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一般检验第八版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312996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6.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一般检验第八版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血液一般检验第八版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血液一般检验第八版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血液一般检验第八版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血液一般检验第八版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液一般检验第八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一般检验第八版课件.ppt(1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血液的一般检查(血常规检查)是对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检测。包括全血细胞(RBC、WBC、HB、PLT)计数和白细胞的分类计数。CBC+DF+Ret,主要内容:红细胞常规检查白细胞常规检查血小板常规检查自动血细胞分析全血细胞检测的分析及临床应用,关联知识,血液组成:全血:血浆:水(90%)、蛋白质(6.58.5%)、低分子物质(2%)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液的生理功能:,营养运输缓冲形成胶体渗透压调节血管内外水分分布参与机体免疫功能参与机体凝血和抗凝血,红细胞检查一、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及血红蛋白(hem

2、oglobin concentration,Hb)测定:,红细胞基础理论,红细胞来源、生成、寿命及衰亡:造血干细胞红系祖细胞原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衰亡红细胞 珠蛋白衰亡的红细胞 铁 参与再造血 胆色素 参与胆红素代谢,血红蛋白组成和结构,血红蛋白=珠蛋白+亚铁血红素 含4条肽链 1个亚铁+4个卟啉,红细胞生理机能,红细胞生理机能与正常红细胞形态特点有关 红细胞的双凹盘状(周边部厚,中心部薄)的结构适合于完成其作为呼吸载体的生理功能(大小:6um)每个红细胞内约含2.8亿个血红蛋白分子每克血红蛋白可携氧1.34ml,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生成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激

3、素维生素、叶酸铁红细胞自身调节,红细胞及贫血检查内容,量的检查红细胞计数 RBC血红蛋白测定 Hb血球压积 HCT平均RBC容积 MCV平均RBC血红蛋白量 MCH,质的检查 平均RBC血红蛋白浓度 MCHC RBC体积分布宽度 RDW RBC形态其它有关检查 网织RBC Ret,(一)概述1.定义:RBC指单位体积(每升)血液内的红细胞数 量。Hb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血红蛋白的量。2.方法:(1)红细胞计数 手工法:取样 稀释 计数 计算 仪器法:阻抗分析或激光分析,用等渗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用计数池计数一定体积范围的红细胞数,并换算得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2)血红蛋白测定氰化高铁

4、血红蛋白法(HiCN法):取样 加转化液(溶血、转化)比色血液在血红蛋白转化液中溶血后,除SHb外各血红蛋白均可被高铁氰化钾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再与CN-结合生成稳定的棕红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通过比色根据吸光度得血红蛋白的浓度。,参考值,成年男性:RBC:(4.05.5)1012/L Hb:120 160g/L 成年女性:(3.55.0)1012/L Hb:110 150g/L初生儿:(6.07.0)1012/L Hb:170 200g/L,(二)临床意义:红细胞计数作为单一参数,诊断价值较小。主要意义在于测量血细胞HCT、MCV、MCH和MCHC等参数的导出。原因是血浆容量的变化会影响红细胞

5、计数。1影响因素:全身血浆容量 2.生理变化:年龄及性别 精神因素 剧烈体力劳动或运动 生理性贫血,新生儿:红细胞明显增高、两周后下降,67岁最低男性:25岁35岁达高峰女性:13岁15岁达高值,21岁35岁低水平,以后渐渐增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生理变化曲线,2病理变化:增多:Male RBC6.01012/L Hb170g/LFemale RBC5.51012/L Hb160g/L相对增多(脱水血液浓缩)绝对增多(polycythemia)继发性(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原发性(polycythemiavera)(骨髓增生性疾病),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生理性:新生儿 高原居民病理性:严重

6、慢性心、肺疾患;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红细胞生成素非代偿性增加:某些肿瘤或肾脏疾患,减少:生理性:婴幼儿、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病理性:贫血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全身血循环中红细胞总数RBC、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比积HCT减少,低于该地区、该年龄及性别组的参考范围低限时称贫血。,贫血知识点,1、贫血诊断标准;2、贫血程度;3、贫血类型:病因分类、形态学分类、骨髓增生情况分类4、贫血的检查。,诊断标准,我国贫血的诊断标准: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Hb)含量低于正常标准。一般认为在平原地区,1、成年男性Hb120 g/L;2、成年女性110 g/L;3、孕妇Hb100 g/L。就可诊

