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学-逆向选择与信号传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经济学-逆向选择与信号传递.ppt(1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 逆向选择:旧车市场二 保险市场上的逆向选择问题三 逆向选择与信贷市场上的配给制四 信号传递:斯宾塞劳动力市场模型,第六章 逆向选择与信号传递,道德风险问题存在于非对称信息发生在合同之后。逆向选择问题存在于非对称信息发生在合同之前。在逆向选择理论中,委托人在签订合同时不知道代理人的类型,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合同来获得代理人的私人信息。,6.1 逆向选择:旧车市场,在旧车市场上,用过的旧车之所以比新车售价低得多,是因为对它们的质量存在着不对称信息:旧车的卖主对车的了解要比未来的买主多得多。买主只愿意根据平均质量支付价格,市场价格太低,不能使高质量车进入市场出售,只有低质量的车进入市场。结果是,市
2、场中旧车的平均质量持续下降,,直到低质量的车全部卖完。最终,由于信息不对称,低质量商品把高质量商品逐出市场。旧车市场例子说明了,不对称信息会如何导致市场失灵的。在理想的市场中,消费者可以在高质量车和低质量车之间选择,有人愿为高质量车出高价,有人愿选择低质量车,因为它的价格低。,6.1逆向选择:旧车市场,遗憾的是,事实上消费者在购买之前不能容易地确定一辆旧车的质量,因此旧车的价格在下跌,高质量车被逐出市场。,6.1逆向选择:旧车市场,假设 为出售车的质量,卖者知道,买者不知道,但知道 的分布。买者出价p,卖者决定接受还是不接受;如果卖者接受,买者的效用为(净效用)卖者的效用为(净效用)如果卖者不
3、接受,双方效用为零。,6.1逆向选择:旧车市场,其中,为买者的评价,为卖者的评价,假定(否则交易没有意义)又假定买卖双方都是风险中性。,6.1逆向选择:旧车市场,6.1.1 买卖双方有相同的偏好,只有两类买主假定卖者出售的车只有两类,每一类出现的概率都为0.5,6.1逆向选择:旧车市场,高质量低质量买卖双方有相同的偏好且对车的评价等于车的质量若在价格P下成交,买者的效用卖者的效用,6.1逆向选择:旧车市场,当买者不能知道车的质量时,如果两类车都进入市场,车的平均质量为:买者愿意出的最高价格为P=4000;但在此价格下,高质量车的卖者将退出市场,,6.1逆向选择:旧车市场,低质量车的卖者愿意出售
4、,因为买者知道,愿意出售的卖者一定是低质量的卖者,因此,P=4000不可能是均衡价格。唯一的均衡价格是P=2000,只有低质量的车成交,高质量的车退出市场。,6.1逆向选择:旧车市场,会不会有高质量的车主在等待低质量车卖完后再进入市场以P=6000成交?因为此时大家都知道现在剩下的都是高质量车。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如果预期到这种情况会发生,低质量车的卖者就会等待价格上升后再出售,市场又会回到原来的状态。,6.1逆向选择:旧车市场,6.1-2偏好相同,卖主为连续分布 服从连续分布:买者预期的质量为,愿意支付的价格也是4000,但只有 的卖者才愿意出售,所有 的卖者退出市场。,6.1逆向选择:旧车市
5、场,平均质量从4000下降到3000。愿意支付的价格也从4000下降到3000。如此下去,均衡价格只能是p=2000,所有 的车退出市场。进一步,整个市场消失了。上述结论用供求曲线表示:市场需求曲线为:,6.1-2偏好相同,卖主为连续分布,供给曲线为:上述供给曲线表示,尽管市场上出售的车的平均质量随价格上升而上升,但平均质量上升的幅度小于价格上升的幅度。,6.1-2偏好相同,卖主为连续分布,P 供给曲线6000 需求曲线400030002000 2000 3000 4000 6000 图7.1,6.1-2偏好相同,卖主为连续分布,图中供给曲线的斜率为2,唯一的交点是2000。与通常一样,供给曲
