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编制要点分析.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221262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PPT 页数:128 大小:2.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环境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编制要点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企业环境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编制要点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企业环境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编制要点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企业环境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编制要点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企业环境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编制要点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环境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编制要点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环境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编制要点分析.ppt(1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企业环境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编制要点分析,林星杰(高级工程师)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二一四年十一月,提 纲,1应急预案编制目的,3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编制,4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技术要点,5现场处置预案编制要点,2应急预案编制程序,6应急预案修订的相关要求,1、应急预案编制目的,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将于2015年1月1日施行。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用完整独立的“第四十七条”共四款,第一次对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规定,首次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要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防控、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

2、,1、应急预案编制目的,1、应急预案编制目的,国务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九条 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由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居委会、村委会等法人和基层组织制定,侧重明确应急响应责任人、风险隐患监测、信息报告、预警响应、应急处置、人员疏散撤离组织和路线、可调用或可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情况及如何实施等,体现自救互救、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特点。第十五条 编制应急预案应当在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第十七条 预案编制工作小组或牵头单位应当将预案送审稿及各有关单位复函和意见采纳情况说明、编制工作说明等有关材料报送应急预案审批单位。因保密等原因需要发布应急预案简本的,应当将应急

3、预案简本一起报送审批。,1、应急预案编制目的,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重化工行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较大,工业布局不够合理,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决定了我国转型期环境安全形势非常严峻,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1、应急预案编制目的,一是突发环境事件频发。“十一五”以来,全国环保系统共处置突发环境事件4412起,平均2天3起。环境保护部直接调度处置872起突发环境事件,派出工作组现场指导协调地方处置93起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或敏感事件。一些突发环境事件动辄威胁几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的饮用水安全。环境安全隐患和突发环境事件呈现出高度复合化、高度叠加化和高度非常规化的趋势。,

4、1、应急预案编制目的,二是环境风险十分突出。根据环境保护部2010年、2012年对石油加工、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等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检查及化学品检查数据,并综合2012年、2013年全国环境安全大检查情况,全国目前共有重大环境风险级别企业4762家。,1、应急预案编制目的,环境保护部近年调度指导处置的突发环境事件情况,1、应急预案编制目的,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没有编制专门的环境应急预案,把环境应急预案与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混为一谈;对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认识不到位,把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和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和应对工作割裂开来;预案编制没有建立在本企业环境安全隐

5、患排查、环境风险评估、应急资源调查、应急能力分析以及周边环境风险受体调查的基础上,缺乏应有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环境应急预案关系不顺、衔接性差,内部应急预案和外部应急预案之间缺乏衔接,难以落实。,1、应急预案编制目的,实例:广西河池龙江河镉污染事件(无环境应急预案);韶关冶炼厂铊污染事件(有预案,但不完善);紫金山铜矿废石场酸性废水外泄事件(有相应预案)。,2、应急预案编制程序,2.1成立预案编制工作组2.2企业环境隐患排查2.3应急资源调查2.4企业环境风险评估2.5应急预案编制2.6应急预案的评审、发布与更新2.7应急预案的实施,2.1成立预案编制工作组,成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应急预案编

6、制工作组,制定应急预案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和工作计划。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包括应急预案所涉及部门的工作人员、重点岗位的一线操作人员、环境应急管理和专业技术方面的专家等。必要时,对应急预案编制人员进行培训。企业如委托具备应急预案编制能力的专业技术单位进行编制,预案编制工作组的组长仍为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对应急预案负责。,2.1成立预案编制工作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试行)中 第八条【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明确指出: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严格落实环境安全主体责任,有效预防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并接受调查处理。企业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突发环境

7、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负总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试行)第十九条【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指出: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定期组织对本单位及周边环境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建立隐患信息档案。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环境安全隐患。对于可能产生的环境危害程度较小,或发现后能够立即治理排除的一般环境安全隐患,应当立即消除。对于可能产生的环境危害程度大,且情况复杂、短期内难以完成治理的重大环境安全隐患,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向周边公众公开隐患信息,立即制定并实施隐患治理方案,落实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应急预案,确保隐患及时消除

