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特色民居.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285785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05.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专题特色民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微专题特色民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微专题特色民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微专题特色民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微专题特色民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微专题特色民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专题特色民居.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微专题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一颗印”为中国民间的一种建筑形式,流行于陕西、安徽、云南等地。它由正房、耳房正房两侧的小房子)和入口门墙围合成正方如印的 狭窄天井,俗称“一颗印”。下图为典 型的“一颗印”民居照片和速写。据此 完成13题。1.“ 一颗印”民居结构不具备的功能 是()A. 天井狭小有利于冬季防风保暖B. 房檐深入院落有利于雨天行走C. 布局紧凑,反映出当地用地紧张D. 正房较高且面南背北,有利于采光2.耳房屋顶分长短坡,短坡向外,长坡向内,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向内坡面面积,利于晾晒谷物B.增加外墙高度和外侧屋顶坡度,利于防风防盗C.与正房形成错落有致的格局,更加美观D.增加向内

2、坡面面积,便于在雨季收集更多雨水3. 与安徽、陕西等地山区相比,云南的“一颗印”民居往往天井更小,A.地势崎岖,建筑用地有限B .雨水较多,有利于防渍涝 C.夏季高温,有利通风散热D.纬度更低,太阳高度更大“下沉式窑洞”是指在平坦的地面上向下挖深67米,长、宽 1215米的土坑做院子,然后在坑的四壁挖窑洞。在工业文明的冲击 下逐渐被人们遗弃,受原生绿色建筑思想的影响,现又被人们重视和 保护。读我国黄土高原某下沉式窑洞景观图,完成46题。4. 每户“下沉式窑洞”建造时最必不可少的设施是()A.水井B.池塘C.石桌D.木梯5. 与工业文明所建造的钢筋混凝土式房屋相比,“下沉式窑洞”逐渐 被遗弃。最

3、可能是因为()A.成本高B.通风差 C.面积小 D.通讯好其主要原因是()6.为延长“地坑式窑洞”的使用寿命,下列保护措施最可行的()A.窑顶多种树B.石磙碾窑顶C.院内多建门D.洞内贴窗花下图所示地区有地域特色鲜明 的传统民居“蜂巢屋”,一般由3 至4个相连的土塔状建筑构成,是 当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 这样的民居,既克服了当地物资缺 乏,又适应了当地气候特点,是一 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据此完 成79题。7. 蜂巢屋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 民居,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A. 沙漠广布B. 森林覆盖率低C. 全年气候干旱D. 河湖众多8. “蜂巢屋”的墙体厚达80厘米,36N36E38

4、E推测其主要原因()A. 夏季隔热,冬季保温B.墙体坚固,稳定性好C.抵御夏季的雨水D.防御冬季的风沙9. 蜂巢屋作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很多游客,从气候角度分析,最适宜的游览时间()A. 1112月 B. 78月C. 45月 D. 12月5 000多年前我国长江流域稻是农业发展的高度成就。良渚古城所处位置得天独厚,它的北边、西边、 南边都是天目山的支脉,中间是盆地。良渚古城外围分布有迄今所知我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古城东部 的平原地带水网密布,适合种植水稻。下图为良渚古城遗址及周边地形水系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0题。10. 推测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的主要功能()A. 防洪B.灌溉C.防旱

5、D.发电11. 良渚文化时期,图示区域水稻种植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A. 商品率高B自给自足C. 单产量高D. 一年三熟蚝壳屋,即用生蚝的甲壳所堆砌的房屋,不过 通常是以青砖搭配蚝壳而建成。在岭南和闽 南建筑中保存着为数不多的以蚝壳为墙的古;建筑。K域12. 蚝壳以约45的倾角向下排列的最主要原因是()A.美观大方B.节约蚝壳C.利于雨水排流 D.坚固耐用13 .用蚝壳为墙的主要环境意义是()A.就地取材,废物利用B.墙面多棱,利于防盗C.美观大方,十分坚固D.蚝壳丰富,成本低廉14.现如今很少建设以蚝壳为墙的建筑的主要原因是()A.新建筑材料的不断出现B.气候变化,生蚝数量减少,蚝壳减少C.

