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运动总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运动总复习.ppt(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三物理第一轮总复习,第一章 直线运动,(2013届),1机械运动、参考系、坐标系(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2)参考系: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参照物称为参考系,也就是假设静止的物体同一个运动,如果选不同的物体做参考系,观察结果可能不同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通常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做参考系较为方便(3)坐标系:一般说来,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第一课时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4)参考系选取的原则任意性:在运动学中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但是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对物体运动
2、的描述不同方便性:在实际问题中,参考系的选择应以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基本原则例如卫星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绕月球运动时,应以月球为参考系合理性:参考系的选择要合理确定性:在研究同一问题的过程中,参考系选择之后就不宜再变化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3、甲、乙、丙三个观察者同时观察一个物体的运动。甲说:“它在做匀速运动。”乙说:“它是静止的。”丙说:“它在做加速运动。”这三个人的说法()A.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对B.三个中总有一人或两人的说法是错误的C.如果选择同一参考系,那么三个人的说法都对D.如果各自选择自己为参考系,那么三个人的说法就可能都对,D
3、,【解析】如果被观察物体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甲、乙、丙相对于地面分别做匀速运动、静止、加速运动,再以他们自己为参考系,则三个人的说法都正确,A、B错误,D正确;在上面的情形中,如果他们都选择地面为参考系,三个的观察结果应是相同的,因此C错误。,例与练,【例题】某人划船逆流而上,当船经过一桥时,船上一小木块掉在河水里,但一直航行至上游某处时此人才发现,便立即返航追赶当他返航经过1 h追上小木块时,发现小木块距离桥有5 400 m远,若此人向上和向下航行时船在静水中前进速率相等试求河水的流速为多大?,解法一:选水为参考系,小木块是静止的;相对水,船以恒定不变的速度运动,到船“追上”小木块,船往返运
4、动的时间相等,各为1 h。,桥相对水向上游运动,到船“追上”小木块,桥向上游运动了位移5 400 m,时间为2 h易得水的速度为0.75 m/s,解法二:若以地面为参考系,水的速度设为v1,船在静水中的速度设为v2,划船者向上游运动时间为t1,向下游运动时间为t2,则对木块:v1(t1t2)5 400 m对小船:(v1v2)t2(v2v1)t15 400 m已知t23 600 s,解得,t13 600 s,v10.75 m/s.,2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是对实际物体的科学抽象,并不是实际存在的(2)物体能视为质点的判断依据是:所研究的问题涉及的尺度远远
5、大于物体本身尺度,或者该问题着重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是物体的转动,(3)对质点模型的理解,质点是理想化模型:质点是对实际物体科学的抽象,是研究物体运动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对实际物体进行的近似,是一种理想化模型,真正的质点是不存在的质点只占位置不占空间:质点是只有质量而无大小和形状的点,质点占有位置但不占有空间,(3)物体可被看成质点的几种情况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如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随传送带的运动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如汽车在运行时,虽然车轮转动,但我们关心的是车辆整体的运动快慢,故汽车可看成质点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
6、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成质点,如研究火车过桥的时间时就不能把火车看成质点,但研究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所用时间时就可把火车看成质点,4、在下列各物体中,可视作质点的物体有()A.研究公路上行驶的汽车B.研究转动的汽车轮胎上各点的运动情况C.表演精彩动作的芭蕾舞演员D.乒乓球运动员接球时的弧旋球,A,5、在下列情况下,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是()A.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B.研究“嫦娥二号”卫星绕月球飞行C.研究地球昼夜交替D.研究月球圆缺,B,例与练,3时刻和时间,时刻:,时间:,三、矢量、标量,时间 速度 质量 长度 力,标,标,标,失,失,概念,举例,四、位移和路程,ACB为
7、位移,其特点为:有大小、有方向是矢量,并且大小只与始末位置有关,ADB为路程,其特点为:有大小、没方向是标量,其大小不但与始末位置有关还与路径有关,运动员沿400m跑道跑一圈,问它的路程和位移 分别是多少?,路程为400m、位移为0m,概念,图例,举例,4.位移和路程,6、质点的位移和路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运动的方向B.路程是标量,即位移的大小C.质点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D.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位移可能相同,CD,7、如图所示,某质点沿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a点运动到b点,则它通过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A.0;0B.2r,向东;rC.
