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和信用工具.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231060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用和信用工具.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信用和信用工具.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信用和信用工具.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信用和信用工具.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信用和信用工具.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用和信用工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用和信用工具.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信用,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 信用形式第三节 信用工具第三节 信用对经济的影响,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一、信用(credit):的概念信用又称信贷,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信用的本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和理解:信用是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信用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二、信用的产生:信用是从属于商品经济的范畴,它的产生同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的发展密切相联。第一、信用是在商品货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第二、信用只有在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发生。,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

2、展,三、信用的发展:1、前资本主义信用高利贷信用:高利贷是指通过贷放货币或实物而获取高额利息的借贷行为。是历史上最早的、最古老的生息资本的形式。(1)高利贷信用中的债权人与债务人:债权人有:从事货币兑换的商人、各类宗教机构、统治者。债务人有:小生产者、封建主和地主。(2)高利贷信用的特点:利率高、剥削残酷。,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3)存在的原因:第一、可用于借贷的货币和实物不足第二、高利贷大多用来满足基本生活的需要,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2、资本主义信用借贷资本借贷资本定义:货币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息而贷放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的来源:生产经营中的闲置资本;用于积累的剩余价

3、值;货币储蓄等。借贷资本的特点:(1)借贷资本是一种所有权资本。(2)借贷资本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资本。(3)借贷资本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3、社会主义信用:商品货币经济是社会主义信用存在的客观依据。以负债经营为主,具有明显的扩张性;债权债务关系是最主要和最普遍的经济关系。,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四、信用的构成要素与基本特征:构成要素:信用的主体、信用关系、信用条件、信用标的、信用载体。基本特征:间隔性、偿还性、收益性、风险性。,第二节 信用形式,第二节 信用形式,一、直接信用与间接信用信用媒介(credit medium):联系信用关系各方的中介机构.信用媒介通常作

4、为独立的企业性经营单位运作.在经济活动中,信用媒介主要角色是充当中介,一方面集聚资金形成债务,另一方面运用资金形成债权,并从中获利.区分直接信用和间接信用以是否通过信用媒介为标准.,第二节 信用形式,直接融资(indirect financing):指没有金融中介机构介入的融资方式.直接融资是资金供求双方通过特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直接融资的工具主要是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与直接信用的差异主要在于借贷的对象,直接融资的借贷对象仅限于货币资金.,二、现代主要信用形式按照借贷关系中债权人和债务人的不同,现代信用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

5、用民间信用国际信用,第二节 信用形式,第二节 信用形式,(一)、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在商品交易过程中,与商品销售相联系的一种信用形式。以赊销为主。1、商业信用的特点:借贷双方为企业借贷的对象是商品资本商业信用与商业周期动态一致是直接信用,第二节 信用形式,2、商业信用的局限性:规模上的局限性。方向上的局限性。只能由上游产品企业向下游产品企业提供信用。期限上的短期性。管理上的困难性。,第二节 信用形式,(二)、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提供的信用。1、银行信用的特点是:是一种间接信用形式是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2、银行信用的优点规模上的无限性、方向上的非

6、严格性、期限上的可选择性、管理上的便利性。,第二节 信用形式,3、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银行信用的产生植根于商业信用互补互促的关系银行信用对商业信用有支持作用,第二节 信用形式,(三)、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用形式。广义的国家信用包括国内信用和国际信用,狭义的国家信用只指国内信用。一)国家信用的形式二)国家信用的作用1、调剂政府财政收支的临时不平衡2、弥补财政赤字3、筹集资金,满足政府开支需要4、调节经济运行,第二节 信用形式,三)必须注意的三个问题:1、防止造成收入再分配的不公平。2、防止出现赤字货币化。3、防止国

7、债收入使用不当,造成财政更加困难而陷入循环发债的不利局面。,第二节 信用形式,四)我国的国家信用1、我国利用国家信用的历史1950年,发行人民胜利建设公债。19541958年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2、改革开放后的国家信用第一阶段:19811988年,国债期限为五年。特征:摊派购买;国债期限结构单一;国债市场开放后,黑市交易猖獗,国库券的形象受到影响。,第二节 信用形式,第二阶段:19891993年,国债期限为三年特征:国债的市场化建设处于探索阶段;二级市场发展缓慢;国债市场监管与清算制度不完善。第三阶段:1994年以后的国家信用。1994年,国库券的期限结构实现多样化。1995年,国库券规范为