6、线向上倾斜,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多。与通常不同的是这里需求曲线可能向上倾斜,因为较高的价格诱导出较高的质量,从而诱导出较多的买者。传统经济学需求理论假定质量是给定的,与价格无关。但在这里,质量与价格有关,一般来说,需求曲线的形状依赖于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可能向上倾斜,也可能向下倾斜。,6.1-2偏好相同,卖主为连续分布,6.1-3买者对车的评价高于卖者,一般来说,交易之所以成交,是因为买者对同一物体的评价高于卖者。当买者的评价高于卖者的时候,交易带来的净剩余为:,买卖双方的讨价还价决定这个净剩余的分配。假定买者的人数多于卖者的人数,从而卖者占有全部剩余。此时,供给曲线与前面图7.1相同:但需求曲
7、线为,而不是原来的。,6.1-3买者对车的评价高于卖者,将 带入下式整理得均衡价格和均衡质量分别为:,6.1-3买者对车的评价高于卖者,若b=1,与前例相同,b1时,则均衡价格和均衡质量都高于前例中的均衡价格和均衡质量。且均衡价格和均衡质量都是b的增函数。买者与卖者的评价差距越大,均衡价格越高,交易量越大。,6.1-3买者对车的评价高于卖者,b=1.2时,均衡价格等于3000,的车进入交易,的车都退出交易,市场上出售的车的平均质量为当 所有的车都成交,平均质量为平均价格为 p=4000b.,6.1-3买者对车的评价高于卖者,p 供给曲线 6000 需求曲线400030002000 b=1,6.
8、1-3买者对车的评价高于卖者,尽管在买者的评价高于卖者时市场会部分的存在,除非b足够的大(本例中)否则,交易数量不是最有效的:对称信息下所有的车都应该从卖者手中转到买者手中;但在非对称信息下,逆向选择使得所有 的车留在卖者手中。,6.1-3买者对车的评价高于卖者,假定卖者的数量多于买者,b=1.2,则p=3000的车都愿意出售(从而)由于卖者多于买者,要价低的卖者才能找到买主,p=3000时,消费者剩余为:P=2000时,消费者剩余为:,6.1-3买者对车的评价高于卖者,显然,如果 的卖者足够多,从而使得在p=2000时供求平衡,均衡的结果为p=2000和。另一方面,如果卖者的人数相对较少,均
9、衡价格也将较高。给出完整的均衡条件要求对卖者的分布函数作出假定。需求曲线的斜率随卖者人数对买者人数的比例上升而下降,从而均衡价格和均衡质量都随卖者人数的增加而下降。就是说,劣质品的供给者越多,优质品的供给者越少。这是逆向选择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6.1-3买者对车的评价高于卖者,6.2 保险市场上的逆向选择,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最初都来自于保险市场,道德风险来自保险公司不能观察到投保人在投保后的防范措施;逆向选择来自保险公司事前不知道投保人的风险程度,从而保险水平不能达到对称信息情况下的最优水平。,保险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大家知道超过65岁以上的人几乎很难以任何价格买到医疗保险,老年人得疾病的风险
10、确实大得多,但为什么保险的价格不能上升以反映这一较高的风险呢?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保险公司即使坚持要做医疗检查,购买保险的人对自己的健康情况也要比保险公司所希望知道的清楚得多。,保险市场上的逆向选择,结果就像旧车一样,出现了逆淘汰。由于不健康的人可能更需保险,不健康人在保险人数中的比例提高了。迫使保险的价格上升,从而使那些比较健康的人,由于知道自己的低风险,做出不投保的选择。进一步提高了不健康人的比例,又迫使保险价格上升,直到想买保险的人都是不健康的人。市场出售保险就变得无利可图了。,保险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假定一个风险规避的消费者面临两种可能的自然状态,出事或不出事,分别用 表示,如果出事,消