8、。,2.2企业环境隐患排查,(1)企业基本情况调查:企业名称、详细地址、建设规模、处理工艺。企业平面布置、污染治理设施情况。企业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其他情况说明。,2.2企业环境隐患排查,(2)企业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调查企业所处区域地理位置图,图中包括以下内容:物料运输依托的公路、铁路、水域,以及管道;受纳企业废水的流域或水系,废水排放路径及排污口位置;周边区域道路交通、疏散路线、周边区域的企业分布、社区重要基础设施等;列表说明周边35公里范围内的居民点、自然村、学校、机关等社会关注区的名称、联系方式、常驻人口数量、与厂区的距离和方位图。,2.2企业环境隐患排查,企业周边环境状况及环

9、境保护目标调查,2.2企业环境隐患排查,(2)企业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调查企业废水排放去向(水域名称),废水输送方式,排污口位置,水域功能类别。企业排污口下游的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名称、保护级别、与企业排污口的距离、联系方式等。企业相关地表水、地下水、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受纳水体情况及执行的环境标准,区域地表水、地下水及区域环境空气执行的环境标准。企业危险物质和危险废物运输(输送)路线中的环境保护目标说明。,2.2企业环境隐患排查,4、污染治理设施情况,6、重大风险源现有预警措施,5、重大风险源应急防范措施情况,风险源调查,1、涉及的危险物质的明细表,2、危险物质储存、转运方式,3、清污分流管

10、线、污水排放去向,2.2企业环境隐患排查,4、饮用水源地,厂址敏感性,1、环境敏感区判别,2、卫生防护距离要求,3、危险化学品运输线路,尽量避开居民集中区、基本农田保护区、饮用水源地等敏感区域,2.2企业环境隐患排查,4、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除了常规污染物总量外,还需要特别关注重金属排放,产业政策,1、项目立项审批手续是否齐全,2、环境影响评价与“三同时”验收情况,3、产业政策符合性,应注意不同时间节点建设工程与产业政策实施年限的对应性,2.2企业环境隐患排查,5、清洁生产审核情况(关于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的通知(环发201054号)文件),6、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物管理情况,应关注的要点:

11、1)应急设施管理要求对于企业内的事故缓冲池,平时缓冲池内不存有污水(一般只要存有45CM高水位的保护深度即可);事故缓冲池应特别关注是否有泄漏的可能,缓冲池内收集的废水去向;初期雨水与后期雨水转换阀的操作规程,如何确保15mm后的雨水不进入初期雨水收集池;对于储罐的围堰,一般要求是要保证围堰容积可满足一个储罐完全泄漏的容积要求。,2.2企业环境隐患排查,2.2企业环境隐患排查,2)厂址环境隐患排查关注要点,2.2企业环境隐患排查,2)厂址环境隐患排查关注要点,2.2企业环境隐患排查,3)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物管理排查要点,应关注的要点:4)达标排放及污染防治情况建立符合环境监测管理要求的污染源监

12、测口及监测平台,按要求实施监测,建立企业环境监测台帐;安装污染物在线监测装置并与环保部门联网。建立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向社会发布年度环境报告书,公布污染物(含重金属)排放和环境管理等情况;对易造成污染的设备和废物产生部位设置警示牌;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完成老污染源限期治理项目;生产区实行“雨污分流、清污分流”。,2.2企业环境隐患排查,还需关注环节:危险化工工艺和危险化学品是否安装自动化控制系统;危险化学品重大风险源是否安装温度、压力、液位和泄露报警自动监测监控系统;毒性液(气)体和易燃液(气)体装置、管线是否设置紧急切断装置;生产区地面是否采取防渗、防腐措施;是否规范设施初期雨水收集系统,