7、断为贫血。,贫血程度,贫血的严重程度需要根据血红蛋白量的多少分为四等级:1、血红蛋白浓度 低于30g/L为极重度贫血;2、30-60g/L为重度贫血;3、60-90g/L为中度贫血;4、低于正常参考值但高于90g/L为轻度贫血。,贫血的类型,1、病因分类:大约有十余种,包括: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自免性溶血性贫血等;2、形态学分类:四分法、六分法;3、骨髓增生情况分类:增生性贫血、增生不良性贫血。,贫血分类(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分类红细胞生成减少:骨髓造血障碍 造血干细胞复制和分化异常 异常细胞和组织骨髓浸润 原因不明或多种机制,细胞分化和合成熟障碍 D

8、NA合成障碍 血红蛋白合成缺陷 珠蛋白合成缺陷,红细胞破坏过多 红细胞内在异常 膜缺陷、酶缺陷、血红蛋白异常等 红细胞外在异常 免疫性、机械性、化学和物理、生 物等因素丢失过多(内、外失血),3.红细胞形态改变,大小异常:1、小红细胞(10m):见于溶贫,急性失血性贫血等。3、巨红细胞(15m),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肝脏疾病等。4、RBC大小不等(直径相差一倍以上),反映骨髓红系增生明显旺盛。,形态异常球形红细胞(spherocyte)红细胞直径通常2.9um,因而红细胞呈小圆球形,细胞中心区血红蛋白含量较正常红细胞多,常见于下列疾病: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占20%以上

9、才 有诊断价值),椭圆形红细胞(elliptocyte)红细胞呈椭圆形,横径缩短,长径增大,有时可呈畸形。正常人血中也可见到,但最多不超过15%,常见于:1、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大于25%-50%才有诊断价值);2、大红细胞性贫血时可达25%。,口形红细胞(stomatocyte)红细胞淡染区呈裂口状狭孔,正常4%。常见于1、口形细胞增多症;2、急性乙醇中毒。,靶形红细胞(target cell)比正常红细胞扁薄,中心有少许血红蛋白,部分可与周围的血红蛋白连接,边缘部染色较中央深,故呈靶状。常见于:1、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2、严重缺铁性贫血等。,棘形红细胞(acanthocyte)棘形

10、红细胞是一种带刺状的红细胞,刺呈针刺状或尖刺状,常见于:1、棘细胞增多症(高达70%-80%);2、严重肝病或制片不当。,裂红细胞(schistocyte)裂红细胞指红细胞碎片,常见于化学中毒、肾功能不全等。,染色异常 低色素性: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多见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及其他血红蛋病。高色素性:中心淡染区不见,着色较深,多见于溶血性贫血及大细胞性贫血。嗜多色性:红细胞经瑞氏染色成灰蓝色、灰蓝色、淡灰色,胞体较正常红细胞稍大,这是一种尚未完全成熟的网织红细胞,多染性物质是核糖体,随着细胞的成熟而逐渐消失,常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结构异常:嗜碱性点彩、染色质(Howell-Jolly)小

11、体、卡波氏环、有核红细胞。,一)、嗜碱性点彩红细胞(basophilic stippling)用亚四甲基蓝染色(或瑞氏染色),成熟红细胞内有散在的深蓝色嗜碱性颗粒,外周血中点彩红细胞增多,表示贫血时骨髓再生旺盛或有紊乱现象。(二)、卡波环(Cabot ring)成熟红细胞内有染成紫红色的细线环状,呈圆形或8字形,可能是残留核膜所致,见于恶性贫血、溶血贫血、铅中毒。(三)、染色质小体(Howell-Jooly body)成熟红细胞中含有紫红色圆形小体,大小不等,数量不一,可能是残留的核染色质微粒。常见于增生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四)、有核红细胞(nucleated erythroc

12、yte)正常成人血片中不会出现,新生儿出生一周内可能有少量有核红细胞出现。常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慢性白血病等。,形态改变 常见疾病小红细胞 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大红细胞 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大小不均 病理性贫血靶形细胞 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球(椭圆、口、镰)形细胞 遗传性疾病裂细胞(红细胞碎片)红细胞物理性破坏红细胞缗钱状 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低色素性 血红蛋白生成减少性疾病高色素性 巨幼贫、球形细胞嗜多色性 增生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异常结构(点彩、H-J小体等)骨髓增生旺盛,二、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 Hct):P262定义: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占的体积比

