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的栽培方法.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284168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PPT 页数:124 大小:6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棉花的栽培方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棉花的栽培方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棉花的栽培方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棉花的栽培方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棉花的栽培方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棉花的栽培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棉花的栽培方法.ppt(1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棉花的栽培方法,1概 述,棉花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棉花的起源与分类 棉花的分布与生产概况,一、棉花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棉花是纺织工业等的重要原料 棉花具有重要的综合开发价值 棉花及其纺织品出口是我国创汇的重要渠道,二、棉花的起源与分类,棉花在植物分类学上属被子植物,锦葵科(Malvaceae)棉属(Gossypium)。起源于高温、干旱、短日照的热带和亚热带的荒漠草原。根据Fryxell(1992)的最新分类,棉属分为4个亚属、50个种。其中有非洲棉、亚洲棉、陆地棉和海岛棉4个栽培种。,非洲棉原产于非洲南部,是非洲大陆栽培和传播较早的棉种,又叫草棉;亚洲棉原产于印度大陆,在亚洲最早栽培

2、和传播,又叫中棉;二者均为二倍体,又被称为旧世界棉。,陆地棉原产于中美洲墨西哥的高地及加勒比海地区;海岛棉原产于南美洲、中美洲、加勒比海群岛和加拉帕戈斯群岛。陆地棉和海岛棉均为四倍体,被称为新世界棉。,三、棉花的分布与生产概况,分布在32S到47N之间,遍及亚、非、美、欧及大洋洲。主要集中在亚洲和美洲,亚洲棉花面积和总产分别占62%和 64%;美洲棉花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26%和24%。各产棉国棉田面积和棉花总产占全世界棉田面积和棉花总百分比如图。,1世界棉花生产概况,2我国棉花的分布与生产概况,我国棉花种植带大致分布在1846N,76124E之间,产棉省(市、区)22个。全国棉花种植带划分为华

3、南棉区、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北部特早熟棉区5个棉区(图)。,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棉花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表)。新疆、河南、江苏、湖北、山东、河北和安徽七省是我国的主要产棉省,植棉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的85%。,全国每10年棉花面积总产和单产变化,2棉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棉花的生育特性 棉花器官的形成与发育 棉花的生育时期与生育特点 棉花的蕾铃脱落,一、棉花的生育特性,无限生长习性,株型具有可塑性 适应性广,再生力强,结铃具自动调节能力 喜温好光性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间长,棉花的无限生长习性是指棉花生长发育过程中,只要环境条件适宜,植株就可以不断进行纵向和横向生长

4、,生长期也就不断延长。,株型有很大的可塑性,棉株的大小、群体的长势、长相等,都受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棉花根系发达,吸收肥水能力强,对旱涝和土壤盐分有很强的忍耐力,因而,棉花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棉花的根系在苗期和蕾期生长快,再生力强,可通过中耕等栽培措施对根系生长进行促或控,以实现棉花早发、稳长。棉花结铃具很强的时空调节补偿能力,前、中期脱落多结铃少时,后期结铃就会增多;内围脱落多结铃少的棉株,外围结铃就会增多;反之亦然。,棉花是喜温作物,其生长起点温度在10以上,最适温度为2530,高于40组织受损伤。棉花是喜光作物,其单叶的光补偿点为10001200lx,光饱和点为70000

5、80000 lx。其产量潜力及纤维品质优劣与当地的太阳辐射强度、全年日照时数及日照百分率密切相关。,棉花从23真叶期开始花芽分化到停止生长,都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约占整个生育期的4/5。,二棉花器官的形成与发育,根茎与枝 叶 蕾与花 棉铃 棉子 棉纤维,(一)根,1根的形态与根系形成 棉根属直根系,由主根、侧根、支根(小根)和毛根(小支根)和根毛组成,形成一个上大下小的倒圆锥形(图)。,棉花根系建成阶段,根系发展期。从种子萌发到现蕾。根系生长盛期。现蕾至开花。根系吸收高峰期。开花到吐絮。根系活动机能衰退期。吐絮期以后。,棉花的根系,2根系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影响根系生长的环境条件有

