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应用大地测量学王中元第四章 大地测量观测技术.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09632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PPT 页数:176 大小:5.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应用大地测量学王中元第四章 大地测量观测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6页
工程应用大地测量学王中元第四章 大地测量观测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6页
工程应用大地测量学王中元第四章 大地测量观测技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6页
工程应用大地测量学王中元第四章 大地测量观测技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6页
工程应用大地测量学王中元第四章 大地测量观测技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应用大地测量学王中元第四章 大地测量观测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应用大地测量学王中元第四章 大地测量观测技术.ppt(1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大地测量观测技术,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应用大地测量学,第四章 大地测量观测技术,应用大地测量学,大地测量的基本任务:地面点空间位置 重力传统的测量方法:天文测量 三角测量 导线测量 几何水准测量主要观测元素:角度 距离 高差,第一节精密角度测量,第四章 大地测量观测技术,第一节 精密角度测量仪器第二节 角度观测误差分析第三节 方向观测法第四节 垂直角测量第五节 精密距离测量第六节 精密水准测量仪器及其检验第七节 精密水准测量观测与概算第八节 GPS测量第九节 天文测量简介第十节 重力测量简介,第四章 大地测量观测技术,第一节 精密角度测量仪器第二节 角度观测误差分析第三节 方向

2、观测法第四节 垂直角测量第五节 精密距离测量第六节 精密水准测量仪器及其检验第七节 精密水准测量观测与概算第八节 GPS测量第九节 天文测量简介第十节 重力测量简介,4.1 精密角度测量仪器,应用大地测量学,4.1.1 精密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构造4.1.2 光学测微器与对径重合读数法4.1.3 常用的J1、J2级光学经纬仪4.1.4 电子经纬仪,第一节精密角度测量,4.1 精密角度测量仪器,应用大地测量学,我国光学经纬仪系列分为:J1、J2、J6等级别。J为经纬仪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下标表示仪器室内检定时一测回水平方向观测中误差。,第一节精密角度测量,4.1 精密角度测量仪器,应用大地测量学,4

3、.1.1 精密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构造4.1.2 光学测微器与对径重合读数法4.1.3 常用的J1、J2级光学经纬仪4.1.4 电子经纬仪,第一节精密角度测量,4.1.1 精密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构造,应用大地测量学,望远镜 读数设备水准器轴系,第一节精密角度测量,应用大地测量学,1、望远镜组成:物镜、调焦镜、十字丝分划板、目镜,4.1.1 精密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构造,应用大地测量学,等效物镜的光心与十字丝中心的连线称为望远镜的视准轴。望远镜调焦时,调焦透镜沿着望远镜内壁来回移动。如果调焦透镜不是沿着平行于光轴的直线运动,就会导致视准轴改变方向,给方向观测成果带来误差。结论:规定一个测回内不得重新调焦。

4、微分上式得:,4.1.1 精密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构造,应用大地测量学,2、水准器(1)作用使经纬仪的垂直轴与测站铅垂线一致。(2)圆水准器用于粗平。,4.1.1 精密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构造,应用大地测量学,2、水准器(3)管水准器用于精平。冰点低、流动性强、附着力小的液体(酒精、硫酸醚)。(4)水准器格值”一个分格(2mm)所对的圆心角。决定了灵敏度。防止太阳照射仪器,防止手指触摸水准管。,4.1.1 精密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构造,应用大地测量学,3、读数设备(1)度盘(2)光学测微器(3)读数显微镜,4.1.1 精密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构造,应用大地测量学,3、读数设备(1)水平度盘 玻璃制成,安置在仪

5、器及做到垂直轴套上,仪器转动时不得转动和移动。度盘是量测角度的标准器,其圆周刻划着等间距的分划线,两相邻分划线间的角值称为格值。精密测角一起的度盘直径75160mm,格值420。如图4-5。,4.1.1 精密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构造,应用大地测量学,3、读数设备(1)水平度盘 度盘分化误差主要表现为系统误差,其中沿度盘全局逐渐变化,形成以圆周为周期的周期性误差,称为长周期误差;以度盘上一小弧段,约201为周期,并在圆周上多次重复出现的周期性误差,称为短周期误差。,4.1.1 精密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构造,应用大地测量学,3、读数设备(1)水平度盘 为减弱周期误差对方向观测到影响,规范规定,在方向观测中

6、,各方向观测中,各测回之间应变换度盘位置。一般按照下式进行配置:m为测回数,为度盘格值的一半。,4.1.1 精密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构造,应用大地测量学,(2)光学测微器。用于读取不足一个刻划格值的读数,精密经纬仪采用双光学零件的测微器,按对径重合读数法读取读数,可读到1”0.1”。,4.1.1 精密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构造,应用大地测量学,(3)读数显微镜窗口。测微尺分划像 度盘对径分划像,4.1.1 精密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构造,应用大地测量学,4、轴系(1)照准部(望远镜、读数设备、水准器、垂直度盘)旋转时,保证轴线定向不变。(2)照准部旋转轴心、度盘刻度中心、度盘旋转中心应一致,否则,将产生照准部