13、企业雨水排口是否处于常关闭状态;,2.2企业环境隐患排查,包括应急物资、应急装备、应急场所、应急队伍等情况;调查区域内企业签订互救协议的或者可以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状况,包括应急物资、应急设备、应急监测仪器和能力、地方政府救援力量等;必要时对本地居民应急资源情况进行调查,为制定应急响应措施提供依据;,2.3应急资源调查,应急资源调查结果按照名称、类型、数量、有效期、联系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等的格式汇编入表。应急资源调查的结果作为该周期内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的重要依据。,2.3应急资源调查,申请试生产、环保验收的建设项目,以及已建成投产的企业应当按要求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依据相关

14、环境风险评估指南,自行编制或委托专业机构编制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确定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负责编制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的单位或机构对其出具报告的真实性及所作结论负责。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一般环境风险、较大环境风险和重大环境风险三级。,2.4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开展环境风险评估是企业编制环境应急预案的基础,应对本企业环境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估,编制本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并将其作为应急预案的附件。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包括: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企业环境隐患排查分析,重点风险源环境风险评估,现有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和应急能力的差距分析,企业环境风险等级确定,制定完善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和应急能力的实施

15、计划等。,2.4企业环境风险评估,2.4企业环境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报告内容:前言总则资料准备与环境风险识别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分析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差距分析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附图,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企业应按照所编制的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的要求落实各项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和应急能力建设。企业应急预案中所提到的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和应急能力等内容均为企业现有和已落实的。对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落实和完善的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和应急能力建设要求,应当在落实和完善后在新修订的应急预案中体现。,2.4企业环境风险评估,企业依据环境风险评估报告,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按

16、照突发环境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编制应急预案。企业所属行业已有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的,按照编制指南的要求进行编制。根据企业应急预案的侧重内容和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复杂程度,应急预案可包括现场处置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综合应急预案。,2.5应急预案编制,现场处置预案是针对每一个具体的工段、车间(装置、场所、设施)或岗位可能发生的事件制定的具体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预案是专项应急预案的现场处置程序性规定,是应急预案的核心,重点强调风险点的防控和应急处置过程,要求应急措施具体、明确、直观、易懂,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现场处置预案要做到制度上墙、卡片式管理,明确该岗位的应急响应程序、执行人员、具体措施、

17、所需应急物资、注意事项及时间要求,即“谁负责,做什么,怎么做”。,2.5应急预案编制,专项应急预案 当企业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情况较为复杂时,可以针对可能污染的环境要素类型分类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如水污染应急预案、大气污染应急预案、固体废物污染应急预案等;也可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按照特定区域、特定物质、生产工艺流程、特定事件等分类编制专项应急预案;或者在企业的其他专项预案中明确提出防止污染扩散到厂外的防控措施和应急措施。专项应急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细化和补充。,2.5应急预案编制,专项应急预案 某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包括了液氨储罐专项应急预案、硫酸储罐专项应急预案、氯气储罐专项应急预案、废水处理系

18、统专项应急预案、停电专项应急预案。,2.5应急预案编制,综合应急预案 当企业有多个专项应急预案时,需要编制综合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从总体上阐述应急预案的编制目的、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应急组织与指挥体系、预防和预警工作机制、应急响应程序和应急保障措施的基本要求等内容。企业的现场处置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综合应急预案的实施主体为企业,可称为内部预案。由于许多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超出了企业所能控制的范围,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调用社会资源从多个环节控制事态发展,由企业配合政府及相关部门制订外部应急预案。,2.5应急预案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试行)的 第二十四条【企业事业单位环境应急

19、预案的编制要求】企业事业单位编制应急预案应当在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重大环境风险等级企业可按照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应急预案的模式建立预案体系。较大环境风险等级企业可将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合并。一般环境风险等级企业可只编写现场处置预案。,2.5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进行评审。评审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相关专业人员进行。预案经评审完善后,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按规定报本地环保部门备案。同时,明确实施的时间、抄送的部门、企业、社区等。企业应急预案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所涉及的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变动、或在执行中发现重大缺陷时,由企业及时

