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249980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咏怀古迹(其三)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咏怀古迹(其三)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咏怀古迹(其三)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咏怀古迹(其三)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咏怀古迹(其三)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咏怀古迹(其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咏怀古迹(其三)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追溯历史的踪迹,2.内容:缅怀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明人王嗣奭在杜臆中有很好的解释:“怀庾信、宋玉,以斯文为己任也;怀先主、武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宫见妒,与入朝见妒者,千古有同感焉。”,3.主旨:借古迹古人抒发自己的心怀(漂泊之感和思念故乡之情)。,1.诗体: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解题,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杜甫,悲哉,秋之为气也!宋玉九辩的悲秋主题,使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情深意长的悲秋之作。把秋季万

2、木黄落、山川萧瑟的自然现象,与诗人失意巡游、心绪飘浮的悲怆有机地结合起来,人的感情外射到自然界,作品凝结着一股排遣不去、反覆缠绵的悲剧气息,勾起人们对自然变化、人事浮沉的感喟,千古之下,仍感动着无数读者。,因声求气:就是感受诗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把握诗的精神。,一轮诵读,因声求气,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缘景明情:通过品味诗歌的意象或景或物或人或事,连缀成画面,体会独特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感情。,二轮诵读,缘景明情,自读诗歌,思考讨论:这首

3、诗塑造的人物形象是谁?,王昭君,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怨恨,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杨贵妃,昭君出塞王昭君约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宝坪村(今湖北省宜昌兴山县昭君村)。其父王穰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擅弹琵琶,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公元前36年,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登上雕花龙凤官船顺香溪,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到达京城长安,为掖庭待诏。传说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

4、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此事无正史可考。有诗云“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王安石明妃曲)。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王昭君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王妻),安宁始得保障。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展

5、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当时,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又生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居次”意为公主)。王昭君去世后,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到了晋朝,为避晋太祖司马昭的讳,改称明君,史称“明妃”。,昭君怨恨什么?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思念故乡的幽怨。,环珮空归月夜魂,画图省识春风面,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昭君怨恨什么?,思考:,昭君远

6、嫁对她个人来说,毕竟是一种不幸。这种不幸又是怎样造成的呢?,思考:,昭君远嫁对她个人来说,毕竟是一种不幸。这种不幸又是怎样造成的呢?,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统治者的昏庸造成的。,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千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乐,正是昭君在诉说着她的怨恨!这两句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既有对她的赞扬,又有对她的同情。读到这里,我们的耳边好像又响起了那深沉、幽怨的琵琶声!,(三)三轮诵读,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就是为理解某个人的作品,而了解这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

7、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思考:,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漂泊西南,有家难归(千载怨恨)(深沉怨恨),借古咏怀,1、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首联一开始并没有写她的怨恨,写的是“群山万壑赴荆门”,描绘了一幅图画。有什么作用?,(四)四轮诵读,品味语言,“群山万壑赴荆门”,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

8、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其中的“赴”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邦,嫁到异域,并在那里度过一生,确实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而这雄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强的性格的象征。,(四)四轮诵读,品味语言,2、赏析“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试分析该联中“独”的表达效果。,“独”实写青冢,虚写昭君远离故土的境遇,虚实结合写出了昭君远离故土后心灵的孤独之情。,(四)四轮诵读,品味语言,3、“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空在此处是徒然的意思,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葬于塞外,不能归汉,

9、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可见其怀念故土之心是多么强烈啊!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四)四轮诵读,品味语言,小结: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遗恨绝域,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的感慨。,五轮诵读,吟咏诗韵,借古咏怀,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借古咏怀,或感慨个人遭遇,或

10、抨击社会现实。如杜甫咏怀古迹、李商隐马嵬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或者直接题以古迹的名称。,怀古诗,鉴赏重点:1、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在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2、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3、领悟感情。诗人怀古咏史,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如王安石和杜牧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然

11、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贾生就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杰作。贾生 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怀古诗内容特点1、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表达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志向。2、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是批判,多借古讽今。3、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批判统治者昏庸,不予重用。4、表达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和同情,讽刺统治者昏庸腐朽。,4、分析写法:在构

12、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百花齐放,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生发的,如清人刘献廷的“六奇已出陈平计,五饵曾闻贾谊言。敢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王昭君),对汉元帝的统治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对比,或侧面烘托等。如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汴河怀古 晚唐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解说:汴河曲第一句就是景物描写,曾经是隋朝宫殿的地方,现已经长满杨柳,着重表现的昔盛今衰之情。汴河怀古以议论起笔,从通常所说“隋亡为此河”说开,认为隋炀帝南巡仅就开通大运河而言,他的

13、功劳不次于治水的大禹。,鉴赏咏史诗四步骤,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要体会意图)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感情)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分析写法),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请简要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学以致用:,咏史怀古诗 鉴赏,项羽垓下战败,逃至此地,乌江亭长驾船请他渡过江东。项羽说:“我当年与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自刎。,1

14、、弄清史实,咏史怀古诗 鉴赏,杜诗认为项羽还可能卷土重来的原因是什么?王诗认为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的根据是什么?,杜诗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不灰心,重整旗鼓,再争取胜利也是可能的。王诗却认为项羽已经众叛亲离,丧尽人心,江东子弟不可能再为他卖力了。,2、体悟感情,两首诗有何不同之处?,杜牧诗一开始就提出自己的观点,再用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设想做证据宣扬了百折不挠的精神,颇有积极意义。王安石的诗先分析项羽面临的形势,再针对杜诗的说法,说明项羽人心丧尽,不可能卷土重来。,3、分析技巧,杜牧诗用不大肯定的语气来表述,表示推测,实际上是借题发挥。王诗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两诗末句表达

15、方式有何不同?,西施滩 崔道融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西施 罗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注:据史记载,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困于会稽,派大夫文种贿赂吴国太宰伯嚭,送宝器,美女(西施在其中)到吴国求和,从此越王勾践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其后终于灭掉了吴国。,学以致用(一),、两首诗都针对“红颜祸水”这一传统的历史观念,为西施反案,但立意有深浅之别。请作简要分析。、两首诗的作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时,所用的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两首诗的三、四句作简要赏析。,思考题:,体悟感情,分析写法,1、两首诗都针对“红颜祸水”这一传统的历

16、史观念,为西施反案,但立意有深浅之别。请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崔道融的诗同情西施,为西施个人鸣不平,立意较浅。罗隐的诗写出了“家国兴亡自有时”的自然规律,胜败兴亡乃自然规律,岂是一弱女子能左右?结句引发人们深刻的思考,立意较深。,2、两首诗的作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时,所用的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两首诗的三、四句作简要赏析。,参考答案:崔诗“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借景抒情、比喻罗诗“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对比、反问,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此诗系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问题:1、前两联表现怎样的景色?2、后两句用什么手法,表现怎样的感情?,学以致用(二),参考答案:1、作者用凤凰的飞去象征六朝繁华不复存在,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三四句是说吴国昔时繁华的宫殿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了坟墓,。这是对凤去台空的进一步抒写。2、“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喻修辞的运用,含蓄表达了诗人思想感情,表达了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