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基础重点中学教师用.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245090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4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力学基础重点中学教师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力学基础重点中学教师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力学基础重点中学教师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力学基础重点中学教师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力学基础重点中学教师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力学基础重点中学教师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力学基础重点中学教师用.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考物理专题辅导力和运动,熟思教育 张勇,考点剖析:,从近几年的中考命题来看,这一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有下列一些内容:(1)参照物及选择(2)速度及计算(3)力的概念及受力分析,力的图示法(4)惯性现象和牛顿第一定律(5)平衡力及力的平衡条件(6)力和运动的关系(7)二力的合成(8)摩擦现象,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这部分的命题特点是以考查概念为主,除速度的知识涉及计算外,其他内容的考查形式是以分析受力、分析现象得结论也有些是用概念表述出来或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有关力的概念,这一部分知识的考查,在中考出题时,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综合了“力的概念,平衡力的知识,力和运动”的关系等知识要掌握这类题的

2、解法,首先要掌握下述概念,(1)正确理解力的概念,1、力的定义定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说明:定义中的“作用”是推、拉、提、吊、压等具体动作的抽象概括。2、力的概念的理解(1)发生力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也就是说,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力的物质性)(2)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所以没有施力物体或没有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力的相互性)(3)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接触与否”不能成为判断是否发生力的依据。(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

3、体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的,当研究对象改变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就改变了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孤立的一个物体不会出现力的作用,且受力物体存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存在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甲、乙两个物体之间产生力时,甲对乙物体有作用力的同时,乙对甲物体也有力的作用,这一对力互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3、力的作用效果由此可判定是否有力存在(1)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注: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快慢改变或运动的方向改变。(2)可使物体的形状与大小发生改变。(形变)4、力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

4、顿,简称牛,用符号N来表示。1N大小相当于拿起2个鸡蛋的力。5、力的测量 工具:测力计,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 弹簧秤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6、弹簧秤的正确使用 观察弹簧秤的量程、分度值和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上 读数时,视线、指针和刻度线应在同一水平面 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伸长的方向一致 7、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基本概念 练习,1.站在上升的电梯里的人,受到的力是:()A重力、拉力 B重力、支持力C压力、重力、支持力 D拉力、重力、支持力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人才能对物体施力。B、施力的物体不一定受力

5、;C、不接触的物体只要能发生相互作用,就可能产生力;D、以上说法都正确。,几种特殊的力,1、弹力(1)弹力的概念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直接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就叫弹力决定弹力大小的因素(2)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系,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形变消失,弹力也随之消失,对于拉伸形变(或者压缩形变)来说,伸长(或压缩)的长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3)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平板的弹力垂直于板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曲面的弹力垂直于曲面该处的切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支撑点的弹力垂直于跟它接触的平面(或曲面的切平面)指向被支

6、持的物体;绳索的弹力沿着绳子指向收缩的方向。,2、重力(1)重力的概念 定义: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符号:G)理解: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它的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2)重力的三要素 大小:G=mg(g=9.8N/kg)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垂直水平面向下)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其中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称为自由落体运动”。小明对这种落体运动产生了探究的兴趣,提出如下两个问题。问题一:物体下落的快慢是否与物体的质量有关?问题二:物体下落的高度与下落的时间存在着怎样

7、的关系?于是他找来一些器材并在可忽略空气阻力情况下准备进行实验。(1)请你帮助小明设计探究“问题一”的实验方案。(2)小明探究“问题二”时,通过实验,测量出同一物体分别从最高点下落的高度为hl、h2、h3,并测量出每次下落的高度所对应的下落时间为fl、f2、f3。分析实验数据发现:“物体下落的高度与下落的时间不满足正比例关系”。他猜想“物体下落的高度与下落的时间平方成正比”,若要验证这一猜想,应如何处理分析实验数据?,3、摩擦力(1)摩擦力的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之间有阻碍它们相对运动的作用力,这个力叫摩擦力。(2)物体之间产生摩擦力

