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基础与实务.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25867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PPT 页数:329 大小:6.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基础与实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9页
审计基础与实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9页
审计基础与实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9页
审计基础与实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9页
审计基础与实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审计基础与实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基础与实务.ppt(3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商贸类系列 全国高职高专“工学结合”课程改革教材 审计基础与实务 电子教学文案 主编 孙 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目录,第一篇 审计基础理论篇第一章 概述第二章 审计准则与审计标准第三章 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与责任第四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计划第二篇 审计方法篇第五章 审计程序与审计抽样第六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第七章 内部控制及其测试与风险评估第三篇 审计实务技能篇 第八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第九章 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第十章 存货与仓储循环审计第十一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第十二章 货币资金审计第十三章 终结审计与审计报告,3,第一章 概述,第

2、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 审计的定义第三节 审计主体第四节 审计的种类第五节 审计与会计的关系典型业务训练,4,第一章 概述,引导案例:1什么是审计?审计有什么职能和作用?2你从中学到了哪些审计知识?,5,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一、审计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基础 审计关系,专职机构与人员 审计人,受托经管者 被审计人,财产所有者审计委托人,图11审计关系图,1 委托经管财产,2 承担受托经济责任,4依约审计,5 提供资料,6 报告结果,3 委托审查,6,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一、审计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基础 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而形成的受托经济责任

3、关系下,基于经济监督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与发展的基础。,7,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二、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从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与经济环境密切相关,经济越发展,审计越重要。,8,第二节 审计的定义,审计是由独立的专门机构和人员,接受委托或根据授权,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并提出结论的一种监督、鉴证和评价的活动。,9,第二节 审计的定义,一、审计的特征 1.独立性 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2.权威性,10,第二节 审计的定义,二、审计职能 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鉴

4、证,11,第二节 审计的定义,三、审计的作用 制约性作用建设性作用,12,第二节 审计的定义,四、审计对象 审计对象是指审计客体,就是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13,第三节 审计主体,一、国家审计机关和人员国家审计机关是代表政府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行政机关。1国家审计机关的模式(1)立法模式(2)司法模式(3)行政模式2我国国家审计机关 我国的国家审计机关,分为两个层次,即:(1)国家最高审计机关审计署。(2)地方审计机关。3.我国国家审计人员,14,第三节 审计主体,二、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 1.内部审计机构 从审计的独立性和有效性看,领导层次越高,内部审计工作就越有成效。2内部审计人员 在我国,内

5、部审计的从业人员要取得岗位资格证书。资格证书的取得采取资格认证和考试两种办法。,15,第三节 审计主体,三、民间审计组织和人员(一)民间审计组织的类型1独资会计师事务所2普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3有限责任公司制会计师事务所4有限责任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二)我国的民间审计组织及其监管1我国的民间审计组织2我国民间审计的监管(三)我国的民间审计人员注册会计师,16,第三节 审计的分类,一、审计的基本分类 1按审计主体分类国家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内部审计比一比:国家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外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最强,是双向独立,审计主体既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又独立于审计委托人;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则一般

6、均为单向独立,审计主体只独立于被审计单位。2按审计的目的与内容分类财政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财经法纪审计,17,第四节 审计的分类,二、审计的其他分类 1按审计实施的时间分类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2按审计的间隔周期分类定期审计不定期审计3按审计的范围分类全面审计局部审计专项审计,18,第四节 审计的种类,二、审计的其他分类 4按审计的执行地点分类就地审计报送审计5按审计是否具有强制性分类强制审计委托审计,19,第五节 审计与会计的关系,一、审计和会计的联系审计与会计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审计需要以会计资料为前提和基础。二、审计和会计的区别(1)产生的基础不同。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

7、的需要而产生的;审计则是财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基于对经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的。(2)目的不同。会计的目的是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审计的目的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确定会计信息的可信赖程度。(3)方法不同。会计的基本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表;审计获取证据的具体方法主要有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等。(4)职能不同。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与控制(核算与监督);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鉴证、评价。,20,第二章 审计准则与审计标准,第一节 审计准则第二节 审计标准典型业务训练,21,

