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的测量与评价.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229803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教学的测量与评价.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信息技术教学的测量与评价.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信息技术教学的测量与评价.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信息技术教学的测量与评价.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信息技术教学的测量与评价.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教学的测量与评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教学的测量与评价.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6章 信息技术教学的测量与评价,一、新课程评价的发展与改革,1、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学科学习目标 一般性发展目标(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2)重视质性评价方法(即过程性评价),(3)评价方式多样化,考试仍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 结合辩论、答辩、表演、产品制作、论文撰写等,2、教师评价的改革重点,(1)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惟“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教师的职业道德 对学生的了解和尊重 教学实施与设计以及交流与反思,(2)教师评价制度,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 建立

2、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 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3)课堂上教与学,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评价模式:不仅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 参与、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方面,3、对课程实施评价的改革重点,(1)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多个层面,周期性地对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2)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惟“升学率”论学校办学质量的传统做法,将课程的实施与发展和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发展相 结合,从学校领导班子、

3、制度与管理以及教学研究 制度等方面建立促进学校发展的评价体系 建立以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 的学校评价制度,共同加强对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 各方面的监控,4、考试的改革重点,(1)考试内容重视能力考查,淡化记忆性内容为主的考试 考试命题应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2)考试方式多样化,(3)考试结果处理,不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 对考试的结果加强分析指导,重在为学生提供建设性的 改进意见,而不应成为给学生“加压”的手段,(4)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除了考试分数,参考其他评价结果(如学校推荐性评 语、特长、成长记录袋等)将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分开 逐步扩大高一级

4、学校的招生自主权,除了纸笔测验之外,可以增加辩论、课题研究、情景测验等评价方式,二、教学测量方法,测验法,(1)按测验对象分类,学习能力测验 智能测验 适应性测验 兴趣测验 态度测验,(2)按测验目的分类,前置测验 形成测验 诊断测验 结果测验,(3)按测验方法分类,标准化测验与教师命题测验 常模参照测验与标准参照测验,(4)按试题的形式分类,客观测验 实习操作测验 论文式测验,高考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计算机竞赛,毕业会考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问卷法,目的在于探察内情,调查新生入学前是否接触过计算机,达到什么程度,家里拥有计算机的情况,观察法,判断学生达到某种等级水平,通过观察学生上机时各方

5、面的行为表现,如情绪、注意力、动手动脑情况等,判明学生是特别愿意、愿意、勉强、不愿意上机,测量学生上机实习的 兴趣水平,三、有效测验的必要条件,效度,指测验在多大程度上反映所要测量的内容。,若测试的结果与学生的实际水平基本吻合,标明该测试具有较高的效度,效度的最大值是1,一般测试的效度在0.40.7之间。,信度,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信度的最大值是1,最小值为0,在通常情况下不小于0.9的测试才符合标准。,难度,指测试项目的难易程度。,P,R,N,X 100%,P为项目的难度;R为答对或通过某项目的人数;N为全体受试者人数。,P值越大,测验项目的难度越低,P值越小,难度越高,测试试题的

6、难度一般以0.30.8为宜,P,N,P,N,X 100%,N,X 100%,N,区分度,表示测验项目对受试者水平的鉴别能力的指标。,区分度应大于或等于0.25,其中区分度0.30.39为良好,区分度大于0.4为优秀,区分度高,对受试者有较好的鉴别力;区分度低,受试者的得分无规律,对受试者分不出优劣。,四、编制试卷,试题要符合测验目的,不可随意提高或降低水平 内容取样要有代表性,测试点分布要合理 试题的文字表述应浅显简介,但不可遗漏必要条件 各个试题应彼此独立,不得含有暗示本题或其他题 的线索 试题的正确答案应是没有争议的 便于施测和评定,节约经费、省时高效,命题原则,编制试卷,(1)制定编题计

7、划,取题范围:说明在什么知识内容范围内取样 行为目标:说明考查什么认知行为目标 试题的类型和难度系数 考虑各题分数,(2)编选题目,编选题目的数量最好超过所需题量的23倍 题目可自己编写,也可从某些题库中选择 编写后最好经过试用,至少也要试做,(3)试卷整合、印刷,编排测验试题的顺序要合理,一般由易到难 试卷排版字体字号的选择要恰当,图标要清晰,试卷印刷的质量要保证,五、测验分数解释,相对评价的数量表示和解释,相对评价也称常模参照评价,是以个体的成绩与同一团体的平均成绩(或常模)相互比较,从而确定该个体成绩的适当等级的表示方法。,百分等级分数,一个特定分数在100个等级中所处的等级位置称为“百

8、分等级”,常用PR表示。,例如:某学生信息技术的测验成绩为80分,班上50名学生中有35名学生的分数低于80分。则该生在班上所处的百分等级为:,PR,100=70%,表示班上有70的学生低于80分,35,50,标准分数,Z=,Z为标准分数,X为原始分数,为平均分数,S为标准差,假设某次计算机测验,5名学生的得分是80,83,74,88,58。若全班的平均分是80,标准差S是5,则可用上述公式将上述得分化为Z分数分别为:0,0.6,-1.2,1.6,-4.4,T分数,采用T分数,不仅可以说明某生的测验分数在班中所处的位置,而且可以比较同一学生在不同学科成绩上的优劣。,绝对评价是以受测者本人的现状与既定的教学目标作比较。,例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英语四、六级考试,绝对评价,短期的教学目标和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达标值可定 为90%或100%对于较长期的教学目标与只需学生一般了解的内容,可定为80%或85%,但至少要70%以上 一般采用合格或不合格,也可采用3级或5级标准表示,3级标准的答对率如下:,好答对率在85%以上中答对率在70%84%差答对率在69%以下,5级标准的答对率如下:,优秀答对率在90%100%良好答对率在80%89%中等答对率在70%79%及格答对率在60%69%不及格答对率在59%以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