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ppt(1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A Visual Approach to Park Design,图 1,好的公园设计就是要使游客尽情享受游玩,使他们精神焕发,兴趣盎然,并满足他们的行为需要。,图 2,所谓设计就是要表达设计者对一个场地将怎样被人使用的意图。,当人们没有按设计意图来使用公园时,有理由追问一下,设计本身应该承担多大的责任。,图 3,“人看人”,这是一种大家都喜好的活动,可把它作为一种设计工具。,图 4,图 5,注意人们聚集的地方。,图1.1,为什么人们在演讲区以外的地方演讲,而对为其专门设计的演讲区却视而不见。,图1.2,养成随时随地观察人们活动的习惯。,图1.3,注意人们常常进行一些看起来
2、似乎是偶然的活动,但这些活动却比那些程式性活动频繁得多。,图2.1,图2.2,注意:你所看到的人,他们也常常在看他人。,图2.3,如同独立式住宅一样,野营车已变成了自我表现的媒介。,图2.4,在很多居住小区中,人们的社交活动中心是在住宅前,而不是在住宅后。,图2.5,不 少人去热闹的地方看热闹,同时也是为了让别人来看他。,图2.6,有的人消磨不少时间,为的就是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能显示自己身份的标志上来。,图2.7,伙计们,出去表演一番吧!,图2.8,坐憩设施应该朝着活动方向。,图2.9,“安全点”就是既能让人观看他人的活动,又能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的地方,从而使观看者感到舒适泰然。如果将观看者
3、置于被观看者中,观者一定会感到心神不安。,图2.10,在平面图上标出人群的可能集结点,并在图上添加一些坐憩设施。,图2.11,请考虑一下,如何妥善组织整个活动区,从而促进一个场地到另一个场地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观看。,图2.12,不管你在设计中是否作出这样的安排,看热闹的人总是靠在或坐在身边方便的设施上。,图2.13,设计 公园游憩处的交接地段时,要使人们在对某些活动进行观察的同时,置身于场外。,图2.14,场地的坐憩设施应远离入口处的通道,图2.15,在入口通道处的两侧布置休息设施,游客们可能对这种“夹道欢迎”望而生畏。,图2.16,母亲们不愿带领孩子穿过成群结伙的青年人,这样儿童游戏场就形同
4、虚设,荒废无用了。(黑点表示L形公园中的人群分布),图2.17,人们在公园里表现出种种的 行为活动。,图2.18,一个忽视人们行为活动的供压改建方案。,图 3.1,设计者争分夺秒地紧张工作。,图 3.2,行为学家不慌不忙地探索真理。,图 3.3,孩子们把建筑材料筑造成环型的游乐设施。,图 3.4,建筑工地所见到的情景可以启发人们在设计游戏场地时,把一个个单独的游戏设施连结成圈,成为一体。,图 3.5,与连接体系相对的传统设计是将各种游乐设施分开设置。,图 3.6,在精力过剩理论的鼓动下,产生出一些单调的规定使用者按照固定的方式去使用的娱乐设施。,图 3.7,最佳唤醒理论主张设计冒险游乐场。,图
5、 3.8,在一个游戏场中,那些可供随意摆弄的娱乐器械将给孩子们带来最开心的自由玩耍。,图 3.9,连接体系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随意进行活动的环型游戏场,它鼓励孩子们在玩耍中发扬互助精神,并根据不同年龄组儿童能力的大小,在难易程度上将设施分级设置。,图 3.10,在连接体系中,关键地点的游戏进程可以自由选择。,图 3.11,观察孩子们在自然环境中的游戏,发现其行为倾向,以便在环境设计中予以考虑。,图 3.12,哪些设施是现代的,哪些设施是老式的,按照艾利斯的观点:结构简单的就是现代的。,图 4.1,设计者作出影响使用者行为的决策。,图 4.2,不同的使用者具有不同的偏好和愿望。,图 4.3,两种思
