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学学会工作总结精选.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214785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工作总结精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生态学学会工作总结精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生态学学会工作总结精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生态学学会工作总结精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生态学学会工作总结精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生态学学会工作总结精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生态学学会工作总结精选.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生态学学会工作总结在中国生态学学会全体理事会及常务理事会的领导下,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坚持民主办会,发挥学科优势,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普及生态科学,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科技科技与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中国生态学学会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此,我向大家汇报一下在过去一年时间里中国生态学学会在学术方面的工作情况,并对今后的工作计划进行安排。一、学术交流在2007年1月-2007年12月间,由中国生态学学会及所属专业委员会主办或承办的各类会议共计17个,其中国际性会议5个,全国性及地方性会议12个。此外还有参加境外国际会议4个,各类邀请报告共计3次。(一)中国生态学会主办的会12007年5月2227

2、日,由中国生态学学会和Elsevier出版集团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世界生态高峰会(EcoSummit2007)在北京九华山庄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有70多个国家、20多个国际和地区学术团体的1400多位生态学工作者参加了此次盛会。峰会的主要活动包括以下三大板块:一是以生态复杂性与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学术交流活动。峰会特邀了13位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前沿的国际著名科学家和学科带头人做大会主题报告,大会共组织了49场专题学术讨论会,20场口头学术报告分会,5场专题学术墙报展示,2个区域性学术会议:第三届东亚地区生态学会联盟学术年会、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个卫星会议:北京国际城市生态修复论坛、南京国际湿地恢

3、复与生态工程学术讨论会。二是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建设实践论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技术、书刊和成果展览,生态建设案例考察、决策咨询及官产学研对话活动。有7个政府决策管理部门以及宝钢集团等12家企业在论坛上交流了生态建设的案例。30家政府、企业、出版社和学术团体在展会上展示了各自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生态技术及示范模式、生态学相关仪器设备及图书期刊等。三是生态学及相关领域的国际学术团体和学术期刊的工作会议和学术组织间的交融对话会议,中华海外生态学者协会与中国生态学学会联席会议,以及Elsevier出版集团的生态模型、生态经济、生态复杂性、生态工程、生态信息、生态指标体系等国际生态学领域的著名学术期刊主编的联席

4、会议等。22007年5月24日,东亚生态学会联盟第三届学术年会在北京九华山庄举行。6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学术报告会,来自中、日、韩三国的六位生态学家,分别就森林可持续利用和生物多样性、动物生态、森林水文生态、凋落物分解、东亚长期生态网络的建设以及农业生态的发展等领域做了学术报告。与会代表分六个专题会场进行了学术交流。32007年5月29日31日,国际湿地恢复与生态工程学术会议在南京大学召开。国内外代表共130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交流。会议针对人类活动干扰下湿地日趋减少和退化的趋势,探讨了湿地恢复与生态工程的基础理论、方法与技术,并展示其应用的成功案例。42007年8月26日,由中国生态学学会主

5、办的2007年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研讨会在西宁市胜利召开。参加此次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9个单位,提交论文39篇。包括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基层管理部门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共100多人汇聚一堂,共同研究如何在中国开展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建设的相关问题。52007年10月25-27日,由中国贸易促进会、中国生态学会和上海浦东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07年首届国际生态建设市长论坛在上海举办。参会人员有来自学术届、政府部门以及相关企业单位等200余人参加此次会议。会议主要围绕城市生态建设及景观设计方面的论题进行了交流,中国

6、贸易促进会副会长、上海浦东区副区长以及中国生态学学会副理事长钦佩教授做了大会报告。随后来自国内外的20多名专家学者及政府市长做了精彩的报告和讨论。(二)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会议1动物专业委员会(1)2007年5月18日,由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和生态学会动物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举行了夏武平先生九十寿辰庆祝活动,并就夏武平先生学术思想进行了座谈和讨论。(2)2007年7月8-12日,由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学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协会共同协办的第四

7、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来自全国55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野生动物保护管理部门的近17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本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摘要112篇。(3)2007年11月9-11日,在南京举行了分子地理系统学第一届青年学术研讨会,生态学会动物生态学专业委员会李明秘书长组织了这个会议。共有来自21科研院所单位的近70名青年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并就我国动物的分子生态学、谱系生物地理学的研究进展、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广泛的讨论。2农业生态专业委员会2007年8月1013日,由中国生态学会农业生态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新