8、必须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第一:两物体相互接触;第二:两物体相互挤压,发生形变,有弹力;第三: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第四:两物体间接触面粗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或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是不能把摩擦力方向理解为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4)摩擦的种类 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滚动摩擦力远小于滑动摩擦力)(5)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与物体间的压力有关 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的运行速度、接触面的大小等无关(6)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增大有益摩擦:增加物体间的压力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有害摩擦:减小物体间的压

9、力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4摩擦力,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力学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而在力学中解决摩擦力有关问题尤为困难,首先摩擦力有三种:即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其次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不容易搞清楚。在中考时,主要考察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滚动摩擦远小于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压力的大小及两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

10、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再次强调,1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压力的大小;(2)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2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1)增大压力(2)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减小压力(2)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用滚动代替滑动(4)使相互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开。,一、判断是否受摩擦力,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受摩擦力,我们可以从产生摩擦力的条

11、件入手,条件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挤压,即两个物体之间有弹力接触面不光滑物体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或发生相对运动注意: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 压力即为作用在支持面上且与作用面垂直的力。其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知道压力可能大于重力,可能小于重力,还可能等于重力,也可能与重力无关。但是不论支持面是什么样的,也不论物体受力情况如何复杂,物体对支持面的正压力和支持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总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所以许多情况下都是通过求物体所受支持力来求得正压力的。注意:如图3所示的物体静止情况下的压力大小,可见压力与重力无关。,(1)静止的物体,例1.下图(1)中,物体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

12、图(2)中,物体B静止在斜面上;图(3)中,物体C被压在竖直墙壁上而处于静止,试分析上图中,物体A、B、C是否受摩擦力?,(2)运动的物体,例2.下图中,物体A在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在水平皮带上跟随皮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沿着倾斜的皮带一起匀速直线运动,D物体沿着竖直墙壁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在不考虑空气阻力,试分析它们是否受摩擦力?,(3)接触面光滑时,例3.如右图,小球重20牛,以2米/秒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推力是:()A.0牛 B.10牛 C.20牛 D.40牛,二、推断摩擦力的大小,对于摩擦力大小问题,初中阶段一般主要研究的

13、是静摩擦力大小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而大多数学生在做题时不能把这两种摩擦力区分开,导致常常把这两种摩擦力的大小搞错。,(1)静摩擦力的大小,例4如图所示,一个小孩沿水平方向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小汽车,但小车仍保持静止,则()A小孩对车的推力大于车受到的阻力B小孩对车的推力等于车受到的阻力C小孩对车的推力小于车受到的阻力D小孩对车的推力与车受到的阻力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例5用力F=40N,按住一重10N的木块,如图所示,当木块相对竖直墙壁静止不动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A30N B40N C50N D10N,例6如图所示,用手握着一个瓶子悬在空中不动,当手握瓶子的力增大时,瓶子受到手的摩

14、擦力将(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若在手握瓶子的力增大时往瓶中加水,瓶子仍然悬在空中不动,则瓶子受到手的摩擦力将(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例题4】用手握住酒瓶,使其口朝上底朝下竖直静止在手中,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酒瓶能静止在手中,是由于手对酒瓶的握力等于酒瓶的重力B酒瓶能静止在手中,是由于酒瓶受到手对它的摩擦力的作用C.手握酒瓶的力增大,瓶子所受摩擦力也随着增大D.向酒瓶注水的过程中,即使手握瓶的力不变,瓶所受的摩擦力也将增大,8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如果路面光滑,汽车将行驶的更快 B.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C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它们之

15、间才可能产生摩擦力D鞋底、轮胎上有凸凹不平的花纹,是为了防止摩擦,(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例6用弹簧秤在水平方向上拉动一个置于地面的物体,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秤示数5N当弹簧秤示数为6N时,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A6N B5N C1N D11N,三、判断摩擦力的方向,例7下图中,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物体B在水平接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C被紧压在竖直墙壁上而处于静止,物体D随皮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试分析:物体A、B、C、D所受的摩擦力方向分别向哪儿?,例8一名中学生正脚踩着自行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向左行驶(如图所示),则该学生自行车的前轮和后轮所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分别向哪儿?

