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学习的基本理论.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293272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3.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3学习的基本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03学习的基本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03学习的基本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03学习的基本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03学习的基本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3学习的基本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学习的基本理论.ppt(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师资格认定辅导,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一、学习的心理实质概念:广义的学习是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这一定义说明(学习的实质):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二、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的区别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因此,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对人的学习的定义: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变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狭义的学习)

2、,三、学生的学习:定义: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学习内容: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四、学习的一般分类(一)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八类:信号学习(经典条件反射):谈虎色变、望梅止渴刺激反应学习(操作条件反射)连锁学习:体育运动中的三级跳,从助跑、踏板、起跳到落地,就是一系列的刺激反应动作的联结和连锁化。,用钥匙开门的连锁反应,“S”(situation)“R”(response),言语

3、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也称高级规则的学习,就是学会在不同的条件下,运用规则和原理解决问题,以达到最终的目的。,(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三)我国教育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第二节 联结学习理论,理论要点:1.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2.强化起重要作用3.在刺激和反应联结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4.习惯形成后,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代表学说: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

4、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一)桑代克的经典实验,“迷笼”实验桑代克把一只饥饿的猫放在迷箱里,箱外放着一盘食物。箱内设有一种打开门闩的装置,例如,绳子的一端连着门闩,另一端安有一块踏板。猫只要按下踏板,门就会开启。猫第一次被放入迷箱时,拼命挣扎,或咬或抓,试图逃出迷箱。终于,它偶然碰到踏板,逃出箱外,吃到了食物。,(二)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1.把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所谓联结,指的是某种情境仅能引起某种反应,而不能唤起其它反应的倾向。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二者之间是直接的因果关系,不需要任何中介因素。如果我们以

5、“S”(situation)和“R”(response)分别作为情境与反应的符号,以“”作为引出或导致的符号,学习(联结)的公式可写为:“S R”。,2.联结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在实验中,桑代克发现,动物不断进行尝试,错误反应逐 渐减少,正确反应逐渐增加,最终得以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由此桑代克认为学习是一种渐近的、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所以他的学说又称尝试错误说(简称试误说,trial-and-error),3.提出三个学习规律,即: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效果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伴随着满意的结果而增强,伴随着烦恼的结果而减弱。练习律是

6、指任何联结,练习运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而不练习则会使联结力量减弱。准备律是指当学习者有准备时,联结实现就感到满意,联结不实现则感到烦恼,学习者不准备实现而实际联结实现时也会感到烦恼,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一)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实验方法是把食物呈现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接下来,每次在发放食物之前,巴甫洛夫反复给狗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响,结果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但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这就是条件反射的建立。,(二)经典性条件的基本规律1.获得与

7、消退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必须同时或近于同时呈现,间隔太久则难于建立联系;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信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呈现,否则也将难以建立联系让条件刺激单独地多次出现,而不伴随无条件刺激,条件反应就逐渐消弱以至消失。,2.刺激泛化与分化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之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就是刺激泛化。泛化的程度取决于新刺激与原条件刺激的相似程度。促进:学英语后再学德语阻碍:arm:(英)手臂,武器;(德)贫困的,贫穷的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这就是刺激的分化,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

8、件作用论(一)斯金纳的经典实验,Operant Conditioning,Behavior,Consequence,在“斯金纳箱”中,自由活动的白鼠偶然碰到操纵杆,箱外的供丸装置就自动掉下一颗食物。白鼠经过多次尝试,就会不断按压操纵杆,直到吃饱为止。由于白鼠是把压操纵杆作为取得食物的手段或工具,所以,这种行为过程又被称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或工具性条件反射。,(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前者是指由特定的、可观察的刺激所引起的行为,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是经典条件作用研究的对象后者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条件作用研究的对象

9、人的大多数行为都是操作性行为,如语言、游泳、写字、读书等等,两类条件反射的区分,两类条件反射建立的基础不同,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有赖于机体的无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有赖于机体作出一定的动作反应。两类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不同,在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物主要同无条件刺激物同时或稍后出现,这样条件反射才能形成。在操作条件反射中,强化物同反应相结合,也就是有机体必须先作出适当反应,然后才能得到强化。,操作行为形成的重要手段是强化 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那么这个操作的强度就增加。所增加的不是刺激反应的联结程度,而是反应发生的一般倾向性,即发生的概率。这里虽然练习是重要的,但关键的变量是强化

10、。,SDRSR(辨别性刺激)(操作性反应)(强化刺激)操作性条件反射形成过程,1.强化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斯金纳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类型正强化:在反应后出现某一刺激或把一些东西加入某个情境中,使该反应今后出现的可能性提高负强化:在反应后取消某个刺激或从情境中抽走某些东西,使该反应在该情境中出现的可能性提高。,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负强化)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也会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之为逃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

