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定额与定员.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245771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318.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定额与定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劳动定额与定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劳动定额与定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劳动定额与定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劳动定额与定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定额与定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定额与定员.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劳动定额与定员,魏 新,教授,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本章要点】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应了解和掌握如下知识:,劳动定额概念工时消耗的分类和时间定额的构成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工作日写实工作抽样测时劳动定员方法,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第一节 劳动定额概述,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生产一定量产品所必须消耗的时间,或在一定时间内生产合格品的数量。定额主要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即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工时消耗是指员工在一个轮班内全部作业时间的消耗。从定额角度看,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工时消耗,可分为定额时间和非定额时间两大类。,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1)定额时间。它是指员工为完成某

2、项生产任务(或工作)所必需消耗的时间。它由作业时间、布置工作地时间、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准备与结束时间四部分组成。(2)非定额时间。它是指那些不是为了完成某项生产任务所必需的时间消耗。非定额时间包括非生产工作时间、管理工作不善造成的损失时间、员工责任造成的损失时间。,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时间定额的构成,是指将定额中应该包括的工时消耗表现在一件产品或一道工序的时间定额之内,可用下式表示:T单件=T作+T布+T休式中 T单件单件时间;T作作业时间T布布置工作地时间;T休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简化计算,布置工作地时间和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通常合并,统称为宽放

3、时间,按占作业时间的百分比数来进行计算,以K表示,即,单件工时定额加上一个零件应该分摊到的准备结束时间,称为单件核算时间定额。,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制定定额,要符合“快、准、全”的要求。这就是说,时间上要快,即能迅速及时制定出定额,以满足生产和管理上的需要;质量上要准,即定额定得准不准,就看其是否达到和满足先进合理的要求;范围上要全,即凡是需要和可能制定定额的工种和项目,都要制定定额。快准全三者之中,准是关键。,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经验估工法它是由定额员、技术人员和作业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依据产品设计图纸、工艺规程和产品实物进行分析,并考虑所使用的设备、工具、原材料及其他条件直接估

4、算制定的方法。,优点:简便易行,工作量小,有一定群众基础,便于定额及时制定和修改。缺点:易受估工人员主观因素影响,技术依据不足,容易出现定额偏高偏低现象,因而定额的准确性较差。适用范围:比较适合用于品种多、变化快、批量小的产品,也适用于新产品试制和临时性任务的安排。,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统计分析法它是根据过去生产同类型产品或相同的零件、工序的实作工时统计资料,在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考虑今后生产技术组织条件可能改变程度,然后确定定额。,优点:简单易行,计算方便,工作量小,既有较大量统计资料为依据,又考虑了当前和生产条件的变化,所以比经验估工法更接近实际。缺点:如果统计资料失准,便会影响制

5、定定额的准确性。为了保证定额质量,必须健全原始记录,加强统计资料分析工作,消除不合理因素,使制定的定额符合生产需要。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条件正常,产品比较稳定,批量较大,原始记录和统计工作比较健全的企业。,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技术测定法它是根据对生产技术组织条件的分析研究,在挖掘生产潜力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观察测定,分析计算制定定额的方法。技术测定法一般按照工时定额各个组成部分,分别确定它们的定额时间。由于确定定额时间的方法不同,技术测定法又可分为分析研究法和分析计算法。,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第二节 工作日写实,工作日写实是对工人整个工作日的时间利用情况,按其时间消耗的顺序,实地观察、记

6、录和分析的一种技术。根据写实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个人写实、集体写实和多机床看管写实。个人写实指由专职的写实人员对一个工人的工作内容和工时消耗进行的写实。集体写实在一个或几个工作地上,对有紧密联系而又单独作业的一组工人进行写实。多机床看管写实对由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同时看管几台设备进行写实。,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准备工作,进行写实,整理分析,(1)明确写实的目的和选择写实对象。(2)熟悉和了解写实对象的全面情况。(3)划分写实项目。(4)训练写实人员。(5)物资准备。(6)向写实对象讲清目的。,(1)正确选择写实的位置。(2)工作日写实必须记录完整的工作班时间。(3)写实人员自始至终集中精力。