16、若现在他停止踩,而让自行车靠自身的惯性向前滑行,这时自行车的前轮和后轮所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分别又向哪儿?,疑难中考题解析,1如图7所示实验装置,甲重16N,乙重12N,静止时不计弹簧测力计自重,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如下图所示,弹簧秤的重力不计,滑轮光滑,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写出各弹簧秤的示数。,挂在竖直墙壁上的石英钟,它的秒针在走动时会受到转轴处的摩擦阻力和重力的作用。当石英钟内的电池的电能将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表盘上的“”的位置。,(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平衡一对平衡力的合力为零对二力平衡的理解与判断1两个力

17、彼此平衡,一定同时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且四个条件缺一不可。2彼此平衡的两个力,合力为零。3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一定受到一对平衡力或者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为零4判断“相互平衡的二力”与“相互作用的二力”,(3)力和运动的关系,一个物体不受力或只受平衡力时,它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速度的大小和运动方向都不会改变)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所以说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惯性和惯性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及其研究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称为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

18、质,这种性质叫惯性这是牛顿在概括伽利略、笛卡儿等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推理出来的,它虽然阐述的是一种理想情况,但从定律得出的一切推论都是正确的。因此,它是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二)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一切物体”包括静止的物体和运动的物体,即该定律对于所有的物体都普遍适用。2定律中的“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包含了两种情况:一是该物体没有受到任何外力对它的作用,这是理想状况;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于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的效果。3定律结论中的“或”的含义是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即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

19、态。,牛顿第一定律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三)力和运动的关系力可以使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由静止变为运动或使运动的速度大小或方向发生改变,即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物体

20、运动状态改变的各种情况,都必须施加力,因此,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四)对惯性的理解 1惯性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反抗运动状态改变的一种“惰性”。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一切物体包括气体、液体、固体;包括静止的物体和运动的物体、受力的物体和不受力的物体。3惯性有大小,惯性的大小由物体本身的质量决定,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其他外界因素如速度大小、运动状态等无关。,【例题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定律通过斜面小车实验直接得到的B.该定律不能用实验证明,只是一种猜想C.该定律可以用实验来证明,因为它是力学的一个基本定律D.该定律是在可靠的事实基础

21、上,通过科学推理概括出来的,虽然不能用实验来证明,但能接受住实践的检验,【例题2】在无风的天气里,从水平匀速向右飞行的飞机上先后落下三包货物,若不计空气阻力,在地面上的人看到这三包货物下落过程中,在空中排列的情况应该是图1中的,图1,3、如图,在一辆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表面光滑的小车上,静止放置质量为m1、m2的两个小球(m1m2)当车从静止突然水平向右起动时,则两个小球()A一起向左运动,且m2的速度大于m1的速度B一起向右运动,且m2的速度大于m1的速度C一起向右运动,且m2的速度等于m1的速度D对地面仍保持静止,3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1)合力: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

22、力就是那几个力的合力(2)求合力:当同一直线上二力的方向相同时,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力之和,方向与二力方向相同当同一直线上二力方向相反时,合力的大小等于较大的力减去较小的力合力方向与较大的力方向相同,例5、向下抛出质量为5kg的物体,它所受的重力是_N若物体在竖直下落的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3N,它所受的合力大小是_N,合力的方向_,如何选择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我们要选择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作为标准,这个用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改变,叫静止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叫运动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通常我们是以地面或与地面固连的物体作为参照物的,例

23、6、诗句:“满眼风波多内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_和_,2如何求速度(v)路程(s)和时间(t),(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这种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3)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4)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在数值上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5)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用来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快慢情况如生活中:飞机的速度,汽车的速度,人的

