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235231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8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一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一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一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一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第一节 园林艺术布局基本原则按照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91-2002)的解释:园林艺术在园林创作中,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自然和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园林布局确定园林各种构成要素的位置和相互之间关系的活动。因此,在园林创作中,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便有不同的布局原则。从创作的过程看(时间维),园林艺术的布局原则有:功能合理、分区明确;构思与立意(或称意在笔先);空间有序;景观丰富(多样性)。从创作的结果看(空间维),园林艺术的布局原则有:综合性与统一性;因地制宜,巧于因借;主题鲜明,主景突出;园林布局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规定性。第二节 园林布局一、园林布局形式 园林布局形式

2、的产生和形成,是与世界各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地理条件等综合因素的作用分不开的。概括地讲,可以把园林布局的形式分为3类: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当然,随着园林事业的不断发展,新的园林布局形式层出不穷,其中的代表形式就是自由式园林(抽象式园林)。1、规则式园林 这类园林又可以称之为“几何式”、“整形式”、“对称式”和“建筑式”园林(图2-6、图2-7)。埃及不仅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它的造园也独树一帜。从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起到1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产生之前,西方园林主要以规则式为主,其中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大台地园和19世纪法国勒诺特平面几何图案式园林为代表。这类规则式园林有以下主要特征。(1

3、)中轴线:全园在平面规划上有明显的中轴线,并大抵依中轴线的左右前后对称或拟对称布置,园地的划分大都成为几何形体。 (2)地形:在开阔较平坦地段,由不同高程的水平面及缓倾斜的平面组成;在山地及丘陵地段,由阶梯式的大小不同水平台地倾斜平面及石级组成,其剖面均为直线所组成。(3)水休:其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形,主要是圆形和长方形,水体的驳岸多整形、垂直,有时加以雕塑;水景的类型有整形水池、瀑布、喷泉、壁泉及水渠运河等,古代神话雕塑与喷泉构成水景的主要内容。(4)广场与道路:广场多呈规则对称的几何形,主轴和副轴线上的广场形成主次分明的系统;道路均为直线形,折线形或几何曲线形。广场与道路构成方格形式、环状放

4、射形、中轴对称或不对称的几何布局。 (5)建筑:主体建筑组群和单体建筑多采用中轴对称均衡设计,多以主体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形成与广场、道路相组合的主轴、副轴系统,形成控制全园的总格局。(6)种植规划:配合中轴对称的总格局。全园树木配植以等距离行列式、对称式为主。树木修剪整形多模拟建筑形体、动物造型,绿篱、绿墙、绿门、绿柱为规则式园林较突出的特点。园内常运用大最的绿篱、绿墙和丛林划分和组织空问,花卉布置常为以图案为主要内容的花坛和花带,有时布置成大规模的花坛群。(7)园林小品:园林雕塑、瓶饰、园灯、栏杆等装饰、点缀了园景。西方园林的雕塑主要以人物雕像布置于室外,并且雕像多配置于轴线的起点、交点和终

5、点。雕塑常与喷泉、水池构成水体的主景。规则式园林的规划手法,从另一角度探索,园林轴线多视为是主体建筑室内中轴线向室外的延伸。一般情况下,主体建筑主轴线和室外园林轴线是一致的。2.自然式园林自然式又称为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派园林。中国园林,不论是皇家宫苑还是私家宅园,都是以自然山水园林为源流,发展到清代,保留至今的皇家园林,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园明园;私家宅园,如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等都是自然山水园林的代表作品。从6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后半叶传入英国。自然式园林的主要特征:(1)地形:自然式园林的创作讲究“相地合宜,构园得体。”主要处理地形的手法是“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的“得景随

6、形”。自然式园林最主要的地形特征是“自成天然之趣”,所以,在园林中,要求再现自然界的山峰、山巅、崖、岗、岭、峡、岬、谷、坞、坪、洞、穴等地貌景观。在平原,要求自然起伏、和缓的微地形。地形的剖面为自然曲线。 (2)水体:这种园林的水体讲究“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园林水景的主要类型有湖、池、潭、沼、汀、泊、溪、涧、洲、诸、港、湾、瀑布、跌水等。总之,水体要再现自然界水景。水体的轮廓为自然曲折,水岸为自然曲线的倾斜坡度,驳岸主要用自然山石驳岸、石矶等形式。在建筑附近或根据造景需要也部分用条石砌成直线或折线驳岸。 (3)种植:自然式园林种植要求反映白然界植物群落之美,不成行成排栽植。树木不修剪。配