7、偏心差、度盘偏心差。,4.1.1 精密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构造,应用大地测量学,4、轴系(3)由于轴与轴套间的间隙,以及受到以及间隙中的润滑油作用,照准部相对于正确的旋转轴线位置也会产生偏差,称为定向偏差。定向偏差造成照准部在旋转过程中摇晃、歪斜或平移,这种现象叫做照准部旋转不正确。,4.1.1 精密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构造,4.1 精密角度测量仪器,应用大地测量学,4.1.1 精密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构造4.1.2 光学测微器与对径重合读数法4.1.3 常用的J1、J2级光学经纬仪4.1.4 电子经纬仪,第一节精密角度测量,应用大地测量学,1、转动测微器测微轮时,测微尺移动,同时,对径分划影像上下按相反

8、方向移动。测微尺全长对应上下对径分划的半个分格。2、光学测微器有双平板玻璃、双光楔等类型。,4.1.2 光学测微器与对径重合读数,4.1 精密角度测量仪器,应用大地测量学,4.1.1 精密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构造4.1.2 光学测微器与对径重合读数法4.1.3 常用的J1、J2级光学经纬仪4.1.4 电子经纬仪,第一节精密角度测量,应用大地测量学,1、J1级光学经纬仪T3水平度盘最小格值4测微尺最小格值0.2,4.1.3 常用的J1、J2级光学经纬仪,应用大地测量学,2、J2级光学经纬仪T2,4.1.3 常用的J1、J2级光学经纬仪,应用大地测量学,3、J2级光学经纬仪Zeiss010,4.1.3

9、 常用的J1、J2级光学经纬仪,4.1 精密角度测量仪器,应用大地测量学,4.1.1 精密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构造4.1.2 光学测微器与对径重合读数法4.1.3 常用的J1、J2级光学经纬仪4.1.4 电子经纬仪,第一节精密角度测量,4.1.4 电子经纬仪,应用大地测量学,电子经纬仪:安置有电子扫描度盘,在微处理控制下,实现自动化数字测角的经纬仪。电子速测仪:将电子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和存储器集成在一起,在微处理器控制下,能同时测定和显示距离、水平角和垂直角,并能对观测值进行各种改正、计算和记录地面点的三维空间坐标的电子测量仪器。俗称全站仪。,4.1.4 电子经纬仪,应用大地测量学,1、构成:光学

10、部件、机械部件、电子扫描度盘、电子传感器、微处理机;2、光栅度盘:固定与移动光栅探测器3、工作原理:,第四章 大地测量观测技术,第一节 精密角度测量仪器第二节 角度观测误差分析第三节 方向观测法第四节 垂直角测量第五节 精密距离测量第六节 精密水准测量仪器及其检验第七节 精密水准测量观测与概算第八节 GPS测量第九节 天文测量简介第十节 重力测量简介,4.2 角度观测误差分析,应用大地测量学,4.2.1 外界条件引起的误差4.2.2 仪器误差4.2.3 观测误差4.2.4 精密测角的一般原则,第二节角度观测误差分析,4.2 角度观测误差分析,应用大地测量学,4.2.1 外界条件引起的误差4.2

11、.2 仪器误差4.2.3 观测误差4.2.4 精密测角的一般原则,第二节角度观测误差分析,4.2.1 外界条件引起的误差,应用大地测量学,外界条件主要指观测时大气的温度、湿度、密度、太阳照射方位及地形、地物等因素。,第二节角度观测误差分析,应用大地测量学,水平折光影响,微分折光实际照准方向与理想方向的微小夹角。大气垂直折光微分折光在铅垂面上的分量。大气水平折光微分折光在水平面上的分量。,4.2.1 外界条件引起的误差,4.2 角度观测误差分析,应用大地测量学,4.2.1 外界条件引起的误差4.2.2 仪器误差(难点)4.2.3 观测误差4.2.4 精密测角的一般原则,第二节角度观测误差分析,4

12、.2.3 仪器误差,应用大地测量学,4.2.2 仪器误差,应用大地测量学,(一)视准轴误差,视准轴物镜光心和十字丝中心的连线。视准轴误差视准轴不垂直于水平轴。,对水平观测方向的影响:c=ccos,4.2.2 仪器误差,应用大地测量学,(一)视准轴误差,盘左:视准轴偏向正确方向左侧,(c为负),正确方向读数A比有误差读数L小:A=L-c 盘右:视准轴偏向正确方向右侧,(c为正),正确方向读数A比有误差读数R大:A=R+c A=(L+R)2,C对方向观测值的影响c,盘左盘右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取读数中数可消除视准轴误差的影响。前提:c值在盘左、盘右观测期间保持稳定 规定一测回内不得重新调焦),影响