24、步行速度,自行车的速度,都是指平均速度(6)速度单位:国际单位:m/s(米/秒)常用单位:kmh(千米/时)换算:l m/s3.6km/h(7)速度计算公式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做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均为:v,例2、一辆汽车在上海到南京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汽车上的速度表指针在如图1所示的位置左右摆动,则汽车从图中位置行驶到南京还需_h,5、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4 m/sB4.8 m/sC5 m/sD6 m/s,3如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1)由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例如:当物体处于静止状

25、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如果它受力,则一定受的是平衡力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它所受的力一定是非平衡力(2)要熟悉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力:如重力,用符号G表示,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还有:压力(F),支持力(N),拉力(F),这一类力属于弹力,产生的条件是施、受力物体互相有挤压作用,且施、受力物体之间互相接触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表面另外还有摩擦力,用符号f表示产生摩擦力时,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3)在分析物体受的力时,一定能找到施力物体(4)在多个物体互相牵连,受力比较复杂时,可选定一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这种方法叫做隔离法,2、如图8,质量是0.5kg的字典,静止

26、在水平桌面上下面能正确的表示字典受力图的是()A B CD 图8,例9、如图7(a),在20N的水平力F的作用下,重6N的物块静止在竖直墙面上,请在图7(b)中画出物块在竖直方向所受力的图示,1、画出图15各图中物体A受力的示意图(a)斜面上的物体A匀速下滑;(b)A被水平传送带匀速传送;(c)车减速前进,悬挂在车厢内的物体A;(d)放在水平桌面上的A物体,受到向右的拉力后匀速直线运动(B未落下),4如何区别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二力平衡的条件我们已经在本节的第一部分进行了复习而相互作用力也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一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而平衡力作用

27、于一个物体,平衡力的应用,(1)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物体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一个物体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受到的力必定是平衡力。(3)已知相互平衡的两个力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便可求出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例题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它一定没有受到外力作用B物体受到了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C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D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它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例3、如图2(a),弹簧所受重力不计,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悬挂一个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几种说法中属于相互平衡的力是()A天花板对弹簧的

28、拉力和弹簧对天花板的拉力B球对弹簧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C弹簧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D球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球的拉力,图2(a),6.学校升国旗时,当国旗匀速直线上升时,下列正确的是 A旗受到的重力和绳对旗的拉力合力为零B旗对绳的拉力和绳对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C旗受到的重力和旗对地球的引力是一对平衡力D旗对绳的拉力和旗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6、如图10的装置中,甲物体重5N,乙物体重3N甲、乙均保持静止状态,不计弹簧测;力计自重,则甲受到的合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A0 N,3 NB0 N,5 N C2 N,5 ND2 N,3 N,7、将B、A两个磁环先后套在光滑的木支架上,并使两磁环

29、相对面的极性相同,此时可以看到上方的磁环A“悬浮”在空中,如图11所示,设两磁环受到的重力相等且都为G,则磁环B对木支架底座的压力F与重力G的大小关系是()AFGBFGCGF2GDF2G,5如何用“惯性”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例7、人站在匀速行驶的船上,竖直向上扔个小球,则小球(不计空气阻力):(1)下落后()A落回到人手中B落到人前方C落到人的后方(2)小球相对于船将做()A直线运动B曲线运动C匀速运动D变速运动(3)小球相对于地面将做()A直线运动B曲线运动C匀速运动D变速运动,图49.如图4所示在横梁下边用细线系一质量较大的金属球,金属球的下面用同样的细线系一小木棒,当用手向下猛拉小木棒时,

30、会被拉断的细线是 A.金属球上面的细线 B.金属球下面的细线C.金属球上面和下面的细线同时被拉断 D.无法判断,图4,9、一杯水放在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突然发生了如图12所示的变化,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列车突然向右启动B列车突然向左启动 C列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D列车向左运动时突然刹车,6物体何时受静摩擦力,有的同学认为:物体静止放在支持面上,就一定受静摩擦力的作用,这个分析是错误的(1)何时产生静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之间产生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物体要发生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叫静摩擦力(2)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和与它方向相反的外力