13、例(L/L)。方法:手工法(微量高速离心法)仪器法(阻抗法)参考值:微量法:男性0.420.52 女性0.370.48仪器法:男性0.400.52 女性0.370.4,临床意义:受血浆容量改变和RBC大小影响最大。常用来诊断贫血并判断其严重程度,结合有关指数变化可推断贫血病因,并对贫血进行分类。增高 绝对增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相对增加(血浆容量降低)降低:生理性、病理性 贫血,三、红细胞的指数(MCV、MCH、MCHC):概述:平均红细胞容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定义:平均每个红细胞的体积。以飞升为单位。,参考值:手工法8092fl 仪器法80100fl,

14、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定义:平均每个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量。以皮克(pg)为单位。参考值:手工法2731pg 仪器法2734 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定义:单位容积红细胞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以g/L为单位。参考值:320360g/L,2临床意义:MCV、MCH、MCHC可从不同侧面反映红细胞的病理变化。有利于分析病人红细胞形态特征,进行贫血分类、诊断和鉴别诊断。不同病因引起的贫血,可使红细胞产生形态的变化。反之,如果用实验的手段检

15、查红细胞形态特点可协助临床寻找病因,为治疗提供依据。,贫血形态学分类:四分法,四、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BC Distribution Width,RDW):概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由血液分析仪测量获得的反映周围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是反映红细胞大小均一程度的客观指标。(以变异系数或标准差表示),2.临床意义:与MCV结合进行贫血分类:这种分类法更能反映贫血的病理变化,对贫血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诊断缺铁性贫血:IDA的病人95%以上RDW增高,可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88%RDW正常)鉴别,贫血形态学分类:六分法,五、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Ret)p260概念:是

16、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多少不等的核糖核酸等碱性物质。由骨髓进入血液后,约经2448小时残存的碱性物质才完全消失,成为成熟红细胞。用煌焦油蓝进行活体染色,这些嗜碱性物质即被凝集沉淀并着色,在胞质中呈现蓝色颗粒状,颗粒间又有细丝状联缀而构成网状结构,称Ret。参考值:百分率:0.0050.015 绝对值:(2484)109/L 临床意义:1、作用为贫血治疗的疗效判断和治疗性试验的观察指标;2、作为病情观察的指标;3、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增多: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减少:骨髓造血功能减低或红系增生受抑,贫血的检查,1.血常规:其内容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其

17、结果不但能确定贫血的有无及贫血程度,还可估算贫血的形态学类型。,贫血的检查,2、红细胞指数测定:红细胞平均体积(MCV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X可用以进行贫血的形态学分类,有助于推断贫血的病因)。,贫血的检查,3、网织红细胞计数:能反映红系造血的活跃程度,对判断贫血性质有一定参考价值。明显增高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溶血发作后)、急性失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叶酸治疗后、缺铁性贫血铁剂治疗后;轻度增高见于慢性溶血性贫血缓解期。计数减低甚至缺如常提示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造血停滞、骨髓病性贫血。而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细胞贫血治

18、疗前,继发性贫血和一部分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网织红细胞计数可以正常。,贫血的检查,4.血涂片观察红细胞形态:红细胞形态包括其大小、异形、染色深浅改变及其内含物等,均有其相应临床意义。,贫血的检查,5.骨髓检查:增生性贫血、增生不良性贫血。,六:实验结果的评价:1.贫血的诊断指标的合理分析应用:例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诊断:*血红蛋白低于90g/L时红细胞形态才有阳性发现*RDW 增加对IDA 的敏感性70-100%,特异性50%;RDW 增加、MCV减低对IDA 敏感性下降,特异性升高。,2.参考值的判断:生理性、年龄、性别。3.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的比例关系对红细胞形态及结果的判断:1 1012