6、维活动的方式,A、闭门造车“俱乐部”的思维方式,设计者,设计一种哲学(不考虑事实的理想化),哲学家,提出一种生活准则,构成某种环境。,表现出社会现实主观意志的结果,表现出洞察力。,B、在主体内对外界客体进行加工的思维方式,设计一种哲学对现实/洞察力,设计一个环境。,既所知事实进行扫描。,提出一种生活准则,构成某种环境(潜在的),生活在现实中的那些人,那个环境的 使用者。,对接受或拒绝作出反映新的事实,被人所认识,对其环境实效作出评估。,哲学家,设计者,反馈到设计阶段,引导一种行为,设计是为,图 4.4,与设计者的预料相反,使用者仅是与共享内院的邻居进行社交。,图 4.5,一当警察扮成钓鱼者出现
7、的时候,钓鱼老人心里就免不了一阵紧张不安。,图 4.6,街区公园运动常常证明:所谓免费服务纯是待价而沽。,图 5.1,决策思想有时大相径庭,伦理学家,环境设计者,行为学家,囤于自我者,超越自身者,主观意识,客观意识,唯我意识,唯他意识,先天意识,后天意识,图 5.2,图 5.3,一丛花草,或被看作是园艺上的奇景,或被看作是暴徒的 藏身之处。,图 5.4,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手段来满足同一种需求,譬如,炫耀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图 5.5,出于职业习惯,设计者总爱强调视觉处理上的差异。以使自己的设计体现出个性。,图 5.6,生长在郊区的人常在住宅的后面,而不是前面进行社交活动(黑点表示人群分布)。,图
8、 5.7,一个把游乐设施分散在居住区各处的小区规划。,图 5.8,考考你,你认为插图中那一个露营环境最理想?,图 5.9,露营者各有所好,露营地也应投其所好。(上图左,梭罗型露营者;右,社交型露营者;下 折衷型露营者),图 5.10,领取养老金者又想远离酒鬼,又想争坐固定的荫凉位置,二者不能兼顾。,图 5.11,哪些人走前门,哪些人走后门,为什么?你是否还有其他行为习惯受到环境的支持?,图 5.12,对规划图中的“开放空间”,你是否考虑过它可能的用途?,图 5.13,在过去广场中具有实用功能的喷泉,在现代广场中常为设计者独出心裁的艺术杰作。,图 5.14,当设计一个表现喷泉的广场时,应该问一下
9、,它是否也是一个午餐的理想地。,图 5.15,“参与式”喷泉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使用。,图 5.16,A仅对显而易见的活动作了安排;B对社会心理因素也作了考虑。,图 5.17,任何年龄的人都同与自己身份相当的人聚在一起,图 5.18,仅是考虑客观设计,并不能改变大学生们和教授们对混杂使用咖啡室的反感心理。(黑点表示人的分布),图 5.19,利用实质性的暗示手段,可以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例如,通过物质鼓励和通过社会舆论压力,公共场所的不道德行为就可以受到抑制。,图 5.20,仅是当有更强的因素促使曾是冤家对头的人坐下来商谈之后,环境设施方才可以促进这种行为。,图 5.21,置身于不熟悉的场景中,人
10、们可能会产生紧张。,图 5.22,忽视使用者行为倾向的设计将会导致大量的维修费用。,图 5.23,一个照明设施,看上去却象一个垃圾筒。,图 5.24,设计得象轮船排气筒似的垃圾筒,只有设计者才知道它的用途。,图 5.25,对一座没有明确表明使用目的的建筑,人们会对它的用途产生各种各样的解释。,图 5.26,尽量使墙面光洁,以组织乱涂乱画。,图 5.27,事先把墙面装饰起来以组织乱涂乱画。,图 5.28,如果乱涂乱画的行为肯定会发生,那么,就在你需要 保护的地方提供一个替代物。,图 5.29,预见到孩子们有投掷雪球的偏好,就可以为其提供投掷目标,使建筑免遭破坏。,图 5.30,当使用者拆掉环境设
