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相关行为与行为改变理论.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231954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相关行为与行为改变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健康相关行为与行为改变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健康相关行为与行为改变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健康相关行为与行为改变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健康相关行为与行为改变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健康相关行为与行为改变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相关行为与行为改变理论.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健康相关行为与行为改变理论,健康相关行为与致病性行为模式的概念与特点用于个体行为改变的理论用于群体行为改变的主要理论,第一节 人类行为的定义、特点、发生与发展,一、行为与健康相关行为人类的行为搜索是由行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环境、行为手段、行为结果五个要素构成。行为主体 人。行为客体 行为目标的指向。行为环境 行为主体与行为客体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行为手段 行为主体作用于行为客体时所应用的工具和使用的方法行为结果 行为主体预想的行为与实际完成的行为之间的相符程度。(一)个体行为发生的心理机制:条件反射与学习理论,(二)人类行为的影响要素,在人类行为形成和发展中,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学习

2、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1.遗传因素:基因除了影响行为,还能决定人的行为特征和行为倾向,同卵双胞胎行为特征和行为倾向的相似正是遗传物质影响的结果。2.环境因素:性别、年龄、知识、技术等主要影响行为者个体,且能决定个体接受环境作用的程度,行为者对这些因素的控制能力也较大;而生态环境、风俗习惯、卫生服务、社会经济、法律制度等因素会在更大范围内影响人群的行为,个体对这些因素的控制能力非常有限。3.学习因素:最低层次的学习是模仿,包括无意模仿、有意模仿和强迫模仿。系统教育和强化教育是第二、第三层次的学习,学习因素对于个体工作和生活技能的形成、发展,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健康教育主要通过系

3、统教育和强化教育的学习模式,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培养有益于健康的新行为。,促成因素,强化因素,外 因,倾向因素(原因和动机),内 因,行为,需求和动机知识信念态度价值观,激励或减弱某种行为发展实现行为的资源可得性技术条件,促使行为或愿望得以实现的因素 社会环境,把社会资源和个人技术作为促成因素,(三)行为的可改变性高可变性行为与低可变性行为是指通过健康教育干预,某行为发生定向改变的难易程度。低可变性行为:形成时间已久的行为;深深植根于文化传统或传统的生活方式之中的行为;既往无成功改变实例的行为。,二、健康相关行为,(一)健康相关行为健康相关行为是指任何与疾病预防、增进健康、维护健康及恢复健

4、康相关的行动。这类行为可以是自愿的,也可能是不自愿的;可以是直接以健康为目的的主动行为,也可以是遵守法律或规定的被动行为。例如,一个孩子在体育课上跑800m是在进行有益健康的行为,但他(她)这样做只是因为老师的规定、升级的要求。相反,一个成年人为了减少患心脏病的风险而进行同样的行为则有其特定的目的:恢复、维护或促进他(她)的健康。后一种行为又可被称为“直接健康行为”。,促进健康行为指个体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益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这些行为是朝向健康的或被健康结果所强化了的。促进健康行为具有有利性、规律性、和谐性、一致性、适宜性等特征,体现了促进健康行为强调对自身与他人健康的益处以及行

5、为内在与外在表现和谐。1基本健康行为。指日常生活中一系列有益于健康的基本行为,如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积极锻炼、积极的休息与适量睡眠等。2戒除不良嗜好。在这里不良嗜好指的是对健康有危害的个人偏好,如吸烟、酗酒与滥用药品等。戒烟、戒毒、不酗酒与不滥用药品等属于戒除不良嗜好行为。3预警行为。指对可能发生的危害健康的事件预先给予警示,从而预防事故发生并能在事故发生后正确处置的行为,如驾车使用安全带,溺水、车祸、火灾等意外事故发生后的自救和他救行为。,4避开环境危害。这里的环境危害是广义的,包括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自然环境与心理社会环境中对健康有害的各种因素。以积极或消极的方式避开这些环境危害即属于这类行