11、费者的收入为如果不出事,消费者的收入为消费者的期望收入为,保险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假定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 如果不参加保险,消费者的期望效用为其中 为确定性等价收入如果参加保险,消费者期望效用为其中k是保险金,是赔付额,是对应给定的保险合同的确定性等价收入。,保险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如果即消费者在两种状态下的收入相同,我们说消费者被完全保险;如果 我们说消费者被部分保险;如果 我们说消费者被过度保险。,对称信息下的最优保险合同,作为参照,考虑对称信息下的最优合同,对称信息下的最优保险合同,A代表不参加保险时的收入状态,曲线 是状态空间上的消费者无差异曲线,其中 过点A,意味着消费者的期望效用等于不参
12、加保险时的期望效用,代表较高的期望效用水平。在与 线相交的点上,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对称信息下的最优保险合同,过点F和G的两条直线是保险公司的等期望利润曲线,其中过F的直线代表是零期望利润过G点的直线代表期望利润大于零帕累托最优意味着消费者的最后收入应该位于F和G之间的线段上,(无差异曲线和等利润曲线的切点的集合),即消费者被完全保险。,对称信息下的最优保险合同,究竟哪一点是均衡点,依赖保险市场的竞争程度。如果保险公司之间是完全竞争的,均衡点为F(消费者得到交易带来的所有剩余);相反,如果保险市场是完全垄断的,均衡点为G(保险公司得到所有剩余)。但无论市场竞争程度如何,在对称信息下,消费者被完
13、全保险,风险成本为零。,非对称信息下的保险合同,现在假定消费者有两种可能的风险类型:高风险或低风险。我们用 分别表示两种消费者出事的概率,。图7.5中,是高风险类型的无差异曲线,是低风险类型的无差异曲线。因为,所以在确定性收入线上前者的斜率(绝对值)小于后者。,非对称信息下的保险合同,假定保险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从而均衡时的利润为零(为方便起见)如果保险公司知道消费者的真实类型,那么。两种类型的消费者得到完全的保险,其中高风险消费者的最优合同在H点,低风险消费者的最优合同在L点。高风险消费者缴纳的保险金大于低风险消费者缴纳的保险金,从而得到较低的确定收入。因为在没有保险时高风险的期望收入效用小于
14、低风险,非对称信息下的保险合同,非对称信息下的保险合同,现在假定保险公司不知道消费者的真实类型,只知道消费者属于高风险和低风险的概率分别为若保险公司收取的保险金为k,赔付额为保险公司的期望利润为零期望利润介于AH和AL之间。,非对称信息下的保险合同,如果消费者得到完全保险,满足零利润约束的保险合同在N点。但N不可能是一个均衡,因为在此点上,低风险类型的消费者得到的效用低于他不参加保险时的效用,因而这类消费者会退出保险市场,只有高风险类型的消费者愿意投保,,非对称信息下的保险合同,当低风险者退出后,若保险金和赔偿额不变,保险公司将亏损。为了不出现亏损,保险公司将不得不提高保险金直到H点。这样,高
15、风险类型的消费者把低风险型的消费者赶出了保险市场。这就是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问题。,非对称信息下的保险合同,上面分析的一个基本结论是,如果有关消费者的风险程度的信息是非对称的,帕累托最优保险合同是不可能达到的。但这并不是说低风险的消费者一定退出保险市场。一种解决的办法对投保人部分投保。,非对称信息下的保险合同,考虑图7.5中的C点。如果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合同在C点,保险公司的期望利润为零,高风险者与低风险者都愿意参加保险(过C点的无差异曲线高于过A点的无差异曲线)二者缴纳的相同的保险金,并且在出事时得到相同的赔偿。C点是部份保险合同,因为它位于 确定性收入线之下。,非对称信息下的保险合同,即消费
