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代烃相转移催化反应邻基反应至诚.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247413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卤代烃相转移催化反应邻基反应至诚.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卤代烃相转移催化反应邻基反应至诚.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卤代烃相转移催化反应邻基反应至诚.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卤代烃相转移催化反应邻基反应至诚.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卤代烃相转移催化反应邻基反应至诚.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卤代烃相转移催化反应邻基反应至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卤代烃相转移催化反应邻基反应至诚.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卤代烃 相转移催化反应 邻基反应,(一)卤代烃的分类(二)卤代烃的命名(三)卤代烃的制法(四)卤代烃的物理性质(五)卤代烷的化学性质(六)亲核取代反应机理(七)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八)消除反应的机理(九)消除反应的取向(十)影响消除反应的因素(十一)取代和消除反应的竞争,本章重点:,卤烷的化学性质;SN1、SN2、E1、E2反应的机理,四者间的竞争关系及影响因素;,(一)卤代烃的分类根据与卤原子相连的碳的类型:伯卤烷CH3CH2X、仲卤烷(CH3)2CHX、叔卤烷(CH3)3CX,(二)卤代烃的命名,(甲)普通命名法 烷基名卤素名,(乙)系统命名法 按照烷烃命名法编号,把卤素和支链

2、作为取代基。,(三)卤代烃的制法,烃的卤化(2)从不饱和烃制备(3)从醇制备(4)卤原子交换,烃的卤化 例:,(2)从不饱和烃制备,例:,(3)从醇制备,可增加ROH的浓度或除去水,使平衡右移,(4)卤原子交换,(四)卤代烃的物理性质,(1)沸点和熔点b.p:RIRBrRClRFRH m.p:分子对称性,熔点(2)相对密度分子中卤素原子数目,其相对密度。一元卤代烷中RF、RCl的d1;RBr、RI的d1;多卤代烃的d1。,(五)卤代烷的化学性质,亲核取代反应(2)消除反应(3)与金属反应(4)相转移催化反应,(1)亲核取代反应,亲核试剂(Nu)可进攻 中的正电中心,将X取代。亲核试剂带有孤对电

3、子或负电荷,对原子核或正电荷有亲和力的试剂,用Nu:或Nu表示。常见的亲核试剂有:OR、OH、CN、NH3、H2O等。,(1)亲核取代反应,(甲)水解(乙)与醇钠作用(丙)与氰化钠作用(丁)与氨作用(戊)卤离子交换反应(己)与硝酸银作用,(甲)水解,在H2OOH中进行,得醇。,反应活性:RIRBrRClRF(难),(乙)与醇钠作用,得醚(单纯醚、混合醚)Williamson合成法,例:,(丙)与氰化钠作用,在NaCN的醇溶液中进行,得腈。,该反应是增长碳链的方法之一。(增加一个C)例:,进行亲核取代反应的RX一般是伯卤烷,而仲、叔卤烷的反应产物主要是烯烃。(见E1、E2),(丁)与氨作用,例:

4、,(戊)卤离子交换反应,反应活性:伯卤烷仲卤烷叔卤烷。(参见SN2)生成的NaCl或NaBr不溶于丙酮而形成沉淀,此反应可用于检验氯代烷和溴代烷。,(己)与硝酸银作用,在醇溶液中进行,得卤化银沉淀及硝酸酯,用于鉴别卤烃。,反应活性:叔卤烷仲卤烷伯卤烷。(参见SN1)此反应可用于区别伯、仲、叔卤代烷。例如:,(2)消除反应,消除反应反应中失去一个小分子(如H2O、NH3、HX等)的反应叫消除反应,用E(Elimination)表示。(甲)脱卤化氢 由于X的I效应,RX的H有微弱酸性,在NaOH醇中可消去HX,得烯烃或炔烃:,反应活性:叔卤烷仲卤烷伯卤烷。,消除方向:脱去含氢较少的碳上的氢原子。(

5、查依采夫规则),卤烷的水解反应和脱去HX的反应都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它们常常同时进行,相互竞争。竞争优势取决于RX的结构和反应条件。,例:,注意:,(乙)脱卤素,(3)与金属反应,(甲)与镁反应(乙)与锂反应,(甲)与镁反应,绝对乙醚无水、无乙醇的乙醚。,格代试剂在有机合成上很有用,但它最忌水、忌活泼氢:,制备格氏试剂时,一定要用“干醚”,防止格氏试剂分解。,所以:,(乙)与锂反应,反应活性:RI(太快)RBr(常用)RCl(常用)RF(太慢),Corey-House反应:由烷基铜锂和卤烃制烷烃。例:,烷基锂与卤化亚铜反应生成二烷基铜锂:,(4)相转移催化反应,相转移催化反应(Phase t

