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太阴病篇(七版).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225491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307.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论-太阴病篇(七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伤寒论-太阴病篇(七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伤寒论-太阴病篇(七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伤寒论-太阴病篇(七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伤寒论-太阴病篇(七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伤寒论-太阴病篇(七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论-太阴病篇(七版).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辨太阴病脉证并治,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室张横柳教授,2023/6/15,2,概说,一、太阴生理太阴之气:脾胃及其经脉功能综合体现。胃主受纳腐熟,脾主运化。胃之腐熟是脾主运化之基础,脾的运化又促进胃之受纳腐熟,可见脾胃关系甚为密切。脾主运化精微与水湿又须赖肺的肃降,乃能水精四布。五行并行,此即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行并行。可见脾胃肺功能关系密切。此外,肺之肃降尚须大肠传导功能配合,这些功能完成又依靠其经脉互相沟通,共同完成水谷精微四布,水液运行。,2023/6/15,3,但是从太阴病篇原文记述仅仅讨论了脾胃功能,尤其是脾主运化水

2、湿内停的病变。肺虽属手太阴,但论中条文未涉及肺的生理病理,也没谈及脾主运化水谷精微方面问题。二、太阴病机平素脾虚风寒直中太阴三阳误治转属,脾虚失运寒湿内阻,两者互为因果关系,2023/6/15,4,三、太阴临床特征 腹满 时腹自痛 呕吐下利,食不下四、治则:温中散寒 健脾燥湿四逆辈 五、归转,脾阳恢复太过阳明病脾阳恢复利止病愈小便不利寒湿发黄,取决于脾阳恢复程度,2023/6/15,5,第一节 太阴病辨证纲领,原文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鞭。提要:述太阴病的提纲证分析:腹满脾阳受伤、运化失职、寒湿内停、气机不畅。为太阴之特征,亦属主证。,202

3、3/6/15,6,阳明:实热内阻,腑气不通,腹满不减。太阴:脾虚失运,寒湿内阻,腹满时减。下利益甚呕吐 食不下 治禁:从病机,主证分析,忌下是无疑,若下,脾胃大伤,寒湿愈甚至凝结故云“必胸下结硬”,腹满,脾病及胃胃气上逆,脾气不升,寒湿下注,脾阳与寒湿消长所定,为临床难点、要点,2023/6/15,7,第二节 太阴病本证,原文277: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提要:述太阴病的证治分析:自利不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温中散寒,健脾燥湿治则四逆辈理中、四逆、真武汤等方药,脾气不升寒湿下注言寒湿属阴示里虚寒证,故“属太阴”前后互应文法症状,脾虚失运,寒湿阻滞病机,2023

4、/6/15,8,讨论:为何不直接具体方药而以“四逆辈”?从病机:脾阳与寒湿消长。从脏腑相关论:脾肾关系甚密切。体现仲景不株守一方是辨证论治精神或视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施治”的实例示范。原文概括了太阴主证、病机、治则方药于一条原文中并不多见。,2023/6/15,9,第三节 太阴病兼变证,一、太阴兼表证 原文276: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提要:太阴表证的证治 分析:脉浮可发汗,宜桂枝汤,太阴里虚寒证不甚而,有发热恶寒四肢烦痛,2023/6/15,10,二、太阴腹痛证 原文279: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提要:

5、太阴误下,邪陷太阴的证治 分析:腹满时痛太阴误下,中焦脾胃气机不和气滞 瘀阻脾络 大实痛腹满时痛的重证,2023/6/15,11,治法:腹满时痛通泄湿热以安脾络桂枝加芍药汤 大实痛泄热消滞桂枝加大黄汤 讨论:,273条“若下之,必胸下结硬”为脾阳重伤,279条“腹满时痛”“大实痛”,脾胃气机不和气滞瘀阻脾络,太阴病误下二种转归及表现,273腹满,时腹自痛279“腹满时痛”,机理不尽相同,里虚并有下利四逆辈,里虚不甚兼有气滞郁滞脾络桂枝加芍药或桂枝加大黄汤。,2023/6/15,12,原文280: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提要:承279条再

6、告诫,太阴脾本为虚,若有279的病理机转,在治疗时应用白芍、大黄之时应谨填。同时本条文补述太阴病主脉一弱 三、太阴发黄证 原文259: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2023/6/15,13,提要:太阴寒湿发黄的成因、机理及治禁 分析:伤寒过汗,身、目、溲黄黄如晦暗,温中散寒化湿退黄切忌攻下,脾阳受伤 寒湿中阻此即“寒湿在里不解故也”,2023/6/15,14,第四节太阴病预后,原文278: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紧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提要:太阴阳复的机理与表现分析:伤寒脉浮而缓 手足自温(要点),辨表证不在太阳而在太阴,2023/6/15,15,太阴当发身黄 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原文187: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提要:太阴阳复太过转出阳明,经曰:“实则阳明,虚则太阴”199条所述阳明湿热发黄,太阴当寒湿发黄,脾阳恢复所致表现脾家实,2023/6/15,16,分析:大便硬者余外内容同278条,太阴阳复太过,由湿化燥转出阳明以一症概其余故云“为阳明病也”。,2023/6/15,17,第五节 太阴病欲解时,原文275: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