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相关技能学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相关技能学习.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前儿童运动技能相关知识,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1)、言语语言智力(2)、逻辑数理智力(3)、视角空间智力(4)、音乐节奏智力(5)、身体运动智力(6)、交际交往智力(7)、自知自省智力(8)、自然观察能力,以健美操为例,由于传统的健美操课程只注重身体运动智能的教学,这种唯一机会的教学方法易造成许多学生认为自己不是运动的材料。在健美操教学中对于身体运动和空间智能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法进行教学,学生通过模仿很快就能学会新动作;而对于语言智能强的学生教师最好运用口令、讲解等方法使学生尽快记住部分健美操动作;,对音乐智能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音乐节奏、旋律的不同变化,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动作快速记
2、忆健美操动作。在课前如让学生首先查阅相关定义及知识,再找寻相匹配的动作音乐(速度、节奏、风格相吻合的音乐),学生经过整理音乐加深了解。,学生在语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和人际关系智能几方面都得到了锻炼提高,同时掌握了健美操动作学习的方法和步骤,了解了不同速度、节奏、风格的音乐对健美操动作的影响,开阔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了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接纳。,本体感觉,基本概述本体感觉是指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不同状态(运动或静止)时产生的感觉。因位置较深,又称深部感觉。本体感觉可分为三个等级,一级: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位置感觉、运动感觉、负重感觉;二级:前庭的平衡感觉和小脑的运动协调感觉;
3、三级:大脑皮质综合运动感觉。,根据运动功能再获得的固有规律:感觉输入(外力协助)本体感觉输入(无外力协助)运动模式标准固定 多次或超量标准重复运动 在大脑皮质建立运动功能区 运动功能再获得!结论:没有本体感觉输入,就没有运动功能再获得!,本体感觉系统主要包括2个子系统,一个是平衡觉系统,其作用主要是感知身体的姿势及空间位置的变化;另一个是运动觉系统,其作用主要是感知四肢和身体不同部分的相对位置。,本体感觉系统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对躯体运动进行干预,一种是通过运动前期的预兴奋发射性提高参与肌肉的力量,为姿势的调整和承受外部负荷做好准备;一种是在运动的过程中通过肌梭和腱器官反馈式的调整肌肉的力量并协调
4、不同肌肉之间的用力,解决躯体的稳定,稳定程度和稳定与不稳定交替转换的问题,和肢体各肌肉配合完成动作。,本体感觉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从体育运动的角度,本体感觉对运动能力主要有以下支持作用:(1)对运动技术具有关键的支持作用。运动技术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参与运动肌肉之间的协作水平和对高速运动中身体重心的控制能力,如体操、健美操等技巧类项目,运动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对身体的“驾驭”能力,运动员身体的平衡和肢体位置方向的控制是技术关键,而这种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主要取决于本体感觉敏感度提高。因此,有人将本体感受器视为运动的发源地,强调本体感觉在体育运动中的稳定、控制和协调作用。,(2)
5、通过全身不同部位和环节运动的协调、稳定与控制,达到运动效率的最大化。比如在体操、健美操等项目中,出手的力度、空中方向的位置、各部位的协调都要求本体感觉的高度灵敏、高效作用。,(3)具有良好的预防损伤的功能。运动技术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可以加强肌肉训练;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发展神经的控制协调作用,使躯体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有序,准确协调的完成动作,保障身体始终的稳定,肢体控制到位,及时感知肢体,减小和缓冲末端肢体和关节的负荷,减小伤害风险,达到预防损伤的目的。,如何建立正确的本体感觉,1.教师做正确的示范根据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教师正确的示范是对学生的初步刺激,学生将这刺激反馈到大脑,经过大脑的分析、综
