会学,三、20世纪法学与现代社会法制建设()现代法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发展(二)现代西方法学的主要流派及其发展走向(三)马克思主义法学及其对当代中国实现法治的指导意义,重点辅导,一、关于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在学科性质上的共通点 二、关于20世纪世界和中国经济学的迅速发展()了解世界和中国经济学迅速发展的原因(二)了解近现代世界经济学发展的

30、轨迹(三)了解当代中国经济学的成就和使命(四)了解世界经济学的前题,难点提示,第一,如何看待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方面存在众多的不同意见。第二,如何梳理思潮流派的发展脉络,区分它们的主次轻重。第三,了解经济学部分的若干重要术语的含义。,第八章 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学习目标与要求,1了解当代人文社会科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2理解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中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的趋势、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的趋势、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3理解当代人文社会科学注重应用研究的趋势、研究手段高技术化的趋势。,知识结构,一、当代人文社会科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当代社会的新的特点(二)挑

31、战和机遇并存,二、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趋势()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的趋势(二)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的趋势(三)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四)注重应用研究的趋势(五)研究手段高技术化的趋势,重点辅导,一、关于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五大趋势的内在联系()从总体上把握五大趋势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二)理解五大趋势的系统科学思想(三)理解五大趋势的基本立足点,二、关于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的趋势()了群东西方文化概念的内涵(二)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关联(三)理解“在碰撞中互补”这一提法的针对性(四)全面掌握东西方文化互补的三种具体走向并注意保持清醒的头脑,三、关于科学

32、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的趋势()进一步了解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概念的内涵(二)了解科学主义人文主义关系问题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关联(三)全面理解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相交融的趋势的主要表现,四、关于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从思维方式的角度理解相关概念(二)理滑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趋势的主要表现,难点提示,1当代人文社会科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趋势。2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五大趋势中的后两种趋势,分别提及软科学和高新技术;同时,全章反复运用系统科学的有关术语。,第九章 人文社会科学与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学习目标与要求,1了解人文社会科学与近代教育学形成的关系。2了解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与

33、现代教育思潮形成的关系。3了解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关系。4梳理学习者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知识结构,一、人文社会科学与近代教育学的形成()教育科学思想的萌生(二)从人文社会科学母体中初步分离而出的教育学体系(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二、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与现代教育思潮(一)20世纪初叶人文社会科学与世界性新教育思潮的兴起(二)20世纪中期人文社会科学推动教育学建设的繁盛(三)20世纪后期人文社会科学开拓世界教育学新视野,三、人文社会科学与中国教育学的当代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全面推进中国教育学革故鼎新(二)人文社会科学关注当代中国教育学发展的

34、关键课题,重点辅导,一、关于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与现代教育思潮的关系(一)了解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对现代教育思潮的三次重要推进(二)理解20世纪现代教育思潮的三个焦点,二、关于人文社会科学与中国教育学的当代发展()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当代成果对中国教育学的学科建设的整体带动效应(二)理解人文社会科学对当代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关注,难点提示,要突破就教育学论教育学的框框,尝试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大背景上,结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求,对教育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反思。,第十章 人文社会科学与初等教育的跨学学科研究,学习目标与要求,1理解现代初等教育需要跨学科的广角研究。2了解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与初等教育

35、基础理论研究的关系。3初步了解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与初等教育相关属性研究的关系。4初步了解人类学传播学比较教育学与初等教育的文化思考的关系。5初步运用跨学科方法分析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某一具体问题。,知识结构,一、现代初等教育需要跨学科的广角研究()现代初等教育为什么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二)现代初等教育的跨学科研究注重选择与综合,二、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与初等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教育哲学的内涵与意义(二)教育心理学的内涵与意义(三)教育社会学的内涵与意义,三、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与初等教育相关属性的研究()教育经济学的内涵与意义(二)教育政治学的内涵与意义(三)教育法学内涵和意义,四、人类学传播学比较教育学与初等教育的文化思考()关于教育人类学(二)关于教育传播学(三)关于比较教育学,重点辅导,一、关于现代初等教育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一)理解现代初等教育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二)坚持现代初等教育跨学科研究的基本原则,二、关于若干人文社会学科与初等教育的跨学科研究()了解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与加强初等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关系(二)了解教育经济学教育法学与初等教育相关原性研究的关系(三)了解教育传播学比较教育学与初等教育的文化属性研究的关系,难点提示,各交叉学科形成的原因;各主要交叉学科的内涵和意义;初步运用跨学科方法解决初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