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信息经济的上海电子政务.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232826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力打造信息经济的上海电子政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全力打造信息经济的上海电子政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全力打造信息经济的上海电子政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全力打造信息经济的上海电子政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全力打造信息经济的上海电子政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力打造信息经济的上海电子政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力打造信息经济的上海电子政务.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全力打造信息经济时代的上海电子政务,上海市信息办副主任贺寿昌2002年8月,2,一、上海城市信息化发展概况二、上海电子政务的探索与实践三、上海城市信息化发展展望,3,一、上海城市信息化发展概况,4,1、上海城市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形成,1986年上海经济信息管理领导小组,1990年重点发展通讯和计算机产业,1996年建设“信息港”的重大决策,2000年市政府一号重大工程,2000年6月全面推进城市信息化战略,1997年“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战略,5,上海城市信息化战略受到国际社会瞩目 2000年,上海在全球率先提出城市信息化(City Informatization)得到了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

2、社会的认同。2000年开始与联合国、信息产业部、中科院联合举办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高级论坛论坛主题 2000年:推动城市信息化,共创未来新家园 2001年:加强区域经济技术合作,共同致力缩小数字鸿沟 2002年:电子政务(2002年6月13-14日举行),6,2、基本建成了适应城市信息化发展需要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规模(2001年底),固定电话用户616万(市区80%ADSL改造),550沟公里,移动电话用户626万,有线电视用户近320万(140万HFC改造),2500M,互联网用户310万,集约化管线,网间带宽100兆,峰值运算速度为每秒3840亿次的超算中心,7,上海移动电话、有线

3、电视增长情况,8,上海家庭电脑与互联网用户增长情况,2001年家庭电脑普及率达到37.6,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达到23.8,9,3、信息产业成为上海主导型支柱产业,2001年,信息制造业总产值达1013.83亿元,信息服务业营业额达215.78亿,软件业销售额72.64亿元,,1997-2001年,信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达32.7,10,4、经济领域信息化加快推动,信息技术在企业的设计、生产、管理和流通等各个环节得到积极应用,由数字证书认证和密钥管理系统、支付网关、网上交易平台、物流配送、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等组成的电子商务基本框架初步形成。经济领域信息化的建设,对上海调整产业结构和提升企业核心竞

4、争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1,5、社会公共管理信息化有效实施,社会保障卡金融“一卡通”建设为“银联”落户上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交通“一卡通”发行“上海公共交通卡”260万张教育信息化大力推进,各类教育资源开始共享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已形成基本框架,并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中得到应用“上海热线”、“东方网”等一批综合性专业网站的建立“安康通”等便民工程 公共管理信息化的实施,体现了信息化建设着力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使普通市民能从信息化的成果中享受到愈来愈多的方便和实惠。,12,6、信息化发展环境日益改善,几年来共发布市政府政策性文件13件,政府规范性文件17件,关于加强本市基础通信管线管理的决定作为全

5、市第一个信息化的地方性法规得到有效实施;信息安全防范责任体系和服务机制初步建立;各类信息化的普及教育工作广泛开展,全市累计已有300多万人次通过了计算机等级考试;培养和引进了一大批信息化高级人才,信息化人才高地的雏形初步形成。,13,7、信息安全工作,上海信息安全防御体系建设:S219工程建设,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责任体系,建立信息安全月报制度,实行信息安全保护等级制度,开展信息安全适应性就绪状况评估,82000市民信息化服务热线(计算机病毒防范中心);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化(东部)基地;CA证书:到2001年底签发量近30万张,发展了遍布全国的380多个数字证书受理点;广泛深入开展信息安全教育

6、,培养信息安全专门人才(如上海交大信息安全工程学院)。,14,二、上海电子政务的探索与实践,15,1、电子政务是上海发展的重要机遇,作为中国的重要窗口,上海清醒地认识到加入WTO之后面临最大挑战的是政府;实施电子政务必须对政府的业务流程进行系统的梳理,可以梳理出一些需要转变的政府职能;电子政务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可以明确政府职能强化、弱化和转化的重点,花大力气集中解决政府的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电子政务可以有效地解决人民群众知情权问题,提高政府工作质量与效率,促进政府的廉政建设;电子政务不仅是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内容,而且可以为全社会的信息化起表率作用。,16,2、电子政务发展的几个阶段,1

7、7,3、上海电子政务工作的进展,(1)办公自动化80%以上的部委办局、区县和37%的街道建立了机关内部局域网,开发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对公文、档案、简报、会务、领导活动安排等进行计算机管理,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18,(2)各项政府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公安、工商、财税、统计、人事、民政等23个委办局通过建设光纤网、租用电信线路等不同方式建立或正在建设本系统工作专网,并相继建成了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形成了一批行政业务数据库,基本实现了业务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化。(3)政府网站建设全市51个委办局和19个区县政府网站建成运行,73个街道和31个乡镇建立了网站或网页,政务公开信息全面上网发布,开展网上

8、表格下载、政务直接受理、网上办事状态查询、网上咨询投诉等数百项在线服务。,19,(4)全市性跨部门的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市公务网社保卡大通关社会信用体系,20,“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建设2002年1月1日,“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开通运行,所有委办局的1200多项办事指南和70多项便民服务内容可在网上查询,尝试网上直接办事,如市工商局的“网络版企业证照申验申请”、人事局的“紧缺人才引进申请”、司法局的“各类公证申请”等;今年5月1日改版后,中国上海门户网站日访问量达到10万人次;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内容将继续充实完善.,21,上海市公务网建设联接市四大机关、所有委办局、区县政府等局级以

