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选修1课件:专题八三.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209607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历史选修1课件:专题八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民版历史选修1课件:专题八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民版历史选修1课件:专题八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民版历史选修1课件:专题八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民版历史选修1课件:专题八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历史选修1课件:专题八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历史选修1课件:专题八三.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迅速崛起的日本,课程标准1知道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史实。2了解日本是怎样踏上军国主义道路的。,一、资本主义的发展1表现(1)19世纪80年代_出现高潮,以纺织业为中心的轻工业发展迅速。(2)以重工业为代表的日本财阀资本和国家资本迅速发展,政府扶植下垄断组织较早产生。(3)19世纪末20世纪初,_操纵了国家经济命脉,日本向帝国主义过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2特点(1)靠国家的扶植和保护,实行自上而下的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工业化。(2)“自由”与垄断的阶段性不明显,短期内就过渡到_资本主义阶段。3缺陷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生产集中程度远不及西方列强;多采用军事手段来获取市场和原料产地。,垄断,二、君主

2、立宪政体1背景(1)明治政府决心仿照德国制定宪法,实行专制主义统治。(2)国内_运动呼吁制定民主宪法,推动社会发展。(3)制定一部保护天皇政体的宪法成为明治政府的任务。,自由民权,2颁布:1889年2月,以天皇“御赐”的形式颁布了_。3内容_神圣不可侵犯,有广泛的专制权力;臣民在不违背臣民义务及法律许可范围内享有部分民主权力;议会由贵族院和众议院组成,内阁对天皇负责,法官由天皇任免。,大日本帝国宪法,天皇,4评价(1)进步:资产阶级性质的_,承认人民的选举权及部分人民权力。(2)不足:极其保守,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三、踏上军国主义道路的日本1废除不平等条约(1)条件,宪法,国内:明治维新消除了

3、国内的封建割据,建立了_国家。人民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呼声日益高涨。国际:欧美列强对日政策出现_趋势,欧美列强之间矛盾重重;中日甲午战争中,日本又取得了胜利。,中央集权,多元化,(2)废除1909年,日本内阁就修改不平等条约召开会议,并在1910年7月向欧美11个国家发出了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通知。着手签订新的主权对等的_,实现了关税自主和法权上的平等。,互惠条约,2对外扩张(1)吞并朝鲜: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武装入侵朝鲜,逼迫朝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勒索巨额赔款,取得在朝驻军的特权。1910年,日本又强迫朝鲜签订了_,正式吞并朝鲜。,日韩合并条约,(2)打败清政府:中日甲午战争中,日军打败了北

4、洋水师,迫使清政府签订_,获得了大量赔款,并强占了包括中国宝岛台湾在内的大片领土。(3)日俄战争打败俄国:1904年,做好了各种准备的日本海军不宣而战,突然袭击俄国驻旅顺港的舰队,不久就取得了胜利,双方签订_。,马关条约,朴次茅斯和约,3成为亚洲强国(1)原因:外交上,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取得了民族独立。军事上,三次对外侵略扩张战争的胜利,树立了日本在东亚的强国地位。(2)表现:外交和军事上一系列的成功,表明日本已经成为区域霸权国家,成了_角逐行列中的正式成员,并大踏步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帝国主义,1经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2政治:实现了由早期中央

5、集权向后期立宪政体的过渡,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3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4影响: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为亚洲近邻提供了启迪和经验。总之,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1政治上:明治维新前,日本是一个封建割据的国家。明治维新后,日本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资本主义国家。幕府统治被推翻,天皇掌握了政权,大名、武士对地方的统治权被剥夺,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中下级武士掌握了领导权。,2经济上:明治维新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得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深入农村,工场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商业资本发展迅速。明治维新后,日本大力发

6、展工商业,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3对外关系上:明治维新前,日本遭到美、俄、英、法等国的侵略,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1政治上:虽然宣布废除封建特权,实行“四民平等”,但却实行华族制度,本质上是把幕藩体制下的封建等级身份制转化为具有强烈封建性的近代资本主义阶级结构,这意味着新的不平等。,2经济上: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在引进西方模式的过程中较为盲目,出现了新的经济问题。3体制上:明治维新在家族制度、官僚体制和政治体制等方面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因此,最终为日本向近代天皇制的过渡和形成创造了条件。,4意识形

7、态上:既有所谓“全盘西化”的极端化倾向,又有大量封建因素被保留或发展下来。明治维新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日本军国主义是封建军国主义和资产阶级军国主义的结合体,以封建皇国观和武士道精神为核心理念。,(2012济宁一中月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明治维新都是为实现近代化而进行的改革,措施大同小异,其中“小异”应是()A制定宪法B创办近代工厂C改革传统教育 D加强中央集权,典型例题,【命题分析】解答此题需把握两点:理解“近代化”的内涵,熟悉阿里改革、明治维新的具体措施。A、B、C三个选项符合近代化的内涵,但制定宪法仅适合日本明治维新,故正确答案为A。【答案】A,【技巧点拨】对新史观的

8、理解考查是新课标命题的一个热点,可关注以下几种史观的命题价值: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文明史观、革命史观等。近代化(或者叫现代化)是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兴起的一个概念,它不单是指一个方面,是一个综合概念,具体讲就是:生产形式上的机械化,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化,政治制度的民主化等。,明治政府视为推动近代化关键所在的是()A工业发展 B废除割据状态C建立新军队 D教育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教育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提供人才,人才的涌现推动了日本近代化的发展。,跟踪训练,图文探究,奥巴马读史书,对关于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比较问题出现了困惑:,【综合探究】替他选一种立场,并

9、阐明理由。【思路引领】阐明理由时不可随意发挥,应结合观点1中提示的“内容、领导、结果、性质、目的”等信息展示。观点2中应结合时代、性质、结果、目的等回答。,【答案提示】(1)第一种观点正确。因为二者具有以下不同点。背景不同:俄国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工业在俄国缓慢发展,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开始代替手工工场,而农奴制已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然是一个闭关自守、封建落后的国家,实际权力掌握在世袭的将军手里,天皇只是傀儡。农民生活悲惨,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同时,日本民族危机严重。,结果不同:俄国没大变化,最后被二月革命推翻;日本走上了富强的道路,成为近代强国。性质不同:俄国是自上而下的农奴制改革;日本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目的不同:俄国农奴制改革是由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防止人民革命运动,维护自己的统治,迫不得已而进行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则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摆脱外来的压迫而进行改革。,(2)第二种观点正确。因为二者具有以下相同点。时代相同:都处在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本国落后的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结果相同: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目的相同: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