11、施来满足他们非常自然的行为需要时,究竟谁是环境的 破坏者?,图 6.1,从大范围区域来看,人口密度可能是很低的;但是,在某些特定地段,“人群集结”的现象却时常发生。,图 6.2,动物也会调整它们的“个人空间”。,图 6.3,人类希望在空间上相互保持一定的距离。,图 6.4,侵犯他人的个人空间气泡,会引起他人的焦躁不安。,图 6.5,当个人空间气泡受到侵犯时,人们试图把他们的注意力放在身边的物体上,而对另外某些东西视而不见,以此来平息或缓解他们心中的不安。,图 6.6,观察坐在公园长凳上的人,注意他们之间保持着的一个稀疏的距离,远远超过了他们实际座位所需的尺度。,图 6.7,在这个公共汽车站的6
12、英尺长凳上,我们观察到人们有如下坐位趋向;(1)首先选择空凳的一端;(2)其次选择凳子的另一端;(3)最后,不得已才坐在前两者之间。,图 6.8,在公共汽车站的8英尺长凳上,我们注意到候车人的坐位模式仍是与6英尺长凳相似的“边中边”坐位模式。当我们在长凳上标出四个座位记号时,第三者坐在中间位置 的现象消失了,充分利用长凳的目的也达到了。,图 6.9,人们通常吸引到座位的转角处,或者其它具有可视界线的地点。,图 6.10,进行交谈的朋友,常常选择桌子的一角相邻斜对而坐,这种因象非常典型。如图所示,当人们离去后,留下的空位可以证实这一事实。,图 6.11,人们进行社交活动时,时常冷落那些排成一条直
13、线的长凳,而喜欢选择那些能支持他们活动的设施。,图 6.12,把角落安排得有利于进行交谈。,图 6.13,在设计座位设施时,要考虑到交谈者相互的面向以及他们之间的距离。,图 6.14,常见座位 形式选例,图 6.15,常见座位 布置选例,图 6.16,当“他们的”地盘被他人所侵占时,一些人就会采取攻击性行为,借以表示心中的不满。,图 6.17,(1)如果设计者明显地标志出住宅单元周围空地的归属权,那么,一大批纠纷就可以避免;(2)与此相反,在设计规划 上,区域分界线含糊不清。,图 6.18,由于公共场所的某些地点反复地被一定的人群所占用,因此,该地点的地域性特权可能被人们所默认。,图 6.19
14、,此广场只是由一些基本上没有变化的大空间所构成。,图 6.20,可视边界有利于防范空间的构成。,图 6.21,一个划分区域的设计范例:充分考虑了不同的使用者群组的身份和喜好。,图 6.22,对儿童游戏场周围的居民及环境作一番调查后,就一定会预见到儿童游戏场建成后将遇到的麻烦。,图 6.23,在公园中设计一些可防御空间,就能够缓解那些由于使用者的四方杂处,良莠不齐而必然带来的焦虑不安吗?,图 6.24,一个区域性划分的设计范例,充分考虑了不同使用者群组的社会习惯。,图 6.25,空间的变化处理,不仅考虑到人们地域性的倾向,同时也满足其私密的 需要。,图 6.26,“卫星”座位使交谈者的私密话不致
15、被他人窃听,但交谈者却能抬眼见到道路那一边的同伴。,图 6.27,不管是角落(左图),或是不着眼的地貌标志(右图),边缘界面总给人一种控制环境的感觉。,图 6.28,根据环境控制的概念,位于隐藏处的坐憩设施,远比道路两旁,无依无靠的坐憩设施,更受人们的欢迎。,图 6.29,此广场的构成基本上体现了各个空间的变化特征。,图 7.1,设计者应该把一个地方作为一个行为场所来理解,不能简单地仅把它看成是一个毫无生气的人工环境(A);也不能简单地仅把它看成是一个平淡无味的社交场所(B);而应该把它看作是一个人与物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体(C)。,图 7.2,行为迹象留下了人们曾在此地进行过什么活动的线索。,图 7.3,如果设计者扮演一下使用者的角色,那么,他就不会声称:他设计了一个让使用者感到舒适的场所。,图 7.4,人群密度草图或许会显示出某些罕见的模式,这时,设计者就应该对其原因作一番探究。,图 7.5,想一想,是什么因素把人们吸引到一个特定的地方去?,图 7.6,观察海滩上人们活动的主要倾向,哪些人在做哪些事(何时何地),哪些人在一起,哪些人不会在一起,推测其原因何在?,图 8.1,两种不同 设计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