8、第二章 审计准则与审计标准,引导案例:1什么是审计准则?有什么作用?2 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22,第一节 审计准则,一、审计准则的产生与发展审计准则最早产生于美国的民间审计领域。1947年,美国会计师协会审计程序委员会发表了“审计标准试行方案”,审计程序委员会在确认审计程序和审计准则存在本质不同的基础上,将审计准则分为审计人员准则和审计行为与报告准则两部分,并且提出了9项公认审计准则(GAAS)。1954年,对该方案进行了部分修订,发表了公认审计准则其意义和范围,其中最重要的修订是增设了第10条审计标准。其后,这一准则的内容又陆续修改补充,一直沿用至今。,23,第一节 审计准则,二、审计准

9、则的涵义与作用 审计准则的涵义 审计准则是由国家有关部门或会计师职业团体制定的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所应遵守的技术规范,它既是衡量审计工作的质量标准,也是判断审计人员审计职责履行情况的一个法定依据。审计准则的作用 有利于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有利于使审计人员取得社会各界的信任;有利于维护公众利益和审计人员的正当权益;有利于审计人员实行自我管理,避免政府直接干预。,24,第一节 审计准则,三、国际审计准则国际审计准则概况 1977年10月,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成立,该联合会的宗旨是以协调一致的标准来发展和提高世界范围内会计职业的协作。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下设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

10、会,以及道德、教育、财务与管理会计、遵循、跨国审计师、公共部门等专门委员会。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代表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制定和发布国际审计准则。到2001年12月止,该理事会已陆续颁布了50项国际审计准则和实务公告。这些准则的颁布,提高了世界各国审计实务一致性的程度,进一步促进了注册会计师审计事业的发展。,25,第一节 审计准则,三、国际审计准则国际审计准则的内容 1、一般准则,即审计人员资格条件和执业行为的准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审计人员应具备的技术条件的规定。包括:专业学识,即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学历和职业培训经历;实践经验,即要求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历并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工

11、作能力,即审计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2)对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身份条件的规定。主要是要求审计人员必须超然独立,在陈述与表示意见时应持公正的态度。(3)对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条件的规定。,26,第一节 审计准则,三、国际审计准则国际审计准则的内容 2、外勤工作准则,即审计人员在执行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应遵守的准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计划审计工作的规定。包括:审计计划的可行性研究;审计工作的程序;审计人员及其工作分工等。(2)对确立审计范围的规定。包括:审查会计报表;研究和评价内部控制;确定审计测试或采用其他审计方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等。(3)对获取审计证据的规定。包括

12、: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以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充分考虑审计对象的重要性、审计风险及其他影响因素,为审计会计报表和提出公正审计意见提供合理的依据等。(4)对实施审计的规定。包括:执行审计的必要条件和程序;应执行的审计业务等。,27,第一节 审计准则,三、国际审计准则国际审计准则的内容 3、报告准则,即是审计人员编制审计报告、选择表达方式和记载必要事项的准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审计报告应记载事项的规定;(2)对发表审计意见的规定;(3)对补充记载事项的规定;(4)对审计报告报送对象及报送时间的规定。,28,第一节 审计准则,四、中国注册会计师准则体系,29,第一节 审计准则,四、中国注册会

13、计师准则体系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特点 考虑了中国特色的基础上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完善了现有的执业审计准则体系;强化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引入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和方法;强调了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增加了对新业务事项、高风险事项的审计规定;进一步强化并促进了对注册会计师行业专业人员知识和技能的更新要求。,30,第二节 审计准则,四、中国注册会计师准则体系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1、鉴证业务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制定的目的和内容 2、鉴证业务的定义和目标 3、业务承接 4、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 5、鉴证对象 6、标准 7、证据 8、鉴证报告,31,第二节 审计准则,四

14、、中国注册会计师准则体系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 包括两项: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第4101号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和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第4111号代编财务信息。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 注意: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是从会计师事务所层面上进行规范,适用于各项业务,而第112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是从执行审计项目的负责人层面进行规范,仅适用于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业务。前者是后者制定的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指南 指南以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为依据,二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体系。指南是对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细化、深化和具体化。,32,第二节 审计标准,一、审计标准的意