7、植以孤植、丛植、群植、密林为主要形式。花卉的布置以花丛、花群为主要形式。庭院内也有花台的应用。 (4)建筑:单体建筑多为对称或不对称的均衡布局;建筑群或大规模建筑组群,多采用不对称均衡的布局,全园不以轴线控制,但局部仍有轴线的处理。中国自然式园林中的建筑类型有亭、廊、榭、舫、楼、阁、馆、台、塔、厅、堂、桥等。 (5)广场与道路:除建筑前广场为规则式外,园林中的空旷地和广场的外形轮廓为自然式的。道路的走向、布列多随地形,道路的平面和剖面多为自然的起伏曲折的平曲线和竖曲线组成。(6)园林小品:包括假山、石品、盆景、石刻、砖雕、石雕、木刻等。 3、混合式园林 所谓混合式园林,主要指规则式、自然式交错

8、组合,全园没有或形不成控制全园的主中轴线和副轴线,只有局部景区、建筑以中轴对称布局,或全园没有明显的自然山水骨架,形不成自然格局。一般情况,多结合地形,在原地形平坦处,根据总体规划需要安排规则式的布局。在原地形条件较复杂,具备起伏不平的丘陵、山谷、洼地等,结合地形规划成自然式。类似上述两种不同形式规划的组合即为混合式园林。4、自由式园林 自由式园林是随着园林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形成的一种融传统意象与现代园景于一体的新型园林布局形式,它如园林百花园中正孕蕾绽开的一朵鲜花,已逐步显露出它的艳丽与芳香。自然式园林将园景的美学特点和自然景观加以高度概括,通过变形、集中、提炼,表现为既内含寓意,引人联想反映

9、表达一种观赏艺术思想主题内涵;又以直观优美的图案造型形式,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这种布局形式采用动态均衡的构图方式,它的线条比自然式的流杨而有规律,比规则式的活泼而有变化形象生动、亲切而有气息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景观特质。园林形式的确定1根据园林的性质2根据不同文化传统来决定园林形式3根据意识形态的不同决定园林的表现形式4应根据自然条件、环境条件来决定园林形式二、园林设计的方法1.园林设计的特点园林是一门时间和空间的综合艺术,同其他艺术的创作一样,园林的构建必须根据园林的性质、规模、地形特点等因素运用地形、植物、建筑、道路广场、园林小品等设计要素,将设计者的思想感情融人其中,创造出舒适、

10、优美的休憩环境。这谓之园林的创造过程。园林设计本身是个复杂的过程,它作为一个全新的内容完全不同于制图技巧的训练。园林方案设计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五个特性,即创作性、综合性、双重性、过程性和社会性。(1)创作性设计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作活动,它需要创作主体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开放的思维方式。园林设计者面对各种类型的园林时,必须能够灵活地解决具体矛盾与问题,发挥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才能设计出内涵丰富、形式新颖的园林作品。对初学者而言,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应该是其专业学习训练的目标。2)综合性园林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建筑工程、生物、社会、文化、环境、行为、心理等众多学科。作为一名园林设计者,

11、必须熟悉、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另外,园林本身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有道路、水体、广场、居住区绿地、公园、风景区等。因此,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是非常重要的。(3)双重性作为一门设计课程,它的思维活动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之处,具有思维方式双重性的特点,园林设计过程可概括为“分析研究构思设计分析选择再构思设计”如此循环发展的过程。在每一个“分析”阶段,设计者主要运用的是逻辑思维,而在“构思阶段”,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因此,平时的学习训练必须兼顾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个方面。 (4)过程性 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科学、全面地分析调研,深入大胆地思考想象,不厌其烦地听取使用者的意见,

12、在广泛论证的基础上优化选择方案。设计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推敲、修改、发展、完善的过程。 (5)社会性 园林景观作为城市空间环境的一部分,具有广泛的社会性。这种社会性要求园林工作者的创作活动必须综合平衡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个性特色二者的关系。只有找到一个可行的结合点,才能创作出尊重环境、关怀人性的优秀作品。 2.方案设计的方法 功能和形式对于设计者来讲,是始终要关注的两个方面。方案设计的方法大致可分为“先功能后形式”和“先形式后功能”两大类。它们最大的差别主要体现为方案构思的切入点与侧重点的不同。“先功能”是以平面设计为起点,重点研究功能需求,再注重空间形象组织。从功能平面入手易于把握,有利于尽快确

13、立方案,对初学者较适合。但是这种方法很容易使空间形象设计受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林形象的创造性发挥。“先形式”则是从园林的地形、环境人手,进行方案的设计构思,重点研究空间组织与造型,然后再进行功能的填充。这种方法更易于自由发挥个人的想象与创造力,设计出富有新意的空间形象。但是后期的功能调整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初学者一般不宜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并非截然对立的,对于设计者而言,需要两种方式同时交替进行,在满足平面功能的同时,也要注重空间形式的表达。纵观园林大千世界,各国家、各民族、各地区的人们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创造了无数的园林佳作。如果究其根本的创作方法,从设计的结果与形式来看,主要有3种方法,