8、r,向东;rD.2r,向东;2r,B,例与练,5.速度和速率,8、物体运动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等于物体的平均速率B.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不小于物体的平均速率C.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不大于物体的平均速率D.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可以等于零,但平均速率一定大于零,CD,9、一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1)若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2)若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例与练,6加速度,(1)加速度是矢量,其正负号只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或相反。(2)物体有加速度时
9、,速度大小不一定变化,即加速度既可描述速度大小变化的快慢,也可描述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3)a=v/t是加速度的定义式,加速度的大小由物体受到的合力F与物体的质量m共同决定,加速度的方向也由合力的方向决定。(4)在st图象中,图线上各点的斜率等于该时刻质点的速度。(5)在vt图象中,图线上各点的斜率等于该时刻质点的加速度。,(6)加速度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之间无必然联系,加速度的大小对应于速度变化量和时间的比值,即速度的变化率的大小,针对训练31:(2010年福建省泉州四校一次摸底)关于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就越大B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
10、,加速度就越大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就越大D物体的加速度的方向,就是速度的方向,C,10、齐尼亚当选为2010年墨西哥春季联赛最佳球员,在某次比赛中,足球以8 m/s的速度飞来,他在0.2 s的时间内将足球以12 m/s的速度反向踢出足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为_m/s2,方向与_m/s的速度方向相反,解:以球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速度变化量为:,方向与8m/s的速度方向相反。,例与练,100,8,11、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A.在时刻t2以及时刻t5两木块速度相同B.在
11、时刻t3两木块速度相同C.在时刻t3到时刻t4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D.在时刻t2到时刻t5之间两木块的平均速度相同,CD,例与练,12、如图所示是汽车的速度计,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图甲所示位置,经过8s后指针指示在如图乙所示位置,若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加速度约为()A.11 m/s2B.5.0 m/s2C.1.4 m/s2D.0.6 m/s2,C,例与练,13、一只蜜蜂和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同样大小的速度并列运动。如果这只蜜蜂眼睛紧盯着汽车车轮边缘上某一点(如粘着的一块口香糖),那么它看到的这一点的运动轨迹是(),A,解析:蜜蜂和汽车速度相
12、同,因此就好像是蜜蜂在车轴上看车轮边缘上一点的运动一样,其运动轨迹是圆,A正确。,例与练,14、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的速度是10 m/s,那么,这个物体()A.在这个时刻之前0.1 s内的位移一定是1 mB.从这个时刻起1 s内的位移一定是10 mC.从这个时刻起10 s内的位移可能是50 mD.从这个时刻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通过100 m的路程所用时间为10 s,CD,例与练,15、如图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如图飘扬。在河面上的两条船上的旗帜分别如图示状态,则关于两条船的运动状态的判断,结论正确的是()A.甲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B.甲船肯定是静止的C.乙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D.