15、义 审计标准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判断是非,评价优劣的依据。审计标准就其本质来说,首先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要求,是被审计单位在进行经济活动时必须遵守的规则。审计组织的职责是要恰当、准确地运用审计标准,对被审计单位遵守规则的情况加以审查和评价。所以审计标准也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事项进行判断和评价,作出审计结论,表示审计意见的基础。,33,第二节 审计标准,二、审计标准的种类和内容法规类标准 政策类标准 规章制度类标准 计划、预算和经济合同类标准,34,第二节 审计标准,三、审计标准的特征 审计标准的层次性 审计标准的相关性审计标准的地域性审计标准的时效性,35,第二节 审计标准,四、运用审计标准应

16、注意的问题 注意审计标准运用的准确性注意审计标准运用的合理性 注意审计标准运用的灵活性注意审计标准运用的可靠性,36,第三章 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与责任,第一节 中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典型业务训练,37,第三章 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与责任,引导案例:1为什么要有审计职业道德?2 什么是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38,第一节 中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一、强调审计职业道德的必要性 取得公众的信任审计活动的复杂性 维持行业内部的秩序是行业自我管理的需要,39,第一节 中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二、审计职业道德的起源(以美国为例)审计职业道德规

17、范的形成阶段 1936年,美国注册会计师联合会和美国会计师协会合并,为提高审计服务质量、管制会员的行为,对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修正,于1940年将规范条款增加到15条。1956年,协会重新检查了以前发布的职业道德条款,经过改革后,将这些条款以单一职业道德规范的形式正式发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发展阶段 1967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职业道德部对当时的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广泛的检查,修改后的职业道德规范于1973年3月1日效。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完善阶段 1988年1月12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正式采纳修正后的职业道德规则,并更名为职业行为准则。1992年1月14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再次

18、修订职业行为准则,对有关条款进行了扩充说明。,40,第一节 中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三、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与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关系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注册会计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标准,它用以规范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行为,对提高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准,维护注册会计师职业形象,构建行业诚信,保护社会公众利益有着重要意义。注册会计师在执行鉴证业务时,应遵守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不属于执业准则,它高于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标准,是注册会计师与会计师事

19、务所执业时的最高要求。,41,第一节 中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四、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内容一般原则专业胜任能力与应有的关注 保密 收费与佣金 与执行鉴证业务不相容的工作接任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业务 广告、业务招揽和宣传,42,第一节 中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四、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内容一般原则 1、独立原则 独立原则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时应当保持实质上和形式上的独立,以获得社会公众的信任。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中最重要的一条。,43,第一节 中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四、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内容一般原则 2、客观原则 客观原则是指注册会

20、计师对有关事项的调查、判断和意见的发表,应当基于客观的立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为他人所左右,也不掺杂个人的主观意愿,不得因个人好恶影响其分析、判断的客观性。3、公正原则 公正原则是指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时,应当正直、诚实、不偏不倚地、公平地对待有关利益各方,不能为使一方受益而牺牲另一方的利益。,44,第一节 中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四、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内容专业胜任能力与应有的关注 1、专业胜任能力 注册会计师应接受后续教育,以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注册会计师不得提供不能胜任的专业服务;在提供专业服务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在特定领域利用专家协助其工作,并对专家遵守职业道德的情

21、况进行监督和指导;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关注。2、应有的关注 应有的关注是指专业人士对其所提供服务承担的勤勉尽责的义务。它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运用其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收集和客观评价证据。,45,第一节 中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四、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内容保密 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在执业过程中获知的客户信息保密,不得利用在执业过程中获知的客户信息为自己或他人谋取不正当的利益。这一保密责任不因业务约定的终止而终止。但注册会计师在以下情况下可以披露客户的有关信息(保密例外情形):1、取得客户授权;2、根据法规要求,为法律诉讼准备文件或提供证据,以及向监管机构报告发

22、现的违反法规的行为;3、授受同业复核以及注册会计师协会和监管机构依法进行的质量检查。,46,第一节 中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四、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内容收费与佣金 会计师事务所在确定收费时,一般考虑以下因素:专业服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所需专业人员的水平和经验;提供服务所需的时间;提供专业服务所需承担的责任;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以服务成果的大小或实现特定目的来决定收取费用的高低;不得降低收费而以牺牲审计质量为代价来应对业务竞争;不得为招揽客户而向推荐方支付佣金,不得因向第三方推荐客户而收取佣金,不得因宣传他人的产品或服务而收取佣金。除法规允许外,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以