14、一是轴线法,二是山水法,三是综合法。1.轴线法:轴线法即规则式园林的设计方法。2.山水法:东方园林,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自然山水园就是山水法设计的典范。日本以及亚洲其它国家也普遍沿用。17世纪以后,英国等其它欧洲国家受中国自然山水园的影响,也多有采用。山水法的园林创作特点,就是把自然景色和人工造园艺术,包括园林五大要素的改造,两者巧妙地结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最突出的园林艺术形象,是以山体、水系为全园的骨架,模仿自然界的景观特征,造就成第二个自然环境。山水法造园,一般“地势自有高低”,那么“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即使原地形较平坦,也“开池浚壑,理石挑山”。用一句话概括

15、,“挖湖堆山”法。“构园无格,借景有因”。所以,山水法的园林布局“巧于因借”,“精在合宜”。3.综合法:所谓综合法是介于绝对轴线对称法和自然山水法之间的园林设计方法,又称混合式园林。第三节 园林构图一、园林绿地的构图原理1.园林绿地构图的含义所谓构图即组合、联系和布局的意思。园林绿地构图是在工程、技术、经济可能的条件下,组合园林物质要素(包括材料、空间、时间),联系周围环境,并使其协调,取得绿地形式美与内容高度统一的创作技法,也就是规划布局。这里,园林绿地的内容,即性质、功能用途是园林绿地构图形式美的依据,园林绿地建设的材料、空间、时间是构图的物质基础。2.园林绿地构图的特点.园林是一种立体空

16、间艺术。园林绿地构图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空间环境规划设计,绝不是单纯的平面构图和立面构图。因此,园林绿地构图要善于利用地形、地貌、自然山水、绿化植物,并以室外空间为主又与室内空间互相渗透的环境创造景观。.园林绿地构图是综合的造型艺术。园林美是自然美、生活美、建筑美、绘画美、文学美的综合。它是以自然美为特征,有了自然美,园林绿地才有生命力。因此,园林绿地常借助各种造型艺术加强其艺术表现力。.园林绿地构图受时间变化影响。园林绿地构图的要素如园林植物、山、水等的景观都随时间、季节而变化,春、夏、秋、冬植物景色各异,山水变化无穷。.园林绿地构图受地区自然条件的制约性很强。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如日照、气温

17、、湿度、土壤等各不相同,其自然景观也不相同,园林绿地只能因地制宜,随势造景,景因境出。3.园林绿地构图的基本要求.园林绿地构图应先确定主题思想,即意在笔先,还必须与园林绿地的实用功能相统一,要根据园林绿地的性质、功能用途确定其设施与形式。.要根据工程技术、生物学要求和经济上的可能性进行构图。.按照功能进行分区,各区要各得其所,景色分区要各有特色,化整为零,园中有园,互相提携又要多样统一,即分隔又联系,避免杂乱无章。.各园都要有特点、有主题、有主景,要主次分明,主题突出,避免喧宾夺主。.要根据地形地貌特点,结合周围景色环境,巧于因借,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避免娇揉造作。.要具有诗情画意,它

18、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特点之一。诗和画,把现实风景中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上升为诗情和画境。园林造景,要把这种艺术中的美,把诗情和画境搬回到现实中来。实质上就是把我们规划的现实风景,提高到诗和画的境界。这种现实的园林风景,可以产生新的诗和画,使之能见景生情,也就达到并具有了诗情画意。4. 园林绿地构图的基本规律(1)统一与变化园林构图的统一变化,常具体表现在对比与调和、韵律、主从与重点、联系与分隔等方面。 .对比与调和:对比的手法很多,在空间程序安排上有欲扬先抑,欲高先低,欲大先小,以暗求明,以素求艳等。现就静态构图中的对比与调和分述如下:形象的对比:体量的对比:方向的对比:开闭的对比:明暗的对比

19、:虚实的对比:色彩的对比:质感的对比:.韵律节奏:园林绿地构图的韵律节奏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简单韵律:交替的韵律渐变的韵律:起伏曲折韵律:拟态韵律:交错韵律:在园林布局中,有时一个景物,往往有多种韵律节奏方式可以运用,在满足功能要求前提下,可采用合理的组合形式,能创作出理想的园林艺术形象。所以说韵律是园林布局中统一与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主从与重点:主与从:关于主从关系的处理方法,大致有下列两方面。l 组织轴线,安排位置,分清主次。l 运用对比手法,互相衬托,突出主体。重点与一般:重点处理常用于园林景物的主体和主要部分,以使其更加突出。此外,它也可用于一些非主要部分,以加强其表现力,取得丰富变