19、/L RBC30g/LHb4.病人的生理病理情况的影响:5.取血时间及取血部位:6.实验的影响因素:7.实验的固有误差:,白细胞检查,人体外周围血中的白细胞包括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它们通过不同方式、不同机制消灭病原体,消除过敏原和参加免疫反应,产生抗体等从而保证机体健康。,一、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及白细胞分类计数(Differential Count,DC),主要检查内容,量的检查:WBC计数、WBC分类计数质的检查:中性粒核象变化、形态变化。,1定义:WBC 测定单位体积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DC 测定各类白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的比例。,

20、2.参考值范围:WBC 成人(4.0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6个月2岁(11.012.0)109/L DCpercent(%)Absolute value(109/L),3测定方法:WBC 手工计数法 仪器法(电阻抗分析为主)DC 显微镜人工分类法(金标准)自动分类计数仪分类方法,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1白细胞数量的变化:(1)生理变化:年龄、时间、妊娠与分娩等(2)病理变化:主要受中性粒细胞等各类细胞数量的影响,6-9天,4-5岁,中性粒细胞1)粒细胞生成调控:目前常根据其发育阶段而将粒细胞群人为地划分为分裂池(mitoticpool)、成熟

21、池(matyration pool)、贮备池(storagepool)、循环池(circulatimg pool)等。了解粒细胞动力学将有助于分析外周血中粒细胞增多,减少的原因。,1/20,1/2,1/2,2)中性粒细胞增多(neutrophilia):反应性:应激时,贮存池进入边缘池,多为成熟分叶核细胞及少量杆状细胞。急性感染或炎症 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 急性溶血、急性失血 急性中毒 恶性肿瘤 异常增生性: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病、造血组织中粒细 胞大量增生。白血病 骨髓增殖性疾病,3)中性粒细胞减少(neutropenia):感染 血液系统疾病 理化损伤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 自身免疫性疾

22、病,嗜酸性粒细胞 增多(eosinophilia):过敏性疾病 寄生虫病 皮肤病 血液病及某些恶性肿瘤 减少:无临床意义。嗜碱性粒细胞 增多(basophilia):血液病及某些恶性肿瘤、过敏性疾病减少:无临床意义。,淋巴细胞1)增多(lymphocytosis):感染性疾病 淋巴细胞性恶性疾病 其他:免疫性疾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相对增多2)减少(lymphocytopenia):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缺陷性疾病等),单核细胞 增多(monocytosis):某些感染 某些血液病 减少:无临床意义。2.外周血常见的白细胞形态异常:(1)核象变化:可反应中性粒细胞的成熟程度。核左移(hypo

23、segmentation)核右移(hypersegmentation),核左移:不分叶核粒细胞(干状核、晚、中、早幼粒细胞)百分率5%,杆状/分叶比值(1:13)增大,即杆状核增多或出现更幼稚细胞。(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再生性左移:伴WBC总数增高,分为轻度(杆状6%)、中度(杆状10%,少数晚幼粒)、重度(杆状25%,有幼稚细胞)。进行性左移:WBC总数不增高或减低。病情加重。,核右移:分叶核分叶过多,5叶以上,其百分率3%称为核右移。反映造血功能衰退、造血物质缺乏、DNA合成障碍有关。注意:1、炎症的恢复期,可出现一过性核右移。2、如在疾病进展期(骨髓造血异常如

24、巨幼细胞贫血、炎症恢复期),(2)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1-4)1、中毒粒细胞:大小不均:化脓性炎症或慢性感染 2、中毒性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呈紫红色或紫黑色。粒细胞碱性磷酶(NAP)活性显著增高。3、空泡形成:可能是细胞质发生脂肪变性 4、杜勒小体:局部嗜碱性区域,圆形或梨形 5、核变性:核固缩、核溶解、核碎裂 6、巨多分叶核:5叶,甚至10叶,见于巨幼细胞贫血 7、棒状小体:一但出现,拟诊为急性白血病鉴别急性白血病类型有重要价值:淋巴细胞白血病无此小体,粒细胞、单核细胞白血病可见到。,(3)、与遗传有关的异常形态变化,了解,类白血病反应:,1、定义:是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