23、或有收费方式提供鉴证服务。,47,第一节 中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四、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内容与执行鉴证业务不相容的工作 注册会计师不得从事有损于或可能有损于其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或职业声誉的业务、职业或活动。1、有些非鉴证服务与鉴证服务是不相容的。目前我国不允许会计师事务所为同一家上市公司同时提供编制财务报表服务和审计服务,也不允许同时提供资产评估服务和审计服务。因为这样会产生自我评价威胁,可能影响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2、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级管理人员或员工不得担任鉴证客户的高级管理人员职务。因为这样会产生重大的经济利益威胁,可能影响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48,第一节 中国注册会计师

24、的职业道德规范,四、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内容 接任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业务 1、后任注册会计师在接任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业务时不得蓄意侵害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益。2、接任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业务,后任注册会计师应当向前任了解审计客户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原因及情况(如前任注册会计师与审计客户之间的重大会计、审计等问题上可能存在的意见分歧)。在征得审计客户的授权后,前任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了解的情况对后任注册会计师的询问做出及时、充分的答复,并向后任提供有关工作底稿或其他资料。而后任应对前任提供的资料严格保密。,49,第一节 中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四、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内容广告、业

25、务招揽和宣传 1、注册会计师应当维护职业形象,在向社会公众传递信息时,应当客观、真实、得体,不得宣称自己具有本不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2、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利用新闻媒体或以其他方式对其能力进行广告宣传,不得做诋毁同业或自我夸张、抬高自己、内容不实、容易引起误解的广告宣传,但刊登设立、合并、分立、解散、迁址、名称变更、招聘员工等信息以及注册会计师协会为会员所做的统一宣传不在此限。3、注册会计师在名片上可以印有姓名、专业资格、职务及其会计师事务所的地址和标识等,但不得印有社会职务、专家称谓以及所获荣誉等。4、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不得采用强迫、欺诈、利诱、自我标榜等方式招揽业务。如:暗示有能

26、力影响法院、监管机构或类似机构及其官员;与其他注册会计师进行比较;不恰当地声明自己是某一特定领域的专家等。5、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各项业务,均应由会计师事务所统一接受委托,注册会计师及其他有关人员不得以个人名义承接业务。6、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不得允许其他单位和个人借用本所或本人的名义承接、执行业务。,50,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一、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成因违约 违约是指注册会计师未能按照合同的要求履行义务。当违约给他人造成损失时,注册会计师应承担违约责任。比如:注册会计师未能在约定时间内完成审计业务,或违反了为客户保密的规定。过失 过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缺少应具有的合理的谨慎。评价注

27、册会计师的过失,是以其他合格注册会计师在相同条件下可做到的谨慎为标准的。当过失给他人造成损害时,注册会计师负过失责任。欺诈 欺诈又称注册会计师舞弊,是以欺骗或坑害他人为目的的一种故意的错误行为。作案具有不良动机是欺诈的重要特征,也是欺诈与普通过失和重大过失的主要区别之一。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欺诈就是为了达到欺骗他人的目的,明知委托单位的会计报表有重大错报,却加以虚伪的陈述,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51,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二、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种类行政责任 对于注册会计师个人来说,追究行政责任包括警告、暂停营业、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等;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而言,追究行政责任包括警告、

28、没收违法所得、罚款、暂停营业、撤销等。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是指依法承担赔偿经济损失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赔偿经济损失、支付违约金等。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主要包括管制、拘留、判刑、剥夺政治权利和罚金、没收财产等。,52,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三、注册会计师避免法律诉讼的对策严格遵循职业道德和专业标准的要求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与委托人签订业务约定书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 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 聘请熟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律师,53,第四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计划,第一节 审计目标第二节 审计计划第三节 审计的重要性第四节 审计风险典型业务训练,54,第四章 审

29、计目标与审计计划,引导案例:1 面对单位不同的环境背景,如何确定审计目标?2 确定目标后,如何进行审计计划?,55,第一节 审计目标,审计目标是指在一定环境中,审计主体通过审计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分为审计总目标与具体审计目标两个层次。一般确定报表审计的目标分三步:第一步,确定报表审计的总目标;第二步,确定管理当局对报表的认定;第三步,根据管理当局对报表的认定推出报表在每一项的具体审计目标。,56,第一节 审计目标,一、审计总目标 1国家审计目标 国家审计目标定位在真实性、合法性与效益性。2内部审计目标 内部审计目标也定位在真实性、合法性与效益性。3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 财务报表审计的