20、化的效果。因而重点处理也常是园林布局中有意识地从统一中求变化的手段。一般选择重点处理的部分和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l 以重点处理来突出表现园林功能和艺术内容的重要部分,使形式更有力地表达内容。l 以重点处理来突出园林布局中的关键部分,l 以重点处理打破单调,加强变化或取得一定的装饰效果,.联系与分隔:园林布局的联系与分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l 园林景物的体形和空间组合的联系与分隔:l 立面景观上的联系与分隔:上述对比与调和、韵律、主从与重点、联系与分隔都是园林布局中统一与变化的手段,也是统一与变化在园林布局中各方面的表现。在这些手段中,调和、主从、联系常作为变化中求统一的手段,而对比、重点、分

21、隔则更多地作为统一中求变化的手段。所有这些统一与变化的各种手段,在园林布局中,常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必须综合地,而不是孤立地运用上述手段,才能取得统一而又变化的效果。园林布局的统一还应具备这样一些条件,即要有园林布局各部分处理手法的一致性。一个园子要差不多一致,如建筑材料处理上,有些山附近产石,把石砌成虎皮石,用在驳岸、挡土墙、踏步等各方面,但样子可以千变万化;园林各部分表现性格的一致性,如用植物材料表现性格的一致性,墓园在国外常用下垂的、攀援的植物(如垂柳、垂枝桦、垂枝雪松等)体现哀掉、肃穆的性格,我国的寺庙、纪念性园林常用松柏体现园子的性格,如长沙烈士陵园、雨花台烈士陵园的龙柏,天坛的桧柏

22、,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油松;园林风格的一致性,如我国园林的民族风格,在布置时就应注意,中国古典园林中还不适宜建小洋楼,使用植物材料也不适宜种一些国外产的树木或整形式的东西。如果缺乏这些方面的一致性,仍可能达不到统一的效果。(2)均衡与稳定1.均衡:均衡可分为对称均衡与非对称均衡。 2.稳定:(3)比例与尺度(4)比拟联想园林构图中运用的比拟联想的方法,简述如下:1.概括祖国名山大川的气质,摹拟自然山水风景,创造“咫尺山林”的意境,使人有“真山真水”的感受,联想到名山大川,天然胜地,若处理得当,使人面对着园林的小山小水产生“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联想,这是以人力巧夺天工的“弄假成真”。我

23、国园林在摹拟自然山水手法上有独到之处,善于综合运用空间组织、比例尺度、色彩质感、视觉感受等等,使一石有一峰的感觉,使散置的山石有平岗山恋的感觉,使池水有不尽之意,犹如国画“意到笔未到”,使人联想无穷。2.运用植物的姿态、特性,给人以不同的感染,产生比拟与联想,如:松象征坚强不屈,万古长青的英雄气慨。 竹象征“虚心有节”,节高清雅的风尚。梅象征不屈不挠,英勇坚贞的品格。兰象征居静而芳,高雅不俗的情操。菊象征贞烈多姿,不怕风霜的性格。柳象征强健灵活,适应环境的优点。枫象征不怕艰难困苦,晚秋更红。荷花象征廉洁朴素,出污泥而不染。迎春象征欣欣向荣,大地回春。这些园林植物,如“松、竹、梅”有“岁寒三友”

24、之称,“梅兰竹菊”有“四君子”之称,常是诗人画家吟诗作画的好题材,在园材绿地中适当运用,增色不少。3.运用园林建筑、雕塑造型产生的比拟联想。园林建筑雕塑造型常与历史事件、人物故事、神话小说、动植物形象相联系,能使人产生艺术联想。如蘑菇亭、月洞门、水帘洞、天女散花等使人犹入神话世界,雕塑造型在我国现代园林中应该加以提倡,它在联想中的作用特别显著。4.遗址访古产生的联想。我国历史悠久,古迹文物很多,存在许多民间传说、典故、神话及革命故事。遗址访古在旅行游览中具有很大吸引力,内容特别丰富,如北京圆明园将建成遗址公园。上海豫园的点春堂、杭州的岳坟、灵隐寺、苏州的虎丘、西安附近临潼的华清池等。5.风景题