20、组织修订。企业应每3年组织对预案进行评审,并及时根据评审结论组织修订。,2.6应急预案的评审、发布与更新,预案批准发布后,企业应落实预案中的各项工作及设施的建设,明确各项职责和任务分工,加强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实现应急预案持续改进。,2.7应急预案的实施,3、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编制,3.1环境风险评估的一般要求3.2环境风险评估的程序3.3环境风险评估的内容3.4 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差距分析3.5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3.6划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基本要求,应按照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要求编制。该指南不适用于下列情况的环

21、境风险评估:1)涉及核设施与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单位;2)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经营活动的单位;3)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车辆或单位;4)尾矿库;5)石油天然气开采设施;6)军事设施;7)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城镇燃气管道;8)加油站、加气站;9)港口、码头。,3.1环境风险评估的一般要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应当及时划定或重新划定本企业环境风险等级,编制或修订本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估报告:未划定环境风险等级或划定环境风险等级已满三年的;涉及环境风险物质的种类或数量、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或周边可能受影响的环境风险受体发生变化,导致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变化的;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并造成环境污

22、染的;有关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标准或规范性文件发生变化的。,企业可以自行编制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也可以委托相关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编制。新、改、扩建相关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的环境风险评价内容,可作为所属企业编制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的重要内容。,3.1环境风险评估的一般要求,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按照资料准备与环境风险识别、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分析、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环境应急管理差距分析、制定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划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五个步骤实施。,3.2 企业环境风险评估,(1)资料准备与环境风险识别,环境风险识别对象包括:企业基本信息;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涉及环境风险物质和数量;

23、生产工艺;安全生产管理;环境风险单元及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现有应急资源等。,3.3环境风险评估的内容,企业基本信息,1)单位名称、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单位所在地、中心经度、中心纬度、所属行业类别、建厂年月、最新改扩建年月、主要联系方式、企业规模、厂区面积、从业人数等;2)地形、地貌(如在泄洪区、河边、坡地)、气候类型、年风向玫瑰图、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极端天气情况和自然灾害情况;3)环境功能区划情况以及最近一年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土壤环境质量现状。,涉及环境风险物质和数量,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资源情况,(2)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分析,1)收集国内外同类企业突发环境

24、事件资料列表说明下列内容:年份日期,地点,装置规模,引发原因,物料泄漏量,影响范围,采取的应急措施,事件损失,事件对环境及人造成的影响等。,(2)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分析,1)收集国内外同类企业突发环境事件资料,(2)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分析,2)提出所有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情景A 火灾、爆炸、泄漏等生产安全事故及可能引起的次生、衍生厂外环境污染及人员伤亡事故(例如,因生产安全事故导致有毒有害气体扩散出厂界,消防水、物料泄漏物及反应生成物,从雨水排口、清净下水排口、污水排口、厂门或围墙排出厂界,污染环境等);B 环境风险防控设施失灵或非正常操作(如雨水阀门不能正常关

25、闭,化工行业火炬意外灭火);,(2)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分析,2)提出所有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情景C 非正常工况(如开、停车等);D 污染治理设施非正常运行;E 违法排污;F 停电、断水、停气等;G 通讯或运输系统故障;H 各种自然灾害、极端天气或不利气象条件;I 其他可能的情景。,(3)每种情景源强分析,针对上述提出的每种情景进行源强分析,包括释放环境风险物质的种类、物理化学性质、最小和最大释放量、扩散范围、浓度分布、持续时间、危害程度。有关源强计算方法可参考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3)每种情景源强分析,1)硫酸、液氨泄漏硫酸、液氨管道或罐

26、体发生泄漏速率计算公式可采用下式:式中:QL液体泄漏速度,kg/s;Cd液体泄漏系数,此值常用0.60.64,取值为0.62;A裂口面积,m2,取值0.10.01=0.001m2;P容器内介质压力,101125Pa;P0环境压力,101125Pa;g重力加速度,9.8m/s2;密度,1830kg/m3;h裂口之上液位高度,2m。,(3)每种情景源强分析,2)煤气泄漏,(3)每种情景源强分析,3)液氨蒸发量,(4)每种情景环境风险物质释放途径、涉及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应急资源情况分析,对可能造成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的,分析环境风险物质从释放源头(环境风险单元),经厂界内到厂界外,最终影响