9、上单位的内部专用计算机光纤物理网(上海市公务网)已经启动。今年年底将有300个局级以上单位接入,并开展电子邮件、公文收发、共享资料库、视频会议等通用应用。公务网建设将逐渐实现政府内部办公、对外信息发布、各项应用,以及各类交互服务等政府业务的系统整合,全面提升上海的电子政务水平。,22,社会保障卡,数据库、网络、社保卡和应用服务网点共同构成了市民服务信息系统。分布式数据库是系统的基础,网络是骨架,市民手中社保卡是进入系统的电子凭证与钥匙,网点是用卡的服务端口;到2001年底,社保卡申领达680万人,发卡超过580万人;目前开通的功能:就医、婚姻登记、失业登记、养老金领取、就业培训、优抚救助,公积

10、金贷款等;当前的重点工作:扩大发卡范围、拓展社保卡功能。如居住证制度、残疾人数据库、农保数据库等。,23,社会保障卡的电子凭证功能,领取社会救助金、优待抚恤金,申办公积金贷款享受医疗保险待遇,进行医疗费用的结算办理求职登记、失业登记,参加职业培训办理社会保险(养老、失业、工伤)事务、社会救助和优待抚恤事务申请劳动能力鉴定、职业技能鉴定办理婚姻状况变更,24,大通关,2000年11月市府常务会议作出“大通关”工程决策;需要在90年代末建立的EDI网络系统之上建设口岸通关数据处理平台;2001年整合经贸、港航、航运三个EDI,组建成立亿通国际公司,开通;2002年5月22日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上海

11、分中心正式挂牌;2001年11月1日起,上海地区对进口货物实施“提前报检、提前报关、实货放行”的通关模式。目前,上海口岸一般进口货物通关时间海运由96小时缩短为48小时,空运从72小时缩短到14小时;外高桥保税区空运进口货物的时间已缩短到6小时,松江出口加工区已到到4小时,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通关速度还在不断提升中;正在建设长江流域集装箱多式联运EDI系统。,25,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个人信用联合征信:2000年7月开通。汇集了15家商业银行与农村信用联社发行的120多万张准贷记卡、50余万笔个人贷款和2家电信公司约240万移动电话用户的个人信用信息,截止今年4月,拥有信用记录的人群达到273

12、万人,出具信用报告22万份。目前,公用事业收费、汽车租赁、大学生助学贷款等信息也正逐步纳入系统。企业信用联合征信:2002年3月开通,工商、税务、技监等8个政府职能部门提供企业信息,资信公司自行采集企业的信用信息,如上市公司经营财务信息、企业接受奖惩信息等。除此之外,企业的民事合同执行信息、担保等信息也将逐步纳入系统。目前,上海企业资信系统已覆盖了全市所有拥有经营记录的企业,入库单位48万多家。,26,4、推进电子政务的若干体会,不断提高、统一对电子政务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实施电子政务建设是政府从传统管理模式到现代管理模式的一次革命性转变,由于其具有的全局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其发展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13、;要切实加强电子政务的整体性规划。要以全局的观念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加强电子政务的协同性发展。防止单个部门把一些不合理的甚至落后的行政方式用信息化的手段固化起来,避免简单化地把当前的政府工作转化为电子版,形成一个个新的信息孤岛;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27,要切实加强电子政务的带动性作用,以数字机遇缩小数字鸿沟,通过电子政务带动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供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要增强便民利民意识,要以市民的满意为标准。能公开的事务一定要公开,能上网的业务一定要上网,落实知情权,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要对公民与企业提供“一站式”甚至是“无站式”服务,实现“24X7X365”的服务;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

14、等中介组织的作用,把政府从繁杂的不应由政府承担的事务中解放出来。,28,三、上海城市信息化展望,29,全面推进城市信息化是“十五”期间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基本战略之一。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30,1、上海城市信息化“十五”发展目标,到“十五”期末,使上海拥有发达的信息产业、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丰富的信息资源、便捷的信息服务、活跃的电子商务市场,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信息经济最繁荣的城市之一,城市信息化整体水平达到发达国家的中心城市平均水平。,31,2、上海城市信息化的战略步骤,32,3、按照城市装备现代化的要求,抓紧推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基础设施继续保持

15、在全国领先的水平,成为全国和亚太地区重要的通信枢纽之一。网络实现宽带化,市中心城区实现宽带接入到户,郊区的城镇与中心村基本实现宽带接入到户。网络间实现高速互联互通,话音、视频、数据三种业务在各大网络上基本融合。(重点领域:集约化信息管线、数字电视、国际海光缆、三网融合、高性能超级计算、新一代移动通信等),33,市、区政府基本实现电子化和网络化,4、本着贴近市民、服务发展的宗旨,加快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社区服务基本实现信息化、网络化,大型企业100%进入电子商务,全社会信息资源基本实现数字化,上网人数由15.3%增长到50%以上,广泛深入地整合信息资源,并进行深度开发。重点领域:电子政务

16、、企业信息化、新一轮电子商务发展、社区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地理信息系统、城市建设与管理信息化等。,34,5、以扩大优势、开拓创新、壮大规模、发展群体的方针发展信息产业,信息制造业及软件业总产值达2900亿元信息服务业营业额达800亿元,2001年,2005年,信息制造业总产值达1013.83亿元信息服务业营业额达215.78亿元 软件业销售额72.64亿元,信息产业成为全市最具活力和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最高的支柱产业之一,35,信息产业增加值超过107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力争超过14%,增加值为402.38亿元,占全市GDP比重8.1%,2001年,2005年,重点领域:集成电路、软件、通信、数字音视频、信息服务业等,36,6、加强政府引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营造良好的信息化发展环境,形成适应的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初步建立信息化人才高地形成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开展信息化国际合作与交流,谢 谢!欢迎访问上海市政府网站上海信息化网站www.shanghaiI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