25、名题咏对联匾额、摩崖石刻所产生的比拟联想。好的题名题咏不仅对“景”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含意深、韵味浓、意境高,能使游人产生诗情画意的联想。如西湖的“平湖秋月”,每当无风的月夜,水平似镜,秋月倒影湖中,令人联想起“万顷湖面长似镜,四时月好正宜秋”的诗句。题咏也有运用比拟联想的,如陈毅同志“游桂林”诗摘句“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洞穴幽且深,处处呈奇观。桂林此三绝,足供一生看。春花娇且媚,夏洪波更宽。冬雪山如画,秋桂馨而丹”。短短几句把桂林“三绝”和“四季”景色特点描写得栩栩如生,把实境升华为意境,令人浮想联翩。题名、题咏、题诗确能丰富人们的联想,提高风景游览的艺术效果。二、园林绿地构图的基本

26、手法1.景与景的感受所谓“景”即风景、景致,是指在园林绿地中,自然的或经人为创造加工的,并以自然美为特征的,那样一种供作游憩欣赏的空间环境。景是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感官而接受的。没有身临其境就不能体会景的美。从感官来说,大多数的景主要是看,即观赏,如花港观鱼,卢沟晓月;但也有许多景,必须通过耳听、鼻闻、品味等才能感受的,避暑山庄的“风泉清听”、“远近泉声”是听的。广州的兰圃,每当兰花盛开季节,馨香满园,董老赞曰“国香”。名闻中外的虎跑泉水龙井茶只有通过品茶才能真正地感受。景的感受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随着景色不同,以一种以至几种感官感受,如鸟语花香、月色江声、太液秋风等均属此类景色意

27、境。不同的景引起不同的感受,即所谓触景生情,这在富有诗情画意的我国传统园林里更为突出。2.景的观赏景的观赏可分为动与静,即动态观赏与静态观赏。在实际游览中,往往是动静结合,动就是游、静就是息,游而无息使人筋疲力尽,息而不游又失去游览的意义。一般园林绿地规划应从动与静两方面要求来考虑,园林绿地平面总图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动态观赏的要求,应该安排一定的风景路线,每一条风景路线应达到像电影片镜头剪辑一样,分境头(分景)按一定的顺序布置风景点,以使人行其间产生步移景异之感,一景又一景,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观赏过程。分景设计是为了满足静态观赏的要求,视点与景物位置不变,如看一幅立体风景画,整个画面是一幅

28、静态构图,所能欣赏的景致可以是主景、配景、近景、中景、侧景、全景,甚至远景,或它们的有机结合,设计应使天然景色、人工建筑、绿化植物有机地结合起来,整个构图布置应该像舞台布景一样,好的静态观赏点正是摄影和画家写生的地方。静态观赏有时对一些情节特别感兴趣,要进行细部观赏,为了满足这种观赏要求,可以在分景中穿插配置一些能激发人们进行细致鉴赏,具有特殊风格的近景、特写景等,如某些特殊风格的植物,某些碑、亭、假山、窗景等。(2)观赏点与景物的视距人们赏景,无论动静观赏,总要有个立足点,游人所在位置称为观赏点或视点。观赏点与景物之间的距离,称为观赏视距。观赏视距适当与否对观赏的艺术效果关系甚大。人的视力各

29、有不同,正常人的视力,明视距离为25 厘米,4千米以外的景物不易看到,在大于500 米时,对景物存在模糊的形象,距离缩短到250-270 米时,能看清景物的轮廓,如要看清树木、建筑细部线条则要缩短到几十米之内。在正视情况下,不转动头部,视域的垂直明视角为26-30,水平明视角为45,超过此范围就要转动头部,转动头部的观赏,对景物整体构图印象,就不够完整,而且容易感到疲劳。粗略估计,大型景物,合适视距约为景物高度的3.3 倍。小型景物约为3倍,合适视距约为景物宽度的1.2倍。如果景物高度大于宽度时,则依垂直视距来考虑,如景物宽度大于高度时,依据宽度、高度进行综合考虑,一般平视静观的情况下,以水平

30、视角不超过45 ,垂直视角不超过30为原则。(3)俯视、仰视、平视的观赏观景因视点高低不同,可分为平视、仰视、俯视。居高临下,景色全收,这是俯视。有些景区险峻难攀,只能在低处瞻望,有时观景后退无地只能抬头,这是仰视。在平坦草地或河湖之滨,进行观景,景物深远,多为平视。俯视、仰视、平视的观赏对游人的感受各不相同。平视观赏:平视是视线平行向前,游人头部不用上仰下俯,可以舒服的平望出去,使人有平静、安宁、深远的感觉,不易疲劳。平视风景由于与地面垂直的线条,在透视上均无消失感,故景物高度效果感染力小,而不与地面垂直的线条,均有消失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因而对景物的远近深度有较强的感染力。平视风景应布置

