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合并症的防治.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305652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33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肾病综合征合并症的防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肾病综合征合并症的防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肾病综合征合并症的防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肾病综合征合并症的防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肾病综合征合并症的防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肾病综合征合并症的防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肾病综合征合并症的防治.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肾病综合征合并症的防治,肾病综合征合并征包括:感染、血栓栓塞、特发性急性肾衰及低蛋白 血症及营养不良。,感染,低蛋白血症 低免疫球蛋白血症 低补体血症 微量元素缺乏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等因素,感染包括细菌、病毒及真菌感染 等,血行播散性结核及深部霉菌感染最为严重,隐球菌性脑膜炎 卡氏肺囊虫肺炎容易被误诊。,一旦确诊 及时选用敏感、强效及无肾毒性药物治疗,同时应该加强支持治疗 注意调整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反复出现感染 丙种球蛋白100-200mgkg静脉点滴,每23周一次。,血栓及栓塞,血栓及栓塞是常见并发症之一 肾静脉是血栓发生的最常见部位 约50的膜性肾病可发生肾静脉血栓,NS

2、患者高凝状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一)凝血因子及抗凝血 因子的改变 凝 血因子、X和纤维蛋 白原浓度升高(分子量偏大,不易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肝脏代偿性合成增加,分子量较小的凝血 因子、XlI 抗凝血因子从尿中丢失,血浓度下降(如 ATj和 a抗胰蛋白酶)加重血液的高凝状态。,(二)纤溶系统异常 纤溶酶原 随着尿液大量排出 大分子 的 a2抗纤溶酶不易排 出 造成血液纤溶系统受抑制,促进了血栓形成,(三)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异常 血小板数量增 加 对二磷 酸腺苷(ADP)、花生 四烯 酸(AA)、胶原等激活剂 的聚集反应增强。,(四)血液黏稠度增加 低蛋 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血浆 白蛋 白20

3、 gL,(五)其他因素 反复、大量利尿剂 口服避孕药、感染、外伤、肾活检等因素,皮质激素的应用促进血栓形成刺激血小板增生 增强凝血因子尤其是 因子的活性减少肝素释放 抑制纤维蛋白降解,血栓及栓塞治疗,目前 治疗方面仍缺乏统一的规范(一)一般 治疗 适当活动,避免长期 卧床。避免反复、大剂量使用利尿剂,(二)抗凝治疗 抗凝是治疗基础可有效阻止血栓增大改善蛋白尿和患肾功能 预防致命性肺栓塞的发生。,对已确诊或高度可疑 的患者,均应首选抗凝治 疗。,治疗 时机的选择,,Schlegell认为下列情况可以作为抗凝治疗的指征:血浆白蛋白6 gL;AT一活性1mgL;膜 性 肾病患 者。,抗凝治疗需长期症

4、状缓解后应口服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至少6个月,常用抗凝药物,(1)未组分肝素(UFH)国内目前最常用的抗凝药物可加速 AT一凝血酶复合物对部分凝血酶和凝血因子的灭活。,应用 UFH时应注意剂量的个体化,以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至正常对照值的 1525倍为宜。,常用剂量为 30005000 U静脉滴注或皮下注射,每 4 6 h一次,用药 4周。主要副作用是 出血,多在用药剂量较大时出现,出现后应立 即停用 UFH,并予鱼精蛋白中和。,常用抗凝药,(2)低分子肝 素(LMWH):由 UFH 经过解 聚和分离所得的低分子量肝素片断主要通过灭活 因子 Xa发挥抗凝作用,与 UFH相比L

5、MWH具有皮下注射吸收完全 生物利用度高(8O)半衰期较长 副作用小一般不需要实验室监测(必要时可监测抗 Xa活性)等优点 疗效至少与 UFH 相似。,目前LMWH 在血栓病的治疗方面应用越来越 广泛,即使是孕妇也可以相对安全地使用。对有溶栓禁忌或经溶栓及其他抗凝治疗失 败 的患 者,使 用 LMWH 治疗 也有 成功 的报道。,参考方 案速碧 林 06l.2 mld用药至少 8周,常用抗凝药物,(3)Vit K抑制剂(VKA):包括双香豆素、醋硝香豆素、华法林等,,此类药物可以干扰肝脏合成依赖 于Vit K的凝血因子、X,从而影 响凝血过程。对已形成的上述因子,此类药物无抑制作用,因此其抗

6、凝作用出现较慢,一般需 812 h起效,13 d达到高 峰 该类药的t12为1030 h,一次给药可以维持 3 5 d。,防治时常用 华法林 口服第一 天用 1O mg,第二天用 5 mg,第三天后每天 25 mg;儿童可隔日口服 25 mg。,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或 国际标准化 比率(INR)调整用 药剂量 保 持PT为正常值的 2倍或 INR 2O30。,VKA使用 过量时出血等并发症 可用 Vit K对抗 必 要时输新鲜血浆或全血。目前,对可取代华法林的 口 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Ximelagatram和 口服因子 Xa抑 制剂 Bay-59-7939的研究 已进入 期临床试验阶段,