31、大小相等,7物体受的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如何求合力,(1)当两个力F1和F2在同一直线上时,求这两个力的合力已在前面“命题思路导航”中复习过当这两个力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如何求合力呢?(2)合力的取值范围:合力的最大值为二力之和,最小值为二力之差,在这个范围内的其他值都有可能。,4、一个物体重100N,受到和的空气阻力大小为10N,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物体竖直向上运动时,合力大小是110N,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下B若物体竖直向上运动时,合力大小是90N,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下C若物体竖直向下运动时,合力大小是90N,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下D若物体竖直向下运动时,合力大小是110N,合力的方向竖直

32、向下,8如何分析力和运动的关系,有的同学认为:物体受的力越大,运动就越快;物体受的力越小,运动就越慢,物体不受力,就要静止这种分析实际错误地理解了力和运动的关系从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不受任何力时,也可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当物体受力并且做直线运动时,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1)当物体受平衡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2)当物体受不平衡的外力时,若合力方向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3)当物体受不平衡的外力时,若合力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例1、关于力、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施力物体不一定是受力物体B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C物体不受力,一定处于静止状

33、态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1、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使物体保持静止的原因B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就一定运动,10、如图13所示,用力推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只箱子,但未推动,这是因为()A箱子质量太大B推力小于箱子与地面的摩擦力C推力等于箱子与地面的摩擦力 D箱子的重力大于推力,中考物理专题辅导质量与密度,熟思教育:张勇,考点剖析:,质量和密度是力学中两个重要的物理量,也是物理学的两个基本概念。掌握密度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初中物理知识学习重点。另外,掌握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和天平测密度的方法和

34、技能也是此专题知识的重点。,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原子的核式结构类似太阳系,三、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没有确定的形状,有一定的体积,有流动性,很小,较小,很大,很大,较大,很小,没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容易被压缩,有很强的流动性,1.重大的科学发现对科学理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十世纪前,人们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是不可再分的。一次重大科学发现打破了这种认识。你认为这次发现是下列中的哪一个?()A.中子的发现 B.电子的发现 C.质子的发现 D.夸克的发现2.1mm3的一滴油滴在水面上,充分扩展后面积为3m2.估测一下油分子的直径约为

35、()A.3.310-9m B.3.310-10m C.3.310-8m D.3.310-6m,1质量,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物体的质量由其自身材料构成情况和体积大小来决定当构成物质的材料和物体的体积确定后,物体的质量也就确定了。质量不会随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而改变,它是物体的一种属性。,2天平的使用,天平是力学的基本测量仪器,要求了解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会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会使用游码,会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1)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之前,要先观察天平,认识它的最大量程、标尺上每大格和每小格表示的质量要养成使用任何仪器都必须先了解它的性能和使用方法的习惯。(2)天平是一种

36、比较灵敏的测量仪器,使用时要特别注意使用规则(3)天平调节平衡后,不要更换两个托盘的位置,也不要移动天平的位置,否则就要重新调节天平的平衡。,例8、某同学在测铁块质量的实验中,首先取来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把铁块放在托盘上称质量,如图4所示。(1)分别说出图中所指的天平各部分名称:A是_,B是_,C是_。(2)该同学在实验中出现两次主要的错误是:_;_,3密度,由同种物质构成的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质量相同;由不同种物质构成的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质量一般不同单位体积的物质质量反映了物质的某种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在温度、压强等条件相同

37、的情况下,物质密度总是一定的密度的定义式:,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克厘米3,例1、关于密度公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公式可知 与m成正比,m越大越大B由公式可知 与m成反比,m越大越小C由公式可知当物质的质量m一定时,与 V成正比,当物质的体积一定时,与m成正比D由公式可知物质的质量 m与物质的体积V的比值是定值,4正确使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物质密度,为我们提供了测量密度的原理,利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利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形状固体的体积,由公式 就可以计算出物质的密度关于量筒的使用,首先要观察量筒(或量杯)的刻度,知道它的最大容量和每大格、每小格表示的体积在测量体积时,量筒要放稳,视