8、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学技术协会、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中国生态农业学报编辑部等单位承办的第13届全国农业生态学研讨会在新疆石河子大学召开,共有来自全国大约18个省、市、自治区的10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农业生态安全及西部生态农业建设。本次会议得到了国内相关领域100多位专家学者的积极响应。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全文70多篇,论文摘要20多篇。会前编印了第13届全国农业生态学研讨会论文集-农业生态安全及西部生态农业建设。会议期间共举行了3场大会报告,2场分会报告,共计有40多位学者做了学术报告。3化学生态专业委员会(1)2007年4月20-23日,由中国生态学会化学生态学

9、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农业部茶叶化学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联合承办、中国林学会森林昆虫分会协办的全国第六届化学生态学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共有171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本次大会共收到论文摘要123篇。(2)2007年8月19-24日,昆虫生物技术与工业化国际会议在韩国大邱市召开。统一组织会员参加了此次大会,化学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黄勇平教授作了题为应用微卫星连锁技术选育家蚕抗高温、耐氟污染及抗病毒病的品种的特邀报告。(3)2007年9月11日-15日,第四届亚太化学生态学大会在日本筑波科学城顺利召开。来自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所、河南农业大学、华东师

10、范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林科院等单位的25位代表参加了大会。在本届大会上,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所黄勇平研究员当选为新一届亚太化学生态学会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刘益宁博士荣获大会优秀奖,中国林科院森保所的张真研究员被增选为亚太化学生态学会委员会委员。4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1)2007年4月78日,在浙江省天目山召开了中国天目山?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会议取得成果有:1 成立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国际交流中心;2促进浙江省旅游生态学的理论建设和生态旅游产业发展;3 推动了天目山生态保护、旅游开发以及社区发展等问题。(2)2007年8月78日,由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

11、、浙江省生态学会共同举办的中国中南百草原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浙江省安吉县中南百草原景区召开。有20个单位的58位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会议紧紧围绕农业生态旅游与社区可持续发展主题,就农业生态旅游的理论创新、发展模式、生态工程与经营管理实践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研讨。(3)2007年10月25-29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及屏边苗族自治县召开了第四届中国生态旅游发展论坛暨首届中国昆明生态旅游国际论坛,会议取得成果有:一是会议形成了生态旅游发展的最强音,即一定要多方密切合作,加强理论的研究和具体的实践,共同创建中国特色的生态旅游;二是会议提出积极关注社区的发展,有效推进景区社区一体化进程呼声;三是屏边

12、分会场为屏边地区生态旅游发展提出合理建议。5生态健康与人类生态专业委员会(1)2007年5月26日,生态健康专业委员会承办了一个专题会议,专题题目为:生态健康与风险评估(Ecohealth and Risk Assessment)。专题会议由生态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吴永宁主持。与会专家就食品安全与风险评估,暴露评估的模型研究,中国的耐药监测和生态健康 ,扬州腹泻患者空肠弯曲菌的流行与杀菌剂易感性, 食品动物中细菌耐药性与食品安全, 2002年中国膳食、营养与健康调查展开了交流与讨论。(2)2007年10月26-27日,生态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吴永宁应The Pacific Basin Consor

13、tium for Enivironment and Health Science (PBC 2007)会议邀请,作了中国食品安全风险暴露评估的大会报告,阐述风险评估在生态健康模型中作用,与中外环境、生态与健康领域专家进行了交流。6微生物生态专业委员会(1)2007年4月,微生物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杨敏研究员与土壤微生态专家贺纪正研究员进行座谈,共有20多人参加。座谈会上就水环境和土壤环境中的微生态研究进行了热烈交流。(2)2007年7月,邀请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著名微生态专家Jim来华访问,并与生态中心杨敏研究员、朱永官研究员、贺纪正研究员等举行了座谈。Jim教授介绍了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

14、室的地球生物化学方面的工作,并与参会的研究员、及其他职工和学生进行了愉快的交流。7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1)2007年11月23-27日,参加了由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IALE-China)、中国生态学会景观生态专业委员会等单位联合组织的2007年第五届全国景观生态学学术研讨会,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黄璐琦向大会提交了中药材GAP实施的复杂系统论-生产基地的选建:生态、文化和经济的报告,秘书长郭兰萍在大会上做了道地药材的边缘效应及其空间分析的学术报告,达到了交流、学习、宣传的目的(2)出版中药资源生态研究中国生态学会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2007年7