6、: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土壤温度、土壤空气中氧含量、土壤PH值和种植方式等。,(二)茎与枝,1茎的形态 棉花主茎,子叶节以下的一段由下胚轴伸长而形成,子叶节以上部分由胚芽分化生长而形成。茎呈圆柱形,间或有棱,其上着生枝、叶。,2.主茎顶芽与腋芽的分化,棉花主茎由种子胚芽发育而来。胚芽分生组织经过增殖、分化和生长逐渐形成主茎,并在主茎节上产生叶和腋芽,再由腋芽发育形成叶枝和果枝。,腋芽的分化一级腋芽:主茎真叶叶腋里的腋芽。二级腋芽:一级腋芽分化出的叶腋里的腋芽。一般主茎腋芽最下部12节上真叶的腋芽不萌发,呈潜伏状态;第三5节或以上的腋芽萌发长成叶枝;第五6节或以上的腋芽萌发长成果枝。而二级腋芽在

7、下部各节多半潜伏,在中、上部各节易长成赘芽,只在生态、营养条件优越情况下,发育为亚果或亚果枝。,棉花果枝与叶枝的区别,棉花叶枝与果枝比较,3主茎与分枝的生长,主茎的生长主茎的生长包括节间的伸长与新节的出现,一般是苗期慢,蕾期较快,盛蕾期明显加快,初花期达高峰期,盛花后逐渐减慢,吐絮后生长渐趋停止。主茎节间的长度,呈现基部节间短,中、上部节间长,顶部节间又稍短的变化。在一定的生育时期内,棉花主茎的生长速度随温度的增高而加快。温度范围一定时,水肥对茎的生长有明显的作用。,分枝的生长叶枝的生长同主茎相似,为顶芽单轴式生长。果枝为合轴分枝,每57天增加一个果节,每个果节从开始伸长到停止大多经历1824

8、天,下部节间较上部节间伸长期短。同一果枝常有34个果节同时伸长,一般果枝的第一节间最长,其余节间依次缩短。,果枝的分类,根据果节的数目划分 零式果枝、有限果枝、无限果枝 根据果节的长度划分型:果节长25cm;型:果节长510cm;型:果节长1015cm;型:果节长15cm以上。,棉花的株型分类,塔形:果枝为无限型,多数栽培品种属之。圆筒型:果枝为有限型。丛生型:主茎与分枝长度相当,野生棉种多属之。,(三)叶,1叶形态 棉叶有子叶、真叶、先出叶三种。真叶包括主茎叶、叶枝叶与果枝叶(又称对位叶)。,子叶,呈肾形,是棉株上最先长出的叶片,一般2片,对生,为不完全叶。是棉苗长出三片真叶前棉株的主要光合

9、器官和棉子萌发出苗所需养分的主要来源。,真叶,真叶着生在主茎及其分枝上,为完全叶。主茎第一真叶全缘,面积小,出生慢,第二真叶略现缺刻,第三真叶以后具明显的掌状裂片,通常有35裂片,多时达7裂片。根据裂口深浅与裂片宽窄叶形可划分为:常态叶型(陆地棉裂口长不及叶长的1/2,海岛棉超过1/2)、鸡脚叶型(接近4/5)和超鸡脚型(图)。,陆地棉叶的不同形状,14超鸡脚叶 58鸡脚叶 912常态叶(阔叶),先出叶,棉株每一分枝上最先出现的一片叶,位于枝条基部左或右侧,为不完全叶,或称变态叶,呈披针形或长椭圆形,很小,易脱落。常被忽视或误认为是真叶的托叶。,2叶的光合特性,棉花属C3植物,光呼吸消耗光合产

10、物约1/31/2。不同叶龄的叶片,其光合强度不同。随着叶龄的增长,光合效率由低到高,再到低。棉株上不同部位,群体中不同层次的叶片,其光合强度不同。棉花群体各层叶的光补偿点从上向下递降。主茎叶与果枝叶合成的光合产物数量及主要合成产物所占比例不相同。不同叶型光合特性以正常叶型的叶绿素含量较高,但光合作用强度以鸡脚叶为高。,3叶面积增长与干物质积累,(1)出叶速度与单片叶面积增长 主茎叶的出叶速度与气温紧密相关。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气温的上升,每出生1片叶的间隔时间逐渐缩短。果枝叶出现的间隔与现蕾的纵向、横向间隔一致。,(2)单株与群体叶面积的增长,单株与群体的叶面积,苗期增长缓慢,现蕾后逐渐加快,

