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管理制度[1].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211516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管理制度[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管理制度[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管理制度[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管理制度[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管理制度[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管理制度[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管理制度[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管理制度安全目标管理是通过目标的体系化,组织职工向安全总目标挺进的一种活动形式。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抓好以下几个要点:1、制定安全目标制定安全目标要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上级下达的指标,结合环境因素及历史和现实,制定一个通过全体职工努力可以实现的安全总目标。这个安全目标,必须具备:(1)明确性。目标要具体明确,既有数量目标(如工伤人数,千人负伤率等),又有形象目标(如达到某某先进水平等)。为使全体职工明确努力方向,目标数量不宜过多,要重点突出。(2)可行性。目标的高度应根据需要与可能综合确定,既先进又合理,既能鼓励职工的热情,又能通过努力而实现;(3)系统性。要充分考虑各队

2、、班组业务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分工协作的关系,使目标具有可分性又有组合性;(4)应变性。矿山生产所处的生产环境十分复杂,时常变化,还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因此,在制定安全目标时,既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又要有一定的灵便性,以达到促进安全生产的目的。总目标制定后,要逐级提出分目标,这叫目标的展开。通过目标的展开,明确划分各部门及个人的职责范围。分目标由下级提出后,必须经上级纵横协调,综合平衡后确定。-精品文档2、建立管理体系安全目标制定后,要建立管理体系。管理体系,主要是组织体系(1)组织体系。设立安全目标管理领导小组,由矿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有关人员为成员,班组设立安全检查员,从而形成自上而下的、群管成

3、网的安全目标管理网络和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网络;(2)制度体系。为促进安全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在狠抓规程兑现的同时,要完善以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做到层层责任分明,事事落实到人,上至矿长,下至每位职工,人人肩负安全责任。3、实行过程管理在进行安全目标管理时,要强调过程管理和阶段目标的完成。上级对下级要给以相应的、必要的权力,让他们“自我控制”,自我发挥。同时,要对下级的目标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赋予具体指导,进行各方面的协调。对于暂时无力解决的整体性问题,要及时向上级汇报,争取匡助。4、评定安全效果安全效果的评定,普通分为定期评定和最终评定两种形式。定期评

4、定是每隔一定的时间(一个月或者一季度),对照目标逐项检查评定。最终评定,普通是半年或者一年作一次总的评定。评定会由安全第一责任者主持,安全目标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参加。评定的主要内容是:目标执行情况,哪些目标好,哪些目标差,好在哪,差在哪,为什么好,为什么差,总结经验教训,奖优罚劣。同时,制定措施,组织新的循环。员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识别与提升制度(1)员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识别与提升制度(识别、提升、跟踪)建立识别、获取、评审与更新影响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制度,确定负责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进行识别、获取、评审与更新的部门、人员及其职责。对员工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情况进行调

5、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情况的调查涉及所有层面的员工。识别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需求,建立获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渠道,内部人员可以获取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有合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清单。识别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性文件及其他要求。根据海查情况制定员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的提升计划,对员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提升计划进行跟踪,按计划实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提升的比例,有效跟踪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提升行动的比例。(2)员工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情况调查表向各部门、各车间全体员工进行调查。(3)

6、员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的提升计划根据识别调查情况制定。按所识别的需求为员工提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培训,培训时特殊针对下列与安全生产相关的内容:培训要求,法律法规要求的员工测试,危害识别要求,个体防护用品要求,记录保持和报告要求,许可要求,监测要求。(4)法律法规变化管理制度确定识别、获取、评审与更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部门、人员及其职责。识别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需求,获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渠道。识别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性文件及其他要求。对安基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进行识别、获取、评审与更

7、新。当变化发生时,及时更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清单。当变化发生时,及时将更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融入标准化系统。新的或者修订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得到识别、获取、评审与更新的比例。当变化发生时,与变化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相关的标准化系统得以更新的比例。(5)合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清单及文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性文件及其他要求。(6)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融入规定责任部门、人员及其职责,按所识别的需求为员工提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培训。(7)更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清单

8、及文本。(8)培训记录记录本章节需要培训的主要内容。按所识别的需求为员工提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培训。培训时针对下列与安全生产相关的要求:法律法规要求的员工测试,危害识别要求,个体防护用品要求,记录保持和报告要求,许可要求,监测要求。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1)员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识别与提升制度(识别、提升、跟踪)建立识别、获取、评审与更新影响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制度,确定负责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进行识别、获取、评审与更新的部门、人员及其职责。对员工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情况进行调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情况的调查涉及所有层面的员工。识别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

9、要求的需求,建立获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渠道,内部人员可以获取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有合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清单。识别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性文件及其他要求。根据调查情况制定员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的提升计划,对员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提升计划进行跟踪,按计划实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提升的比例,有效跟踪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提升行动的比例。(2)员工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情况调查表向各部门、各车间全体员工进行调查。(3) 员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的提升计划根据识别调查情况制定。按所识别的需求为员工提