13、规律:,4.2.2 仪器误差,应用大地测量学,(一)视准轴误差,C对方向观测值的影响c,随着的增大而增加。当观测方向为水平时,=0,c=c,大地测量边长较长,大多在0左右:0,c c,L-R 2c即:同一测回中,同一目标的盘左盘右读数之差等于2c。,对于2c互差规范规定:一测回中各方向2c值互差,J1不超过9”,J2不超过13”。对于2c自身大小规范规定:J1不超过20”,J2不超过30”。,影响规律:,应用大地测量学,(二)水平轴误倾斜差,水平轴倾斜误差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产生 i,4.2.2 仪器误差,对方向观测值的影响:i=itan,应用大地测量学,(二)水平轴误倾斜差,盘左:水平轴倾斜

14、左低右高取i为负,正确读数A比有误差i 的读数L小:A=L-i 盘右:水平轴倾斜左高右低i为正,正确读数A比有误差i 的读数R大:A=R+i,4.2.2 仪器误差,盘左盘右取平均,可消除水平轴倾斜误差的影响。正确读数:A=(L+R)/2,影响规律:,应用大地测量学,(二)水平轴误倾斜差,4.2.2 仪器误差,i=itan i大小既与i有关,也与有关,大,则i大,=0,则i=0,此时水平轴误差对方向观测值没有影响。,影响规律:,盘左正确读数:A=L-c-i盘右正确读数:A=R+c+i 则 L-R=2c+2i,规范规定:某方向超过3,则该方向2c互差可按同一观测时间段内的相邻测回进行比较。即:它的

15、2c可以不与i影响小的方向比,而与该方向在相邻测回中的2c比。,应用大地测量学,(三)垂直轴误倾斜差,垂直轴倾斜误差垂直轴本身不竖直。,4.2.2 仪器误差,偏离铅垂线位置的角度v对方向观测值的影响:v=itan i=vcosv=v costan,应用大地测量学,(三)垂直轴误倾斜差,V的方向和大小不随照准部转动而变;v的正负号不因盘左盘右而改变,即盘左盘右观测不能消除v。,4.2.2 仪器误差,影响规律:,垂直轴倾斜误差对方向观测值的影响v与垂直轴倾斜角v、照准目标的垂直角、观测目标的方位都有关系。,方法:观测中特别注意垂直轴具有铅垂位置,水准管气泡不得偏移3,各测回间重新整置一起,是气泡居

16、中。,应用大地测量学,(三)垂直轴误倾斜差,v=itan=ntann为气泡偏离格数,为格值。,4.2.2 仪器误差,倾斜改正数的计算:,4.2.3 仪器误差,应用大地测量学,4.2 角度观测误差分析,应用大地测量学,4.2.1 外界条件引起的误差4.2.2 仪器误差4.2.3 观测误差4.2.4 精密测角的一般原则,第二节角度观测误差分析,应用大地测量学,4.2.3 观测误差,4.2 角度观测误差分析,应用大地测量学,4.2.1 外界条件引起的误差4.2.2 仪器误差4.2.3 观测误差4.2.4 精密测角的一般原则,第二节角度观测误差分析,4.2.3 精密测角的一般原则,应用大地测量学,(1

17、)盘左盘右两个位置进行观测,取上、下半测回平均值作为最后观测值,消除仪器视准轴误差和水平轴倾斜误差影响。(2)一测回中,下半测回照准目标的先后次序和上半测回相反,削弱仪器脚架扭转、因气温引起视准轴变化和基座扭转引起的度盘带动等误差影响。(3)每半测回开始前,照准部向将要旋转的方向先转12周;半测回观测过程中,照准部不得有相反方向运动,削弱照准部对度盘的带动误差和脚螺旋空隙带动误差影响。(4)测微螺旋、水平微动螺旋的最后操作应为“旋进”,削弱测微器、微动螺旋的隙动误差。,第二节角度观测误差分析,4.2.3 精密测角的一般原则,应用大地测量学,(5)各测回的起始方向应均匀分布在度盘和测微器的各个位

18、置上,削弱水平度盘分划的长周期误差和短周期误差,以及测微尺的分划误差。(6)观测前认真对焦,消除视差,一测回中不得改变望远镜焦距,以免由于视准轴的变动而引起视准轴误差变化。(7)整平仪器时,照准部气泡应严格居中,一测回观测中气泡偏差过大时应停止观测,重新整置仪器;当目标垂直角较大时,应在测回之间重新整置仪器。(8)观测要在通视良好、成像稳定和清晰时进行。有条件可在不同时段内完成,尽力减弱旁折光和相位差。,第二节角度观测误差分析,第四章 大地测量观测技术,第一节 精密角度测量仪器第二节 角度观测误差分析第三节 方向观测法第四节 垂直角测量第五节 精密距离测量第六节 精密水准测量仪器及其检验第七节