31、在视线可以延伸到较远的地方,如园林绿地中的安静地区,休息亭榭,休、疗养区的一侧等。西湖风景的恬静感觉与多为平视景观分不开。俯视观赏:游人视点较高,景物展现在视点下方,下部 60 以外的景物不能映入视域内,鉴别如果视线向前,不清时,必须低头俯视,此时视线与地平线相交,因而垂直地面的直线,产生向下消失感,故景物愈低就显得愈小,“一览众山小”,过去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说法,就是这种境界。俯视易造成开阔和惊险的风景效果,如泰山山顶、华山几个峰顶、黄山清凉台都是这种风景。仰视观赏:景物高度很大,视点距离景物很近,当仰角超过13时,就要把头微微扬起,这时与地面垂直的线条有向上消失感,故景物的高度感染力强,易形

32、成雄伟、庄严、紧张的气氛。在园林中,有时为了强调主景的崇高伟大,常把视距安排在主景高度的一倍以内,不让有后退余地,运用错觉,感到景象高大。旧园林叠假山,让人不从假山真高考虑,而将观点安排在近距离内,好像山峰高人蓝天白云之中。颐和园佛香阁,在从中轴攀登时出德辉殿后,抬头仰视,视角为62,觉得佛香阁高入云端,就是这种手法。平视、俯视、仰视的观赏,有时不能截然分开,如登高楼、峻岭,先自下而上,一步一步攀登,抬头观看是一组一组仰视景物,登上最高处,向四周平望而俯视,然后一步一步向下,眼前又是一组一组俯视景观,故各种视觉的风景安排,应统一考虑,使四面八方高低上下都有很好的风景观赏,又要着重安排最佳观景点

33、,让人停息体验。第六节 园林造景 一、造景的手法和类型 造景,即人为地在园林绿地中创造一种既符合一定使用功能又有一定意境的景区。人工造景要根据园林绿地的性质、功能、规模,因地制宜地运用园林绿地构图的基本规律去规划设计。现就景在园林绿地中的地位、作用和欣赏要求,将造景的手法分述如下: 1.主景与配景景无论大小均有主景与配景之分,就整个园林而言,主景是全园的重点、核心,它是空间构图中心,它往往体现园林的功能与主题,是全园视线的控制焦点,在艺术上富有感染力。园林的主景,按其所处空间的范围不同,一般包括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指整个园子的主景,一个是指园子中由于被园林要素分割的局部空间的主景。配景起衬

34、托作用,可使主景突出,像绿叶扶红花一样,在同一空间范围内,许多位置、角度都可以欣赏主景,而处在主景之中,此空间范围内的一切配景,又成为欣赏的主要对景,主景与配景相得益彰。突出主景的方法如下。(1)主体升高(2)运用轴线和风景视线的焦点 (3)对比与调和 (4)动势向心(5)渐层(6)空间构图的重心(7)抑扬综上所述,主景是强调的对象,为了达到目的,一般在体量、形状、色彩、质地及位置上都被突出口为了对比,一般都用以小衬大、以低衬高的手法突出主景。但有时主景也不一定体量很大、很高,在特殊条件下低在高处,小在大处也能取胜,成为主景,如西湖孤山的“四湖天下景”,就是低在高处的主景。2.景的层次景就距离

35、远近,空间层次而言,有前景、中景、背景之分(也叫近景、中景与远景)。一般前景、背景都是为了突出中景而言的。这样的景,富有层次的感染力,给人以丰富而无单调的感觉。3.借景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可透视、感受的范围中来,称为借景。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迁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图3-7)。(1) 借景的内容:借形组景;借声组景; 借色组景;借香组景; (2)借景的方法:远借;邻借(近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4.对景与分景 为了满足不同性质园林绿地的

36、功能要求,达到各种不同景的欣赏效果,创造不同的景观气氛,园林中常利用各种景观材料来进行空间组织,并在各种空间之间创造相互呼应的景观,对景和分景就是两种常用的手法。(1)对景位于园林轴线及风景线端点的景物叫对景。(2)分景我国园林多含蓄有致,忌“一览无余”,所谓“景愈藏,意境愈大。景愈露,意境愈小”。为此目的,中国园林多采用分景的手法分割空间,使之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湖中有湖,岛中有岛,园景虚虚实实,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半虚半实,空间变化多样,景色丰富多彩。分景按其划分空间的作用和艺术效果,可分为障景和隔景。5.框景、夹景、漏景、添景6.点景二、园林组景1.景点与景区凡有景的观赏价值的一定区域称