27、到环境风险受体的可能性、释放条件、排放途径,涉及环境风险与应急措施的关键环节,需要应急物资、应急装备和应急救援队伍情况。,(4)每种情景环境风险物质释放途径、涉及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应急资源情况分析,对于可能造成大气污染的,依据风向、风速等分析环境风险物质少量泄漏和大量泄漏情况下,白天和夜间可能影响的范围,包括事故发生点周边的紧急隔离距离、事故发生地下风向人员防护距离。,(5)每种情景可能产生的直接、次生和衍生后果分析,根据上述分析,从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大气、人口、财产乃至社会等方面考虑并给出突发环境事件对环境风险受体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包括如需要疏散的人口数量,是否影响到饮用水水源地取

28、水,是否造成跨界影响,是否影响生态敏感区生态功能,预估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级别等。,(1)环境风险管理制度1)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制度是否建立,环境风险防控重点岗位的责任人或责任机构是否明确,定期巡检和维护责任制度是否落实;2)环评及批复文件的各项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要求是否落实;3)是否经常对职工开展环境风险和环境应急管理宣传和培训;4)是否建立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制度,并有效执行。,3.4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差距分析,(2)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1)是否在废气排放口、废水、雨水和清洁下水排放口对可能排出的环境风险物质,按照物质特性、危害,设置监视、控制措施,分析每项措施的管理规

29、定、岗位职责落实情况和措施的有效性;2)是否采取防止事故排水、污染物等扩散、排出厂界的措施,包括截流措施、事故排水收集措施、清净下水系统防控措施、雨水系统防控措施、生产废水处理系统防控措施等,分析每项措施的管理规定、岗位职责落实情况和措施的有效性;,3.4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差距分析,(2)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3)涉及毒性气体的,是否设置毒性气体泄漏紧急处置装置,是否已布置生产区域或厂界毒性气体泄漏监控预警系统,是否有提醒周边公众紧急疏散的措施和手段等,分析每项措施的管理规定、岗位责任落实情况和措施的有效性。,3.4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差距分析,(3)环境应急资源1)是否配备必要

30、的应急物资和应急装备(包括应急监测);2)是否已设置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3)是否与其他组织或单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或互救协议(包括应急物资、应急装备和救援队伍等情况)。,3.4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差距分析,(4)历史经验教训总结分析、总结历史上同类型企业或涉及相同环境风险物质的企业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经验教训,对照检查本单位是否有防止类似事件发生的措施。,3.4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差距分析,(5)需要整改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项目内容针对上述排查的每一项差距和隐患,根据其危害性、紧迫性和治理时间的长短,提出需要完成整改的期限,分别按短期(3 个月以内)、中期(3-6 个月)和

31、长期(6 个月以上)列表说明需要整改的项目内容,包括:整改涉及的环境风险单元、环境风险物质、目前存在的问题(环境风险管理制度、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应急资源)、可能影响的环境风险受体。,3.4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差距分析,3.4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差距分析,针对需要整改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项目,分别制定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实施计划应明确环境风险管理制度、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环境应急能力建设等内容,逐项制定加强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和应急管理的目标、责任人及完成时限。每完成一次实施计划,应将计划完成情况登记建档备查。对于因外部因素致使企业不能排除或完善的情况,如环境风险受体

32、的距离和防护等问题,应及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并配合采取措施消除隐患。,3.5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1)计算所涉及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2)逐项计算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值(M),确定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3)判断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是否符合环评及批复文件的卫生或大气防护距离要求,确定环境风险受体类型(E);4)确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按要求表征级别。,3.6划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1)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1)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2)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2)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

33、平(M),(2)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生产工艺打分:,(2)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安全生产管理打分:,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打分:,雨排水、清净下水、生产废水排放去向打分:,(2)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3)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E),(4)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属于类型1时,按表8确定环境风险等级。,(4)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属于类型2 时,按表9 确定环境风险等级。,(4)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属于类型3 时,按表10 确定环境风险等级。,(5)级别表征,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可表示为“级别(Q值代码