16、者在出事时的实际收入低于不出事时的实际收入。经证明,C点这样的混同保险合同不可能是一个纳什均衡。设想A保险公司提供合同C,B保险公司提供合同D,高风险的消费者将选择在A公司投保,而低风险的消费者将选择在B公司投保。,非对称信息下的保险合同,但是,此时A公司的期望利润小于零(C点在只有高风险消费者投保时的零利润线AH之上),B公司的期望利润严格为正(D点在只有低风险消费者投保时的零利润线AL之下)。因此C不可能是一个混同均衡。可以检验,所有位于AN线上的点都不可能是一个均衡。,非对称信息下的分离均衡,图7.6在完全竞争的零利润假设下,分离均衡意味着高风险消费者的保险合同在AH线上,低风险消费者的
17、保险合同在AL线上如图7.4,如果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合同是H,所有的高风险消费者得到最好的合同条款,而低风险消费者宁肯不投保也不会接受H。,非对称信息下的分离均衡,图7.6 非对称信息下的分离均衡,非对称信息下的分离均衡,另一方面,如果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合同是L,两类消费者都将选择L(低风险类型的期望效用与对称信息下相同,高风险类型的期望效用比完全信息下更高),因此L不可能是一个分离均衡点。为了阻止高风险混同于低风险消费者,低风险消费者的合同必须在过H的高风险消费者无差异曲线 之下(即在K右边的AL线上),非对称信息下的分离均衡,在零利润假设下,H和K构成一个分离均衡:高风险类型选择H,低风险
18、类型选择K。与对称信息情况不同,在非对称信息下,低风险类型消费者只能部分地保险。但分离均衡不总是存在。图7.7中假定高风险类型的概率 足够低使得N点在低风险的无差异曲线 之上。假定H和K是原来合同。,非对称信息下的分离均衡,若有一个公司提供合同M,两类消费者都将选择 M 而不是原来的合同,因为M 在 和 的右边(因而代表较高的期望效用),并且该保险公司得到正的利润。我们已经证明,混同均衡是不可能的,所以M不可能是一个均衡,纯战略均衡不存在。,非对称信息下的分离均衡,图7.7 分离均衡不存在,非对称信息下的分离均衡,这里不存在均衡的表现为,如果有些公司提供分离合同,另一类公司会提供混合合同;如果
19、有些公司提供混合合同,另一些公司就会提供分离合同,两类合同互相拆台。当然,如果保险市场是垄断的,纯战略均衡是存在的。如果保险市场是竞争性的,只有混合战略均衡存在。,6.3 逆向选择与信贷市场上的配给制,信贷配给的两种情况:1、在所有贷款申请人中,一部分人得到贷款,另一部分人被拒绝,即使愿意支付很高的利息也不能得到贷款;2、有些贷款申请人的借款要求只能部分的被满足。,逆向选择与信贷市场上的配给制,新古典价格理论阐述:市场价格的自由伸缩能够使信贷资金达到供求均衡。即利率的升降,能使资金的供给满足市场对资金的需求。实际上,在资金市场上并不完全是这样。经济学家一度把它归结为外部的因素影响和干预,,逆向
20、选择与信贷市场上的配给制,斯蒂格利茨和温斯(Stiglitz and Weiss 1981)证明,即使没有政府干预,由于借款人方面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信贷配给可以作为一种长期均衡现象存在。银行的期望效用取决于贷款利率和借款人还款的概率两个方面。,逆向选择与信贷市场上的配给制,信用卡一般允许一定数额的透支,银行或信用卡公司通过借款余额收利息来赚钱。贷款也与此相同,银行不仅关心利率,还关心贷款和透支的风险。然而如何区分高质量借款人和低质量借款人,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银行和信用卡公司必须对所有借款人收取同样的利率。,逆向选择与信贷市场上的配给制,这就会吸引低质量的借款人,迫使利率上升,愿意