15、月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主编黄璐琦、郭兰萍。该书为第一部关于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的学术专著,全面展示了该领域的最新代表性成果。独特的新理论、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对于中药学、植物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均可提供重要的、鲜活的学术参考。8景观生态专业委员会2007年11月2325日,在北京成功筹办主题为景观生态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的第五届全国景观生态学研讨会。会议通过包括国际国内著名学者的11个大会报告和4个分会场的94个口头报告,集中展示了中国景观生态学近年来的研究力量、热点方向和进展,反映了中国景观生态学对国际景观生态学发展主题的响应,和对中国实际问题的思考。二、组织

16、管理1、组织主要以发展团体和个人会员为主,2007年1月到2007年9月,共发展团体会员3家,个人会员总数达到7300余人。会费收入将近3万元。2、完成2007年院士候选人上报材料工作。3、完成推荐2007年第十届青年科技奖工作。4、中国生态学学会成立以院士为主体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工作办事机构。5、对学会会费改革进行细化,加强理事会成员的会费缴纳力度。三、科普工作1、中国生态学学会和江苏省生态学会于2007年4月22日至6月5日期间共同举办了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的大型科普活动。来自江苏省生态学会生态教育实验学校的中小学学生、教师、学生家长及南京林大大学生科协的大学生等二千余名

17、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江苏省科协、江苏省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南京市教育局、科技局、南京市玄武区教育局、南京锁金社区及南京林业大学的领导出席了开幕式。与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科协开展以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为主题的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生态教育实验学校的教师还开展了生态教育优质课比赛。参加本项活动人数达万人以上,参赛科普小论文2113篇,通过专家评选,其中评出一等奖108篇、二等奖224篇、三等奖410篇。获奖教师论8文106篇,教师指导奖46人,先进集体20个,生态教育优质课获奖28项。此次科普活动丰富了学生们的生态知识,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了生态教育的受益范围并取得

18、较大的社会效益。2、为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普及生态知识,弘扬生态文明,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支持下,由中国林学会、中国生态学学会联合主办,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南林学院、浙江林学院协办的面向全国大学生而举办的生态科普作品征集、评选大型公益性活动-首届大学生生态科普创意大赛于2007年9月在京启动,大赛的主题是:森林 减排 气候变化。大赛设文字、摄影、FLASH、漫画作品等比赛项目,目前大赛正在按计划顺利进行,将于2008年1月结束。四、科技咨询12007年

19、5月北京第三届世界生态峰会的卫星会议-北京生态修复国际研讨会在北京门头沟举行。会议针对门头沟旧工业区、门头沟西山采矿场等造成生态破坏后的生态修复,以及门头沟生态涵养、经济潜景、城市重建和发展战略等问题,专家们进行研讨和科技咨询。22007年8月西宁召开生物多样性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研讨会,与会的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总局以及相关专家、科技人员,针对青海省三江源头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青海湖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研讨和科技咨询,得到当地环保局林业局系统的专门管理委员会的积极采纳和好评。五、学术期刊1生态学报顺利地完成了全卷12期的发稿刊发任务,同时还出色地完成了英文版12期的网上全球刊

20、发工作,并得到了Elsevier合作集团的高度评价。生态学报2007年全年发文580篇,约1000万字的信息量,确保文章高质、低时、准确地发表,充分满足了广大生态学工作者科学研究与交流的需要。英文版的点击率已排在与Elsevier合作期刊的前5名,在国际同行的影响度不断提升,为现在正在组建的编委会的筹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独立英文版的提前续约,以确保2009年网络版的发行。2应用生态学报圆满完成了年度出版计划。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7年11月发布的200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应用生态学报2006年影响因子为1.461,在国内59种生物学类期刊中排名第4位(在国内1723种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第36位);2006年总被引频次为5880,在国内59种生物学类期刊中排列第1位(在国内1723种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第4位)。3生态学杂志2007年全年收稿1100余篇,出刊12期,发表论文368篇,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生态学杂志2006年影响因子为1.057,在59种生物学类期刊中排名第6位(在1723种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01位);2006年总被引频次为1853,在59种生物学类期刊中排名第8位(在1723种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05位)。各项计量指标比上一年有较大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