11、开花后又减慢。主茎叶的面积以现蕾至初花期增长最快,盛花期达高峰;果枝叶以盛蕾到盛铃期增长最快,初絮期达高峰。果枝叶单片叶面积较主茎叶小。,(3)叶面积与干物质积累的关系,叶面积的大小与干物质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4光合产物的运输与分配,(1)运输方向 主茎叶合成的有机物,既可向上运给茎尖生长点,又可向下运给根,还可横向运给果枝尖、幼叶与蕾铃。不同生育时期,不同部位的叶片,其输出方向不同。开花前,运向主茎生长点、果枝尖、幼叶、蕾与根。开花后,下部叶片运给根与邻近的花铃;上部叶仍运给果枝尖、幼叶、蕾与主茎生长点,若中下部叶片脱落,并着生有较大的铃,则亦向下运输。,果枝叶光合产物的运输范围较窄,且

12、随着生育进程而有变化。蕾期,主要分配给果枝尖、蕾、幼叶,分配给主茎上部及其它果枝少;盛花期,只输给本果枝的蕾、花、铃及幼叶,且首先输给同节的蕾铃,然后再依次向果枝外围运输。,(2)光合产物的分配,光合产物净积累量与净积累率均呈苗、蕾期较低,初花期升高,至盛花期达峰值,其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随着生育进程推进,光合产物逐渐向茎枝和生殖器官的分配增加,而且生殖器官干重的增加依赖于叶片、茎枝干重的增长,随着吐絮期的推进,各营养器官(尤其是果枝叶)的同化物向棉铃的再分配量增多。,(四)蕾与花,1蕾 蕾的分化 现蕾条件 现蕾规律,由外向内顺序发生。首先分化苞叶,然后依次为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当棉株上第

13、一果枝第一果节上出现长3mm的三角形蕾时即谓现蕾。,棉花从出苗到现蕾一般需要3060d。现蕾的起点温度为日均温1920,适温为2530,超过30,顶芽生长过快,侧芽生长受抑制,现蕾迅速减慢。高温会引起花芽败育,夜温30时,幼蕾脱落增多。,现蕾的顺序是:纵向,由下而上;横向,由内向外,以第一果节为中心,呈螺旋形由内向外,由下向上逐渐推进(图)。相邻两果节现蕾间隔的时间间隔不一样,纵向(相邻果枝同一果节)间隔一般为23d,横向(同一果枝相邻果节)间隔为46d。,棉株现蕾顺序模式图,2.花,(1)花的形态 为两性完全花,单生,除花梗外,每朵花还包括苞片、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2)开花的规律及影

14、响因素,一般在现蕾后2530d开放。花朵一般在上午开放。花瓣的颜色随开花受精过程的进行发生变化。花瓣一般在开花后34d自行脱落。开花当天气温的高低和湿度的大小可使花朵开放的时间提前或推迟1h至数小时。,(3)授粉与受精,棉花为常异花授粉作物,以自花授粉为主。花粉的生活力以开花当天上午911时最强,下午减弱,到第二天则完全丧失。柱头生活力维持时间稍长,但不超过36h。棉花从授粉到受精的时间,大约需要2448h,受棉花品种和外界环境条件,特别是温度条件的影响很大。,(五)棉铃,1棉铃的形态结构 棉铃由受精后的子房发育而成,称蒴果,由35室组成。陆地棉一般多为45室,海岛棉与中棉多为34室。每铃平均