6、合、整理,便形成了这一动作的概念。有了一个正确的概念,才能在模仿中,通过反馈逐渐建立本体感觉,才能对自己的动作有个正确的指导。,2.详细的讲解有了正确的示范,还需详细准确的讲解,学生在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后认真地听讲,才能对所要掌握的动作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同时,教师在讲解时应强调每一个动作应做到什么幅度。这样,学生就可以用自己听到的与本体感觉进行对比,快速掌握动作。,3.练习者缓慢做动作动作做得缓慢些,可以有意识地感觉肌肉的紧张、松弛和用力等,并注意细节,以便准确地想象它们。4.尽可能使用不同的器械器械重量的变化会使学生感到肌肉随着运动的变化,从而注意主体用力的重要性。,5.及时反馈学生的技术动
7、作学生在掌握技术动作过程中,每次练习后,教师即刻给予学生反馈信息。抓住技术动作的关键,要求学生找一个练习中正确动作的感觉,同时提示学生下一次练习中应注意的问题,从而强化其正确的本体感觉,淡化错误的本体感觉。,6.传授自己的本体感觉在学生练习时,教师可传授自己练习时所体验到的本体感觉,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肌肉感觉,结合正确的示范,分析学生的实际效果和不足,再进行调整练习,使学生努力体会肌肉的运动感觉。,7.分解学习动作在动作技能的学习中,可分解学习动作,直觉便容易指向每个动作细节,肌肉运动表象也容易明确,有意识地收缩与放松小肌肉群的能力也容易得到发展。,8.练习初期,强化视觉与本体感觉的沟通在
8、练习的初期,由于学生的神经过程处于泛化阶段,大脑皮质中的兴奋与抑制呈现扩散状态,内抑制尚未完全建立,因而学生控制能力较差,不够协调和准确。在此阶段,教师应充分利用视觉反馈信息,加强示范和模仿联系,不断地强化学生视觉和本体感觉的联系。教师还应抓住动作的主要环节和学生掌握动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学,逐步建立正确的肌肉本体感觉。如学习跳跃、投掷项目时,利用地面或者空中的标志进行教学。,9.在训练的巩固和细化阶段,多运用语言教学在此阶段,肌肉的运动表象更加清楚,动觉对动作的控制及语言反馈信息的作用逐渐地加强,视觉对动作的控制相对减弱。因此在此阶段教学的训练中,要多运用语言反馈教学及时纠错信息,尽量吸引学
9、生的注意力去适应动作要求与机体能力间的配合,强化动作与思维间的沟通与协调。,10.在纠正错误动作时,对初学者应当多给予正确的反馈信息对初学者,不应过多地给予错误的反馈信息,而要多用“应当怎么做”“怎么做很好”少用“不要这么做”等语言,这实际上是在扶持正确动作的同时,通过负诱导来抑制错误动作。,11.在每次练习结束后多回忆要求练习者在每次练习结束后多回忆,定期写训练体验,通过反馈和强化,可加深其对教学训练主要内容的理解,有助于提高练习效果。12.充分利用参照物如在讲解臂侧上举时,强调臂上举至贴近自己的耳朵,这样学生即便是看不见自己的动作,也能通过这一方法了解自己的动作正确与否。,13.进行限制性
10、练习如在篮球教学时,要教学生运球时注意力不要全部集中在球上,让学生边运球边观察教师手势(不停变换手势),并根据教师的手势或高或低地进行运球练习,逐渐培养学生的球感。,14.运用“默念法”等抽象信息加深动作要领的理解,巩固正确的本体感觉对一些复杂而不易掌握的运动技术动作,练习前后可提示学生默想动作要领和动作关键,进而产生反馈信息,使他们体会完成正确动作时的肌肉感觉,这对加速掌握技术要领、深化正确的动作概念有极大的促进作用。,15.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利用镜子和录像进行教学利用镜子,使学生练习时能时时看见自己的动作,并不断寻找正确动作时的肌肉感觉;如果条件允许,可将学生自己的动作拍摄下来,学生通过观
11、看自己的动作并与其他同学的动作或者优秀运动员进行对比,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练习时给予改正,也间接地促进学生本体感觉的建立。,16.充分利用其他感觉其他感觉,如听觉、皮肤觉、空间直觉等。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就是在多种感觉机能参与下大脑皮质动觉细胞建立的神经联系,运动技能的形成是通过多种感觉形成的。,感觉统合,背景: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SI)由美国心理学家、南加州大学的爱尔丝博士于1969 年提出。概念:SI 是指人的大脑将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分析、综合处理,并作出正确应答,使个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中和谐有效地运作。,感觉统合训练的理论基础,神经系统的