7、无监测抗凝的时代即将到来。,常用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来防止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药物可防止血栓进展,在 RVT的治疗中常与抗凝药物配合使用。,常用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噻氯匹啶及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拮抗剂等。,常用抗血小板药物,(1)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 的有效剂量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对 RVT患者建议给予 30 mg(kgd),分 1 2次 口服,并 可 同时 使用 双 嘧 达莫,直 至血 栓 消除。,对儿童 RVT患者,有学者建议使用阿司匹林 5 mg(kg d)的低剂量口,但其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常用抗血小板药物,(2)其他抗血小板药物 双嘧达莫常

8、用剂量为 58 mg(kgd),3次d。噻氯匹啶为强效血小板抑制剂,口服吸收良好,2448 h内发挥作用,35 d达到 高峰。该药一 般用于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常用 剂量为 10 mg(kgd),12次d,血小板膜糖蛋 白受体拮抗剂 即 GP1I ba受体阻滞剂抑制血小板聚 集的作用非常明显,在NS并发 RVT的治疗方面尚无此类药物的应用报道。,3 溶栓治疗,急性RVT 患者 加用溶栓治疗 可以比单纯抗凝更快、更彻底地清除血栓,恢 复肾血流,保护 患肾功能,在 RVT 发病 的早期,特别是血栓 形成 后 12 d内溶 栓,疗 效更 为理想。近年有学者认为即使不 了解血栓形成的确切时间,溶栓

9、治疗仍是有必要的,至少对正在形成的血栓有效,常用溶栓药物,(1)尿激酶(UK):可直接激活纤 溶酶原 国内最常用的溶栓药物,但在用于 RVT的治疗 时,其用药剂量 目前尚无一致意见,各家报道 不一。,有学者主张应用2000 3000 Ukg,2次d静注,疗程 1O15 d。局部 应用时,采用 4000 u(kgh),共用 12 hc引。,另有学者,主张先用 200 000400 000 U的剂量冲击治疗,继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 200 0001 000000 Ud维持 714 d。,常用溶栓药物,(2)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对血栓部位有一定的选择性,可通过静脉途径及局部输注 的

10、方式给药。每次剂量成人为 100 mg,儿童酌减。,先将总药量的 110快速静脉推注,然后将余量在 23 h内静脉滴入。如果一次给药不能溶解血栓,可持续给药,直至血栓溶解。,曾采用插管局部输注tPA成功治疗 1例肝素治疗效果不佳的 NS合并下腔静脉和左肾静脉血栓的患者。,Rosenbaumc应用 tPA治疗 NS合并腔静脉血栓 的患儿。其中 1例 为先天性 NS合并腔静脉血栓的新生 儿,经肝素及 AT一治疗后无效。改用 tPA后,第一小时 04 mgkg,后 予 05 mg(kgd)连 续灌 注 36h,最终溶栓成功。,溶栓途径和给药方式的选择,溶栓可通过外周静脉给药和肾动、静脉插管局部给药两

11、种途径完成。一般认为,局部给药在疗效方 面优于全身给药。尤其对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或症状(如胁腹部疼痛)严重 的患者,应首选局 部溶栓。,在给药方式上 小剂 量 持续滴注适用于慢性 RVT 以及临床症状较轻 的急性RVT患者 大剂量全身或局部冲击给药则适用于急性重症 RVT,如双侧 RVT或合并其他部位如腔静脉血栓形成 的 RVT 患者。,对于患有 RVT的孕妇 或婴幼儿,不论采取何种给药方式,应用何种溶栓药物,均应尽 量 减少 用 药 剂 量,以 防引起 出血 等 严 重 并 发症。,4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包括局部溶栓、取栓、滤器置入及肾动脉栓塞等。介入溶栓可以通过肾静脉和肾动脉两种途径给药

12、Bedani 等认为,采用肾动脉途径溶栓疗效 明显优于 肾静脉途径,在多数情况下经肾动脉溶栓均能使肾静脉血栓完全溶解。,也有学者主张同时经 肾动脉及静脉两种途径溶栓,以期获得最大的疗效口。,与内科治疗相比,介入治疗除了可 以显著提高血栓局部的溶栓药物浓度外,部分患者在溶栓的同时还可以配合应用取栓治疗,以便能快速去除血栓,挽救患肾。Bernard 等报道应用Amplatz血栓消融器经皮切除1例合并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的。,肾静脉血栓,取得 了满意 的疗效。对于引起 严重高血压 的慢性 RVT患者,可通过。肾动脉栓塞达到肾截除的 目的。,溶栓的同时可以放置临时或永久性滤器,以防止栓子脱落造成致