10、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培训,培训时特殊针对下列与安全生产相关的内容:培训要求,法律法规要求的员工测试,危害识别要求,个体防护用品要求,记录保持和报告要求,许可要求,监测要求。(4)法律法规变化管理制度确定识别、获取、评审与更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部门、人员及其职责。识别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需求,获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渠道。识别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性文件及其他要求。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进行识别、获取、评审与更新。当变化发生时,及时更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清单。当变化发生时,及时

11、将更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融入标准化系统。新的或者修订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得到识别、获取、评审与更新的比例。当变化发生时,与变化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相关的标准化系统得以更新的比例。(5)合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清单及文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性文件及其他要求。(6)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融入规定责任部门、人员及其职责,按所识别的需求为员工提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培训。(7)更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清单及文本。(8)培训记录记录本章节需要培训的主要内容。按所识别的需求为员工提供安

12、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培训。培训时针对下列与安全生产相关的要求:法律法规要求的员工测试,危害识别要求,个体防护用品要求,记录保持和报告要求,许可要求,监测要求。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的融入制度1目的建立并保持程序,融入获取、识别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2范围合用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融入3职责3.1安环科负责建立有效途径,便于员工和部门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获取。3.2安环科负责制定合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清单。3.3其他部门负责制定适合本部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清单。3. 4办公室负责将各部门使用的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汇总下发。3.5 安环科负责

13、建立识别、获取、评审与更新影响安全生产地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制度。3.6 内部人员可以获取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3.7 各部门遵守、实施本公司合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4内容与要求3.8 公司安环科要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定各岗位责任制、安全制度、操作规程,并将法律法规的相关条款融入其中。3.9 将获取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进行整理,装订成册,分类发放到各个部门、车间和员工。3.10 所识别的需求,分时期分阶段的对员工开展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分类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规定的培训,并进行考核。3.11 立宣传栏,并在宣传栏内张贴法律法规的知识,以及触犯法律法规的案例,详细分析

14、案例,让员工从根本上意识到遵守法律法规重要性。3.12 环科应及时根据更新的法律法规修订责任制、安全制度、操作规程中的部门条款,并将新的责任制、安全制度、操作规程及时二精品文档发放给员工。3.13 工要结合自己的岗位特点,尽可能的多掌握与自己相关的法律法规内容,清晰自己负有的安全生产法律责任与义务。安全机构设置与人员任命管理管理制度1目的为确保公司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的相关安全管理规定进行生产经营,确保公司的生产安全,特制定本办法。2范围本制度合用于公司安全机构设置与人员的任命。3职责公司领导小组负责机构设置及人员任命。4内容与要求4. 1安全机构的设置4. 1.1公司根据

15、自身的状况和需求,设立符合下列要求的安全生产委员会:1)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均应书面任命,并明确其相应职责。2)委员会成员接受安全管理培训,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能力。3)委员会成员中包括若干名员工代表和专职医护人员或者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审查安全工作发展和确定发展方案,形成会议记要并由主任签发。会议记要包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方案等。4.1.2成立安环科1)由公司领导小组讨论确定发文成立安环科,并配备一定比例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各工区、厂及有关科室按规定配置安全专(兼)职人员。2)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由不低于中等专业学校毕业(或者具有同等学历)、具有必要的安全

16、生产专业知识和安全生产工作经验、从事矿山专业工作五年以上并能适应现场工作环境的人员担任,并经安全培训,持安全资格证上岗。4.2人员的任命下列职位人员必须书面任命4.2.1安全生产管理者代表4.2.2安环科科长、副科长4.2.3安委会主任4.2.4安全督察员4.2.5员工代表4.2.6事故调查员4.2.7消防负责人4.2.8急救员上述被任命的人员接受相关的培训,并具备必要的知识和能力。4. 3确保所有员工能够清晰员工代表的选择标准和职责。4权限和职责4.1 公司在成立各个安全组织机构时,就要明确地赋予职责和权限。4.2 公司在任命各位安全管理人员时;同样要明确地赋予职责和权限。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为

17、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提高全员的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意识,在员工中坚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使员工懂得安全生产的基本知道,掌握安全生产的操作技能。特制定本制度。1、企业实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企业的培训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组织实施,车间的培训由各车间的主要负责人组织实施,班组的培训由各班组长负责组织实施。2、培训计划的制定根据企业制定的年度培训计划,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半年、季度、月培训计划;各车间、班组根据企业的培训计划,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3、培训的原则要本着“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培训应有针对性和实效性。4、培训的内容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基本知识、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操作技能、及事故案例分

18、析等。企业培训以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范和企业的规章制度为主;车间、班组培训以安全操作规程、劳动纪律、岗位职责、工艺流程、事故案例剖析等为主;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以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知识为主;重大危(Wei)险源的相关人员培训以危(Wei)险源的危(Wei)险因素、现实情况、可能发生的事故、注意事项为主。5、培训的形式学习可采取灵便多样的培训形式。如课堂学习、实地参观、实际演练、安全技能比赛、看录相、研讨交流、现场示范等。6、培训的学时要求(高危行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资格培训学时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不得少于16学时;其他行业主要负责人培训不得少于24学时,每