13、乙船可能是静止的,C,例与练,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加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2、分类:,3、基本规律,速度公式:,位移公式:,速度位移关系式:,匀加速直线运动:a与v方向相同。,匀减速直线运动:a与v方向相反。,第二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4、应用公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以上各式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以上各式均是矢量式,应用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符号,一般情况下,我们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与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取正值,反向的物理量取负值。(3)对匀减速直线运动,要注意减速为零后又反向匀加速的情况,以上各式均包含了这种情况,比如一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其位移为s时所
14、用的时间应有两个解。(4)对匀减速直线运动,要注意减速为零后停止,加速度变为零的实际情况,如刹车问题,注意题目给定的时间若大于“刹车”时间,则“刹车”时间以外的时间内车是静止的。,提醒:物体做加速还是减速运动,不是由加速度的大小决定,而是取决于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关系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方向相反则做减速运动,(5)以上各式涉及到五个物理量,在v0、v、a、t、s中只要已知三个,其余两个就能求出。,二、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几个常用的结论(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依据:saT2,即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可以推广到smsn(mn)aT2.判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依据,(2)平均速度:,即某
15、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3)中间位置的速度: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可以证明,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三、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比例关系(1)前1T、前2T、前3T内的位移之比为149.(2)第1T、第2T、第3T内的位移之比为135.,(3)前1s、前2s、前3s所用的时间之比为,对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逆向等效处理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就可利用上述结论进行判断,(4)第1s、第2s、第3s所用的时间之比为,2、初速度为v0=20m/s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刹车后以大小为4m/s2的加速度匀减速运动。求汽车停下之前最后1s的
16、位移。,解析:汽车停下之前最后1s的位移大小和汽车以4m/s2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加速1s的位移大小相等,例与练,1、一观察者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当列车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运动时()A.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之比是B.每节车厢经过观察者所经历时间之比是C.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1:3:5:D.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1:2:3:,AC,4、有一个质点在连续12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个4 s内位移为24 m,在最后一个4 s内位移为56 m,求质点的加速度和初速度。,答案:1 m/s2 4 m/s,3、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 s内通过的位移是3
17、m,则()A.第3 s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B.物体的加速度是0.4 m/s2C.前3 s内的位移是 6mD.3 s末的速度是4 m/s,A,例与练,5、一个小球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3 s后到斜面底端B点,并开始在水平地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又经过9 s停止于C点,如图所示,设小球经过B点时速度大小不变,则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距离与水平面上的运动的距离之比是()A.1:1 B.1:2 C.1:3 D.3:1,C,例与练,6、汽车刹车后开始做匀减速运动,第1 s内和第2 s内的位移分别为3 m和2 m,那么从2 s末开始,汽车还能继续向前滑行的最大距离是()A.1.5 m
18、 B.1.25 mC.1.125 m D.1 m,C,例与练,7、在距地面h=10m高度处以初速度v0=4m/s竖直上抛一小球,求小球运动到距离抛出点为0.75m处的时间。(取g=10m/s2),答案:0.3s 0.5s 约0.96s,8、以36 km/h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汽车在刹车后第2 s内的位移是6.25 m,则刹车后5 s内的位移是多少?,解析:设汽车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由于v0=36 km/h=10 m/s,据位移公式可得第2 s内的位移:s=v0t2+(1/2)at22-v0t1-(1/2)at12=v0(t2-t1)+(1/2)a(t22-t12)即6.