6、为,如离开污染的环境、采取措施减轻环境污染、积极应对那些引起人们心理应激的紧张生活事件等。5合理利用卫生服务。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卫生保健服务,以实现三级预防,维护自身健康的行为,包括定期体检、预防接种、患病后及时就诊、遵从医嘱、配合治疗、积极康复等。其中:求医行为:指人们感到不适,或察觉到自己患有疾病时,主动寻求科学可靠的医疗帮助的行为;遵医行为:指个体在确诊患有疾病后,积极遵从医嘱,配合治疗的一系列行为。美国学者布莱斯勒(Breslow)等每日正常而规律的三餐,避免零食;每天吃早餐;每周23次的适量运动;适当的睡眠(每晚78小时);不吸烟;保持适当的体重;不饮酒或少饮酒。,(二)危害健康行

7、为,危害健康行为指的是偏离个人、他人乃至社会的健康期望,客观上不利于健康的一组行为。其主要特点为:危害性:行为对个体、他人、乃至社会的健康有直接或间接的危害;稳定性:行为非偶然发生,有一定强度的行为维持需保持相当的时间;习得性:危害健康的行为都是在个体后天的生活经历中学会的。,1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生活方式是指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为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一系列日常活动的行为表现形式,是人们一切生活活动的总和。生活方式一旦形成就有其动力定型,即行为者不必消耗很多的心智体力,就会自然而然的去做的日常活动。不良生活方式则是一组习以为常的、对健康有害的行为习惯,包括能导致各种成年期慢性退行性病变的生活方式,

8、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锻炼、高盐高脂饮食、不良进食习惯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与肥胖、心血管系统疾病、早衰、癌症等的发生关系密切。2致病行为模式。致病行为模式是导致特异性疾病发生的行为模式,国内外研究较多的是A型行为模式和C型行为模式。A型行为模式是一种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的行为模式,其核心表现为不耐烦和敌意。有关研究表明,具有A型行为者冠心病的发生率、复发率和死亡率均显著地高于非A型行为者。C型行为模式是一种与肿瘤发生有关的行为模式,其核心行为表现是情绪过分压抑和自我克制,爱生闷气。研究表明:C型行为者宫颈癌、胃癌、结肠癌、肝癌、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率高出其他人3倍左右。,3不良疾病行为。疾病行为指个体

9、从感知到自身有病到疾病康复全过程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行为。不良疾病行为可能发生在上述过程的任何阶段,常见的行为表现形式有:疑病、恐惧、讳疾忌医、不及时就诊、不遵从医嘱、迷信、乃至自暴自弃等。4违反社会法律、道德的危害健康行为。吸毒、性乱等危害健康的行为属于此类行为,这些行为即直接危害行为者个人健康,又严重影响社会健康与正常的社会秩序。如吸毒可直接产生成瘾的行为,导致吸毒者身体的极度衰竭,静脉注射毒品,还可能感染乙型肝炎和艾滋病;而混乱的性行为可能导致意外怀孕,感染性病和艾滋病。,第二节 行为危险因素与致病性行为模式,一、行为危险因素,(一)概念危险因素(Risk Factors):是指那些在机体

10、内外环境中存在的与疾病发生、发展及死亡有关的诱发因素。健康危险因素P33:,行为危险因素特点,二、致病性行为模式,(一)概念有两种极端的行为模式,对身体健康很不好。一种叫做A型行为,又叫冠心病或高血压行为;另一种叫做C型行为,又叫癌症行为。A型行为的主要特点:行为急促,时间紧迫感强,如走路、办事急急忙忙,说话急、快、声音高,给人的印象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好像一阵风。个性争强好胜,好斗好争,对人敌意强,富攻击性。情绪容易激动发怒脾气大,易向外发泄。A型行为的人易发生冠心病、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和高血脂症。C型行为的特点:行为过分合作、协调、姑息、谦虚、忍耐,回避矛盾,调和行为,生闷气,屈服

11、权势,压抑情绪,焦虑,应激反应强,克制,抑郁,愤怒不能发泄。C型行为者宫颈癌、胃癌、食道癌、结肠癌、肝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率高。上述两种行为模式都可以通过咨询的方式进行矫治,将其改变为B型行为模式。,(二)测量(心理学课讲),第三节 个体行为改变理论,一、知信行理论,知信行模式(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 KABP or.KAP模式)(一)基本内涵1、知识是基础;2、信念及态度是动力;3、行为是目标(主动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改变危害健康的行为)知识是基础,信念是动力,行为改变是目的知识信念转变是行为改变的前提,行为改变是最终目标,只有对知识进