6、ransfer catalytic reaction PTC)是化学反应的方式之一。其特点是: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产率高,速率快,选择性好。现举例如下:例1:1-氯辛烷与氰化钠水溶液的反应:,若不加相转移催化剂,加热两周也不反应。,(六)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机理(2)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机理,(1)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机理,反应机理:(动画),反应速率方程:,SN2反应的立体化学:构型转化是SN2反应的重要标志。,一步完成,OH与CH3Br都参与,;CO键的生成与CBr键的断裂同时进行,有过渡态;有 构型转化,手性分子发生SN2反应时,构型翻转。,SN

7、2反应的特点:,例1:,(2)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机理,该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反应机理:第一步,CBr键解离:,反应速率方程:,第二步,生成CO键:,SN1反应的立体化学,如果一个手性分子进行SN1时,其产物为外消旋体:,OH从两个方向靠近中心碳原子的机率相同,SN1反应常伴随着C+的重排:,分步进行;决速步骤为CX解离,单分子反应,有v=kRX;有C中间体,构型保持与构型转化机率相同;常伴有C的重排。,SN1的特点:,(七)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烷基结构的影响(2)卤原子的影响(3)亲核试剂的影响(4)溶剂极性的影响,烷基结构的影响(甲)烷基结构对SN2反应的影响,SN2反应活性:C

8、H3X1RX2RX3RX,(乙)烷基结构对SN1反应的影响,决定SN1反应速度的是C稳定性。SN1反应活性:3RX 2RX 1RX CH3X,例如,在甲酸水溶液中,RBr的水解相对速度为:(CH3)3CBr(CH3)2CHBrCH3CH2BrCH3Br,问题:(CH3)3CCH2Br(A)或(CH3)3CBr(B)在水甲酸溶液中何者水解速度快?(考虑C+稳定性),答案:反应速度:BA,综上所述:,即:3RX主要进行SN1反应;1RX主要进行SN2反应;2RX同时进行SN1和SN2,但SN1和SN2速度都很慢。,(2)卤原子的影响,SN1和SN2反应活性:R-IR-BrR-ClR-F,(3)亲核

9、试剂的影响,亲核性试剂亲碳原子核的能力;,试剂的亲核性对SN1反应速率影响很小;试剂的亲核性,有利于SN2(Nu首先进攻C)。例:,同一周期的原子作为亲核中心时,原子序数越大,亲核性越弱。例1:亲核性:NH2HOF,NH3H2O同一族的原子作为亲核中心时,变形性大者呈现出较强的亲核性。这与碱性的强弱次序相反。例如:亲核性:IBrClF,HSHO,H2SH2O,(4)溶剂极性的影响,极性强、介电常数大的溶剂有利于SN1;极性弱、介电常数小的溶剂有利于SN2;Why?,(八)消除反应的机理,双分子消除反应(E2)机理(2)单分子消除反应(E1)机理,双分子消除反应(E2)机理与SN2相似,一步完成

10、,有过渡态,v=kRXOH-,(2)单分子消除反应(E1)机理,与SN1相似,分步进行,生成活性中间体C:,特点:两步完成,有中间体C,v=kRX,由于中间体C的形成,E1反应可发生重排:,(九)消除反应的取向,卤代烃发生消除反应时,遵循查依采夫规则,消去含氢较少的C上 氢,生成取代基较多的烯烃。,(十一)取代和消除反应的竞争,消除反应与取代反应都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相互竞争。,这就需要根据卤代烷的结构控制反应的条件。,(1)烷基结构的影响,3RX易消除,1RX易取代。,例1:,例2:,例3:,(2)进攻试剂的影响,亲核性强的试剂有利于取代(进攻C);碱性强的试剂有利于消除(进攻H)。例:,增加试剂用量有利于SN2、E2(v SN2=k SN2 RXOH-,v E2=k E2 RXOH-)减少试剂用量有利于SN1、E1(v SN1=k SN1 RX,v E1=k E1 RX),(3)溶剂的影响,极性大的溶剂有利于取代(电荷相对集中);极性小的溶剂有利于消除(电荷更为分散)。例:,(4)反应温度的影响,反应温度高更有利于消除(断CH和CX),反应温度低有利于取代(断CX)。,本章重点:,卤烷的化学性质;SN1、SN2、E1、E2反应的机理,四者间的竞争关系及影响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