19、25=10(2-1)+(1/2)a(4-1),解得a=-2.5 m/s2。设刹车后经过时间t停止运动,则 t=v-v0/a=(0-10)/(-2.5)s=4 s。可见刹车后5 s的时间内有1 s是静止的,故刹车后5 s内的位移为 s/=v0t+(1/2)at2=104+(1/2)(-2.5)42 m=20 m 或者用s/=vt求解,即s/=(10+0)/24 m=20 m 或者用v2-v02=2as求解,即 s/=v2-v02/2a=-100/(-22.5)m=20 m。,例与练,9、(2008全国)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s1,BC间的距离为s2,一物体自O点由静
20、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例与练,10、一木块以某一初速度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下来若此木块在最初5 s和最后5 s内通过的路程之比为115,问此木块一共运动了多长时间?,例与练,1st图象(1)意义:反映了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 规律(2)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意义斜率的大小:表示该时刻物体瞬时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四、运动的图象,图象平行于t轴,说明斜率为零,即物体的速度为零,表示物体静止。图线斜率为正值,表示物体沿与规定正方向相同的方向运动;图线斜率为负值,
21、表示物体沿与规定正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3)应用要点:,两图线相交说明两物体相遇,其交点的横坐标表示相遇的时刻,纵坐标表示相遇处相对参考点的位移.,图象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图象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图象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11、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个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丙两物体的运动轨迹为曲线,乙物体的运动轨迹为直线B.甲乙丙三个物体的运动轨迹均为直线C.甲做减速运动,乙做匀速运动,丙做加速运动D.甲乙丙的平均速度相等,BCD,例与练,12、如图所示表示甲、乙两运动物体相对同一原点的s-t图象,下面有关说法中正
22、确的是()A.甲和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s0C.乙运动的速度大于甲运动的速度D.乙比甲早出发t1的时间,ABC,例与练,13、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xt图象,对线段OA、AB、BC、CD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A段运动最快BAB段静止CCD段表示的运动方向与初始运动方向相反D运动4 h汽车的位移大小为60 km,BC,例与练,14、小王讲了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按照小王讲的故事,兔子和龟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由该图可知()A.兔子和龟是同时同地出发的B.兔子和龟在比赛途中相遇了两次C.龟做匀速直线运动,兔子沿折线运动D.龟先到达终点,BD,例与练,2vt图
23、象(1)意义:反映了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意义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3)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速度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它们的代数和表示总位移,算术和表示路程.,图线与横轴t所围的面积的数值等于物体在该段时间内的位移。,(3)应用要点:,两图线相交说明两物体在交点时的速度相等,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
24、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图线平行于t轴,说明斜率为零,即物体a=0,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线的斜率为正值,表示物体的加速度与规定正方向相同;图线的斜率为负值,表示物体的加速度与规定正方向相反。,15、如图所示为同时同地出发的甲乙丙三个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三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B.甲丙两物体做曲线运动,乙做直线运动C.甲物体先加速后减速,丙物体一直做加速运动D.甲丙两物体都做加速运动,甲物体的加速度一直减小,丙物体的加速度一直增大,D,例与练,16、(2010年广东卷)如图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得到的正确结果是()A01 s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B
25、02 s内的位移大小是3 mC01 s内的加速度大于24 s内的加速度D01 s内的运动方向与24 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BC,例与练,17、设物体运动的速度为a,速度为v,位移为x,现有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图象如图所示,假设物体在t=0时的速度均为零,则其中表示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的图象是(),C,例与练,第三课时 追及和相遇问题,阅读导与练P9 11页的内容,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直线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v0,若前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住后,后车以前车刹车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前车在刹车过程中所行的距离为s,若要保证两辆车在上述情况中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
26、应为()A.1 s B.2 sC.3 s D.4 s,B,例与练,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待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a=3 m/s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v=6 m/s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超过汽车。试问: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赶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解析:当两车的速度相等时,两车间的距离最大,则at=v,代入数据解得:t=2 s.,两车间的最大距离为:,例与练,车从静止开始以a=1 m/s2的加速度前进,车后相距s025 m处、与车运动方向相同的某人同时开始以v=6 m/s的速度匀速追车,能否追上?若追不上,求人、车间的最小距离为多少?,例与练,如图
27、所示,公路上一辆汽车以v1=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行至A点时,一人为搭车,从距公路s0=30 m的C处开始以v2=3 m/s的速度正对公路匀速跑去,司机见状途中刹车,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结果人到达B点时,车也恰好在B点。已知AB=80 m,求:(1)汽车在距A多远处开始刹车?(2)刹车后汽车的加速度有多大?,解析:(1)人、车到达B点所用时间,设汽车匀速运动时间为t1,则:解得t1=6 s汽车刹车处离A点距离L=v1t1=60 m.,(2)刹车加速度,方向与v1反向.,例与练,(2011天津卷)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