15、室数有随结铃数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且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铃内每室有种子911粒,其上着生纤维。陆地棉外形较圆,海岛棉与中棉较瘦长。,2棉铃的发育及影响因素,棉铃的发育时期 棉铃增大期 棉铃充实期 开裂吐絮期,这一时期持续2030天。陆地棉在子房受精后的20天内体积增长最快,20天以后体积增长速度减慢,到30天左右体积基本达到最大。生育特点是锦铃的外形体积长足,铃内种子的体积亦相应增加,种子上着生的纤维伸长。棉铃中积累有大量的蛋白质、可溶性糖等营养物质,水分含量高,在80%左右。铃壳干重的增长与棉铃的增长是同步的。,这一时期持续2535天,占铃期的50%。铃内种子上的纤维不断伸长,种子和纤维的干

16、物质含量急剧增加。叶片等同化器官合成的光合产物迅速输入铃内;铃壳内的贮藏物质也转移到纤维和种子中;棉铃内部的合成作用加强,促使子棉的干物质迅速增加,含水量逐渐下降。,棉铃经过充实期(经发育5060天)后,棉子和纤维的总重量已达到铃重的80%左右,便进入开裂吐絮期。铃壳在临近吐絮时,因失水失去膨压,引起收缩,并沿着背缝线开裂。从棉铃开裂到吐出棉絮是脱水成熟期,约需5d左右。此时棉子已完全成熟,棉纤维干燥,扭曲。,铃期的长短受品种特性、成铃部位与时期、温度、湿度和日照等气象要素及栽培管理诸因素的影响。,(六)棉子,1棉子的形态结构与发育 棉子的形态结构棉子是由胚珠受精后发育形成,为无胚乳种子。形状

17、多为椭圆形,基部圆钝,顶端尖锐,有子柄。种皮棕黑色,表面有脉纹。种子外面除长纤维外,一般有短纤维附着。胚珠的内、外珠被发育成种皮(棉子壳),胚囊内的受精卵发育成胚(棉仁),并具有折叠子叶。(图),成熟棉子纵切、横切和种皮上的脉纹图,棉子的发育,棉子发育过程与棉铃发育相对应,胚珠受精后开始膨大,开花后2030天体积达最大。受精卵在开花后的45天开始分裂,经1520天,子叶、胚芽、胚轴和胚根形成。以后幼胚逐渐长大,并迅速增加干重,直到成熟。,2棉子发育的影响因素,棉子的发育受其在棉铃中与棉铃在棉株上着生部位及发育期间外界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1)着生部位对棉子发育的影响,棉株中部、内围着生的花

18、,以及棉铃各瓣上、中部的胚珠,发育较好。棉铃中通常有一个至几个不能发育成种子,称瘪子(或不孕粒)。形成不孕籽的原因,主要是养料缺乏和未受精或受精不充分。,(2)外界环境条件对棉子发育的影响,花铃期温度是影响棉子发育的主要气候因素。花铃期土壤水分对棉子发育的影响。花铃期缺水时,单铃的不孕子数增加,种子数减少,百粒种子重(子指)和种仁率降低。,3生产用种的品质要求,生产上对种子品质的要求是:生活力强,纯、净度高,种子饱满,健全无病虫,子指要求在10g左右。,(七)棉纤维,1棉纤维的形态结构 棉纤维是棉子种皮的胚珠外珠被表皮细胞形成的单细胞。一根成熟的棉纤维,从外形上看,大体可分为基部、中部和尖部;

19、成熟棉纤维的横断面,多是椭圆形或圆形,由许多同心圆组成,可分为初生壁、次生壁和中腔三部分(图)。,棉纤维示意图,(2)纤维细胞伸长,棉纤维细胞在开花当天开始伸长,其伸长的动态变化规律是“慢快慢”,呈“S”形伸长。伸长持续时间一般在2228d。最快的伸长速度发生在开花后612d,开花后1520d。开花后2025d纤维伸长减慢。在此阶段,除了液泡内首先形成膨压,促进纤维细胞伸长外,还伴随着初生壁合成。,(3)纤维细胞的次生壁合成和增厚,次生壁的增厚通常始于开花后1619d。纤维素合成快速增加的时期是在开花后28d,次生壁增厚持续到花后4050d。纤维伸长(初生壁)与增厚(次生壁)大概有510天的重