8、三种:凭证式、无记名式和记账式。,第二节 信用形式,五)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1、国家信用有时可以动员银行信用难以动员的资金,具有一定的强制性。2、国债筹集的资金比较稳定,可以长期使用;而银行存款的稳定性则较差。3、两者的利息负担不同。国债利息由纳税人承担,而银行贷款的利息则由借款人承担。,第二节 信用形式,(四)、消费信用是指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购买消费品的信用。一)消费信用的形式赊销(信用卡、分期付款)消费贷款(住房抵押贷款、汽车消费贷款)二)我国的消费信用,第二节 信用形式,1、银行卡:是指由商业银行(含邮政金融机构)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帐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

9、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1)银行卡的种类银行卡按是否具备透支功能分为:信用卡和借记卡。信用卡按是否向发卡银行交存备用金,又可分为贷记卡和准贷记卡。,贷记卡是指发卡银行给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额度,持卡人可在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的信用卡。,准贷记卡是指持卡人须先按发卡银行的要求交存一定金额的备用金,当备用金帐户金额不足支付时,可在发卡银行规定的信用额度内透支的信用卡。,第二节 信用形式,(2)我国银行卡业务的发展过程1978年,中国银行广州分行率先与香港东亚银行签订协议,在国内代理“运通”、万事达、维萨等7种外国信用卡。1985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推出了我国大陆第一张信用卡珠江信用卡。2000

10、年底,我国各类信用卡发行种类达20多种,已有发行金卡的金融机构55家。发卡量达2.77亿张。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银行卡发卡总量已达16.2亿张。,第二节 信用形式,2、分期付款1993年11月,上海银信服务公司成立,它是我国首家办理个人消费品分期付款业务的消费信用服务公司。分期付款主要用于大型商品。,第二节 信用形式,3、消费信贷(1)个人住房贷款:是银行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自用普通住房的贷款。贷款对象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的自然人,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30年。(2)耐用消费品贷款:银行提供的支付借款人用于购买家用电器、汽车、家具用具等的贷款。期限一般为35年。,第二节 信用形式,三)消费信

11、用的作用1、消费信用对生产有促进作用2、消费信用可以调节消费,调节公众在购买消费品时在时间上和支付能力上的不一致。,第二节 信用形式,(五)、民间个人信用民间个人信用是指城乡居民个人之间独立进行的信用活动。一)我国民间信用的形式1、私人之间直接的货币借贷2、私人之间通过中介人进行的货币借贷3、以实物作抵押取得贷款的“典当”,第二节 信用形式,二)民间信用的特点1、民间信用的主客体是独立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体、组织及一般家庭个人消费者。2、民间信用的时间一般较短,活动空间有限。3、民间信用的利率具有较大的弹性。4、民间信用具有较大的自发性和风险性。,第二节 信用形式,(六)、国际信用是指国与

12、国之间的企业、经济组织、金融机构和国际经济组织相互提供的与国际贸易紧密相连的信用形式。1、包括国际商业信用、国际银行信贷、政府信用和国际金融机构信用等。2、发行国际债券:包括外国债券和欧洲债券等。,第三节 信用工具,一、概述:1、定义:信用工具又称金融工具,是以局面形式发行和流通、借以保证债权人或投资人权利的凭证。2、特征:返还性、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性,第三节 信用工具,3、分类:按权利的标的物分按发行者的地位划分按金融市场交易的偿还期划分按索取权的性质划分按发行的地埋范围划分,第三节 信用工具,二、短期信用工具(一)商业票据商业本票、商业汇票(二)银行票据银行本票、银行汇票(三)支票,第三节 信用工具,三、长期信用工具(一)债券(二)股票,第四节 信用对经济的影响,一、信用与生产二、信用与消费三、信用与经济调节四、信用与危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