21、支付较高利息的借款人正是那些预期还款可能性低的借款人。促使高质量借款人退出市场(逆向选择行为),结果提高利率不仅没有增加银行的预期收益,反而使平均风险上升。,逆向选择与信贷市场上的配给制,因而银行宁愿选择在低利率水平上拒绝一部分贷款,而不愿在高利率水平上满足所有借款人的意愿,出现了信贷配给。,贷款利率与银行期望收益的关系,银行期望收益,图7.8贷款利率与银行期望收益,贷款利率与银行期望收益的关系,在r小于 时,利率上升的(直接)收益效用大于(间接)风险效用,随r的上升而上升,但当r超过 时,利率上升的(间接)风险效用超过(直接)收益效应,随r的上升而下降,银行期望收益最大化的利率为。,信贷市场
22、逆向选择的信贷配给模型,假定有连续多个投资项目,每个投资项目有两种可能,即成功、失败。成功时收益为R,失败时收益为零。假定所有项目都有相同的期望收益,逆向选择的信贷配给模型,假定每个投资项目需要的资金都为1,全部由银行供给。贷款利率为r。企业的期望利润为:如果企业不投资,期望利润为0。存在一个临界值当且仅当 时,企业才会申请贷款投资。,逆向选择的信贷配给模型,又因为意味着存在一个,当且仅当 时,企业才会申请贷款。上的密度函数为,分布函数为,逆向选择的信贷配给模型,所有申请贷款的项目的平均成功概率为:故,逆向选择的信贷配给模型,就是说,利率越高,申请项目的平均质量越低,违约的概率越大。高风险项目
23、赶走低风险项目,这就是信贷市场上的逆向选择。,没有逆向选择的信贷,例、四名大学生成立软件公司,需要贷款100 000元,公司能否盈利是无保证的,假设需求低时,收入50 000的可能为30%,需求高时,收入为 160 000 的可能为70%,,没有逆向选择的信贷,期望收益为 一年后公司利润为其中r为贷款利率,没有逆向选择的信贷,假定银行存款利率为2%,银行从储户那儿获得100 000元资金,一年后银行利润:,没有逆向选择的信贷,如果公司的收入少于应还贷款,假定出现拖欠是必须宣布破产,银行损失为:50 000-102 000=-52000公司破产需要支付法律费用,损失为70 000元。,没有逆向选
24、择的信贷,由于不知道市场的需求,若公司以利率r得到贷款100 000元,由自然决定需求的高低。否则拒绝贷款,获利为零。假定公司和银行都是风险中性的福利最大化者。,没有逆向选择的信贷,软件公司和银行利润,没有逆向选择的信贷,如果公司以利率r接受贷款,期望利润为:显然,当银行利率小于等于30%时,公司接受贷款。,没有逆向选择的信贷,若公司接受贷款,银行期望利润为:当且仅当 时,期望利润是非负的。如果公司没有资金来源,而银行收取30%利率,且不改变,公司只能接受。,有逆向选择的信贷,上节中假定公司和银行对贷款归还的可能性的信息具有对称性,这里考虑信息不对称时,有逆向选择出现时的贷款,多数情况下,借款
25、者对拖欠的概率与贷款者相比有一个更准确地估计。,有逆向选择的信贷,假设公司市场调查估计对其服务需求高的概率为p,银行不知道p到底是多少?但根据过去经验银行可以关于p对应一个风险度量,有逆向选择的信贷,银行关于软件公司的信用风险,有逆向选择的信贷,需求低时,收入50 000,必须宣布破产。需求高时,收入为 期望收益为即,有逆向选择的信贷,分别带入p得到公司的收益表例如当P=0.4时,成功和不成共识公司的利润,银行,银行,银行,公司,公司,公司,自然:需求,自然:需求,自然:需求,自然:信用风险,提供r,提供r,提供r,接受,接受,接受,高,高,高,低,低,低,坏,一般,好,拒绝,拒绝,拒绝,公司
26、与银行之间进行的逆向选择博弈的博弈树,如上图所示:自然首先行动,选择公司的信用状态P,银行以利率r提供100 000元的贷款,公司可以接受或拒绝。银行不知道p,他的三个选择处于同一信息集合中。,公司知道p,所以每个决策点就处于不同的信息集合中。如果贷款被拒绝,则博弈结束,双方支付为零如果公司接受贷款,则自然选择需求状况,若需求高,则贷款归还。若需求低,则公司违约,并且破产。,公司最优策略,接受贷款,并使期望利润大于等于零。,公司最优策略,得此函数说明利率 是P的递减函数,极坏的信用风险愿意支付比好的信用风险更高的利率。,软件公司愿意支付的最大利率,设 是公司以利率r归还贷款的概率,则此概率取决