20、叠过程。,(4)脱水成熟,此期从裂铃到充分吐絮,历时5天左右。随着棉铃开裂后纤维暴露于空气中,其所含水分逐渐散失,脱水失去膨压而呈扁椭圆形,并形成捻(扭)曲,其时期一般是在棉铃出现裂缝后的34d。其捻曲的多少依螺旋角大小和次生壁厚度而异。成熟良好的纤维,其细胞壁厚,捻(扭)曲多。捻曲多的纤维,在纺纱时纤维间抱合力较大。,4影响棉纤维发育的因素,棉纤维发育受环境条件和生育进程等的影响。土壤水分充足,空气湿度大时促进细胞伸长;天气干旱会使纤维变短。矿质营养元素与棉纤维发育也有关系。施钾对绒长有促进作用,磷能加速氮素由营养器官向种子和纤维中运转,可提高棉花纤维品质。温度对纤维细胞的伸长有一定影响,尤

21、其是棉纤维伸长的后期。,三、棉花的生育时期与生育特点,1生育时期棉花从播种到收花结束,叫大田生长期。从出苗到开始吐絮所经历的时间,叫生育期。棉花一生经历4个主要生育时期:出苗期:全田出苗达50%的时期。现蕾期:全田有50%棉株现蕾时期。开花期:全田50%棉株开第一朵花。吐絮期:全田50%棉株第四果枝第一蕾出现及第四果枝第一朵花开放为准。,2生育阶段,播种出苗期 苗期 蕾期 花铃期 吐絮期,指从播种到出苗所经历的时间。该阶段主要特点是棉子萌发出苗的生物学变化过程。主要限制因素为土壤的温、水、气状况。,指从出苗到现蕾所经历的时间。是以长根、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主要影响因素有温度、光照、肥料、

22、水分。棉花壮苗长相:棉株敦实,茎粗节密,根系发达,叶片叶色油绿、大小适中。田间管理主攻方向:克服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抓好全苗,培育壮苗,促早发。,指从现蕾到开花所经历的时间。棉花现蕾后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高产棉田蕾期棉株长相:株型紧凑,茎杆粗壮,果枝平伸,叶片大小适中,蕾多蕾大。若株型松散,叶大蕾小,是旺苗;株型矮小,秆细株瘦,叶小蕾多是弱苗。田间管理主攻方向:以肥、水管理为中心,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实现壮株稳长。,指从开花到吐絮。分为初花期和盛花期。高产棉田花铃期棉株长相:株型紧凑,果枝健壮,节间短,叶色正常,花蕾肥大,脱落少,带桃封行。若株型高大松散、果枝斜向上生长、

23、叶片肥大、花蕾瘦小、脱落多属旺长;棉株瘦小、果枝短、叶小蕾少属长势不足。田间管理主攻方向:以肥水为中心,辅之以整枝、化调,调节棉株生长发充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协调个体与群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实现减少脱落、多结棉铃、防止早衰的目的。,从吐絮到收花结束。正常生育棉株长相相:初絮期就是“红花绿叶托白絮”,随后叶色退淡,逐渐变黄。此期若顶部果枝向上伸展过长,赘芽丛生,叶片不落黄,则为贪青晚熟;若上部果枝伸展不开、短而细,蕾铃大量脱落,叶片褪色过早、过快,或叶片过早干枯脱落,是棉株早衰的表现,甚至会出现二次生长,影响棉铃发育。田间管理主攻方向:力争棉铃充分成熟,提高铃重,改善品质。要保根、促

24、叶,实现早熟、不早衰,同时控制肥水的应用,防止贪青晚熟。,四、棉花的蕾铃脱落,(一)蕾铃脱落的原因与生理机制 造成蕾铃脱落的原因可概括为生理性的、病虫危害与机械损伤3大类。一般趋势是:生理性脱落是主要的,次为病虫害,机械损伤引起的脱落最少。棉花蕾铃脱落是一定生理活动的结果。,蕾铃生理性脱落,在棉花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光照、温度、水分和养分的供应等环境条件不适,常造成有机养分供应不足或分配不当;蕾铃中植物激素的形成与平衡失调,胚珠受精不良或完全未受精等,从而引起蕾铃脱落。,病虫危害造成的蕾铃脱落,病虫危害造成的蕾铃脱落有2种。一是直接蛀食和危害蕾铃,使之脱落;二是通过蛀食与危害光合器官与输导组织