37、为景点,它是园林绿地构成的基本单元,一般园林绿地均是由若干个景点组成一个景区,再由若干个景区组成整个园林绿地,即园中有园、景中有景”。 组景的基本方法是建立景区规划结构的分级概念,使各景点、景区在功能上有明确分工构图各有特色,空间分隔多变而不失整体。2.空间组织(1)开敞空间与开朗风景 (2)闭合空间与闭合风景 人的视线被周围景物屏障的空间为闭合空间。在闭合空间中所见到景物是闭合风景。屏障物之顶部与游人视线所成角度愈大则闭合件愈强反之所成角度愈小,则闭合性也愈小。这也与游人和景物的距离有关,距离愈小,闭合性愈强距离愈远,闭合性愈小。闭合空间的大小与周围景物高度的比例关系决定它的闭合度,影响风景

38、的艺术价值,一般闭合度在613之间,其艺术价值逐渐上升,当小于6或大于13时,其艺术价值逐渐下降。闭合空间的直径与周围景物高度的比例关系也能影响风景艺术效果,当空间直径为景物高度的3-10倍时,风景的艺术价值逐渐升高,当空间直径与景物高度之比小于3和大于10时,风景的艺术价值逐渐下降。如果周围树高为20m,则空间直径为60一200m之间,如超过270m,则目力难于鉴别,这就消要增加法次或分隔空间。闭合空间子人以亲切感、安静感,近景的感染力强,景物历历在目,但空间闭合度如小于6或空间直径小于景物高度的3倍时,便有井底之蛙的感觉。景物过于郁塞而使人易于疲劳。在园林中常见的闭合空间有林中空地,周围群

39、山环绕的谷地以及园墙高筑的园中园等。(3)纵深空间与聚景 凡两旁有建筑、密林或山丘等景物的道路、河流和峡谷等所形成的狭长空间叫做纵深空间。纵深空间把人们的视线很自然地被引向空间的端点,这种风景叫做聚景。其特点是景物有强烈的深度感,如果把主景放在端点上,能使主景更为突出。 视景空问除上述基本类型外,还可从尺度上分,又可分为大空间和小空间。大空间气魄大、场面大,充分显示大自然的景色;小空间与人的尺度较近,予人有亲切感。另外还有室外、室内和半室内的三种空间之分。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应多许意室外空间组织及室内外空间景物的相互过渡与相互渗透。 三、空间展示程序 园林对于游人来说是一个流动的空间,一方面表现为

40、自然风景的时空转换,另一方面表现在游人步移景异的过程中。园林空间的风景界面构成了不同的空间类型,不同的空间类型组成有机整体,并对游人构成丰富的连续景观,这就是园林景观的动态序列。如同写文章一样,有起有结,有开有合,有低潮有高潮,有发展也有转折。 (1)一般序列 园林绿地的景点、景区,在展现风景的过程中通常也可分为起景结景三段式处理,或高潮和结景合为一体的二段式处理。 二段式:序景起景发展转折高潮(结景)尾景。 三段式:序景起景发展转折高潮转折收缩结景尾景。 (2)循环序列 (3)专类序列 3组景中的“实线”与“虚线” (1)“实线”导游路线 (2)“虚线”赏景视线风景视线的布置原则,主要在“隐

41、、显二字上下功大。一般是小园宜隐,大园宜显,小景宜隐,大景宜显。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隐显并用。l 开门见山的风景视线 这是采用“显”的手法,可用对称或均衡的中轴线引导视线前进。中心内容、主要景点始终呈现在前进的方向上,利用人们对轴线的认识和感觉,使游人始终知道主轴的尽端是主要的景观所在。在轴线两侧,适当布置一些次要景色,然后一步步去接近。l 半隐半现,忽隐忽现的风景视线 :在山区、丘陵地带,在旧有古刹丛林中,采用这种导引较多。l 深藏不露,探索前进的风景视线四 园林色彩构图艺术 1色彩的概念和感觉 (1)色彩的概念 色彩 日常用语中所指的“色彩”一词,系指所有可见波长的色光,在我们视网膜上所引起

42、的一切色觉,不论其色相如何、色调如何、饱合度如何,统称为“色彩”。 (2)色彩的感觉 色彩对人们的感觉是极为复杂的,这与园林色彩构图关系密切,需要对它有所了解,如果单独从色彩这一角度孤立地考虑问题,往往会得出互相矛盾的结论。如同样的红色有人看后很兴奋,觉得它有象征着热情、欢腾、强烈、勇敢、喧闹、浓艳的意味;而有人看后却害怕,感到恐怖、骚动与不安。 2空气透视与色消视的艺术效果 色消视,景物愈远,受光物面所反射的色光,因为要透过厚厚的空气层,受到微粒的散射,所以亮度就减弱,色相的饱和度也大大减低,最后便为空气本身的色彩所淹没,这样景物的色相由于距离增加而消失的现象,称为色消视。故当景物愈远,色相