19、 精密水准测量观测与概算第八节 GPS测量第九节 天文测量简介第十节 重力测量简介,4.3 方向观测法,应用大地测量学,4.3.1 方向观测法的程序和规则4.3.2 观测手簿的记载4.3.3 观测限差4.3.4 观测成果的取舍和整理,第二节角度观测误差分析,4.3 方向观测法,应用大地测量学,4.3.1 方向观测法的程序和规则4.3.2 观测手簿的记载4.3.3 观测限差4.3.4 观测成果的取舍和整理,第二节角度观测误差分析,4.3.1 方向观测法的程序和规则,应用大地测量学,方向观测法在三角网和导线网中,一点周围有三个以上方向。方向观测法是在一测回内把测站上所有观测方向,先盘左位置依次观测

20、,再盘右位置依次观测,取盘左、盘右平均值作为各方向的观测值。,第三节方向观测,4.3.1 方向观测法的程序和规则,应用大地测量学,盘左位置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依次照准A、B、C、D、E、A,读取观测值,称为上半测回;然后纵转望远镜,盘右位置逆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仍从A开始,依次照准A、E、D、C、B、A并读数,称为下半测回。上、下两个半测回合起来称为一个测回。观测到起始方向常称为零方向。要求每半测回观测闭合到零方向(目的在于监测观测过程中水平度盘有无方位变动),此时上、下半测回构成一个闭合圆,所以这种观测又称为全圆观测法,这种闭合操作称为“归零”。当方向数不超过3个时,由于半测回持续时间较短

21、,可以不归零。方向数只有2个时,方向观测法也就是测回法。,第三节方向观测,应用大地测量学,4.3.1 方向观测法的程序和规则,应用大地测量学,观测规则,1、零方向的选择(距离适中、通视良好、成像清晰);2、调焦、消除视差。照准零方向,安置度盘位置;(每一测回开始前进行)3、上、下半测回照准目标的次序相反;4、半测回开始前,照准部按规定方向旋转1-2周;5、微动螺旋、测微螺旋最后保持旋进方向;6、一测回观测中,气泡不得偏离一格。,4.3.1 方向观测法的程序和规则,4.3 方向观测法,应用大地测量学,4.3.1 方向观测法的程序和规则4.3.2 观测手簿的记载4.3.3 观测限差4.3.4 观测

22、成果的取舍和整理,第二节角度观测误差分析,4.3.2 观测手簿的记载,应用大地测量学,1、盘左(上半测回)由上而下,观测每一目标照准一次,读数两次,取平均值作为观测值;2、盘右(下半测回)由下而上,观测每一目标照准一次,读数两次,取平均值作为观测值;3、归零差的计算;4、两倍视准轴2c的计算;5、各方向平均值的计算;6、方向值计算(起始方向值为零度零分零秒);7、凡记错度、分以及算错,可整齐划去,在其上方填写正确数字,不得涂檫。,表4-1 水平方向观测手簿,表4-3水平方向观测记簿,表4-3 水平方向观测记簿,4.3 方向观测法,应用大地测量学,4.3.1 方向观测法的程序和规则4.3.2 观

23、测手簿的记载4.3.3 观测限差4.3.4 观测成果的取舍和整理,第二节角度观测误差分析,4.3.3 观测限差,应用大地测量学,4.3 方向观测法,应用大地测量学,4.3.1 方向观测法的程序和规则4.3.2 观测手簿的记载4.3.3 观测限差4.3.4 观测成果的取舍和整理,第二节角度观测误差分析,4.3.3 观测成果的取舍和整理,应用大地测量学,(1)一测回内2c互差或同一方向测回互差超限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2)零方向2c互差或下半测回归零差超限,该测回应全部重测;一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测站方向数的1/3时,也重测全部测回;(3)全部基本测回中,重测的方向测回数超过全部方向测回总数

24、的1/3时,全部成果重测;(4)基本测回和重测成果均应记入记簿;(5)重测数计算方法:测站全部方向测回总数为(n-1)m,基本测回中,重测一个超限方向算作一个方向测回;零方向超限重测整个测回算作n-1个方向测回。(6)测站平差:求各方向值的算术平均值。,第四章 大地测量观测技术,第一节 精密角度测量仪器第二节 角度观测误差分析第三节 方向观测法第四节 垂直角测量第五节 精密距离测量第六节 精密水准测量仪器及其检验第七节 精密水准测量观测与概算第八节 GPS测量第九节 天文测量简介第十节 重力测量简介,4.4 垂直角测量,应用大地测量学,4.4.1 垂直度盘原理与垂直角计算4.4.2 垂直角观测

25、方法4.4.3 垂直角观测成果的检核,第二节角度观测误差分析,4.4 垂直角测量,应用大地测量学,4.4.1 垂直度盘原理与垂直角计算4.4.2 垂直角观测方法4.4.3 垂直角观测成果的检核,第二节角度观测误差分析,4.4.1 垂直度盘原理与垂直角计算,应用大地测量学,(一)垂直度盘原理 1、垂直度盘与水平轴正交,能随望远镜俯仰运动;2、指标水准器固定不动。视准轴水平时,指标90;3、指标差指标水准器气泡居中,指标实际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微小夹角。,第四节垂直角测量,应用大地测量学,(二)J2级经纬仪垂直角和指标差计算公式 J2级经纬仪垂直度盘0360 顺时针方向全圆注记,视准轴水平时,读数指标