19、年不得少于8学时;新从业人员不得少于24学时,高危行业不得少于48学时)7、要求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新从业人员和转岗人员在上岗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新从业人员必须经“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后方可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参加有关部门的培训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做到持证上岗。8、建立培训档案,实行登记存档制度要建立培训台帐,培训结束培训计划、培训名单、课程表等有关资料存入培训档案。特种工种管理制度1.0目的为落实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特种设备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管理,规范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作业,保障安全生产,特制定本规定。2.0合用范围本

20、规定合用于我司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在我厂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作业人员包括:叉车、电动行车、电工、司炉工、化验工、电焊工、其他相关作业人员等工种,以下统称为特种作业人员。3.0规定内容3.1特种作业人员在独立上岗作业前,必须按照国家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进行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经有资质的专业培训机构培训与考核合格后,持有相关行政管理机构核发的有效操作证件方能上岗作业。3.2 特种作业人员应熟知本岗位及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按照像关规程进行操作。3.3 特种作业人员作业前须对设备及周

21、围环境进行检查,清除周围影响安全作业的物品,严禁设备没有停稳进行维护、检修、焊接、清扫等违章行为。焊工作业(含明火作业)时必须对周围的设备、设施、物品进行安全保护或者隔离,严格遵守厂内用电、动火审批程序。3.4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严禁使用有缺陷的防护用品用具。3.5 安装、检修、维护等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作业技术规程,作业结束后必须清理现场残留物,防止遗留事故隐患,因作业疏忽或者违章操作而造成安全事故的,视情节按照有关规章制度追究责任人责任,或者移交司法机关处理。3.6 6特种作业人员在操作期间,发觉视力障碍,反应迟缓,体力不支,血压上升等身体不适等有危及安全作业的情

22、况时,应即将住手作业,任何人不得强行命令或者指挥其进行作业。3.7 特种作业人员在工具缺陷、作业环境不良的生产作业环境,且无可靠防护用品和无可靠防范措施情况下,有权拒绝作业。3.8 各车间应加强规范化管理,对特种作业人员生产作业过程中浮现的违章行为,及时进行纠正和教育。3.9 9安全主任有权对违章从事特种作业工作的行为进行制止和处理。3. 10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发证和复审(一)需要增加使用特种作业人员时,以书面报告经厂长批准后,报公司人力资源部核准后,由相关部门组织培训和考核。(二)特种作业人员在培训期间安排其参加脱产培训,受培训人员必须按时参加学习,参加考核。3.11 健全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23、档案,不得随意变动特种作业人员的岗位。如遇作业者本人不适合该工作岗位或者本单位因生产实际需要变动,必须事先报告公司人力资源部和安全管理部门同意,方可变动。3.12 特种作业人员到期复审和新增特种作业人员的初审,由公司人力资源部和安全部负责组织进行安技培训。3.13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件到期需要继续复审的,应当至少提前二个月将复审人员名单提供给公司人力资源部和安全部。3.14安全部对特种作业人员的生产作业活动进行安全监督和指导,对特种作业人员资料档案进行备份。3.15外来人员在我厂从事特种作业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本规定,后勤部应将本规定落实到外来作业人员或者单位,确保安全作业。3. 16违反规

24、定的,依据安全奖惩制度予以处罚。4. O特种设备管理规定:4.1 电动行车:4.1.l电动行车的日常检查由各生产使用部门负责,每日每班开车前认真检查,有故障、问题必须及时转达下班或者上报工程部及时维修,否则将承担因此引起事故的主要责任。4.1. 2工程部设备管理员负责对行车使用的监督工作,定时或者不定时对生产部门的日常检查监督,发现弄虚作假的上报给IS09000办予以处罚;隐瞒不报或者落实不到位须承担相应责任。4.1.3电动行车的保养维护工作由工程部负责,每周至少一次对电动行车钢丝绳打油、检查测试行车路线开关等。4.2叉车:4.2.1叉车定人定岗,非操作人员不得操作,违者按安全奖惩制度予以处罚

25、;4.2.2操作人员每天接班时必须按以下规定检查叉车,才干开始操作,违者将承担因此引起事故的主要责任:一、检查燃油储油量。二、检查油管、水管、排气管及各附件有无渗漏现象。三、检查工作油箱的容量是否达到规定的容量。四、检查车轮螺栓紧固程度及各轮胎气压是否达到规定值。五、检查转向及制动系统的灵便住和可靠性。六、检查电气路线是否正常,接头是否有松动现象,喇叭、转向灯、制动灯、倒后镜及各仪表工作是否正常。4.2.3叉车操作人员发现异常后,应即将向工程部提出维修申请;工程部维修人员接单后应进行相关跟进。4.2.4叉车保养维护工作由工程部负责或者由工程部外包给有资质的企业负责,不按时或者未按规定做保养维护引起事故的承相相应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