43、的饱和度愈减低,色相的对比愈不鲜明,色彩的运动感也随之减弱,色彩显得容易调和;而景物愈近,则色相愈饱和,亮度愈强色相对比也愈强,色相的运动感也愈强烈。 暗色调的色彩愈远就愈增加其明度,最后变为与空气同色的明灰色调;明色调的色彩愈远就愈减低其明度,最后也变为与空气同色的明灰色调。 总的来说,远景在色调上是明朗的,没有重的暗色调,在色调的对比上是缓和起来了,色相的饱和度是减退了,远景的色相与色调最后与空气同色,但空气的色彩又随着日光投射的方向和角度而有所改变。 了解了色彩与空气透视的关系,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它来丰富园林景色的变化和增加艺术美感,如唐钱起诗:“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就道出了雨后和傍晚

44、时看那些景物能引人人胜。另外,如果在园林风景中,要强调空间的深远,布置园林景物,尤其是种植设计时,就可以考虑作为近景的植物宜选用明暗对比强烈、叶色属于明色调和色相饱和的种类;如近于灰蓝色调的云杉、白皮松、翠蓝柏、桂香柳等作为远景或远方背景,可以加强空间的深远感。 但为了强调远方主景或焦点,使主景有突出前方的感觉时,则可以用饱和补色对比的色相,去装饰远景,看起来距离就会拉近。3园林色彩的组成因素 色彩是物质的属性之一,因此,组成园林构图的各种要素的色彩表现,就是园林色彩构图,归类起来,也可以分为三大类。 天然山石、水面及天空的色彩; 园林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广场、假山石等的色彩;园林植物和动物

45、的色彩。其中以园林植物的色彩最为丰富多变。 4园林色彩构图的艺术手法 (1)单色处理或类似色处理 园林空间是由多种色彩构成的,不存在单色的园林空间。就一种色相而言,其变化就很大。单色处理也就包含着类似色处理。 纯净的单色处理是指用同一光流量的色光或同一种色相的处理,如在花坛、花带或花镜内只种同一种色相的花卉,当盛花期到来,绿叶被花朵淹没,其效果比多色花坛或花地更引人注目。自然界中出现的成片柳兰花,田野里出现大面积的油菜花,荷兰沿公路两旁绵延数公里的单色郁金香,这些具有相当大面积的单一颜色的花坛所呈现的景象十分壮观,令人赞叹。适合作单色处理的花卉宜生长低矮,开花繁茂,花期长而一致,草本花卉中的花

46、菱草、金盏花、香雪球、霍香蓟、硫黄菊和虞美人等以及木本花卉中先开花后放叶的植物。 (2)对比色处理 两种色互为补色时就是对比色,一组对比色放在一起,由于对比作用而使彼此的色相都得到加强,产生感情效应更为强烈,但对比强烈的色彩并不能引起人们的美感。只有在对比有主次之分的情况下,才能谐调在同一个园林空间中。例如万绿丛中一点红,比起相等面积的绿和红来更能引起人的美感。对比色处理在植物配置中最典型的例子是桃红柳绿,建筑设计中如华丽的佛香阁建筑群在苍松翠柏陪衬下分外庄丽悦目,光华照人。 (3)调和色处理 我们在自然界中经常看到绿野与青天,黄花与绿叶,会感到一种平静、温和与典雅的美。黄、绿、青三色之间含有

47、某种共同色素,配合在一起极易调和,故又称调和色,在色彩学上也称类似色。 在园林中类似色和调和色处理是大量的,因为容易取得协调,对比色的应用则是少量的,较多地是选用邻补色对比,这样容易取得和谐生动的景观效果。 (4)渐层 渐层是指某一个色相由深到浅,由明到暗或反之的变化,或由一种色相逐渐变为另一种色相,甚至转变为互补色,这些因微差引起的变化和由一个极端变为另一个极端都称为渐层。蓝色的天空和金黄色的霞光之间充满着渐层变化。同一色相在明度和饱和度上的渐层变化给人以柔和与宁静的感受;从一个色相逐渐转变为另一色相,甚至转变成补色相,这种渐层变化既调和又生动。 (5)中性色的运用 青瓦粉墙是中国民用建筑特色的传统。园林中常以粉墙为纸,竹石为画,构成一幅幅风吹影动,花影移墙的立体画面,生动而富有韵味。白色的园林建筑小品或雕塑在绿色草坪的衬托下显得十分明净。园林景色宜明快,因而在暗色调的花卉中混入适量的白花,可使色调明快起来。把白花混入色相对比较强烈的花卉中可使对比强度缓和。夏季在暖色花卉中加进白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