26、指向90。垂直角公式:推导见P94下。=(R-L)/2-90指标差公式:i=(L+R)/2-180,4.4.1 垂直度盘原理与垂直角计算,应用大地测量学,(三)J1级经纬仪垂直角和指标差计算公式以Wild T3经纬仪为例,读数指标安置在水平位置,视准轴水平时读数为90,逆时针方向55 125 注记,对径180 处注记相同,注记名义值比格值实际值减小1倍,55 125 之间的实际值为140。推导见P94下。垂直角公式:=L-R指标差公式:i=(L+R)-180,4.4.1 垂直度盘原理与垂直角计算,4.4 垂直角测量,应用大地测量学,4.4.1 垂直度盘原理与垂直角计算4.4.2 垂直角观测方法

27、4.4.3 垂直角观测成果的检核,第二节角度观测误差分析,4.4.2 垂直角观测方法,应用大地测量学,(一)中丝法(单丝法)1、盘左,水平中丝照准目标,调平指标水准器气泡,读取垂直度盘读数L。2、盘右,水平中丝照准目标,调平指标水准气泡,读度盘读数R。3、计算指标差i和垂直角。见表4-4:,表4-4垂直角观测记录、计算(中丝法),表4-4 垂直角观测记录、计算(中丝法),应用大地测量学,(二)三丝法 以三根水平丝为准,依次照准同一目标。1、盘左,按上、中、下三丝依次照准目标。调平气泡后,读数L上、L中、L下。2、盘右,按上、中、下三丝依次照准目标。调平气泡后,读数R下、R中、R上。3、记录按表

28、4-5格式。注意盘左由上往下,盘右由下往上记录。4、计算指标差i和垂直角。,4.4.2 垂直角观测方法,表45垂直角观测的记录、计算,表4-5 垂直角观测记录(三丝法),4.4 垂直角测量,应用大地测量学,4.4.1 垂直度盘原理与垂直角计算4.4.2 垂直角观测方法4.4.3 垂直角观测成果的检核,第二节角度观测误差分析,4.4.3 垂直角观测成果的检核,应用大地测量学,测角三角高程对垂直角观测的要求,应用大地测量学,表2 测距三角高程对垂直角观测和要求,4.4.3 垂直角观测成果的检核,应用大地测量学,重测原则:垂直角和指标差的互差超限时,应分情况进行重测:若一水平丝所测某一方向的垂直角或

29、指标差互差超限,则此方向需用中丝重测一测回;若用三丝法在同一方向一测回中有两根水平丝所测结果超限,则该方向需用中丝重测两个测回,或用三丝法重测一个测回。,4.4.3 垂直角观测成果的检核,第四章 大地测量观测技术,第一节 精密角度测量仪器第二节 角度观测误差分析第三节 方向观测法第四节 垂直角测量第五节 精密距离测量第六节 精密水准测量仪器及其检验第七节 精密水准测量观测与概算第八节 GPS测量第九节 天文测量简介第十节 重力测量简介,第五节 精密距离测量,应用大地测量学,距离测量是大地测量的一项重要工作。20世纪50年代国家大地网测量中使用因瓦基线尺直接丈量基线或其扩大边,确定大地网的起算边

30、长;70年代以后,开始使用光电测距仪进行精密距离测量,广泛用于导线测量中的边长观测;近10余年来,随着GPS技术的迅速普及,中、远距离的测量已经由GPS测量所取代。目前,高精度的较短距离测量在导线测量、特殊工程测量以及对高精度的大地网的检测测量中还有应用。本节主要介绍光电相位式测距仪的基本结构、测距原理和测距成果的整理计算。,第五节精密距离测量,4.5 精密距离测量,应用大地测量学,4.5.1 距离测量方式及其原理4.5.2 全站仪4.5.3 电磁波测距误差分析4.5.4 测距的作业要求和成果转换,第二节角度观测误差分析,4.5 精密距离测量,应用大地测量学,4.5.1 距离测量方式及其原理4

31、.5.2 全站仪4.5.3 电磁波测距误差分析4.5.4 测距的作业要求和成果转换,第二节角度观测误差分析,4.5.1 距离测量方式及其原理,应用大地测量学,(一)长度基准 1、国际长度基准“档案米”过巴黎地球子午线的四千万分之一的长度国际米原器沿用71年 1960年11届国际计量大会氪-86原子辐射波长的1650763.73倍的长度;1983年第17届国际计量大会规定:光在真空中,在 1/299792458 秒的时间间隔内经过的距离为1米。2、我国的长度基准 我国采用国际适用单位m。,应用大地测量学,(二)距离的测量方式 1、用因瓦基线尺丈量距离 在平坦地面上,用24m长的因瓦基线尺一尺接一