13、死率很高的肺栓塞。滤器一般放置在肾静脉开 口上方的下腔静脉内。滤器置放后对 肾功能 一般不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当然,与永久性滤器相比,临时性滤器的应用更为安全。,5 手术治疗,即手术切除血栓或患 肾,主要用于下列患者:。肾静脉主干内急性 RVT形成,经保守治疗 无效者;双。肾静脉血栓;反复发生肺动脉栓塞。出现严 重高血压、患 肾感染或 患。肾功能 衰竭 的慢 性RVT患者。,手术曾是治疗 RVT的首选方法,但在抗凝治疗 出现 以后,其 应用 已越来 越 少用。Aguilera 等认为:手术切除血栓无助于改善 RVT患者的预后。Laville等回顾性对 比了抗凝、溶栓及手术方法在治疗 RVT方

14、面的应用,认为与抗 凝及溶栓组相比,手术组预后最差。,一般认为,手术应 被用于药物治疗效果欠佳 的患者,而儿童在 RVT急性期不宜接受手术治疗。,总之,对 于 NS合并 RVT 的患者,应在 针对 NS 本身治疗 的基础上,消除 RVT的诱 因,改善患者的高凝状态,并根据患者血栓形成的急缓及 肾功能受 累的 程度等具体情况,选择抗凝、溶栓 或介入治疗。,其 中,抗凝是治疗的基础,但对于儿童及 婴幼儿 RVT患者,仅 当发生双肾 RVT且病变持续进展时才应考虑抗凝治疗,如仅有单肾受累且肾功能良好,采用针对肾脏原发病的保守治疗 即可获得满意疗效。,低蛋白血症及营养不良,主要治疗环节如下:(1)供给

15、适当蛋白饮食:在保证患者每日食物总热量(应达30-35 kcalkg)的前提下,要注意饮食蛋白的量和质。(2)使用中药当归(30 g)黄芪(60g)合剂促进肝脏合成蛋白。,低蛋白血症及营养不良,(3)减少尿中蛋白丢失:可应用ACEI(如苯拉普利、雷米普利等)和或血管紧张素受体(AT1)拮抗剂(如氯沙坦、缬沙坦等),特发性急性肾衰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程中无明显诱 因突发性的尿量减少、少尿、肾功能急剧恶化,称之为 特发 性 急 性 肾 功 能 衰 竭(IARF),一、发病机制,ARF的确切发病机制 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有人认为可能与肾间质水肿、肾小管阻塞、肾小球通透性改变及潜在的血容量不足等因素有

16、关。,临床亦证明若无小管间质病变存在,即使小球病变较严重肾功能仍可维持正常,然而近年研究发现,IARF患者很多并无低血容量,扩容过量反而易致肺水肿;肾病理学检查显示肾 间质明显水肿或弥漫性水肿,肾小管细胞变性,半数有灶状肾小管上皮脱落、坏死,管腔中存在大量蛋白管型,说明肾间质、小管病变是引起IARF的病理学基础;,反之,一些肾小球病变轻微、肾小管问质损害重者便出现血肌酐升高。,目前多数学者认为,IARF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肾问质 水肿直接压迫肾小管及蛋白管型堵塞管腔共同形成腔内高压状态,局部缺血,入球小动脉收缩,从而引起肾小球滤过率急剧减少而致ARF。另外,近期国外学者报道T细胞介导的细胞间粘附分

17、子变化亦与IARF相关。,二、防治措施,IARF多为一种 可逆性 肾功能 衰竭,经适当治疗预后较好,极少数发展为慢性肾衰而需终生透析治疗。,其主要治疗措施包括针对原发病治疗因IARF患者随PNS病情的好转(尿蛋白减少血浆蛋白回升)尿量增多,肾功能逐步恢复正常。,可在常规强的松治疗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或甲基强的松龙和(或)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大部分患者可显示良好的治疗反应对激 素或环磷酰胺治疗效果不佳者,也可给予环孢素或霉酚酸酯进 一步治疗,应用襻利尿剂和增加肾小管腔胶体渗透压增加尿量,促进ARF的恢复,对严重低蛋白血症及全身水肿,常规量速尿仍未达到利尿效果者,可酌用人体 白蛋白静脉滴注后立即静注速尿 120mg,常可 达到利尿之目的,文献也有大剂量速尿使IAFR逆转的报告,应用小剂量多巴胺静脉滴注,对扩张肾血管、改善肾血流量、加 速肾功能恢复也有一定帮助;,近期研究提示前列腺素E 通过其舒张血管,尤其是强烈扩张肾血管的作用,可明显促进IARF患者尿量增加,有利于肾功能的恢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