28、点()A第1s内的位移是5m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C任意相邻1s内的位移差都是1mD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D,例与练,(2011安徽卷)一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x所用的时间为t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x所用时间为t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 B C D,A,例与练,(2011海南卷)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在06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 B.在06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C.在04s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m/sD.56s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负功,BC,例与练,(2011全国理综)甲乙两辆汽车
29、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解析:设汽车甲在第一段时间间隔末(时间t0)的速度为v,第一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s1,加速度为a,在第二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s2。由运动学公式得,甲车行驶的总路程为:,例与练,解析:设汽车乙在第一段时间间隔末(时间t0)的速度为v/,第一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s1/,在第二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s2/。由运动学公
30、式得,(2011全国理综)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乙车行驶的总路程为:,甲、乙两车各自行驶的总路程之比为:,(2010天津)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该质点在前8 s内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A0.25 m/s向右 B0.25 m/s向左C1 m/s向右 D1 m/s向左,B,例与练,(07海南卷)两辆
31、游戏赛车、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时两车都在同一计时线处,此时比赛开始。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图如图所示。哪些图对应的比赛中,有一辆赛车追上了另一辆(),AC,例与练,(07宁夏卷)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中(如图),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 s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010 s内两车逐渐靠近B在1020 s内两车逐渐远离C在515 s内两车的位移相等D在t10 s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C,例与练,(07全国卷)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
32、保持9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m处作了标记,并以v=9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m。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例与练,解:(1)设经过时间t,甲追上乙,则根据题意有:将v=9m/s;s0=13.5m代入得到:t=3s,再有 v=at解得:a=3m/s2(2)在追上乙的时候,乙走的距离为s,则
33、:代入数据得到 s=13.5m所以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s=20-13.5=6.5m,(06广东卷)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B20秒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C60秒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D40秒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m,C,例与练,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B.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C.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
34、度的大 小总比甲车的大D.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BC,例与练,如图所示,是A、B两质点在一条直线上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则()A两个质点一定从同一位置出发B两个质点一定同时由静止开始运动Ct2秒末两质点相遇D0t1秒的时间内B质点可能在A质点的后面,BD,例与练,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时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变速直线运动B两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是1 s末和4 s末C乙在前2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 s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D06 s内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方向始终相同,B,例与练,AB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朝同一方向运动,如图所示为两车
35、运动的v-t图象。下面对阴影部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若两车从同一点出发,它表示两车再次相遇前的最大距离B.若两车从同一点出发,它表示两车再次相遇前的最小距离C.若两车从同一点出发,它表示两车再次相遇时离出发点的距离D.表示两车出发时相隔的距离,A,例与练,1.定义:物体不受其他因素影响,只在重力作用下从 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3.运动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 运动.,2.特点:只受重力:ag;初速度v00.,一、自由落体运动,4.自由落体加速度: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第四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方向
36、: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大小:随地点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计算中取g=9.8 m/s2 题中有说明或粗略计算中也可取g=10 m/s2.,在地球表面上从赤道到两极,重力加速度随纬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在地球表面上方越高处的重力加速度越小。在其他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不可简单认为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相同。,5.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二、竖直上抛运动,1、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去,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2、基本特征:只受重力作用且初速度竖直向上,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a=-g.,3、竖直上抛运动的基本规律速度公式:位移公式:速度位移关系:上升的最大高度:上升到最大高度时所