32、尺地悬空丈量两点间的基线长度。拉力一定,丈量结果中加入尺长改正、温度改正、悬链线改正,可达几十万一百万分之一的相对精度。丈量前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每个尺段两端点的高差,进行倾斜改正,以得到基线的水平长度。我国天文大地网的起算边长主要是采用茵瓦基线尺丈量确定。,4.5.1 距离测量方式及其原理,距离测量仪器:因瓦基线尺、电磁波测距仪,卫星激光测距仪,应用大地测量学,(二)距离的测量方式2、电磁波测距 分类:红外、微波、激光测距 范围:几米几十公里 精度:10-510-6 基本原理:D=(1/2)ct,4.5.1 距离测量方式及其原理,应用大地测量学,2、电磁波测距(1)两种方式 脉冲式测距测距仪

33、发射脉冲波,被目标返回后,由仪器接收,测出脉冲往返传播时间t。测程远时,其精度不如相位式的精度高。相位式测距测距仪发射正弦调制波,反射后由仪器接收,测出调制波在往返距离上的相位差,推算出距离,精度可达12cm。,4.5.1 距离测量方式及其原理,应用大地测量学,3、电磁波测距(2)相位式测距分类按测程分有短程(15km)按精度分为级(每km中误差5mm)、级(510mm)、级(1020mm)按载波频率分为光波(光速、红外、激光)、微波、多载波,4.5.1 距离测量方式及其原理,应用大地测量学,(三)相位式测距原理 1、相位式测距基本公式相位差:=t=2ft,得t=/2f,则因=N 2+,=c/

34、f,意义:用半波长电测尺,测了N尺段和不足一尺段的尾数N。,相位式测距原理,4.5.1 距离测量方式及其原理,应用大地测量学,(三)相位式测距原理 2、相位式测距原理示意图,4.5.1 距离测量方式及其原理,应用大地测量学,(三)相位式测距原理 3、N值确定基本原理(1)直接测尺频率方式仪器中有精测尺、粗测尺固定频率。精测频率 f1=15MHz,1/2=c/2f1=10m,量出米、分米、厘米、毫米的位数。粗测精度 f2=150kHz,2/2=c/2f2=1000m,量出百米、十米、米、分米的位数。组合起来,加上已知概略距离的公里数,得完整的距离读数。,4.5.1 距离测量方式及其原理,应用大地

35、测量学,(三)相位式测距原理 3、N值确定基本原理(2)间接测尺频率方式 原因:测程较长,粗、精测尺频率相差悬殊,电路中放大器的增益和相对稳定性难于一致。采用一组数值接近的测尺频率,用其差频频率作为粗测频率,放大器对各种频率增益相近。,4.5.1 距离测量方式及其原理,应用大地测量学,(三)相位式测距原理 3、N值确定基本原理(2)间接测尺频率方式例:精测频率 f1=15MHz,1/2=10m,测得如 5.67mf2=0.9f1,f1-f2=1.5MHz,2/2=100m,测得如 45.6mf3=0.99f1,f1-f3=0.15MHz,3/2=1000m,测得如 345mf4=0.999f1

36、,f1-f4=0.015MHz,4/2=10000m,测得如 2340mf5=0.9999f1,f1-f5=0.0015MHz,5/2=100000m,测得如 12300m组合后,得距离12345.67m。,4.5.1 距离测量方式及其原理,4.5 精密距离测量,应用大地测量学,4.5.1 距离测量方式及其原理4.5.2 全站仪4.5.3 电磁波测距误差分析4.5.4 测距的作业要求和成果转换,第二节角度观测误差分析,4.5.2 全站仪,应用大地测量学,全站仪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它将电子测距、电子测角和微处理机结合成一个整体,能自动记录、存储并具备某些固定计算程序。因为在一个测站点能

37、快速进行三维坐标测量、定位和自动数据采集、处理、存储等工作,实现了测量和数据处理过程的电子化和一体化,所以称为“全站型电子速测仪”,或简称“全站仪”(Total station)。,4.5.2 全站仪,应用大地测量学,1 全站仪基本结构:电子测角 电子测距 电子补偿 微机处理: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自动全站仪:自动识辨、照准、跟踪目标,又称测量机器人。徕卡公司生产的TPS1100系列全站仪(TCA2003自动全站仪),4.5.2 全站仪,应用大地测量学,2 全站仪精度及等级 全站仪精度由测角精度和测距精度共同决定。在设计时,对测距和测角精度的匹配采用“等影响”的原则,即:,取D=12k