11、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回避条件作用。,3.消退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4.惩罚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之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与负强化不同,强化与惩罚的区别,强化与惩罚过程,(三)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把教材分成具有逻辑联系的“小步子”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作出积极的反应;对学生的反应要及时强化;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定步调,学习进度不要求一律;使学生有可能每次都作出正确的反应,使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程序教学的例子,训练儿童的社交技能对儿童给客

12、人开门的行为给予强化当孩子与客人打招呼后,给予强化当孩子与客人主动交流时,给予强化,“通分”(小学数学第十册),四、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一)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认为学习是一种外部输入的信息转换为记忆结构和以人类作业为形式的输出过程。教育是学习的外部条件,其成功在与是否有效的利用并适合内部条件。信息流控制结构期望事项(学习动机)执行控制(认知策略),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课例,教学内容:初中代数第一册“有理数”单元教学实录节选:上课开始,教师首先制造一个“悬念”。师:“谁能一口气说出有理数这章的内容?”生:“呀!课文就占了95页,谁能记住那么多内容!”师:“95页算什么?我只有6个阿拉伯数字就能

13、概括全章内容。”生摇头:“不可能!不可能!”师:“你们不信?”(板书:“有理数?密码181652”)生面面相觑:“181652?什么意思?”,师出示小黑板:1类数系表(有理数按“定义”的分类表和“数性”的分类表)8八个重要概念(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倒数、乘方、近似数的有效数字、科学记数法)1类数的大小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比较两种比较方法)6六种运算(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5五条运算律(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2两种表的查法(平方表和立方表的查法)接下来的活动是:(1)请各学习小组结合教科书进一步“破译”“有理数”密码;(2)展示交流谈论各小

14、组获得成果,并补填上面括号“()”中内容;(3)教师对各小组作出肯定评价的同时,从“双基”的夯实和“学法”的掌握两方面进行课堂小结。,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理论要点:.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代表学说: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苛勒的完形顿悟说(一)苛勒的经典实验(箱子系列实验)在房间中央的天花板上吊一串香蕉,猩猩站在地面不能拿到,房间的四周放了一些箱子。面对这样一个情景,猩猩开始采取跳跃的方式获取香蕉,但是没有达到目的。于是它不再跳,而在走来走去。突

15、然它站在箱子前面不动,过一会儿,它很快把箱子挪到香蕉下面,爬上箱子,取到了香蕉,有时一个箱子不够,还能把两个或几个箱子叠起来。这就是苛勒所说的对问题情景的顿悟,即只有对问题的情景进行改组,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棒子系列实验,(二)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过程这种知觉的重新组织,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的顿悟,因此,学习不是一种盲目的尝试,而是由于对情境顿悟而获得成功。所谓顿悟(insight),就是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如:“接棒取物”实验中,行为是针对食物(目标),而不仅是针对棒子(手段和工具)。这就意味着,动物领会了食物

16、(目标)与棒子(工具)之间的关系。,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学习并非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通过主动积极的组织作用形成与情境一致的新的完形。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心”对环境具有一种组织作用,存在一个与环境相对应的心理结构完形。当有机体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时,头脑中的“完形”就出现了某些“缺口”或“缺陷”。而有机体先天有一种弥补缺口、缺陷以完结图形的倾向,不断组织一个又一个完形,这种组织再组织的活动和完形作用,就是学习。如“叠箱取物”实验中,同一箱子由“可供躺卧的物体”这一完型改造成了“用以取得目的物的工具”这一新的完型。,“完形(格式塔)”的含义,在德文中。“Gestalt”一词表示“形

17、式”、“形状”与“完整”,实质上指一种结构。在格式塔学说中,“Gestalt”乃是指任何一种被分离的整体而言的。波林解释说:“对有意识的人来说,经验中的东西确常为整体,你听见一个曲调,总是旋律的形式而非一系列音符,总是统一的整体,而不仅为其各部分排列的总和。经验即以此方式授之于人,表现为有意义的结构形式,即格式塔。”,格式塔心理学主张“心物同型说”,认为人的内心存在着许多与外界事物相应的同型物,这就是格式塔。对于每一个客观事物,在人的内心都有一个相应的格式塔。学习过程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一个格式塔的顿悟过程。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而不是盲目的、被动的过程。,