30、总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57,第一节 审计目标,二、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认定 对报表的认定是指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所做的断言或声明。认定分为五类:(一)存在或发生(二)完整性(三)权利和义务(四)估计或分摊(五)表达与披露,58,第一节 审计目标,三、具体审计目标 将审计总目标与管理层各项认定相对应,便形成了具体审计目标。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1)发生(2)完整性(3)准确性(4)截止(5)分类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1)存在(2)权利和义务(3)完整性(4)计价和分摊3与列报相关的审计目标(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2)完

31、整性(3)分类和可理解性(4)准确性和计价,59,第一节 审计目标,四、应收帐款审计目标确定过程(案例),60,第二节 审计计划,一、审计业务约定书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注册会计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审计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会计师事务所承接任何审计业务,都应与被审计单位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61,第二节 审计计划,二、审计业务约定书的作用 1审计业务约定书可以增进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了解,以避免双方对审计业务的理解产生分歧,尤其可以使被审计单位了解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及需要提供的合作。2审计业务约定书可作

32、为被审计单位评价审计业务完成情况,以及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被审计单位约定义务履行情况的依据,保证签约各方的正当利益。3如果出现法律诉讼,审计业务约定书是确定会计师事务所和被审计单位双方应负责任的重要证据。,62,第二节 审计计划,三、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前应做的工作 1明确审计业务的性质和范围 2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3会计师事务所评价专业胜任能力 4商定审计收费 5明确被审计单位应协助的工作,63,第二节 审计计划,四、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1)业务范围与审计的目标;(2)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3)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采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4)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包括指明在执行财

33、务报表审计业务时遵守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5)执行审计工作的安排,包括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6)审计报告格式和对审计结果的其他沟通形式;(7)由于测试的性质和审计的其他固有限制,以及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重大错报可能仍然未被发现的风险;,64,第二节 审计计划,四、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续)(8)管理层为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协助;(9)注册会计师不受限制地接触任何与审计有关的记录、文件和所需要的其他信息;(10)管理层对其作出的与审计有关的声明予以书面确认;(11)注册会计师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12)审计收费,包括收费的计算基础和收费安排;(1

34、3)违约责任;(14)解决争议的方法;(15)签约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的签字盖章,以及签约双方加盖的公章。,65,第二节 审计计划,五、审计计划的内容 审计计划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高效地完成某项审计业务、达到预期审计目标而对审计工作做出的安排。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其他成员都应当参与计划审计工作,利用其经验和见解,以提高计划过程的效率和效果。审计计划可分为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两个层次。,66,第二节 审计计划,六、总体审计策略总体审计策略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和方向,并指导制定具体审计计划。1总体审计策略的制定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注册会计师应考虑以下主要事项:(1)审计工作范围(2)报

35、告目标、时间安排和所需沟通(3)审计工作方向2总体审计策略的基本内容(1)向具体审计领域调配的资源;(2)向具体审计领域分配资源的数量;(3)何时调配这些资源,;(4)如何管理、指导、监督这些资源的利用。,67,第二节 审计计划,七、具体审计计划 具体审计计划是依据总体审计策略制定的,比总体审计策略更加详细。其主要内容 包括:(1)风险评估程序。(2)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3)计划其他审计程序。注意:1注册会计师可以同被审计单位的治理层与管理层就计划审计工作的时间安排、总体策略、具体审计计划的某些内容等情况进行沟通,但要保持职业谨慎,以防止由于具体审计程序易于被管理层或治理层预见而损害审

36、计工作的有效性。2制定审计计划仍然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3审计计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审计业务的实际情况及时修正、更新审计计划,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注册会计师应记录对审计计划做出重大更改的理由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68,第三节 审计的重要性,审计重要性是指在具体环境下,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错报的严重程度,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这里的错报包含漏报。,69,第三节 审计的重要性,一、重要性水平的运用重要性水平的运用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在审计计划阶段,因为设计的审计程序应能查出重大错报,但不应该去浪费时间去查找并不影响报