25、,使养料的制造受损和运输受阻,造成蕾铃养料供应不足而导致脱落。,机械损伤引起的蕾铃脱落,机械损伤包括对棉花进行田间管理时人、畜与生产工具和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造成枝、叶和蕾铃的损伤而导致的脱落。,在蕾铃脱落前,先在蕾柄或铃柄的基部形成一离层。在蕾铃脱落部分的“离区”,可分为“分离层”及“保护层”。分离层是蕾铃直接脱落的地方,而保护层则是棉铃脱落后在暴露面所形成的一层保护组织。,(二)蕾铃脱落的生物学规律,蕾铃脱落的比率 蕾铃脱落的日龄 蕾铃脱落的部位 蕾铃脱落的时间 种和品种间蕾铃脱落的差异,一般来说,落铃率要高于落蕾率,约为6:4。但若棉花生育前期养分供应不足,病虫防治不力,则落蕾数大于落铃

26、数。,蕾脱落的日龄为:现蕾后1020d内的蕾脱落多,10d以内的幼蕾和20d以上的大蕾脱落少。铃脱落的日龄为:开花后38d以内的幼铃脱落多,810d以上的铃脱落少。,在棉花生育正常时,一般下部果枝上的蕾铃脱落少,上部的脱落多,靠近主茎的节位上的脱落少,远离主茎的脱落多。缺肥早衰的棉株,上、中部及外围的蕾铃脱落较多;徒长棉株中、下部的脱落较多。棉株上不同圆锥体上蕾铃脱落的百分率,一般是内圆锥体脱落少,外围圆锥体脱落多。,一般规律是棉株开花前脱落少,开花后逐渐增加,进入盛花期后伴随开花高峰期的出现而达到高峰,以后又逐渐减少。,在种间,陆地棉的蕾铃脱落率最高,次为中棉,海岛棉最低,海岛棉的落蕾数高于

27、落铃数。同一栽培种内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生态条件下,蕾铃脱落也有差别,一般长江流域棉区的脱落率要高于黄河流域。,(三)减少蕾铃脱落的途径与措施,根本途径:根据棉花的生长发育规律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采取一套合理的综合栽培技术措施,使光、温、水、肥经常处于最适状况,协调棉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正确解决养料的制造、分配与供应。增加光合作用,增加有机养料的积累,促使有机养料向蕾铃运输;促使受精作用正常;保持棉株体内激素平衡。,具体措施:应选用适宜的品种,保持合理的种植密度,正确使用生长调节剂,进行整枝摘心,合理施肥,加强病虫防治和及时灌溉排涝等。,3棉花的产量形成和品质,一

28、、棉花的产量形成(一)棉花经济产量的构成 构成因素为:单位面积铃数、单铃重、衣分。皮棉(/hm2)=单位面积总铃数(个/hm2)平均单铃重(g)衣分(%)/1000,衣分:指所得纤维(皮棉)重量占子棉重量的百分率。衣指:指百粒棉子上纤维的重量(g)。用来表示棉子上着生纤维的多少。子指:指百粒棉子的重量(g)。衣指与子指呈负相关。,(二)棉花成铃时空分布与优化成铃,1棉花“三桃”及与产量的关系(1)“伏前桃”指7月15日以前成的铃。常较少,但具有重要作用。除直接构成产量外,棉株带桃入伏是早发稳长的标志,对整个产量与品质有较大的影响。它能延长有效的开花结铃期,调节养分的供应状况。,(2)“伏桃”指

29、7月16日至8月15日成的铃。在“三桃”中所占比例最大。铃大、质优,是构成产量的主体。(3)“秋桃”指8月16日以后结的能正常吐絮的铃。一般铃较轻,质较差。只在早发棉株与当年秋季气温较高的条件下,部分早秋桃铃亦较大,品质亦较好。,2优化成铃,棉花成铃的空间分布与产量品质有密切的关系。从纵向看,以中部(510果枝)的成铃率较高,铃大、品质好,下部(14果枝)次之,上部(11果枝以上)较低。从横向看,靠近主茎的内围12果节,特别是第一果节成铃率高,且铃大,品质好,越远离主茎的外围果节成铃率越低,铃重越轻。,二、棉花的品质,(一)棉花品质的概念与指标 原棉品质主要由遗传品质和生产品质所决定,并受包装