12、可塑性:是指在良好环境下的发育过程中,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增强神经系统功能,使个体发生行为改变。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可塑性、结构和功能逐渐趋于成熟。个体SI 发育的关键时期为37 岁。发育的连续性:儿童发育进程有一定的规律性、连续性,通过治疗性SI 训练,给予适当刺激,可促使个体大脑功能成熟和恢复,重新获得正常神经运动功能的发育。神经系统的分工:大脑低级皮质中枢负责感觉摄入、整合及联系,而较高级的皮质中枢负责概括、知觉、推理、语言和学习,后者的发展有赖于前者,使个体获得复杂的学习技能,为SI 作好准备。,适应性行为:是指有目的的一种行为,可使个体能成功面对“恰好的”挑战并学习新知识。儿童经验的学
13、习取决于感觉和运动,可使其学习新的、更复杂的运动,产生新的反馈形式。因此,适应性行为既可促进个体SI,又可反映SI 水平。内驱力:在参与感知运动的活动中的一种内驱力,可促进自我指导和自我实现。SID 儿童常缺乏积极投入环境以尝试学习新经验、面对新挑战的内驱力。通过训练,儿童开始对熟悉的环境感到满足,产生兴奋、自信和努力的表现,这种循环反馈过程增强了感觉摄入和统合,产生更强的寻求自我实现能力和成长促进能力的内驱力。,感觉统合训练作用,SI 训练提供感觉体验,特别是从前庭系统、肌肉关节和皮肤等本体感觉输入,提高儿童加工和整合感觉信息的能力,并以此作为改善儿童在日常生活、玩耍(包括社会参与)和学习的
14、独立性和参与性的基础。多数研究认为,SI 训练可改善儿童运动技能和企划,对儿童大的精细动作及双侧协调能力均有促进作用。SI 训练用游戏的方法治病,积极引导儿童参与活动,提高其兴趣,让患儿感到轻松、快乐,在多种感觉不同的体验中,提高自制能力,使其身体感觉健康发展。,感觉统合失调的相关因素,1、孕期及新生儿期不良因素孕期不良因素包括:母亲孕期吸烟、饮酒,饮浓茶、浓咖啡,服药,情绪紧张(焦虑、恐惧、忧郁),过度劳累或过度静养等;孕期病毒感染(感冒、水痘、肝炎等),妊娠期先兆流产、高血压、严重呕吐、高龄产妇等。新生儿期不良因素包括:早产、过期产,胎吸、产钳助产,胎位不正、脐带绕颈、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
15、息、高胆红素血症等。,2、婴、幼儿期不良因素婴幼儿期不良因素主要包括:脑损伤、反复高热(T 39)、惊厥、脑炎、脑膜炎、癫痫、智力低下等。3、儿童养育方式和环境因素不良儿童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关系不和睦,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态度不一致,或采取简单粗暴的体罚方式等都可造成SID。儿童间交往接触少,运动不足,口腔肌肉缺乏锻炼,心、肺功能差,甚至语言表达差等也是导致SID 的原因之一。居住环境的限制、家人的过度保护和缺乏爬行经验等,可限制儿童活动范围和方式,从而影响儿童SI 功能的协调发展,易导致SID 的产生。,4、父母自身因素的不良影响父母的个性特征、体质和兴趣爱好等,对儿童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可影响
16、儿童心理健康,使其出现SID。此外,父母与儿童接触时间少,忽视对孩子的照管和情感沟通交流,也可导致儿童SID。父母年龄偏大,儿童SID 患病率高。,感觉统合失调的临床表现,SID 主要表现为学习困难和交往困难。1、前庭平衡觉障碍2、本体感觉障碍3、触觉障碍4、听觉障碍,本体觉失调表现,本体感不足的孩子:(1)方向感很差,空间感知力不足,容易迷路;(2)不能很好地协调身体的动作,动作笨拙,因而常会无缘无故摔倒;(3)速度控制较差,跑起路来难以按指示停止;(4)过分怕黑,站无站姿,坐无坐相;(5)做事条理不强,语言容易出现障碍等等,针对前庭功能失调的训练,(1)坐在吊网内左右前后旋转摆动;(2)仰
17、卧、俯卧在大笼球上滚动,保持身体的平衡功能;(3)站立在平衡台上接抛球或拍球;(4)坐在独角椅上保持身体平衡;(5)坐在羊角球上跳跃;(6)站在蹦蹦床上跳跃;(7)走平衡台或直线行走;(8)拍球、运球行走;(9)跳绳、骑自行车;(10)荡秋千、攀爬绳架、在草地上翻滚。,针对触觉过敏的训练,(1)用各种不同质地的毛刷、干布摩擦刺激手指、掌心、躯干、四肢的皮肤;(2)毛巾游戏,用大毛巾把孩子裹起来,让他在毛巾中滚动,刺激身体的不同部位;(3)让孩子身体靠墙,或用两个垫子把孩子挤压在中间,从轻到重挤压身体的不同部位;(4)用梳子梳头,用吹风机(冷热)吹动全身不同部位;(5)玩橡皮泥、湿面粉及泥巴,训
18、练手指的肌肉;(6)穿越彩色山洞、四肢爬行、翻滚;(7)在浴缸内做沐浴游戏;(8)在大自然环境中学习游泳;(9)仰卧或俯卧在垫子上,用带刺笼球进行全身不同部位的挤压按摩;(10)球池运动,让孩子模仿开汽车、跳跃等姿势。,针对本体感觉的训练,(1)头部和四肢弯曲、伸展、左右摆动、上下摆动;(2)举起、提起、背起重物行走或上下楼梯;(3)俯卧撑以及抓住双手,拉起身体;(4)伸展扩胸器;(5)脚踏车或滑板车及前冲滑板运动;(6)四肢趴在地上,用手支撑;趴地推球;(7)跳蹦蹦床,单脚跳、兔子跳、单脚站立;(8)辨别自己身体的上下、左右、前后方位;(9)闭眼触摸,指认身体的不同部位;(10)与同伴进行捉迷藏的游戏等等,目前学前幼儿技能研究的现状,1、以理论为主,研究的论文主要是相关文献等的综合,缺乏实践性。2、在实践研究中,所用的指标测试与具体操作流程不清楚。,今后自己希望研究的方向,注重实践性与理论性的综合,能具体到用什么动作促进孩子哪些技能的发展,从而跟踪研究。,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