37、表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的非重大错报。()在审计执行阶段,随着审计过程的推进,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评价审计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是否合理,并根据具体环境的变化或在审计过程中进一步获得的信息,修正计划的重要性水平,进而修改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在评价设计程序结果时,注册会计师需要重新评估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是否已经发生变化,并考虑实施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70,第三节 审计的重要性,二、理解和应用“重要性”需要注意的问题1要站在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视角去判断2重要性的确定离不开具体环境3需要运用职业判断4重要性包括对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的考虑,71,第三节 审计的重要性,三、重要性水平的两

38、个层次1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72,第三节 审计的重要性,四、重要性水平的评估评估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1)基准的选择 2)百分比的选择.评估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单独评估法。)分配法。,73,第三节 审计的重要性,五、重要性对审计结果的影响(1)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可以发表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2)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超过或接近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通过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或要求管理层调整财务报表降低审计风险。如果管理层拒绝调整财务报表,并且扩大审计程序范围的结果不能使注册会计师认

39、为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不重大,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如果已识别但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该汇总数连同尚未发现的错报是否可能超过重要性水平,并考虑通过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或要求管理层调整财务报表降低审计风险。,74,第四节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75,第四节 审计风险,一、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 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1.重大错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注册会计师在设计审计程序时应当从两个层次考虑重大错报风险:(1)

40、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对财务报表整体产生广泛影响,可能影响多项认定,难以限于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具体认定。(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特定的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认定相关。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可以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两个层面去理解。2.检查风险 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76,第四节 审计风险,二、检查风险和重大错报风险的关系1.审计风险模型的建立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例如:注册会计师评估应收账款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为50%,估计检查风险水平为10%,则审计风险水

41、平为:50%10%5%即:注册会计师对应收账款得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为5%。,77,第四节 审计风险,三、审计风险模型的运用(1)在计划阶段,运用审计风险模型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2)在终结阶段,运用审计风险模型评估实际审计风险水平,并将实际审计风险水平与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相比较,若前者高出后者,就需要重新确定审计范围,调整审计程序,或者重新考虑准备发表的审计意见类型。,78,第五章 审计程序与审计抽样,第一节 审计程序第二节 审计抽样概述第三节 审计抽样方法第四节 控制测试中抽样技术的运用第五节 实质性程序中抽样技术的运用典型业务训练,79,第五章 审计程序与审计抽样,引导案例:

42、1如果你是审计负责人,如果推断总体误差超过可容忍误差,经重估后的抽样风险不能接受,你将采取何种措施?2如果推断总体误差接近于可容忍误差时,注册会计师应该采取何种措施?3审计抽样方法有哪些?4如果对样本结果的评估显示,对总体的相关特征的最初评估需要修正。注册会计师该采取何种措施?,80,第一节 审计程序,一、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程序 中国国家审计程序通常包括制定审计项目计划、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四个环节。(一)制定审计项目计划(二)审计准备(三)审计实施(四)审计终结,81,第一节 审计程序,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审计程序(一)接受业务委托(二)计划审计工作(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四)实施进

43、一步审计程序(五)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82,第一节 审计程序,三、审计程序的类型 在实施风险评估时、控制测试和实质性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需要选用以下审计程序。(一)检查记录或文件(二)检查有形资产(三)观察(四)询问(五)函证(六)重新计算(七)重新执行(八)分析程序,83,第二节 审计抽样概述,审计抽样,指注册会计师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注册会计师能够获取和评价与被选取项目(样本)的某些特征有关的审计证据,并根据样本结果推断总体的特征,对审计对象总体得出结论。,84,第二节 审计抽样概述,一、审计抽样的含义 1

44、、审计抽样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即被选中的机会均等;(3)审计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评价该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型的某一特征。,85,第二节 审计抽样概述,二、审计抽样的使用范围:(1)当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使用审计抽样实施控制测试;(2)在实施实质性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审计抽样获取审计证据。,86,第二节 审计抽样概述,三、审计抽样的一般程序 1根据审计目标制定审计抽样方案 2样本的选取 3对样本的评价 4根据样本评价结果对总体进行推断 5形成结论,87,第三节 审计抽样方法,一、审计时