30、、加工和储运等环节的影响。棉纤维内在品质指标:长度、强度、细度、成熟度等,遗传品质:指育种家直接提供的某个棉花品种在最佳生态、生产条件下栽培,植株中喷花的棉花品质。生产品质:指在遗传品质的基础上,大田栽培生产出的原棉品质。纤维长度:指纤维伸直时两端之间的长度,用毫米表示。包括主体长度、品质长度、手扯长度和跨距长度。,比强度:纤维的相对强力,表示纤维单位截面积所能承受的拉力,以束纤维的断裂负荷除以束纤维断面面积表示,单位为克力/特克斯(gf/tex)。细度:指棉纤维的粗细程度,是纤维细胞的直径。常用马克隆值表示,指用一定重量的试样在特定条件下的透气性测定。成熟度:指纤维细胞壁加厚及纤维素在细胞中

31、沉积的程度,用成熟系数表示,成熟系数用纤维细胞中腔的宽度和纤维胞壁厚度的比值表示。该比值愈小,成熟系数愈大,表示纤维成熟。,(二)影响棉花纤维品质的因素,品种遗传特性 环境因素 栽培技术 病虫为害 收摘、收购与加工,4棉花的栽培技术,播种前的准备 种植密度 播种与保苗技术 覆盖地膜 棉花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 防治病虫 棉花的整枝技术 中耕、除草、培土 适时灌、排 酌情催熟 勤收细摘,一、播种前的准备,土地准备包括土壤深耕和整地 种子准备包括选用良种、精选种子、发芽试验、播前晒种和种子处理。,二、种植密度,(一)合理密植增产的原因 充分利用地力、提高光能利用。充分利用空间,增加总铃数。改善棉铃空间

32、分布,提高平均单铃重。,试验表明,稀植棉田,单株果节数多;密植棉田,单株果节数少;但群体果节数随密度增加而递增,同时棉花结铃的多少还受蕾铃脱落状况的影响。密度提高,蕾铃脱落数量增加,在理密植条件下,因密度增加而递增的脱落数低于因株数增加而递增的总果节数,从而提高总铃数。,棉株内围圆锥体的结铃率高,单铃重高;外围圆锥体则相反,合理密植使单位面积株数增加,群体内围圆锥体上的结铃数也增加。同时,棉花单株结铃强度受纵横间隔期的限制,合理密植可以提高群体的结铃强度,改善棉铃空间分布状况,增加最佳结铃期的结铃量和比例,从而提高单株平均铃重,改善纤维品质。,(二)确定种植密度的原则,应从当地、当时的自然与社

33、会经济条件出发,根据棉株个体最终能够达到的株体大小与生产力水平来确定。凡综合条件(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种植制度)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发育和单株生产力的发挥时,则种植密度宜稍稀,反之应稍密。,1气候条件生长季节平均气温高、无霜期较长的地区,宜适当稀植;气候温凉、无霜期较短的地区,宜适当密植。2土壤肥力肥力高的棉田应适当稀植;肥力低下的棉田应适当密植。,3品种特性生育期长、植株高大、株型松散、果枝长、叶片大的品种密度宜适当稀植;植株矮小、叶片小、株型紧凑、果枝短的早熟品种宜适当密植。4种植制度粮棉或其他两熟制栽培的棉花,因受前茬作物的影响,其密度应较一熟制棉田适当增加。,(三)不同生态条件下

34、的适宜种植密度,我国棉花种植密度,一般就是北方高于南方,西部高于东部。黄河流域棉区春棉适宜密度为4.5万6万株/hm2,夏棉为7.5万12万株/hm2;西北内陆棉区种植密度为15万21万株/hm2;长江流域棉区种植密度为3万4.5万株/hm2。,(四)行株距的合理配置,目前有等行距和宽窄行两种配置。中等肥力的棉田和间套作棉田多采用宽窄行,高产棉田和不易发棵的丘陵旱薄地多采用等行距。,三、播种与保苗技术,(一)播种期和播种技术 黄河流域春季气温上升比较稳定的地区,可在5地温稳定在1214时抓住“冷尾暧头”或根据“终霜前播种,终霜后出苗”的原则播种,适宜播期在4月中旬;春季气温不稳定地区以终霜期过