38、m,=206265,则有表4-7。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100-94)将全站仪划分为四个精度等级,见表4-8.,4.5.2 全站仪,应用大地测量学,3 全站仪参数设置(1)气象改正:(2)棱镜常数改正:(3)仪器加常数改正:,4.5 精密距离测量,应用大地测量学,4.5.1 距离测量方式及其原理4.5.2 全站仪4.5.3 电磁波测距误差分析4.5.4 测距的作业要求和成果转换,第二节角度观测误差分析,4.5.3 电磁波测距误差分析,应用大地测量学,(一)测距误差种类分析方法:从原理公式相位测距基本公式,测距误差分析,依据协方差传播率:,4.5.3 电磁波测距误差分析,应用大地测量学,(一)

39、测距误差种类,测距误差分析,利用误差传播定律,再顾及到仪器加常数测定误差mk,对中或归心改正误差me,由高差测量误差mh引起斜距化为平距的误差,仪器内部信号之间的串扰引起的与距离成周期变化的周期误差mR,则有:,其中,与距离成比例增大的称为比例误差;与距离无关的称为固定误差。,mD为测距中误差,mm;a为固定误差,mm;b为比例误差系数,mm/km;D为距离值,km。,应用大地测量学,(二)比例误差 1、真空中光速c0的误差,对测距影响可忽略不计。2、大气折射率n的误差 大气中的光速为,可见大气折射率的变化将使光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发生变化,将引起测距误差。温度t、气压p及湿度e产生的测距误差比

40、率约:19:7.4:1。3、调制频率的误差 误差来源:(1)仪器制造时频率校正不精确;(2)晶振频率不稳定。措施:测前对晶振频率进行测定、校正或测定后计算频率改正。,4.5.3 电磁波测距误差分析,应用大地测量学,(三)固定误差 1、相位差的测定误差 与测相电路本身的稳定性和测相器件对时间的分辨率有关,其误差大小1个最小显示单位,可以多测几组取平均值,减小测相误差影响。幅相误差,即接收信号强弱使其幅度变化引起的测距误差。仪器电路设有幅度自动控制系统,使信号幅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发射光束相位不均匀引起照准误差。发射光束相位不均匀使信号强度不同,引起照准误差。采取措施:调整望远镜视准轴和发射、接收光

41、轴三轴平行;在信号最强时测距。,4.5.3 电磁波测距误差分析,应用大地测量学,(三)固定误差 2、仪器常数误差 仪器加常数实测结果与已知基线长度之间存在固定不变的常数。作业前应精确测定仪器加常数,测定不准会带来误差。测距时应注意仪器与反射镜配套使用。,4.5.3 电磁波测距误差分析,应用大地测量学,(三)固定误差3、对中误差 安置仪器和反光镜时,应使中心位置位于地面标志中心的铅垂线上。用经过检查的光学对中器,线量偏差:3mm 1mm。,4.5.3 电磁波测距误差分析,应用大地测量学,(四)周期误差 周期误差仪器内部信号串扰引起的以距离为周期重复出现的误差。测距信号E1与串扰信号E2有一定的相

42、位差,合成信号EK,引起附加相位误差,随不同(距离不同)近似成正弦规律变化。措施:(1)强信号时测距;(2)测定周期误差,其振幅值较大时加改正。,4.5.3 电磁波测距误差分析,4.5 精密距离测量,应用大地测量学,4.5.1 距离测量方式及其原理4.5.2 全站仪4.5.3 电磁波测距误差分析4.5.4 测距的作业要求和成果转换,第二节角度观测误差分析,4.5.4 测距的作业要求和成果转换,应用大地测量学,(一)测距作业及有关规定 1、测距边的选设(1)测距边最好在仪器的最佳测程内(2)测线高出地面或障碍物1.3m以上,离开高压线25m(3)测线避免通过发热体或水面上空,避免背景反光物体(4

43、)测距中避开外界电磁场干扰(5)测距边高差过大时,应精确测定两端的高差和高程,保证测距边的化算精度。,应用大地测量学,(一)测距作业及有关规定 2、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4.5.4 测距的作业要求和成果转换,应用大地测量学,(一)测距作业及有关规定 3、测距作业中的注意事项(1)在大气稳定、成像清晰条件下进行;(2)气象仪表置于通风、阴凉、与仪器同高处;(3)预热,电池电压符合要求,回光信号较强;(4)使用配套的反射镜(与检定时相同);选取合适的棱镜个数;中间不能出现两个棱镜;观测中停止对讲机通话;(5)仪器防晒,专人保养、看护;测距仪和反射器都要打伞。,4.5.4 测距的作业要求和成果转换,应

44、用大地测量学,(二)距离观测值的改正计算换算为仪器中心至反光镜中心的斜距。1、气象改正Dn(1)输入气象因子后,仪器自动改正;(2)按公式计算气象改正(注意不同仪器气象改正公式不同);2、周期误差改正 按D=A sin(+i)计算,式中 3、仪器常数改正 DK=K,其值由检测结果给出。4、频率改正,4.5.4 测距的作业要求和成果转换,应用大地测量学,(三)测距成果的换算 1、斜距换算至标石中心的归心计算,4.5.4 测距的作业要求和成果转换,2、斜距化为平距,应用大地测量学,(三)测距成果的换算 3、平距化至椭球面上,4.5.4 测距的作业要求和成果转换,近似公式:,式中,d为斜距,h为两点