45、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1)选取全部项目:(2)选取特定项目:(3)审计抽样。,88,第三节 审计抽样方法,二、抽样风险 1抽样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2抽样风险的类型(1)影响审计的效果。(2)影响审计的效率。实质性测试包括误受风险和误拒风险。误受风险影响效果误拒风险影响效率。控制测试包括信赖过度和信赖不足,信赖过度影响效果,信赖不足影响效率。,89,第三节 审计抽样方法,三、非抽样风险 非抽样风险是指由于某些与样本规模无关的因素而导致审计人员得出错误结论的可能性。非抽样风险包括审计风险中不是由抽样所导致的所有风险。

46、审计人员即使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所有项目实施某种审计程序,也可能仍未能发现重大错报或控制失效。,90,第三节 审计抽样方法,四、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 在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使用审计抽样时,审计人员可以使用统计抽样方法,也可以使用非统计抽样方法。1统计抽样方法也称随机抽样方法,是指注册会讲师遵循随机原则,从审计对象总体中抽取一部分样本进行审查,然后根据样本的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审计抽样方法。2非统计抽样方法是指注册会计师运用专业经验,进行主观判断,从特定审计对象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进行审查,并以样本的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抽样审计方法。,91,第三节 审计抽样方法,五、统计抽样与非

47、统计抽样方法的选择 1根据具体情况并运用职业判断。2审计人员在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方法之间进行选择时主要考虑成本效益。,92,第三节 审计抽样方法,六、样本设计(一)基本要求 设计审计样本时,审计人员应当考虑审计程序的目标和抽样总体的属性。(二)总体(三)分层(四)样本规模,93,第三节 审计抽样方法,七、样本选取 1基本要求 选取样本要遵循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保证总体中的所有抽样单元均有被选取的机会,以使样本能够代表总体。2基本方法 选取样本的基本方法,包括使用随机数表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选样、系统选样和随意选样。,94,第三节 审计抽样方法,八、样本结果评价 审计人员在对样本实施必要的审计后,

48、需要对抽样结果进行评价。其具体程序和内容是:分析样本误差;推断总体误差;形成审计结论。1分析样本误差 2推断总体误差 3形成审计结论,95,第四节 控制测试中抽样技术的运用,一、抽样的基本概念在控制测试中的具体表现 在控制测试中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有:(一)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 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与样本规模成反比(二)可容忍偏差率 可容忍偏差率与样本规模成反比关系。(三)预计总体偏差率。预计总体偏差率与样本规模成正比例关系。,96,第四节 控制测试中抽样技术的运用,二、控制测试中常用的抽样方法 实施控制测试时,审计人员可能使用统计抽样方法,也可能使用非统计抽样方法。在统计抽样中通常使用的抽样方

49、法有三种:固定样本量抽样、停-走抽样和发现抽样。,97,第四节 控制测试中抽样技术的运用,三、固定样本量抽样 固定样本抽样是一种使用最为广泛的属性抽样,常用于估计审计对象总体中某种误差发生的比例。其具体步骤如下:1设计样本,2确定样本规模,3选取样本和实施审计程序。4评价样本结果,包括计算总体偏差率、考虑抽样风险、考虑偏差的性质和原因。,98,第四节 控制测试中抽样技术的运用,四、停-走抽样 停-走抽样是指预计总体误差率为零开始,边抽样边审查评价来完成抽样审计工作。一般要进行以下三个步骤:(1)确定可容忍误差和风险水平;(2)确定初始样本量,通常根据所确定的可容忍误差和风险水平查停走抽样初始样

50、本量表获得;(3)选出并审查样本,进行停-走抽样决策。,99,第四节 控制测试中抽样技术的运用,五、发现抽样 发现抽样也称显示抽样发现抽样审计时,当发现重大的误差,无论发生次数多少,审计人员必须放弃一切抽样程序,而对总体进行全面彻底的检查。若发现抽样无任何例外,审计人员可得出下列结论:在既定的误差率范围内没有发现重大的误差。,100,第五节 实质性程序中抽样技术的运用,一、抽样的基本概念在实质性程序中的具体表现 1适用范围。2可接受的抽样风险。3可容忍错报。4预计总体错报。,101,第五节 实质性程序中抽样技术的运用,二、实质性程序中常用的抽样方法(一)变量抽样法 变量抽样主要包括三种具体的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