35、后,5地温稳定在14以上时播种为好,适宜播种期以4月1525日为宜。长江流域棉区一般4月上旬为播种适期。,(二)育苗移栽,1育苗方法:方格育苗、肥团育苗、营养钵育苗。薄膜覆盖保温注意事项:播种至出苗之前不揭膜,以保温保湿;出苗后至第一片真叶期,膜内温度保持在2025,重点是保温散湿,白天揭开膜的两头,晴天可昼揭夜盖;2片真叶期,昼揭夜盖;3片真叶后,昼夜揭膜炼苗,但寒潮期要盖膜。,2移栽,移栽时间的确定一是通过温度确定,气温需稳定在15以上,地温稳定通过17。二是通过前作的收获早迟来确定。三是通过苗龄的大小来确定。四是通过天气来确定。,移栽方法,板土打洞移栽开沟移栽机械移栽芽苗移栽,四、地膜覆

36、盖技术,技术要点:在季节与前作许可下,应在适时早种、早栽后及时覆膜,至开花后立即揭膜,覆盖要严,并保持膜面干净;覆盖度以50%70%为宜;选用生产潜力较大、长势稍旺、后劲足的中熟品种;种植密度应较露地栽培稍稀;移栽肥(或种肥)与花铃肥要施足。,五、棉花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一)棉花不同生育期对营养元素的吸收特点 棉株各生育期的氮磷钾积累量随生育期的推进和干物质积累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且,不同生育期的营养吸收与土壤肥力状况密切相关。(图)棉花除了需要大量营养元素外,还需硼、锌、铁、铜和钼等微量营养元素。同时棉花生育期中养分在不同器官的积累和分配随着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变化。,各生育期吸收棉株干物质及

37、养分积累占总量的比例,(二)施肥技术,施肥总量的确定应以棉花的产量水平、土壤的供肥能力、肥料的种类与质量、以及肥料的吸收利用率等为依据。肥料的种类与搭配,应以有机肥为主,无机化肥为辅;重视磷、钾肥的施用和氮、磷、钾的配合比例;并注意硼、锰等微肥的施用。施肥时期与施用量应根据棉花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吸肥特性,结合棉株的长势长相来决定。,六、防治病虫,长江流域棉区的主要病虫害:病害:炭疽病、立枯病、枯萎病、黄萎病以及红腐病、黑果病等铃病。虫害:棉蚜、蓟马、小地老虎、蜗牛、红蜘蛛、金钢钻、红铃虫、棉铃虫、卷叶虫和小造桥虫等。防治方法根据棉花病虫的发生规律,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具体可采用综合农业技术措施

38、防治和杀虫(菌)剂的化学防治。,七、棉花的整枝技术,(1)人工整枝 除叶枝 打顶心(尖)打旁心(尖)除赘芽 打老叶,(2)化学调控,从棉株现蕾后,用生长调节剂缩节安(DPC)等控制棉花株形,抑制细胞与节间的生长,降低植株高度与果枝长度,使顶部叶面积减小;并使叶的海绵、栅栏组织细胞增多,叶绿素含量增高,叶内钙离子浓度与根部钾离子增加,增强棉株的抵抗力。,八、中耕、除草、培土,土壤疏松有利于棉花根干重增加,紧实土壤有利于冠/根比增长,但过松过紧都不利于棉花生物学产量提高。,九、适时灌、排,在出现夏旱与伏旱,棉株缺水时,应及时于早晨或傍晚进行穴灌与沟灌,并结合进行施肥;当秋涝出现,应及时开沟排水和加强整枝摘心,以降低土壤与田间湿度,以减少和防止烂铃。,十、酌情催熟在迟发棉田或秋季气温下降早且快时,可施用生长调节剂乙烯利进行催熟。十一、勤收细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