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标准.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246882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标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标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标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标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标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标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标准.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主讲:杨胜华,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处方点评是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处方点评是医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

2、为不规范处方:(一)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二)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三)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无审核调配药师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四)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的;(五)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六)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七)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八)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九)处方修改未签名并

3、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十)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十一)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十二)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十三)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处方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十四)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用药不适宜处方:(一)适应证不适宜的;(二)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

4、;(三)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四)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五)用法、用量不适宜的;(六)联合用药不适宜的;(七)重复给药的;(八)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九)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的。,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超常处方:1.无适应证用药;2.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3.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4.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2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药物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2号),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药物滥用已经成为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威胁的全球化问题,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5、,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药物滥用是指与医疗目的无关,由用药者采用自我给药的方式,反复大量使用有依赖性的药物,利用其致欣快作用产生松弛和愉快感,从而逐渐产生对药物的渴望和依赖,由于不能自控而发生精神紊乱,并产生一些异常行为,经常会导致严重后果。,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麻醉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容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品。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都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一方面有很强的镇痛等作用,是医疗上必不可少的药品,同时不规范地连续使用又易产生依赖性,若流入非法渠道则成为毒品,造成

6、严重社会危害。,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要实行五专管理:专人负责、专用处方、专册登记、专用帐册、专柜加锁。“五专”工作是医疗单位药库、药房管好麻醉药品防止流弊非常重要的环节。,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对本单位执业医师进行有关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知识的培训、考核,经考核合格的,授予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执业医师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处方资格后,方可在本医疗机构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但不得为自己开具该种处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具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根据临

7、床应用指导原则,对确需使用麻醉药品或者第一类精神药品的患者,应当满足其合理用药需求。,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根据WHO癌痛三阶梯治疗指南,癌症疼痛治疗有五项基本原则:(一)首选无创途径给药:如口服,芬太尼透皮贴剂,直肠栓剂,输液泵连续皮下输注等。可依患者不同病情和不同需求予以选择。,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二)按阶梯给药:指镇痛药物的选择应依疼痛程度,由轻到重选择不同强度的镇痛药物。轻度疼痛:首选第一阶梯非甾体类抗炎药,以阿司匹林为代表;中度疼痛:选弱阿片类药物,以可待因为代表,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重度疼痛:选强阿片类药物,以吗啡为代表,同时合用非甾

8、体类抗炎药。两类药合用可增加阿片药物的止痛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三阶梯用药的同时,可依病情选择三环类抗抑郁药或抗惊厥类药等辅助用药。,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三)按时用药:是指止痛药物应有规律地按规定时间给予,不是等患者要求时给予。使用止痛药,必须先测定能控制患者疼痛的剂量,下一次用药应在前一次药效消失前给药。患者出现突发剧痛时,可按需给予止痛药控制。,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四)个体化给药:阿片类药无理想标准用药剂量,存在明显个体差异,能使疼痛得到缓解的剂量即是正确的剂量。选用阿片类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直到缓解疼痛又无明显不良反应

9、的用药剂量,即为个体化给药。,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五)注意具体细节:对使用止痛药的患者,应注意监护,密切观察疼痛缓解程度和身体反应,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镇痛治疗效果。,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精神药品是指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催眠药或具有兴奋作用的中枢兴奋药物。许多镇静催眠药和中枢兴奋药物具有潜在的依赖性,长期使用可产生耐受性,以及躯体和心理依赖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镇静药和抗焦虑药能减轻焦虑症状,安定情绪。然而,在促进和维持近似生理睡眠的同时,一些催眠药物会影响睡眠时相的正常比例,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多数镇

10、静药加大剂量即可产生催眠作用,催眠药过量可引起全身麻醉,更大剂量可引起呼吸和心血管运动中枢抑制进而导致昏迷,甚至死亡。老年人及有呼吸、肝肾功能障碍者,使用镇静催眠药更易发生不良反应。,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对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处方的调配人、核对人应当仔细核对,签署姓名,并予以登记;对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处方的调配人、核对人应当拒绝发药。,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应当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进行专册登记,加强管理。麻醉药品处方至少保存3年,精神药品处方至少保存2年。,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单位应当设立专库或者专柜储存麻醉药品和第一

11、类精神药品。专库应当设有防盗设施并安装报警装置;专柜应当使用保险柜。专库和专柜应当实行双人双锁管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第二类精神药品经营企业应当在药品库房中设立独立的专库或者专柜储存第二类精神药品,并建立专用账册,实行专人管理。专用账册的保存期限应当自药品有效期期满之日起不少于5年。,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于2007年1月25日起施行,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2013.05,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我国抗菌药物滥用的现象非

12、常严重,品种多、使用量大,致使耐药的“超级细菌”增加,长此以往,将面临无药可用的窘境。,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活动目标通过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改进。,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活动范围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重点是二级以上公立医院。,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重点内容(一)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医疗机构负责人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

13、一责任人,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安排;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机构,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二)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医疗机构对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开展调查: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金额,使用量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三)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撑体系。二级以上医院

14、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和临床微生物室,配备感染专业医师、微生物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和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医师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四)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师经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医疗机构明确本机构抗菌药物分级目录,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明确的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和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程序,并能严格执行

15、。,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五)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医疗机构对抗菌药物目录进行全面梳理,清退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和违规促销的抗菌药物品种;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规数量,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

16、过4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5个品规。医疗机构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包括采购抗菌药物的品种、剂型和规格)要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六)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DD

17、D是成人限定日剂量的测量单位,可以不受药品销售价格、包装剂量以及各种药物每日剂量不同的影响反映出药物的使用频度。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每种药日剂量的规定,按规定服用一次药就是1个DDD,DDD越高,说明用药的合理性就越差。我国40DDD的要求是指每百人每天的抗菌药物使用频度,这也是WHO的标准。据了解,现在我国医院抗菌药物平均使用频度达到81DDD,要达到目标尚有很大的差距。,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七)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出现使用量异常增长、使用量排名半年以上居于前列且频繁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企业违规销售以及频繁发生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等情况,及时

18、采取有效干预措施。,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八)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二级以上医院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九)严格医师和药师资质管理。医疗机构对执业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相关专业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调剂资格。,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十)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医疗机构组织感染、药学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专项点评。每个月组织对2

19、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向全院公示;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重要依据。,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十一)建立省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网。(十二)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通报和诫勉谈话制度。卫生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监测情况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进行排序,对于未达到相关目标要求并存在严重问题的,召集医疗机构第一责任人诫勉谈话,并将有关结果予以通报。,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十三)严肃

20、查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大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查处力度。,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医师,卫生行政部门或医疗机构应当视情形依法依规予以警告、限期整改、暂停处方权、取消处方权、降级使用、吊销医师执业证书等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科室,医疗机构应当视情形给予警告、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撤销科室主任行政职务。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视情形给予警告、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处理;问题严重的,追究医疗机构负责人责任。,谢谢!,知识回顾Knowledge Review,谢 谢!,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让我们共同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