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曾国藩的故事.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236021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33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个曾国藩的故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六个曾国藩的故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六个曾国藩的故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六个曾国藩的故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六个曾国藩的故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个曾国藩的故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个曾国藩的故事.ppt(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六个曾国藩的故事,目 录,1.双向谅解 2.不以一事论英雄 3.斥责重罚彭翔麟 4.“八交九不交“原则 5.不护亲人和己之短 6.夜读背书背不过贼,1.双向谅解,一天上午,家仆陈力要外出办事,小少爷非要跟着去,坐船时好动的小少爷不小心掉进了河里,陈力及时跳进河里奋力把他救了上来。曾国藩知道后,突然脸色一变,厉声道:“陈力,办事不力,家法伺候。”手下皆愕然他对待下人一向宽厚仁慈,这不是他的作风呀。尽管左右再三劝阻,曾国藩还是决定对陈力进行处罚。不过,接受完处罚的陈力不仅没有丝毫怨言,对曾国藩反而更加忠心,跟着他直到终老。有一次与手下说起此事,曾国藩说:“陈力跟我的时间长,我了解他的脾性。如果我直

2、接谅解他,他的心底一定会有顾虑和猜忌,说不定就不能安心在这里做事了。只有处罚过后,陈力才会接受我的谅解,当然在处罚力度上我是有把握的。”手下听完,赞同地连连点头。,1.双向谅解,点评:其实,在我们日常的交际中,也常常会遇到同样的问题。有时,我们大度地谅解了别人的过错,却不曾想过别人到底有没有释然,只有通过巧妙的方法谅解对方,让对方也从心底放下芥蒂,这样的“双向谅解”才是真正的谅解。,2.不以一事论英雄,1853年,北方暴发了捻军起义,曾国藩从李鸿章手中把刘铭传借了过来。在“剿捻”过程中,有些刘铭传的兵故意与陈国瑞的兵生事,闹矛盾。湘军上下强烈要求曾国藩严办刘铭传。于是,曾国藩把刘铭传叫过来,进

3、行严厉斥责,但之后也没追究什么。不久,刘铭传就率部到皖北独自剿捻去了。陈国瑞不解地问曾国藩:“您为什么不惩罚刘铭传?”曾国藩说:“刘铭传是淮军旧部,谋勇兼备,又有洋枪洋炮,剿捻还要倚重他。我给他处分,没人剿捻了不说,他的人和湘军搅在一起,发生内讧怎么办?此类悍将,只要控制好了就是国之良将啊。”果然,刘铭传最终成了台湾第一任巡抚。,2.不以一事论英雄,点评:曾国藩不因刘铭传一时一事的错误就一棒子打死,体现了交际大智慧。张居正曾说:“切莫以一事概其平生,以一眚掩其大节。”以一事论英雄,以一错定平生,这是很多人常会犯的毛病,也最容易引发矛盾。所以,我们与人交往务须跳出“以一件事情来否定所有的事情”这

4、种“因噎废食”的思维局限,才能让矛盾在我们脚下“刹住车”。,3.斥责重罚彭翔麟,彭翔麟是曾国藩的爱将,屡立战功,他对曾国藩一直是毕恭毕敬。有一次,因为部下斗殴,曾国藩当众训斥彭翔麟,并罚彭翔麟两个月的军俸。有人觉得彭翔麟有点冤枉,因为事出有因,责任不在彭翔麟,罚得有点重。彭翔麟却说:“部下斗殴,无论什么原因,我都脱不了干系,理当受罚。何冤之有。恩师不从严治军,湘军何来战斗力。至于罚得重,这是恩师想让我引以为戒,让我疼得狠一些,教训就深刻一些,才不至于再犯错。”曾国藩听人转述这番话后,当场评价彭翔麟:“孺子可教,当成栋梁之才。”,3.斥责重罚彭翔麟,点评:面对曾国藩的当众斥责和严厉重罚,别人都觉