34、+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代码+环境风险受体类型代码)”。根据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的3种类型,按照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矩阵,确定的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为Q2(即10 Q 100),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为M1类水平,环境风险受体的重要性和敏感程度类型为E2,企业突发环境事件环境风险等级可表示为“较大(Q2M1E2)”。,4、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技术要点,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的主要内容4.1总则4.2应急组织与指挥4.3预防与预警4.4应急处置4.5应急终止4.6后期处置4.7应急保障4.8附则4.9附件,简要介绍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

35、用范围、工作原则、应急预案体系说明。,4.1总则,简要介绍企业内部各种应急预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果企业的其他专项应急预案包括环境应急预案,应当说明这些专项应急预案中是否有专门的防止污染扩散到厂外的防控措施和应急措施。简要介绍与企业有关的外部应急预案(如所在工业园区环境应急预案、上级单位的环境应急预案、所在地的环保部门环境应急预案等),可辅以关系图表示。企业可将专项环境应急预案的内容分散在其他内部应急预案中阐述,但需符合内容完整、针对性强的要求。,应急预案体系说明,(1)内部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企业可成立应急指挥中心,建立应急组织机构;可针对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突发环境事件成

36、立现场应急指挥部;对易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工段或岗位,成立现场应急小组,企业具有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时,明确其在应急组织机构中的职能。各应急组织机构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成员名单及联系方式应作为预案附件,如有变动及时更新。,4.2组织机构和职责,4.2组织机构和职责,4.2组织机构和职责,(2)外部指挥与协调在应急预案中明确与上级主管部门及所在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统筹配置应急救援组织机构、队伍、装备和物资,共享区域应急资源,提高共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在应急预案中设置当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负责联络汇报的专门人员,以及配合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急处置工作的具

37、体内容。,4.2组织机构和职责,(1)预防简要列出企业采取的预防措施及落实情况,如环境安全管理制度、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重点岗位巡检制度、重要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信、供水、供电、供气、报警、监控等)检测维护制度、环境风险评估制度、日常监测制度、应急培训制度、信息报告制度、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供给制度和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应急演练制度等。相关文件可作为预案附件。,4.3预防与预警,(2)预警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设置发布预警条件:气象、国土等部门发布有极端天气发生或地质灾害预警时;环境风险防控设施或污染处理设施出现异常,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时;通过对主要工段和生产系统各环节监控,发现生产指标、

38、参数及状态等偏离正常值时;被监控物质或污染物的浓度(量)等指标超过预警系统设置阈值时;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危害可能次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其他认为需要设置预警的情况。,4.3预防与预警,可采取的预警措施有:加强监测,责令有关应急组成部门收集、报告事件信息;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预判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可能性、影响范围和危害的大小;定时向社会发布突发环境事件的预判结果;责令相关部门做好参加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的准备;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准备应急设施;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应急基础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转移、疏散或者撤离易受突发环境事件危害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置,转移重要财产等

39、;关闭或限制使用易受突发环境事件危害的场所;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护性措施。,4.3预防与预警,(3)预警解除当预警的条件消除和隐患排除后,预警解除。,4.3预防与预警,(1)应急响应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应急响应分级: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导致化学物质泄漏的泄漏量和实际收集处理能力;可能发生事件的位置与周边环境风险受体之间的关系(如距离、下风向等),以及可能受影响的环境风险受体的规模和敏感性;发生极端天气或地质灾害的危害范围和程度。,4.4应急处置,(1)应急响应 为便于实际操作,可将企业环境应急响应分为:车间或装置级、厂界内部级和厂界外部级三级。车间或装置级应急响应一般启动该车间或岗位的现场应急预

40、案;当事件危害超出车间或装置控制范围时,应当启动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和综合应急预案;当事件危害超出企业自身控制范围时,根据情况向有关单位报告并建议有关单位启动相应的外部预案。,4.4应急处置,4.4应急处置,4.4应急处置,4.4应急处置,发现异常或事故,应立即报告当班组长、部门领导,并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明确企业内部各工段的突发事件信息接警与上报责任人、报告程序、时间和内容要求。,明确企业外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责任人、报告程序、时间和内容要求,掌握最坏情况下可能影响范围内环境状况和单位、人群分布及其通讯方式等。,(2)应急监测明确应急监测方案;明确污染物现场、实验室应急监测方法和标准;明确现