18、贡献对桑代克的理论进行了批判,使认知派与联结派的区别明确化,并促进了学习理论的发展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对反对当时行为主义学习论的机械性和片面性具有重要意义(SOR)局限把学习完全归于有机体自身的组织活动,否认客观现实的反应过程。完形派在肯定顿悟的同时,否定试误的作用,是片面的。,启发与顿悟“热胀冷缩”的教学,师:同学们,请大家设法帮我解决一个问题好吗?生:(齐答)好!师:(出示三个踩瘪了的乒乓球)谁能帮我使这踩瘪了的乒乓球重新鼓起来?生:我能!师:怎么个法子?请先说说看。生:我先把瘪乒乓球放入杯子里,然后倒

19、入热开水,乒乓球被热开水一泡就回鼓起来。师:真行吗?请你上讲台试试。生:(泡乒乓球,并将鼓起来的乒乓球拿给老师)师:还有一个呢?生:没鼓起来。师:仔细看看,是什么原因?生:(仔细观察后)剩下的这一个,因为有了裂缝,所以鼓不起来了。,“热胀冷缩”的教学(续),师:为什么有裂缝就鼓不起来了呢?生:这第三个乒乓球有了裂缝,乒乓球里受热的气体会从裂缝处跑走。师:真是这样吗?假如我不相信怎么办?生:(想说又说不清楚)师:当别人不相信,那你就拿“事实”给他们看。我先帮你设计一个实验。(演示)我用这盐水瓶比作乒乓球,这瓶口便可当作“裂缝”,再用一个气球套住瓶口,然后浸入热开水之中。如果瓶里的空气真的受热后会

20、从瓶口挤向气球里,气球就会因此而鼓起来,是吗?生:是。师:(烧开水,气球果真鼓起来),事实怎么样?生:事实证实了我们的想法是正确的,气体受热体积会增大。,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认知发现说)(一)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联结认知结构:人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的编码系统,其主要成分是“一套感知的类别”。学习就是类目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并认为一切知识都是按照类目和编码系统排列和组织的。这种各部分存在联系的知识,使人能够超越给定的信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编码系统,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学习一门学科看来包含着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新知识

21、的获得:使已有知识获得进一步的提高讲循环系统时,学生可能已知血液的循环讲牛顿定律时,可能会与学生已有的感性知识相违背知识的转化:运用各种方式将它们变成另外的形式,以适应新任务,并获得更多的知识。(正例、反例、比较等)对知识的评价:可以核对处理知识的方法是否适合新的任务,或者运用得是否正确,(二)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学的最终目标: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学科基本结构”就是指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等。他要求,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当学生掌握和理解了一门学科的结构,他们就会把该学科看成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因此,布鲁纳

22、把学科的基本结构放在设计课程和编写教材的中心地位,成为教学的中心。,2.掌握学科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教学就是引导学习者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地陈述一个问题或大量知识的结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和迁移的能力。在特定条件下,任何具体的程序总是取决于许多不同的因素,如过去所学习的知识、智力发展的程度、材料的性质以及个别差异等。强化原则: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者还必须获得反馈,知道结果如何。,(三)教师的做法1.注意教学本身应有新异性,同时跨度应适当,其难度不能过高或过低,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胜任感2.应根据中小学生的经验水平、年龄特点等,选取灵活的教学程度和结构方式来组

23、织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3.应注意提供有助于学生矫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并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馈,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发现教学课例,教学内容:王安石泊船瓜州“绿”字的使用师生对话:师:泊船瓜州中概括描写江南景色的诗句是哪一句?生:是“春风又绿江南岸”师:这句诗哪个字用得特别好?生:“绿”字用得最好。师:那么,“绿”字好在哪里?生:(一时回答不出,作沉思状)师:写这首诗时,诗人曾反复吟诵。先后换过好几个字,有“到”、“过”、“入”等,我们也来换换看。(板书“到”、“过”、“入”),发现教学课例(续),生:(轻轻吟诵)“到”,只说明春天来了。师:唔,“到”没有写出江南的景色。那么“过”呢?生:“过

24、”只说明春风吹过去了。怎样的景色不知道。师:对了。“过”也没有写出江南的景色。“入”字呢?生:“入”字也只说明春风来了。师:那么“绿”字呢?体会到了吗?好在哪里?生:“绿”字写出了春天到了江南后景色的变化,到处一片绿色。师:对了。“绿”字用得很恰当,生动写出了春天到来后,江南生机勃勃的景象。“绿”得可爱,引起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好了,我们一起把这句诗有感情地朗读一遍。注意,突出“绿”字。生:(朗读),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一)学习分类: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从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上又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二)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