5、得冤。彭翔麟的言辞里没有抱怨,没有不满,而是充满对曾国藩的理解和支持。这是因为他的心态端正,有着大局观念,分得清是非。有的人受到批评、处分,就牢骚满腹,愤恨不已,说出来的话让人觉得刺耳和愤怒,就是因为心态不端正。面对处罚,我们要有负责任、勇于认错的心态,才能摒弃那些负面的因素,说出对别人理解支持的话,让人听了觉得舒服,也对你有个良好的印象。,4.“八交九不交“原则,曾国藩有个著名的“八交九不交”原则:所谓“八交”要交胜己者、盛德者、趣味者、肯吃亏者、直言者、志趣广大者、惠在当厄者、体人者。所谓“九不交”不交志不同者、谀人者、恩怨颠倒者、好占便宜者、全无性情者、不孝不悌者、愚人者、落井下石者、德

6、薄者。,4.“八交九不交“原则,点评:仔细想想,曾国藩的这十七条交友原则很有道理。和比自己强的人交往,才能提高自己;和道德高尚的人交往,才能塑造自己优秀的品行;和有趣味的人交往,才不会乏味;和肯吃亏的人交往,友谊才能长久;和敢于直言的人交往,才能不断纠正自己;和志趣广大的人交往,才能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和肯于助人于危难的人交往,做事情的时候就会多一些底气;和懂得体谅别人的人交往,可以放得开一点,不必谨小慎微。与志向不同的人交往,话不投机半句多;与阿谀奉承的人交往,会在甜言蜜语中迷失自我;与恩怨颠倒者交往,会使自己变得越来越愚钝;与好占便宜的人交往,友谊必然不会长久;与全无性情的人交往,日子会过

7、成白开水;与不懂孝敬长者的人交往,自己也会沾染恶名;与愚笨的人交往,往往会连累自己一事无成;与落井下石者交往,下一个被石头砸的可能就是自己;与少德的人交往,会毁坏自己的名声,为正人君子所唾弃。,5.不护亲人和己之短,曾国藩从开始组建湘军,李元度就跟着他。李元度还两次救过曾国藩的命。两人关系非常密切。当李元度犯了错误的时候,曾国藩却毫不护短。第一次是曾国藩派李元度驻守徽州,特别叮嘱不能轻易出战要死守。当敌人在城外千方百计地辱骂他,他就受不了这个气了,开门出战结果一败涂地。还有一次,当浙江情况危急,曾国藩派李元度率领一支军队援助,李元度惨败。曾国藩两次弹劾李元度,让他丢官罢职。事后,曾国藩一直非常

8、愧疚。他前后三次给皇帝写奏折,要求皇帝起用李元度,包括以前两次弹劾李元度,曾国藩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最后,两家结成亲家,曾国藩的心里才好过一点。李元度对此非常感激。曾国藩死后,李元度感慨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公。”,5.不护亲人和己之短,点评:李元度和曾国藩关系密切,但打了败仗,曾国藩不护李元度之短,彰显的是秉公之心。而事后曾国藩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反思自己用人不明,为李元度向皇上请命,这是不护自己之短。这样的不护短体现的是自省和勇于改过的精神。日常交际中,无论是自己的“短”,还是别人的“短”,都是护不住的,越护“短”就会越有“短”,只有发现问题及时“严肃治理”,发现错误及时“反省治疗”,才

9、利于帮助自己或身边的人完善自己、获得进步。,6.夜读背书背不过贼,一天夜里,曾国藩在家读书,一篇文章不知读了多少遍,还是没背下来。有个贼潜伏在屋檐下,想等他睡觉后捞点好处,可等啊等啊,他还是翻来覆去地诵读那篇文章。贼实在忍无可忍,推门进去说:“这么笨还读什么书?”随口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6.夜读背书背不过贼,点评:曾国藩曾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第一人”,但他在书信中多次说自己“愚笨”、“迟钝”。这个故事很说明问题。聪明的人,可喜可贺但不足为恃,千万别忘了勤奋和坚持。迟钝笨拙的人,无须自卑,更不必气馁,只要肯用功,不怕吃苦,坚忍不拔,照样也能踏上成功的坦途。这就是所谓“天道酬勤”的道理,谁如果对此理有所怀疑,就想想那个背书还背不过贼的曾国藩吧。事实上,许多过目成诵、强闻博记、聪明过人者固然占尽先机,却不一定能走多远。反倒是那些看似愚笨、资质平平却肯下苦功锲而不舍者,最终能获得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