41、场监测与实验室监测所采用的仪器、药剂等;明确环境风险受体的监测项目、布点和频次;明确监测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明确内部、外部应急监测分工;明确应急监测仪器、防护器材、耗材、试剂等日常管理要求,4.4应急处置,4.4应急处置,(3)应急处置企业针对具体设备/装置、生产工段、储运系统等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类型,内部控制事态的能力以及可以调用的应急资源,进行情景模拟与假设,分别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对所涉及应急人员预先做出具体安排。应急处置方案需明确应急响应程序,落实执行人员、具体措施、所需应急物资、注意事项及时间要求,即要求做到“谁负责,做什么,怎么做”。此部分内容可通过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预案来规

42、定。,4.4应急处置,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可能受影响水体情况说明,包括水体规模、水文情况、水体功能、水质现状等,特别应关注是否对饮用水源地造成影响;制定监测方案,开展应急监测;事件发生后,切断污染源的有效方法及泄漏至外环境的污染物控制、消减技术方法说明;制定水中毒事件预防措施,中毒人员救治措施;跨界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措施说明。,4.4应急处置,突发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物污染事件现场处置切断污染源的有效措施;制定防止发生次生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置措施;明确可能受影响区域及区域环境状况;制定监测方案,开展应急监测;可能受影响区域人员疏散的方式和路线、基本保护措施和个人防护方法;临时安置场所;周边道路隔离

43、或交通疏导方案。,4.4应急处置,半水煤气气柜事故现场处置方案A、当发生气柜抽负、顶翻或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后,当班人员应立即长铃全厂停车,停造气炉,并关闭造气炉口。B、各抢险专业组成员赶赴现场,首先营救遇险人员,疏散人员,封锁事故现场,设定警戒线,现场杜绝明火,切断电源,关闭手机,防止引起爆炸。将中毒人员置于空气新鲜处。C、抢险队按指挥部制定的救援方案进行抢救,如发生气柜抽负或顶翻事故要设法先将气柜恢复正常,再进行系统置换;如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要立即组织灭火,冷却周围的设备,防止事故扩大。D、抢险时应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严禁敲击气柜、管道。利用水雾防止产生火花,经过取样分析气柜及进、出门

44、管道内气体浓度不在爆炸范围内时,才能进行抢修。,4.4应急处置,硫酸泄漏现场处置方案(1)当硫酸罐区酸罐、阀门或管道发生少量泄漏,硫酸流入罐区围堰内时,岗位工作人员应立即确认围堰底部阀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并立即通知当班班长;(2)若事态处于可控范围内,当班班长可立即调用备用耐酸泵,进行倒罐,将事故酸罐硫酸倒至备用酸罐中;若酸罐发生坍塌或者管道破裂,硫酸大量泄漏,应打开围堰底部阀门,并开启应急池通气口,通知应急办公室;应急办公室值班人员报告应急指挥组,启动相应应急响应。(3)若硫酸输送管道发生泄漏,当班人员或巡查人员应立即通知硫酸岗位工作人员立即关闭酸罐阀门,并及时通报硫酸车间主任和应急办公室;

45、,4.4应急处置,硫酸泄漏现场处置方案(4)硫酸车间主任应立即组织人员携带防护设备及应急物资赶赴现场进行抢修堵漏,并及时将现场情况向应急办公室报告,以便应急指挥组及时根据现场情况调整响应等级和现场处置方案;(5)现场处置时应设置警戒线,非应急人员禁止进入;根据现场泄漏情况,研究制定堵漏方案,并严格按照堵漏方案实施,所有堵漏行动必须采取防腐、防毒措施,确保安全;(6)少量硫酸泄漏可在地面上撒上纯碱或小苏打,吸附中和残液后,用大量水冲洗,冲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大量硫酸泄漏可利用砂土、水泥粉等围堵或导流,限制泄漏物的流散范围,用耐酸泵或使用容器收集回收后作技术处理;(7)现场处置完成后,清点人员、车辆

