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291007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54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 药 学,蒋 麟E-mail:,绪 言,中医学:理、法、方、药临床中药学的学习目的及任务 总论 各论,总 论,在古代文献中,中药一直被称为“药”或“毒药”。“中药”是近代西方医药系统地传入我国以后,人们相对于西药而对传统药物的总称。大约在19世纪后期,才出现了“中医”与“中药”的说法。,中药的含义,所谓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相关概念,1.草药:其名始于宋代,当时主要是相对于国家药局专卖的“官药”而言的。后世一般将那些主流本草尚无记载,流传于民间,仅在某些地区习用的药物称为草药。既有植物药,也包括动物药和矿物药。与中药没有本质区别,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发展的源泉。中草

2、药:中药与草药的合称。,2.天然药物:是与“化学合成药物”相对而言的,除直接供药用的天然产品或简单加工品外,也包括从天然产品中提取出的有效部位或成分。,3.民族药:是我国除汉族以外其他民族在本民族区域内使用的药物。如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壮药、苗药、羌药等。,4.中药材与饮片:中药材是指可作中药使用,但未经加工炮制的植物、动物和矿物。饮片则是由中药材制成的各种形状的加工炮制品,由于便于煎汤饮服而得名,又习称咀片。,5.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处方标准制成的具有一定剂型的可直接供临床使用的药物。,6.西药:在现代医学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中药学的含义:广义的概念

3、研究的对象包括一切与中药有关的知识,如中药的品种鉴定、炮制、制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狭义的概念着重介绍中药的药性理论、功效和主治等,实际上已成为临床中药学。,本草(或本草学):是中药学(我国传统药学)的传统称谓,或泛指中药学著作。,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与中药学的发展,熟悉中药学的发展概况。,目的要求,我国古籍中记述的“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即生动而形象地概括了药物知识萌芽的实践过程。,据医史学家研究,最早的人类用以充饥的食物,大多是植物类,因此最先发现的也是植物药。在渔猎生产和生活开始以后,人类才有可能接触较多的动物及其肉类、甲壳、骨骼、血液、脂肪及内脏等,并逐渐

4、掌握了某些动物类药物的医疗作用。直至原始社会的后期,随着采矿和冶炼的兴起,又相继发现矿物药。,1.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成书年代:虽尚有争议,但不会晚于公元二世纪。东汉。本经原书早佚,现存为明清辑复本。作者:据考证,出自集体之作。编写体例、内容:载药365种;分“序例”与各论。创“三品分类法”。学术价值: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系统总结了汉以前药学成就,对后世本草学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本草经集注(简称集注),作者:梁陶弘景所辑 成书年代:南北朝(公元500年左右)内容:载730种药物 学术价值:本书较全面地搜集、整理了古代药物学各种知识,反映了魏晋南北朝

5、时期主要药学成就,并且标志着综合本草模式初步确立。首创自然属性分类法。,吴普本草三国吴普炮炙论南朝 雷敩,3.隋唐时期,新修本草(唐本草),作者:李勣、苏敬等主持编纂成书年代: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颁行内容:载药共844种;图文对照的方法,创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学术价值: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其图文对照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不仅反映了唐代药学高度成就,对后世药学发展也有深远影响。,唐代其他重要本草著作,1.本草拾遗,陈藏器编成。将各种药物功用概括为十类,即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十种,为中药按功效分类的发端。2.海药本草,李珣。3.食疗本草,孟诜原著、张鼎增补

6、。,4.宋、金元时期,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作者:唐慎微成书年代:宋(公元1082)内容:载药总数已达到1500余种,并方药兼收,图文并重,附以制法。此书的文献引用得以保存宋以前许多本草资料。学术成就: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而且还具有很大的文献价值。,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是具有较高应用和参考价值的食疗专著。,5.明代,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成书年代:明(15181593年)内容:收药1892种(新增374种)学术成就: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6.清代,

7、本草纲目拾遗,作者:赵学敏 成书年代:清(1765年)内容:共十卷,载药921种 学术成就:本书不但总结了我国十六至十八纪本草学发展的新成就,还保存了大量今已散失的方药书籍的部分内容,具有重要文献价值。,清代其他重要本草著作,本草备要汪昂本草从新吴仪洛本草求真黄宫绣,7.民国时期,中国药学大辞典,作者:陈存仁收录词目4300条,汇集古今有关论述,资料繁博,方便查阅,虽有不少错讹,仍不失为近代第一部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型药学辞书。,8.当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 中华临床中药学,复习思考题,1.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的作者、成书年代、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各是什么?2.简述中药、中药学、本草的含义。,总论:相关概念:中药、中药学、本草中药学发展概况:重要本草著作中药的功效理论中药性能理论: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中药的产地与采收中药配伍理论用药禁忌中药炮制目的及主要方法中药的用法,各论:每味中药的分类归属各类中药的共性掌握140味中药的分类、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使用注意熟悉90多味中药的分类、功效、主治病证、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90多味中药的分类、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