27、于银行收取的利率。若银行的利率低于28.8%,则公司总是接受贷款。其概率为:,若银行利率在28.8%到31.7%之间,公司将只在坏的信用风险下借款,坏的信用风险占子集的结果:,如果银行利率在31.7%和37.5%之间,则公司将只在坏的信用风险下接受贷款,故:当银行利率大于37.5%,则公司将不会接受贷款。,由于 是个常识,银行知道他的利润为:,在不同利率下银行借款的结果,有逆向选择的信贷,事实上,信用卡公司和银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利用电脑化的信用史来区分“低质量”和“高质量”借款人,许多人认为电脑化的信用史是对私密的侵犯。公司分享是否合适?,有逆向选择的信贷,但是应当承认信用史消除或者大大削弱了
28、不对称信息和逆向淘汰问题,否则,这一问题可能使得信贷市场无法运作。没有信用史,即使是有信用的人也会发现借钱的代价极其昂贵。,6.4 信号传递:斯宾塞劳动市场模型,非对称信息导致逆向选择,从而帕累托最优的交易不能实现,在极端情况下,市场交易甚至根本不存在。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除非销售者能够向购买者提供有关产品质量的信息,否则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市场信号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机制,买卖双方可以用市场信号对付不对称信息问题。,市场信号,市场信号概念是由麦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首先提出。麦克尔.斯宾塞指出,在某些市场,卖方向买方发出传递产品质量信息的信号。,市场信号,显然
29、,如果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有办法将其私人信号传递给没有信息的一方,或者,后者有办法促使前者揭示其私人信息,交易的帕累托改进可以实现。,劳动市场的市场信号,劳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假设一家厂商雇用新人,新工人(劳动的卖方)对他们能够提供的劳动的质量比厂商(劳动的买方)要知道得多。,劳动市场的市场信号,例如,他们知道他们会多么努力工作,他们会多么负责,他们的技术如何,等等。厂商只有在工人被雇佣并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才会了解这些。在这之前厂商对他们的生产能力如何几乎不了解。,劳动市场的市场信号,为什么厂商不是先雇用工人,看他们的表现如何,然后解雇那些身产率低的人呢?因为这样往往代价很高。在许多国家,以及在美
30、国的厂商,要解雇工作几个月以上的人是很困难的。,劳动市场的市场信号,许多岗位,在6个月以内不可能达到充分的生产能力,需要在岗培训。厂商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我国在用人制度方面有许多计划体制的历史问题,除了上述问题,还存在许多其它问题。,劳动市场的市场信号,厂商在雇人之前能够考察哪儿些特征来获得人们生产率的信息呢?潜在的雇员能不能传递他们的生产率信息呢?穿戴体面-弱信号,劳动市场的市场信号,信号强烈-就必须是高生产率人比低生产率人更容易给出,从而高生产率人更愿意给出这个信号。教育-是劳动市场的一个强信号。,劳动市场的市场信号,教育水平的衡量-受教育的年数,获得的学位,学校的声誉,平均成绩,等等。
31、当然教育能够通过提供对工作有益的信息、技艺、和一般知识,来直接或间接提高一个人的生产率。,劳动市场的市场信号,但是,即使教育并不提高一个人的生产率,但他仍旧能够成为生产率的有用信号,生产率较高的人更有可能得到高水平的教育,从而向厂商发出他们生产率的信号,并由此获得工资较高的工作。,信号传递,信号传递可以理解为激励机制的一个特例。“激励机制”变为使有私人信息的一方有积极性说实话。不同能力的人通过教育程度向雇主传递能力信息。,信号传递:教育不影响劳动生产率,假设雇员的能力,代表低能力,代表高能力,信号传递:教育不影响劳动生产率,雇员在与雇主签约之前首先选择教育水平 代表不接受教育 代表接受教育教育