12、行积极的思考,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才能逐步形成信念,知可能采取积极的态度识只有上升为信念,才有去改变行为,知识,信念态度,行为,知、信、行模式图示,此理论认为行为改变是目标,为达到行为改变,必须有知(知识和学习)作为基础,有信(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作为动力。知识(信息)是行为改变的必要条件,但知识与信息不一定能直接导致行为的改变。信念(态度)反映行为倾向性,要转变行为需先转变态度。,(二)主要过程,1、信息暴露2、觉察信息 3、引起注意4、感兴趣5、理解信息6、记忆信息7、思考信息8、相信信息9、决心行动10、尝试行动11、开始行动12、坚持行动13、确认行动,视而不见 不注意毫无兴趣难懂

13、信息印象不深关系不大怀疑信息侥幸心理犹豫不决行为反复无法坚持,知,信,行,IEC模式,健康信念形成的因素:对疾病威胁的认识:包括对疾病严重性的认识、对疾病易感性的认识。对采取健康行为后益处的认识和克服改变行为中困难的决心诱发行为改变的因素 提示因素:包括传媒宣传、医生建议、亲朋患病等。此类因素越多,个体采纳健康行为的可能性越大。,知-信-行模式(KAB或HAP),行为转变五阶段,知-信-行模式(KAB或HAP),犹豫不决阶段,没有准备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维持阶段,该模式认为:健康信念是人们接受劝导、改变不良行为,采纳健康促进行为的基础和关键特点:应用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遵照认知理

14、论、强调人体主观心理过程对行为的主导作用,健康信念模式(HBM模式),二、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1,HBM),健康信念模式(HBM,health belief model)是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重要理论模式,提出健康行为来自于心理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是目前用以解释和干预健康相关行为的重要理论模式。该模式综合需要动机理论、认知理论和价值期望理论,认为可导致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心理活动涉及以下几个因素:知觉到危害性 Severity知觉到易感性 Susceptibility知觉到效益(行为效果期望)Benefits知觉到障碍 Barriers知觉到自我效能,

15、1.知觉感到某种疾病或危险因素的威胁,并进一步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1)对疾病严重性的认识 个人对感染某一疾病或不治疗该疾病的严重性的认识,既包括对医学临床后果(如死亡、残疾和疼痛)的考虑,又包括对那些可能的社会后果(诸如对工作、家庭生活、社会关系等的影响)的权衡。将易感性和严重性合称为“认识到的威胁”。(2)对疾病易感性的认识该维度谈到个人对感染某种疾病的风险的主观认识。在医学所确定的疾病的情况下,对于诊断的接受、个人对再度感染的估计、以及对总的疾病的易感性。,2.对采取某种行为或放弃某种行为的后果的预期,(3)对行为效益的认识尽管对易感性和环境严重性(意识到的威胁)的认识会推动个人采取行动

16、,但行动的独特过程却有赖于对多种能降低疾病威胁的行动的信心。我们将其称为要采取健康行动需认识到的益处。这样,那些表现出关于易感性和严重性的最佳信仰水平的个人,他们在意识到任何健康行动的潜在有效性之前,是不会接受任何推荐的行动的。,(4)对知觉到障碍的认识特定健康行动的潜在的负面作用,或是认识到的障碍,可能会阻碍个人采用该健康行动。个人会进行一个成本利益分析,权衡健康行动的正面、负面因素。负面因素可能包括价格昂贵、潜在危险(治疗的副作用,医源性病变)、不愉快的经历(疼痛、困难、难过),不舒适感、时间成本等等。这样,易感性和严重性的综合给个人提供了力量和动力来采取行动,而对利益(较少的障碍)的认识

17、则提供了采取行动的优先路径。,Health belief model,DemographicVariablesClass,gender,age,PsychologicalCharacteristicsPersonality,peer group pressure etc.,Perceived susceptibility,Perceived severity,Perceived benefits,Perceived barriers,Action,Health motivation,Cues to action,Sheeran&Abraham,1995,3、效能期待或自我效能,1977年,Ba