46、及器材,经应急专家组验收确认合格后撤除警戒,安全撤离;同时报告应急指挥组,由应急指挥组发布恢复生产口令。,4.4应急处置,液氨泄漏现场处置方案A、厂区1000m范围内的人员迅速撤离。B、抢险队应根据指挥部制定的救援方案进行抢救:凡能关闭阀门的应立即关闭,在能带压堵漏的情况下,对于小的孔洞、裂纹可用棉纱塞堵,或用其它材料堵漏。在氨泄漏处盖上多层潮湿的石棉布或麻袋等,同时用大量喷淋水吸收或减缓液氨挥发。C、消防队到达现场后,迅速组织水源实施对泄漏部位进行大量喷淋,以吸收和稀释液氨,减少扩散,同时消防人员配戴好空气呼吸器,如查明有人员中毒,以最快速度将中毒者脱离事故现场。注意液氨等危险物质的现场处置

47、时,至少要有两人穿戴安全防护装置(搜救伤员、关闭阀 门、切断泄漏源等操作时),以利于现场互相协助、救护,不可单人操作。,4.4应急处置,废水处理站废水超标排放现场处置方案(1)岗位工作人员或巡查人员发现废水超标外排应立即报告应急指挥组;(2)应急指挥组应立即通知安环部、各废水处理车间及检测中心,查清外排废水来源、事故原因,取样检测确定是否超标,并及时将检查、检测结果反馈给应急指挥组;(3)应急指挥组立即召集各应急小组组长召开应急会议,通知各应急队伍进入紧急状态,并根据反馈结果确定并启动应急响应等级,通报下游兄弟单位及集团公示应急指挥中心;,4.4应急处置,废水处理站废水超标排放现场处置方案(4

48、)若外排水为非超标废水,由安环部会同废水处理站车间查明原因,并进行修复;检测中心负责对外围拦截坝坝内水质进行监测,若超标,则通过备用泵回抽至全厂废水处理站;(5)若外排废水超标,则立即启动厂外级应急响应。现场处置组分成两组,一组负责排查原因,并进行抢险修复;二组赶赴外围拦截坝处,启动备用泵将超标废水回抽至全厂废水处理站处理;若水量超出废水处理站处理规模,则在拦坝处投加应急药剂(片碱、絮凝剂等),确保废水达标排放。(6)现场处置完成后,报告集团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取得同意后由应急指挥组下达恢复生产指令。,4.4应急处置,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1)可用的急救资源列表,如急救中心、医院、血

49、站、疾控中心、救护车和急救人员;(2)应急抢救中心、毒物控制中心的列表;(3)抢救药品、医疗器械和消毒、解毒药品等的区域内的供给情况;(4)现场救护基本程序,如何建立现场急救站;(5)企业医务人员的配置、应急救治药品储备等情况说明;(6)凡涉及到受伤害动植物现场救治与迁地保护的,需明确救护方案。,4.4应急处置,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程序。应急行动结束后,落实现场保护、清洁净化等工作需要的设备工具和物资,对现场中暴露的工作人员进行妥善安排。应急终止后,通知企业相关部门、周边社区及人员危险已解除,完成应急处理情况的上报与发布,并继续进行跟踪环境监测和评估方案。,4.5应急终止,善后处置应急终止后对

50、现场污染物进行后续处理,对应急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恢复企业设备(施)的正常运转,进行撤点、撤离和交接程序,逐步恢复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提出应急终止后进行受灾人员的安置工作及损失赔偿等善后工作内容。评估与总结应急终止后企业应组织内部专家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过程进行评估,编制应急总结报告,提出修订应急预案建议。,4.6后期处置,包括物资保障、人力资源保障、环境监测保障、通信保障、医疗卫生保障、经费保障等 对于应急物资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4.7应急保障,4.7应急保障,4.7应急保障,预案培训说明对本企业开展的应急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