32、的成本为,信号传递:教育不影响劳动生产率,雇主观察到雇员的教育水平后决定的工资水平企业的期望产出为(假定教育水平本身不影响产出)雇员的效用为,信号传递:教育不影响劳动生产率,企业的期望利润为如果不接受教育成本 称为分离条件公式意味着能力越高,教育成本越低。,信号传递:教育不影响劳动生产率,分离条件是一个重要假设,因为不同能力的人接受教育的成本不同,教育水平才可能传递有关能力的信号。假定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从而在均衡条件下工资等于(预期的)劳动生产率,企业预期利润为零。,信号传递:教育不影响劳动生产率,教育本身没有价值,但要花费成本。在对称信息情况下,不论能力高低,雇员将选择不接受教育低能
33、力雇员的工资为高能力雇员的工资为,信号传递:教育不影响劳动生产率,但这种帕累托最优均衡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一般做不到,因为,给定雇主不知道 企业预期产出是雇主之间的竞争使得,信号传递:教育不影响劳动生产率,但是 如果教育传递信号的话,可能并不是一个均衡。在非对称信息情况下,雇主只能观察到,而观察不到,因而工资只能以 而定。,信号传递:教育不影响劳动生产率,令 为观察到教育水平 时,雇员为低能力的后验概率。精炼贝叶斯均衡为:(1)雇员选择教育水平(2)雇主根据观察到的 得出后验概率和支付工资,,信号传递:教育不影响劳动生产率,从而有:(1)给定预期的工资水平,是能力为 的雇员的最优选择,(2)给定
34、,是与贝叶斯法则一致的,是雇主的最优选择。,混同均衡与分离均衡,上述均衡可能是混同均衡或分离均衡。混同均衡:不同能力的雇员选择相同的教育水平,从而得到相同的工资。首先考虑 的情况,混同均衡,(PE)混同均衡,混同均衡,说明在均衡时,两类雇员都选择不接受教育,雇主认为教育不传递信号,因而工资等于期望产出,与教育无关。因为工资与教育水平无关 和 雇主的后验概率,雇员的最优选择是不接受教育;,混同均衡,给定雇员选择不接受教育,是不可能事件,与贝叶斯法则并不矛盾,贝叶斯法则意味着雇主不可能比选择 做得更好。,混同均衡,可以证明:不论如何规定非均衡路径上的后验概率,不构成一个混同均衡。(PE)之所以是一
35、个均衡,是因为假定雇主在(非均衡路径上)时不修正先验概率。,混同均衡,如果雇主的后验概率为(即认为选择接受教育的雇员一定是高能力的),上述混同均衡不成立。,分离均衡,因为给定,当雇员选择,雇主将选择,高能力的雇员将选择接受教育从而得到而不是选择不接受教育得到,混同均衡,如此,我们得到分离均衡(SE):可以证明(SE)是一个贝叶斯精炼均衡。,混同均衡,给定雇主的后验概率和工资决策,高能力的雇员最优选择是接受教育。因为,分离均衡,低能力雇员的最优选择是不接受教育,因为另一方面,给定雇员的,雇主的后验概率是根据贝叶斯法则得到,工资决策是最优的,分离均衡,在分离均衡中,教育水平就成为传递雇员能力信号的
36、关键,在于高能力的人才能通过选择接受教育把自己与低能力的人区分开来,否则,如果接受教育的成本与能力无关,教育就不可能起到信号传递的作用,因为低能力的人会模仿高能力的人选择同样的教育水平。,分离均衡,上述混同均衡不是一个合理的均衡,因为它依赖后验概率假定,即而这个假定是不合理的,为此,比较一下不同假设下低能力雇员在(s=1)和(s=0)之间的效用水平。,分离均衡,如果认为不接受教育象征低能力(w(0)=1)接受教育象征高能力(w(1)=2),低能力雇员选择不接受教育时的效用为选择接受教育时的效用为所以不接受教育仍是最优选择;,分离均衡,如果认为不接受教育象征高能力(w(0)=2)接受教育象征低能
37、力(w(1)=1),低能力雇员选择不接受教育时的效用为接受教育时的效用为所以不接受教育仍然是最优选择。,分离均衡,也就是,不论雇主的后验概率如何,不接受教育总是低能力雇员的最优选择。但是如果雇主观察到 s=1时,不应该认为雇员有任何可能性是低能力,即后验概率,分离均衡,但给定高能力雇员将选择s=1,因此,不构成一个混同均衡。所以这个模型唯一的合理的均衡是分离均衡:低能力雇员选择不接受教育,高能力的雇员选择接受教育。,分离均衡,本节讨论:教育本身并不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从社会角度看,教育似乎是一种浪费。但它具有传递信号的作用。一、提供信息使雇主将雇员分配在合适的岗位,二、信号传递时有才能的人从