37、用时间:,(1)对称性如图所示,一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A、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最高点,则:时间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tABtBA.,4、对竖直上抛运动的理解:,速度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能量对称性物体从AB和从BA重力势能变化量的大小相等,均等于mghAB.,(2)多解性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个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造成双解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这个特点,一、实验原理1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都是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46 V,
38、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220 V当电源频率是50 Hz时,它每隔0.02 s打一次点2若纸带上相邻点间的位移差sn1sn0,则物体做匀速运动若sn1snC(非零常数),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五课时 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3根据纸带求加速度的方法,(1)用“逐差法”求加速度设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s1、s2、s3、s4、s5、s6,根据s4s1s5s2s6s33aT2(T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求出:,再算出a1、a2、a3的平均值,就是物体运动的加速度,(2)用vt图法:即先根据(n=1,2,3,)求出打第n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v1、v2、v3、v4、v5,后作出vt图线,图
39、线的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3)公式法:利用求得的各瞬时速度值,按加速度的定义求加速度。即,用“逐差法”,二、实验器材电磁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纸带,小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三、实验步骤1如图,把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并在细绳的另一端挂上合适的钩码,放手后小车能在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
40、上打下一系列小点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两次,4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确定计数点并标记为了测量方便和减少误差,通常不用每打一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而用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就是T0.02s50.1s在选好的开始点下标明0,在第六点下面标明1,在第十一点下面标明2,在第十六点下面标明3点0、1、2、3叫做计数点,如图所示,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是s1、s2、s3,5用毫米刻度尺测量s1、s2、s3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6根据测量结果,利用“实验原理”中给出的公式算出加速度并求出平均值,四、注意事项1.细绳尽可能与平板平行,以确保细绳对小车的拉力不变.2应先接
41、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再释放小车3释放小车时应将小车放在离定滑轮稍远且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以便在纸带上打出足够多的点4每当小车到达终点时,都要提前用手将小车按住,以免它和定滑轮碰撞并跌落在地面上,5每次更换新纸带,都要随时断开电源,并将复写纸的定位轴前后移动一下,使振针打在复写纸的不同圆周上,以保证打出清晰的点6要在钩码落地处放置软垫或砂箱,防止撞坏钩码7小车的加速度宜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50 cm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78个计数点为宜8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应尽可能地一次测量完毕(可先统一量出各计数点到计数起点0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A
42、,关于“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的操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长木板不能侧向倾斜,也不能一端高一端低B.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紧靠在打点计时器上C.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后再释放小车D.要在小车到达定滑轮前使小车停止运动,例与练,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的操作中有以下实验步骤,其中错误或遗漏的步骤有(遗漏步骤可编上序号G、H)_。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源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适当重的钩码D.取下纸带E.将平板一端抬高,轻推小车,使小车能在平板上做匀速运
43、动F.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将以上步骤完善,并按合理顺序填写在横线上。_。,A中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D中应先断开电源,使打点计时器停止工作。应补充G,换上纸带,重复实验三次,B F E C A D G,例与练,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所示的纸带,按时间顺序取0,1,2,5共6个计数点,15每相邻两点间各有四个打印点未画出.用刻度尺测出1,2,5各点到0点的距离分别为10.92 cm,18.22 cm,23.96 cm,28.30 cm,31.10 cm,通过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则物体的加速度为_m/s2,在打出计数
44、点3时物体速度的大小为_m/s,打点4时物体速度的大小为_m/s,打点5时物体速度的大小为_m/s.,解析:各点间的距离:s1=d2-d1=7.30 cms2=d3-d2=5.74 cms3=d4-d3=4.34 cms4=d5-d4=2.80 cm,例与练,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取下一段纸带研究,如图所示,设0点为计数点的起点,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第一个计数点与起始点间的距离s1_ cm,计算此纸带的加速度大小a_ m/s2;物体经第3个计数点的瞬时速率为v3_m/s.,解析:s26 cm,s315 cm6 cm9 cm,由于s3s2s2s1,所以s12s2s33 cm,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5t0.1 s,,所以:,所以:,例与练,由地面竖直上抛一物体,通过楼房上1.55m高的窗户,需要0.1s,当物体下落时,由窗户下檐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是0.2s,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不计空气阻力,g=10ms2),解:设 初速度为v0 最大高度为hm,由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知:当物体下落和上升通过同一个区域的时间相同,则由地面运动到窗户下檐所用的时间也是t2=0.2s,,根据推论有:,由地面以向上运动减速到所用的时间是:,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例与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