45、高差,Hm为两点高程平均值,RA为A点处椭球平均曲率半径。(用于10km内距离化算),弧长S:,弦长S0:,近似公式:,式中,ym为A、B两点高斯平面y坐标的平均值,R同上RA。,(三)测距成果的换算4、椭球面上长度S化算为高斯投影平面边长D,4.5.4 测距的作业要求和成果转换,第四章 大地测量观测技术,第一节 精密角度测量仪器第二节 角度观测误差分析第三节 方向观测法第四节 垂直角测量第五节 精密距离测量第六节 精密水准测量仪器及其检验第七节 精密水准测量观测与概算第八节 GPS测量第九节 天文测量简介第十节 重力测量简介,4.6 精密水准测量仪器及其检验,应用大地测量学,4.6.1 精密

46、水准仪、水准尺4.6.2精密水准仪及水准尺的检验,第二节角度观测误差分析,4.6 精密水准测量仪器及其检验,应用大地测量学,4.6.1 精密水准仪、水准尺4.6.2精密水准仪及水准尺的检验,第二节角度观测误差分析,4.6.1 精密水准仪、水准尺,应用大地测量学,(一)分类与技术要求 精密水准仪一般是指S3以上的各种水准仪。由于仪器的功能不同,常见的精密水准仪可分为常规精密水准仪、自动安平精密水准仪和电子数字精密水准仪。,瑞士Wild N3水准仪,北光S1水准仪,第六节精密水准测量,应用大地测量学,德国蔡司厂生产的Koni007自动安平水准仪,瑞士徕卡生产的DNA03电子数字水准仪,4.6.1

47、精密水准仪、水准尺,应用大地测量学,精度指标:水准仪所能达到的每千米往返测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4.6.1 精密水准仪、水准尺,应用大地测量学,(二)精密水准仪的结构原理 1、倾斜螺旋装置调节望远镜视准轴水平与附合水准气泡居中的装置。2、光学测微装置精密测量不足一个基本分划间隔的读数部分。3、光学补偿装置解决视准轴的置平精度与观测速度(补偿装置设置阻尼器)。4、数字编码与自动记录装置由传感器识别水准标尺上的条形码分划,应用数字影像处理技术,计算出水准标尺读数和视距,以数字形式显示或记录在存储卡上,仪器有自动安平补偿器。每km往返测中误差0.3mm,配条形码和铟钢尺。,4.6.1 精密水准仪、水

48、准尺,应用大地测量学,(二)精密水准仪的结构原理,精密水准仪光学测微器,4.6.1 精密水准仪、水准尺,应用大地测量学,4.6.1 精密水准仪、水准尺,(二)精密水准仪的结构原理,精密水准仪光学测微器,应用大地测量学,(二)精密水准仪的结构原理,NA2002电子水准仪,4.6.1 精密水准仪、水准尺,精密水准仪光学补偿装置,应用大地测量学,(三)精密水准尺 格值为l0mm的精密水准标尺如图4-42(a)格值为5mm的精密水准尺如图4-42(b)电子数字水准仪使用的是条形码水准尺,如图4-42(c)尺桩/尺垫:,尺垫,4.6.1 精密水准仪、水准尺,4.6 精密水准测量仪器及其检验,应用大地测量

49、学,4.6.1 精密水准仪、水准尺4.6.2 精密水准仪及水准尺的检验,第二节角度观测误差分析,4.6.2 精密水准仪及水准尺的检验,应用大地测量学,(一)精密水准仪的检验 1、仪器检视(外观检视)2、圆水准器安置正确性的检校(使各方向位置气泡都居中)3、光学测微器效用正确性和分划值的检定 根据测微螺旋旋进旋出时读数之差判断效用正确性;将测微分划尺与特制分划尺相比较,求出测微器分划尺的分划值。,4.6.2 精密水准仪及水准尺的检验,应用大地测量学,(一)精密水准仪的检验4、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相互关系的检校 i角误差视准轴与水准管轴夹角在铅垂面上的投影,对水准标尺读数的影响与距离成正比。交叉误差视

50、准轴与水准管轴夹角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应用大地测量学,(一)精密水准仪的检验4、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相互关系的检校(1)精密水准仪的检验i角误差检验,4.6.2 精密水准仪及水准尺的检验,i角大于20”时,在J2点校正,应用大地测量学,(一)精密水准仪的检验 4、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相互关系的检校(2)交叉误差的检校 仪器整平后,用脚螺旋使望远镜绕视准轴左右旋转,看气泡是否向不同方向移动较大的距离(大于2mm)。,4.6.2 精密水准仪及水准尺的检验,应用大地测量学,(二)水准尺检验 1、检查水准尺各部分是否牢固无损;2、水准尺上圆水准器安置正确性的检验与校正;3、水准标尺分划面弯曲差(矢距)的测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