38、事有效率的工作,,信号传递: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假定雇员的能力只有两个可能的水平 但教育水平s是一个连续变量,给定 雇员的期望产出函数为:,信号传递: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令 是能力为 的雇员的效用函数,其中w是工资收入。假定收入带来正效用边际效用递减;教育带来负效用,边际成本递增。即,信号传递: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此假设下,得到斜率为正且递增的无差异曲线。假设低能力雇员的教育成本相对高于高能力雇员的教育成本,即,,信号传递: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此假设,意味着低能力雇员的无差异曲线处处陡于高能力雇员的无差异曲线(为了保持给定的效用水平,教育水平每增加一个单位,低能力雇员所需的补偿工资高于高能力
39、所需要的补偿工资)因此,不同能力雇员的无差异曲线只有一个相交点。,信号传递: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低能力雇员的无差异曲线,高能力雇员的无差异曲线,w,s,图7.11无差异曲线和单交点条件,信号传递: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雇员的问题是,给定预期的工资w,选择教育水平s,以获取最大效用完全信息下,雇主之间的竞争时的均衡工资等 于劳动生产率,目标函数为:,信号传递: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最优化条件为:低能力:高能力:,信号传递: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最优解在无差异曲线与产出曲线的相切点(边际替代率等于边际转换率)。在图7.12中,A和B分别是低能力雇员和高能力雇员的均衡点:,完全信息下的均衡,w,s,A,B
40、,高能力无差异曲线,低能力无差异曲线,W=2s,W=s,低能力雇员选择教育水平为,得到工资;高能力雇员选择教育水平,得到工资。与前一模型不同,这里教育提高生产率,每个雇员都选择正的教育水平。并且,高能力雇员选择的教育多于低能力的雇员。,不完全信息下,但在不完全信息下,(A,B)不构成均衡,因为,如果雇员预期雇主将对教育水平为 的雇员支付工资,即使低能力的雇员也将选择教育水平(过B点的无差异曲线代表比过A点的无差异曲线更高的效用水平),而这意味着雇主的期望利润为负数,假定雇员属于低能力和高能力的先验概率相等,令为当观察到雇员选择教育水平s时的后验概率。那么,在非对称信息下,精炼贝叶斯均衡可以定义
41、如下:,精炼贝叶斯均衡,1、存在一个预期的,一个教育水平 2、存在一个后验概率,使得:(P1)给定,最大化(P2)(B)与贝叶斯规则相一致,精炼贝叶斯均衡,条件(P1)称为激励相容约束;给定预期的工资函数,能力 的雇员将选择使自己效用函数最大化的教育水平;条件(P2)是参与约束在均衡时,雇主支付给雇员的工资等于雇员的产出的期望值,从而企业的期望利润为零(竞争性假设),精炼贝叶斯均衡,条件(B)是贝叶斯条件。在分离均衡中,不同能力的雇员将选择不同的教育水平,雇主根据雇员的教育水平判断其能力,工资等于其劳动生产率。教育是一个连续的选择变量。,精炼贝叶斯均衡,能力 的雇员选择 能力 的雇员选择 且雇主认为教育水平为 是低能力,支付工资,精炼贝叶斯均衡,教育水平为 是高能力,支付工资在混同均衡中,两类能力的雇员选择相同的教育水平雇主不能从教育水平区别雇员的能力,只能支付统一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