38、线要与液体凹面相平。,5密度知识的应用,(1)根据已知物质的密度,对不便直接测定质量而能测定体积的物体,可以利用m V来计算物体的质量。(2)根据已知物质的密度,对难以直接测量体积,而能测量质量的物体,利用V 来计算物体的体积。(3)根据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可以算出物质的密度再通过查密度表可以鉴别物体是什么物质。,例2、质量相等半径相同的空心铜球、铁球和铝球各一个(铜 铁 铝),则空心部分体积最大的球是()A铜球B铁球 C铝球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例4、在调好的天平两盘上各放一铝块和铁块,天平恰能保持平衡,则铝块与铁块的质量之比m铝m铁_,体积之比V铝V铁_(铝2.7103千克/米3,铁7.8103

39、千克/米3),例5、一个瓶子最多能装下500克水,则这个瓶子能装下500克的下列哪种物质()。A浓硫酸B酒精 C煤油D汽油,例6、测石块的密度(1)用调节好的天平称石块的质量把石块放在天平的左盘内,当右盘内有50克的砝码一个,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示时,天平平衡,则石块的质量是_克。图2(2)把石块放入盛有40厘米3水的量筒以后,水面所到达的位置如图36所示,则石块的体积是_厘米3。(3)石块的密度是_千克米3。,例7、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像,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A、B、C三种物质的密度A、B、C和水密度水之间的关系是()A A B C,且 A 水,B A B C,且

40、A 水,C A B C,且 A 水,D A B C,且 A 水,密度题归类,一、基本题:1水的密度是 kg/m3,它的物理意义是 2对密度公式=m/v的正确理解是()。A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 B.同种物质的密度跟其质量成正比 C同种物质的密度跟其体积成正比 D.以上说法都不对,3、甲、乙两金属块,甲的密度是乙的,乙的质量是甲的2倍,则甲的体积是乙的体积的()A0.8倍B1.25倍 C0.2倍D5倍 4、1米3的冰,化成水后,它的质量是 千克,体积是 米3。质量是900千克的水完全结成冰后,体积增大了多少米3?(冰=0.9103Kg/m3),用托盘天平测量烧杯内盐水的质量,有下列一些实验步

41、骤:A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B调节天平横梁平衡。C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的零刻线处。D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E将盐水倒入空烧杯中。F算出烧杯内盐水的质量。以上这些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二、空心问题:,体积为20厘米3的空心铜球的质量为89克,往它的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为225克,问注入的是什么液体?(铜=8.9103Kg/m3),三、合金(混合)问题:,一块金银合金块,其质量为530克,体积为35厘米3。已知金的密度1=19.3103Kg/m3,银的密度2=10.5103Kg/m3,求合金块中含有金子的质量?有一个质量为5千克的合金球,其中铅和铁的体

42、积各占一半,求此合金的密度?,四、瓶子问题:,一个空瓶的质量是0.2千克,装满水后总质量是1千克,这个瓶子最多能装下多少酒精?(酒=0.8103Kg/m3),密度综合问题,为了保护环境,治理水土流失,学校的环保小组测定了山洪冲刷地面时洪水中的平均含沙量(即每立方米的洪水中所含泥沙的质量),治理环境之前,他们共采集了40dm3的水样,称得 其总质量为40.56kg,已知干燥的泥沙的密度泥=2.4103kg/m3,试求洪水中的平均含沙量是多少?,赵军同学在家里想知道某种食用油的密度,于是他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设计了一种求食用油密度的方法。他找来一支直径均匀、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往玻璃管里放人适量的铁砂,管口朝上放入水里,玻璃管竖直浮在水中,静止后测出玻璃管露出水面的长度为总长度的;再把玻璃管放人待测的食用油里,玻璃管竖直浮在油中,静止后测出玻璃管露出油面的长度为总长度的。通过计算他知道了这种食用油的密度。问这种食用油的密度是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