18、ndura 介绍了自我效验(Self-Efficacy)的概念。当人们试图改变与生活方式有关的行为时,情况就大为不同。这些行为是毕生养成的习惯,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改变。改变饮食习惯、锻炼方式、抽烟、性行为的问题,很明显要比接受一次免疫检查或胸片检测困难的多。事实上,这需要极大的信心。在采取行动前,个人必须相信自己能成功的改变生活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如果我尽力去做的话,我总是能够解决问题的即使别人反对我,我仍有办法取得我所要的对我来说,坚持理想和达到目的是轻而易举的我自信能有效地应付任何突如其来的事情以我的才智,我定能应付意料之外的情况如果我付出必要的努力,我一定能解决大多数的难题我能冷静

19、的面对,因为我信赖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面对一个难题时,我通常能找到几个解决办法有麻烦的时候,我通常能想到一些应付的方法无论什么事情在我身上发生,我都能应付自如,保护动机理论 鉴于目前生活方式疾病(Life Style Diseases)危险因素的作用时间长且多能给行为者带来某种“收益”(如吸烟带来快感或社会交往便利),因而近年发展起来的保护动机理论(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在健康信念模式基础上增加了两个抵御健康相关行为改善的因素,以便更好地解释健康相关行为。这两个因素是:内部回报:实施有害健康行为所带来的主观的愉快感受,如吸烟所致快感。外部回报:实施有害健康行为

20、所带来的某种客观“好处”,如吸烟所致交往便利。,适应不良性反应,适应性反应,严重性易感性,反应效益自我效能,内部回报外部回报,反应代价,威胁评估,应对评估,恐 惧,行为意向,行为技能行为条件,修正因子,个人认知,行动可能,4、提示性因素,个人认知,修正因素,行动的可能性,感知到易感性感知到严重性,影响因素:人口、社会心理、,认识到疾病的威胁,感知到效益感知到障碍,感知到自我效能,提示因素媒体宣传、劝告、医务人员提醒家属和朋友患病、报道,采取健康保护行为,内部、外部回报,健康信念模式举例,个体认知个体对乳癌易感性的认知个体知道女性40 岁开始进入乳癌的危险年龄,同时知道导致乳癌的相关因素,有遗传

21、史,如母亲、外婆或姐姐得过乳癌,更要警惕容易得乳癌。该个体会认为自己容易患乳癌,必须早期检查,防患于未然个体对乳癌严重性的认知个体知道乳癌对健康的危险性,但早发现、早治疗,疗效好,5年、10 年生存率高,生活质量高,个体对乳癌严重性有一定的认识。,健康信念模式举例,修正因素社区、社会媒体如电视、报纸、墙报等宣传,使个体对乳癌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有所了解,知道早期乳腺肿瘤90%可以由自己发现或了解到有人患乳癌。发现早、治疗及时则效果好。发现晚者因错过了手术治疗的良好时机,效果差,生活质量低。这些外部因素加深了该个体对乳癌易感性和严重性的认识,同时也使个体了解到常规进行自我检查、体格检查

22、、乳房的B 超或X 线摄片检查的好处,因而促使该个体常规坚持乳腺检查。,健康信念模式举例,行动的可能性如果个体意识到乳癌的易感性和严重性,而执行乳腺普查的障碍又低时,将会坚持定期进行乳腺普查;反之,如果个体对乳癌的易感性及其严重性认识不足,而执行乳腺普查的障碍又高时,她是很难坚持乳腺普查的。个体对乳癌易感性和严重性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且当地有医疗机构和专业医生能提供乳腺普查服务及相关咨询,价格便宜,且这些检查均为无创检查,容易被检查者所接受,因此,个体执行乳腺普查的可能性比较大,三、行为的阶段改变模型,1.无转变打算阶段2.打算转变阶段3.转变准备阶段4.转变行为阶段5.行为巩固阶段,吸烟者只有