6、社会治安良好,失去防盗作用D.当地政府保护生蚝和蚝壳(2017 海南地理,911)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 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下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这些集镇住 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17-19题。15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A.谷地面积B.河流水量C.林木产量D.风俗习惯16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A.通风 B.避灾C.采光D.美观17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砾石多退水快历时长流速缓A. B.C.D.新疆喀什吐曼河畔高台民居(下图)建在一处高40多

7、米、长800多米的黄土高崖上。民居以黄粘土制作 的土坯墙为主,墙体厚度达1米。据此完成18-20 题。18、 吐曼河流量最大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B. 秋季D.冬季19、 高台民居建在高崖上的主要目的是()A.登高望远B.通风采光C. 防御洪水 D.方便交通20、 高台民居墙体厚度达1米,可以()A.防风防沙B.保温隔热C.通风防潮D.防漏防火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 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 “握手楼”(图1)。据此完成2122题。21. 农民建“握手楼”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的直接目的是()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22. “握手楼”的修建

8、反映该中心城市()A.居住人口减少B.城区房价昂贵C.人居环境恶化D.城区不再扩大传统民居是人们长期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结果。下图为北半球两个地区典型民居 景观或示意。完成23-24题。23:甲地民居采用设计门前台阶的建筑 形式,主要考虑的自然原因是() 夏季洪水多发 B.夏季高温潮湿 冬季降雪量大 冬季光照时间短A.B.C.D.24:乙地采取此类建筑形式可能考虑的 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A.降水B.光照 C.地形D.台 风 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 溪县、婺源县)等地区。以砖、木、石为原料, 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地面布晰的合断n船右晰石瑚的

9、坑壁与械闻走 横木地基门耻,阶.地穴式町艮居示意甲乙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流行于徽州(今安徽黄山市、绩 以木构架为主,它在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 (如下图)最有特色。马头墙由砖和瓦砌成,一般建在房屋两侧或紧邻的两栋房屋之间,往往高出屋顶1-2米。错落有致,多形似马头,寓意“马到成功,一马当先”。 据此25-26完成。25马头墙建筑群所在地的自然条件有( 以高原为主,夏季多强对流天气 多低山丘陵,降水季节变化大 地势起伏大,降水丰富而均匀 河流众多,结冰期短 马头墙不可能具有的功能是 ) 防震B.防火防风D.祈福A.B.C.D.26(A.C.C.便于室内热量散发D.便于室外空气

10、流入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 连接到室内大厅(左图),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右图)。据此完成27-31题。27.A.28.A.29.A.30.“风塔”顶部四面镂空的主要目的是( 便于室内空气流出B.便于采室内水池的主要作用是()储存生活用水B.增加室内湿度有关室内空气的流动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从四周流向水池B.从水池流向四周“风塔”顶部的气流运动方向是()C.美化居室环境)C.中央为上升气流D.冷却大气温度D.四周为上升气流46c45广场雨水收染不意图并涮收曰 下盖水策威尼斯位置小意图A.辐合上升 B.辐散上升 C.辐合下沉

11、D.辐散下沉31. 与“风塔”原理相同的是()A.温室大棚气温较高 B.孔明灯的上升运动C-山洞深处冬暖夏凉D.库区比周边降水少根据下列材料和图,完成32-33题。在我国胶东半岛的威海、烟台、青岛等近海边缘,现在还存在着大量的民居村落一一海草房。它是在原始 石块或砖石块混合垒起的屋墙上,有着高高隆起的屋脊(屋脊有50度角),上面是质感蓬松、绷着渔网的 奇妙屋顶。苫盖的海草最厚处达4米,海草是生长在5-10米浅海的藻类。32. 当地居民几百年以来都修建海草房作为住房,民居从气候因素考虑的是()A. 冬季保暖避寒,夏季避雨防晒B. 终年高温少雨C. 终年多雪寒冷D. 年温差很大33. 近三十年来,

12、海草的产量在大幅度的减少,主要原因是()A. 海草大量被鱼类作为饵料B. 当地居民改善了住房条件,以修建砖混楼房为主,对海草的用量在大幅度的减少C. 近海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不利于海草的生长D. 浅海地区已经被人们全部填海造陆34.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30分)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由118个岛屿和1个半岛组成,117条纵横交叉的河道上建有400余座桥 梁,河上船只来来往往。这里曾是潟湖中一处淤泥质的沼泽,当地人将木柱插入泥土,直至河床的岩石层, 铺石子夯实后在其上建房。木桩因在土中或水下与空气隔绝,耐腐蚀。威尼斯每个教堂前都有一个广场, 广场地下建有淡水收集系统,承担着缓解城市用