7、(4)注意交叉时间的观察、记录。,(1)确定各项活动的延续时间。(2)汇总同类工时消耗(3)计算各类工时消耗占工作日时间和作业时间的比例。(4)分析、研究各类工时消耗的合理性。,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集体工作日写实的步骤和方法与个人工作日写实相同。由于同时要观察几个工人的作业情况,所以应注意以下问题:(1)按预先规定的时间间隔记录。(2)观察的项目和工时消耗的分类应简化,用简略代号记录。(3)每一次观察中,对每个作业岗位,只记录一项工作和时间消耗。(4)集体工作日写实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低于个人工作日写实。所获得的资料一般不作为制定时间标准的依据。,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第三节 工时抽样,工时

8、抽样的程序和工作内容,1明确工时抽样的目的工时抽样的目的,与确定调查对象和活动事项的分类、调查表的设计等有密切关系。工时抽样目的是为测定机器设备的利用率,则机器设备为观测对象,其调查项目可分为“工作”与“空闲”。2调查项目分类调查目的不同,其调查内容亦随之而异。为了避免调查项目互相混淆以及便于记录,应预先明确规定各项目包括的具体内容。,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工时抽样的程序和工作内容,3按现场平面图,确定观察路线及位置工时抽样实施前,要观察现场的平面图,以便确定观察巡回的路线以及观察的具体位置。观察人员按事先规定好的巡回路线,在指定的位置上图8.2为标有巡回路线和观察位置的机器和人员的平面布置

9、图。,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4确定观察次数在以95的可靠性进行工时抽样,其观察次数式中S为准确度(相对误差),一般取S5或10。P为某调查事项出现的概率,但实施工时抽样前,p是未知的。为了确定观察次数,我们可以预先估计一个p值,也可以通过有限次的预备观察来得到。,工时抽样的程序和工作内容,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工时抽样的程序和工作内容,5确定观测时刻为了保证工时抽样结果的正确,观察时刻的确定必须符合随机原则。在确定观察时刻以前,先要知道每天应巡回观察次数。在总的观察次数确定后,可根据一次巡回的观察对象,计算机总共需要观察的巡回次数,再根据工时抽样计划进行的天数,计算出每天巡回观察次数。根据

10、经验,在1个车间内进行抽样,1天作2030次巡回观察,并不算多。,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工时抽样的程序和工作内容,确定观察时刻的方法有三种:(1)不等间隔观察时刻的确定。不等间隔抽样法是利用卡片抽签来确定观察时刻。(2)等间隔抽查。所谓等间隔抽查就是相邻两次观察的时间间隔相等。(3)分层抽查。对于每日规律性很强的周期发生的工作,宜采用分层抽查。,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工时抽样的程序和工作内容,6抽样结果的整理分析当抽样观察次数很多,需要数日连续观察时,观察人员应将每日观察结果进行整理,待全部观察完毕,将数日观察结果汇总,并结合管理图剔除异常值并验证观察次数和抽样精度。,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

11、员,第四节 测时,1明确测时目的,确定测时对象2调查工作地技术组织情况3工序的细分及确定定时点(1)机动时间和手动时间必须分开。机动时间受切削速度、走刀量的影响。手动时间主要受作者技术熟练程度的影响。(2)不变作业要素与可变作业要素要明确区分。(3)规则作业要素与不规则的作业要素应划分清楚。4物资准备及培训观测人员,测时一般按下列三个步骤进行:,一、测时前准备工作,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二、观察次数的确定,误差界限法 对某一作业要素事先观察若干次,求其平均值与标准差,再根据允许的误差界限来计算观察次数,其计算公式为 N 式中 N在5精确度和95可靠性下必须观察的次数 预先实测次数;某作业要素