25、件 1.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实质性的联系即指这种联系是非字面的联系“等边三角形”与“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学习者可能已有后者的表象、观念。表达的语词虽然不同,但概念有关键特征没有改变,它们引起的心理内容没有变化。,非人为的联系是指建立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内在联系而非任意的联想或联系。“等边三角形”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三角形的概念的联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原有认知结构“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现在学习“四边形四个内角和等于360度”,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四边形四个内角和

26、当然等于360度。,2.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和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主观条件:a、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b、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心向)c、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3.意义学习的目的就是使符号代表的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三)接受学习的实质和技术1.接受学习的实

27、质 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接受学习也是概念同化的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接受学习的心理过程:首先在认知结构中找到能同化新知识的有关观念然后找到新知识与起固定点作用的观念的相同点最后找到新旧知识的不同点,从而清晰的区别新旧概念,并在思维活动中融会贯通,使知识不断系统化。,2.先行组织者技术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为此,他提出“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定义: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目的: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

28、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评价:接受学习是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组织者”技术对促进知识的学习和保持很有价值,教师应灵活地运用这一技术。,发现学习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两者实际上并不矛盾发现法强调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亲自获得知识,接受学习强调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同化作用学生发现新知识,不是建立在空中楼阁的基础之上的,而是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作为基础的;接受学习中,学生同化新知识,也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而是通过自己头脑的积极主动的反映才实现的。两者侧重点不同,但都特别强调学生认知结构的作用,重

29、视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奥苏贝尔“先行组织者”接受法教学课例,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概念 学习者:四年级(10岁左右)程序:1.提出先行组织者。教师:同学们,我们准备学习“平行四边形”概念。我们过去已经学过了“多边形”概念,当多边形的边数是4的时候,则是四边形。今天所学的“平行四边形”与四边形什么关系?2.呈现新知识结论。板书平行四边形定义“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并作图。,3.找出同化新知识的原有观念。教师请一位学生作出一个一般的四边形。4.分析新知识与起固定作用的原有观念的联系与区别。(精确分化,融会贯通)(1)教师要求学生分析平行四边形与四边形相同之处:都是四条边组成的闭合图形;重点要求找

30、出两者的不同点: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相互平行。(2)教师提出:当四边形具有两组对边平行的性质时,它才是平行四边形,因此,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是上下位关系,平行四边形是四边形的一种。当不符合平行四边形特定规定的四边形,暂称为其他的四边形。5.将平行四边形知识放进知识系统。,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皮亚杰布鲁纳,皮亚杰(1896-1980),I am a constructivist.I think that knowledge is a matter of constant,new construction,by its interaction with realit

31、y,and that it is not pre-formed.There is a continuous creativity.,比利时罗汶大学校园雕塑,客观主义的教育理念:知识灌输,环境主义SR,而不见O(Organism)认知主义:SOR强化行为的结果影响着后继的行为,“鱼牛”的童话,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知识建构(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青蛙告诉鱼,外面有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比如说牛吧,”青蛙说:“这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还有大大的乳房”。鱼脑中的牛形象(我们姑且称之为“鱼牛”)在客观上当然是错误的,但对

32、于鱼来说却是合理的,因为它根据从青蛙那里得到的关于牛的部分信息,从本体出发,将新信息与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结合,构建出了“鱼牛”形象。,这体现了建构主义的一个重要结论: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即由于人们对于世界的经验各不相同,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也必然会各不相同。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个体的先前经验有关,因而对知识正误的判断只能是相对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因而学生应该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因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知识建构”。,(一)建构主义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是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

33、后的进一步发展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二)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知识是相对的真理;要不断更新认知结构;知识具有主体性2.学习观主动建构;新旧经验相互作用3.学生观学生不是空着脑袋的;学生有主观能动性,合作学习,建构主义者的教学方法一般广泛地使用合作学习,所依据的理论是,学生如果能够对问题进行互相讨论,那么,他们将更容易发现和理解困难的概念。这是皮亚杰和维果茨基思想的直接应用。,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A建构学

34、习论 B结构学习沦 C认识学习论 D联结学习论,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现象的是()。A望梅止渴 B画饼充饥 C谈虎色变 D叶公好龙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理论都认为()是形成和巩固条件反射的重要条件。A动机 B强化 C诱因 D需要,学生学习“功=力距离”,这种学习属于()。A辨别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规则或原理学习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法,学习者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称为()。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动作技能,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这种动机理论属于()。A强化理论 B成就动机理论 C成败归因理论 D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

35、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A构造一种完形 B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被称为()。A刺激一反应理论 B认知发现理论 C联结一认知理论 D有意义接受学习论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称之为()。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动作技能,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是()。A中性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 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一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