13、水压力的职责。下图为威尼斯位置示意图和威尼斯广场雨 水收集系统示意图。812(2)分析威尼斯水下部分建筑采用石材、木材的原因。(8分)35 (2017 海南卷)日本岐阜县白川乡的合掌村,被誉为“日本 传统风味十足的美丽乡村”。该村坐落在海拔较高的山地中,冬季 多暴雪。村中的“合掌屋”(如图)最早建于300年前,屋顶坡度 达60,状如双手合掌,因此得名。合掌屋全部采用当地木材建 造,这种传统保留至今,合掌屋与穿插其间的花草植物、小溪流 水、水田水车等,构成了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乡村景观。分析合掌村独特旅游景观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微专题一一民居答案1. 答案 A解析房屋高,天井小,可挡住太阳光线

14、照入,不具备冬季保暖的功能;房檐深入院落便于雨 天穿行;正房、耳房均高两层,占地很小,很适合当地人口稠密、用地紧张的需要;“一颗印”民居正房 较高且面南背北,有利于采光。2. 答案B解析长坡向内,短坡向外,可提升外墙高度,有利于防风、防火、防盗;坡面设计不适 合晾晒谷物;美观不是内外坡不同设计的主要目的;安徽、云南等地降水较为丰富,没有必要收集雨水。3. 答案D解析与安徽、陕西等地山区相比,云南纬度低,夏季太阳高度更大,天井更小是为了挡住太阳大高 度角的强光照射。4. 答案A解析由于该窑洞是在平坦地面上向下挖了土坑,在修建时,如遇降水天气,会将窑洞淹塌,修建水 井有利于排水,故A项正确5. 答

15、案B解析由于下沉式窑洞建在地下,与外界空气交换的渠道较少,不利于通风,所以逐渐被遗弃,故B 项正确。6. 答案B解析窑顶多种树,树根会破坏窑体,不利于其经久耐用,A项错误;用石磙碾窑顶,使得窑顶坚固,不 易被水淹塌,B项正确;院内建门和洞内贴窗花与窑洞使用寿命没有影响,C、D两项错误。7. 答案B由图可知,该地地处地中海东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地表不可能沙漠广布,A项错误;地中 海气候冬雨夏干,不可能全年气候干旱,C项错误;该地区整体降水较少,不可能河湖众多,D项错误; 该民居是当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这样的民居,既克服了当地物资缺乏,又适应了当地气候特点, 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因此

16、该地森林覆盖率较低,物资缺乏,因此采用茅草和泥土筑造,B项正 确。8. 答案 A该地地处地中海东部,应属于地中海气候,该地应具有“夏季炎热,冬季多雨,春秋多 风沙”的气候特点。“蜂巢屋”的墙体厚达80厘米,厚墙可以阻隔夏季阳光,使得室内较为凉爽,还能 阻挡冬季冷空气,室内降温慢,A项正确。9. 答案C蜂巢屋地处地中海东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游客要去 此地旅游应选择在春秋季节,此时气候较为适宜,因此选项中45月较为合适,C项正确。10. 答案A解析结合材料可知,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杭州,古城三面环山,附近有河流发育,且属于亚热带 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古城容

17、易受洪水影响,结合图中低坝、高坝系统的修建位置可以推知 古城外围水利系统的主要功能应为防洪。11. 答案 B解析 良渚文化时期我国农业发展整体水平较低,粮食种植多为自给自足,商品率极低,又受当时的 科技水平限制,粮食单产不高,A、C两项错误,B项正确;浙江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条件无法 满足水稻一年三熟,D项错误。12-15CAA A16-20BCB CB21-25DBCDB 26-30A DDBC 31-33D AC34. 答案(2)与阿尔卑斯山距离近,石材、木材丰富,便于就地取材;该建房方式,既可加固地基,也便于 修建;(不接触空气的)木材耐腐蚀,石材可以长期浸泡,保证建筑安全与存留时间。(3 )地中海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淡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威尼斯面积小,地表水存留较少,流失速 度快;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建立淡水收集系统可以截留地表和地下淡水,增加 城市用水。35. 当地冬季多暴雪,形成了造型独特(合掌形)的建筑。(3分)当地森林茂密,使就地取材建造木屋的 传统得以保留。(3分)依山而建,形成错落有致的村落布局。(2分)农田、房屋与山地、溪流、花草植 物等交织,形成独特的山村景观。(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