23、从一个阶段向下一个阶段逐渐转变才能达到改变吸烟行为的目的。吸烟者总是处于某一阶段。显然,处于不同阶段的对象有不同需要,控烟健康教育应提供不同的干预帮助,促使对象由此阶段向趋向戒烟成功的下一阶段转变。,不打算戒烟,打算戒烟,准备戒烟,戒烟,维持戒烟,复原,前进,行为改变阶段模式示意图,行为变化阶段 干预策略,无改变打算打算改变准备改变行动阶段维持阶段,普及吸烟的危害提高对其严重性的认识帮助参与者尽快行动慢慢来,清晨第一支烟延迟30分钟,增加信心营造有利于戒烟的环境要求其履行戒烟的承诺了解其困难和阻碍,给予帮助和支持帮助其建立支持不吸烟的社会网络给予鼓励,针对戒烟不同阶段采取的干预策略,四、理性行

24、为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理论行为理论:决定某行为是否发生的心理过程中,最直接的因素是人们是否打算实施这一行为,即有无行为意向。决定行为意向的最重要因素是个人对此行动的态度和主观行为规范,前者是由个人对预期行为结果的相信程度和对结果的价值判断来决定,后者是由个人信仰来决定。,计划行为理论:在理性行为理论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知觉行为控制因素。知觉行为控制因素是指个人对于完成某行为的难易程度的信念。计划行为理论确定行为意向由三个因素来决定:态度、主观行为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五、社会规范理论,六、人际水平的行为改变理论,社会认知学习理论: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下,并不是简单地接受刺激,而是把外界刺激组织成简

25、要的、有意义的形式,并把已有的经验运用于要加以解释的对象,在此基础上才决定行为方式。如个体遇见他人,首先确定所处场合,对方职业、地位、性格等,对方在做什么,其企图、动机及对自己的期望是什么,然后再决定做出何种回应,采取什么行为。,影响因素,环境情境行为能力期望效能预期自我控制观察学习强化自我效能情感应对反应交互决定机制,举例,社区青少年戒酒干预项目:对社区青少年饮酒实施干预(1)教室内讲解饮酒的危害(2)律师讲解饮酒的案例(3)同伴间交流(4)亲子互动(5)社区禁止向青少年售酒(6)开展戒酒为主体的舞会(7)社区条幅及展板宣传1年后效果评估:效果显著,七、Fashbein综合模式,第四节 群体

26、行为改变理论,应用于社区和群体水平的理论,一、创新扩散理论一项新事物(新思想、新发明、新工具、新产品)通过一定的传播渠道在整个社区或某个人群内扩散,逐渐为成员了解并采用的过程。根据传播理论学家埃弗雷特罗杰斯在创新的扩散(Diffusion of Innovation)在罗杰斯看来,早期采用者就是愿意率先接受和使用创新事物并甘愿为之冒风险那部分人。这些人不仅对创新初期的种种不足有着较强的忍耐力,还能够对自身所处各群体的意见领袖展开“游说“,使之接受以至采用创新产品。之后,创新又通过意见领袖们迅速向外扩散。这样,创新距其“起飞期“的来临已然不远。,提到的创新扩散的过程的描述,认为创新的传播包含五个

27、步骤:即认知(knowledge)说服(persuasion)决定(decision)实施(implementation)确认(confirmation)罗杰斯创新扩散的受众分为5类(图一):创新者(Innovator),早期采用者(Early Adopters),早期大众(Early Majority),晚期大众(Late Majority),落后者(Laggards)。,创新扩散的传播过程可以用一条“S”形曲线来描述。在扩散的早期,采用者很少,进展速度也很慢;当采用者人数扩大到居民的10%25%时,进展突然加快,曲线迅速上升并保持这一趋势,即所谓的“起飞期“;在接近饱和点时,进展又会减缓。在创新扩散过程中,早期采用者为后来的起飞作了必要的准备。“S”形曲线理论在市场营销、广告推广、产品代谢以及媒介生命周期的研究方面都得到了承认,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创新推广的最佳途径是将信息技术和人际传播结合起来加以应用。大众媒介;大众传播,二、社区组织和社区建设(自学),三、社会市场学理论(自学),YOURNNAM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