12、实测时间。,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误差界限法,当可靠度为95,相对误差为 10时 N,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三、测时,1测时的方法主要有归零法、累计测时法、周程测时法和连续测时法。2现场情况的记录。若测时来不及记录某一操作单元的时间,则应在该单元的“R”空格内记“M”,表示失去记录。3剔除异常值。记录之后即着手计算和综合。首先应计算各单元的平均值,但在计算平均值之前,必须检查、分析、剔除观测数值内的异常值。,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四、评定正常时间,时间研究人员在进行时间研究之前,必须了解评比修正方法并进行训练。主要的评比修正方法有:1速度评比法。评比修正就是时间研究人员将所观测到的操作速

13、度与自己理想中的理想速度(正常速度)作想象比较后给予一个评比修正值(系数)。2平准化法。它是将熟练程度、努力程度、工作环境和一致性四项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评比因素。每个评比因素再分为超佳(理想)、优、良、平均、可、欠佳6个高低程度的等级。,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五、确定宽放时间,1增加宽放时间的原因。操作者疲劳、操作者个人需要、操作者听取上级指示及操作者工作中的等待和准备等。2宽放时间的种类。宽放时间的种类主要有:私事宽放、疲劳宽放、迟延宽放、作业宽放和政策宽放。宽放率()(各种宽放时间之和/正常时间)100,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六、制定标准时间,1标准时间的形成。由前面几个步骤,标准时间

14、是由最初用秒表测得的时间,经评比修正为正常时间,然后考虑宽放时间的加入,最后得到标准时间。2时间的计算方法。标准时间的计算公式为:标准时间正常时间(正常时间宽放百分数)正常时间(1宽放率),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第五节 劳动定员,是企业配备各类人员,编制员工需要量计划,确定工薪的依据;是衡量和监督人力使用是否节约或浪费的尺度,是组织竞赛、开展技术革新、挖掘企业潜力,提高劳动效率的有效措施;是改善劳动组织、巩固劳动纪律,明确岗位责任制,实行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前提。,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企业定员应满足以下具体要求:(1)定员水平要先进合理;(2)参照国内外企业的定员标准,并与同行业先进水平

15、,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进行比较;(3)合理确定基本工人与辅助工人的比例、管理人员与员工总数的比例、女工占员工总数的比例等。总之,企业定员必须满足高效率、满负荷和充分利用工时的要求。,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工业企业的全部员工,按其工作性质和所处工作岗位的不同可分为:工人、见习生、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和其他人员。,企业计划期内的总工作量和个人的工作效率是计算定员人数的基本依据。由于各类人员的工作性质和特点不同,计算定员的具体方法也就不同。一般说来,人事定员有以下几种方法:,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1、按工作效率定员它是根据生产任务(工作量)、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出勤来计算定员人数。计算公式

16、如下:凡是有定额的工种,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特别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更适宜采用这种方法。,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2、按设备定员它是根据机器设备的数量,看管定额和设备开动班次来计算定员人数。计算公式如下: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以机械操作为主的工种。,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3、按岗位定员它是根据工作岗位来计算定员人数。这种方法首先要确定需要员工操作的岗位数,然后按各个岗位的工作量、工作效率、开动班次、出勤率等因素来计算定员人数。计算公式如下: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看管大型联动设备或装置的工种。同时还适用于门卫人员的定员。,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4、按比例定员它是按员工总数和某一类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计算某种人员的定员数。计算公式如下: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计算服务人员的定员人数。但某些生产人员也可按这种方法定员。,第八章 劳动定额与定员,5、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业务分工定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通常运用这种方法定员。6、新建企业设计定员设计定员是根据新建企业的技术组织条件,参照国内外同类企业的定员标准或人员配备情况确定。对于国外引进的新项目,原则上按引进设备国家的用人标准配备人员,但必须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加以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