25、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特点:1、周围血中白细胞数大多明显增高,并可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2、多有明确的病因,当病因去除后,类白血病反应也渐消失。3、以儿童及青少年较多见。2、病因:很多,以感染及恶性肿瘤多见。不同原因可引起不同细胞类型的类白血病反应。3、类型:中性粒细胞型、嗜酸性粒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单核细胞型。需与白血病鉴别。,四、实验结果评价:1.生理因素的影响:2.有核红细胞和异常红细胞的影响:白细胞校正值3.仪器检测原理的固有误差:4.实验人员的影响因素:,血小板检查一、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BPC)及相关指标:1.血小板计数:定义:单位体积血液中血小板的

26、数量正常参考值范围:(100.0300.0)109/L,2.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平均单个血小板的体积参考值:7fl11fl3.血小板形态的变化:如巨大血小板的出现,分布异常等二、MPV的临床意义:1.反映血小板的成熟度,与PLT结合分析鉴别血小板数量异常的原因:PLT MPV 表示血小板减少是周围血的原因PLT MPV 表示骨髓增生障碍PLT MPV N 表示血小板分布异常PLT MPV 表示反应性血小板增加PLT MPV 表示病变来至于骨髓,2.病情判断:(1)动态观察:MPV增加,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开始恢复;MPV持续下降,表示造血功能抑制更严

27、重。(2)比较观察:MPV越低,越不易止血,越易出血。(3)血栓前状态或血栓性疾病时MPV增加。,三、实验结果的评价:1.分析前的影响因素:2.MPV的参考值范围是随群体中血小板量而变化:3.取血时间和取血部位的影响:4.生理因素的影响:5.仪器的固有误差:,自动血细胞分析,一、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方法:1体积分析(volume)主要用于: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计数 红细胞、血小板的体积分析 白细胞按体积大小进行二分类或 三分类,2高频传导分析(high-frequency onductivity)主要用于:鉴别细胞3激光散射分析(laser scatter)主要用于:白细胞的计数和分类计数4

28、细胞化学分析(cytochemistry)主要用于:白细胞的分类,二、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结果:细胞参数细胞直方图细胞散点图异常信息,(一)常见的检测参数:红细胞RBC Red Blood CellHb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Hct HematocritMCV 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H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C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RDW-CV RBC Distribution Width-Coefficient of VariationR

29、DW-SD RDW-Standard DeviationHDW RBC Hemoglobin Distribution WidthRet reticulocyteHFR high fluorescent reticulocyteMFR middle fluorescent reticulocyteLFR low fluorescent reticulocyte,白细胞 WBC White Blood Cell NEUT(N)%Neutrophil NEUT(N)#EO(E)%Eosinophilic EO(E)#BASO(B)%Basophilic BASO(B)#,LYMPH(L)%Lymp

30、hocyte LYMPH(L)#MONO(M)%Monocyte MONO(M)#W-SCR WBC Small Cell Ratio(or lymphocyte percent)W-LCR WBC Large Cell Ratio(or neutrophilpercent)W-SCC WBC Small Cell Count W-LCC WBC Large Cell Count,血小板 PLT Platelet count PDW 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MPV Mean platelet Volume P-LCR Platelet Large Cell Ra

31、tio,(二)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根据体积大小将细胞分开,以曲线的形式表示出各体积大小的细胞所占比例。,临床意义:1白细胞的细胞直方图变化无特异性,其作用为:提示检查者粗略判断细胞比例变化或有无明显的异常细胞出现。反映某些干扰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的情况。,2红细胞的细胞直方图变化:反映红细胞的MCV和RDW。某此贫血的红细胞体积直方图有其特点,此图形变化再与其他参数结合分析,对贫血鉴别诊断有价值。,红细胞直方图的临床应用,红细胞直方图的临床应用,红细胞直方图的临床应用,3.血小板的细胞直方图:可反映血小板数及MPV等参数。可判断影响因素,(三)细胞分布图(散点图):利用电阻抗与射频联合检测,把

32、同一细胞定位于二维的细胞散射图上。,临床意义:通过对白细胞分布图的分析可测出各类细胞比例和检测出异常细胞及幼稚细胞等。.(四)异常信息提示:明确诊断:anemia lymphocytopenia,总 结红细胞常规检查一、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掌握)二、红细胞比积(熟悉)三、红细胞有关参数(熟悉)四、红细胞分布宽度(熟悉)五、网织红细胞(了解)白细胞常规检查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熟悉)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掌握),总结,血小板常规检查一、血小板计数及相关指标(了解)二、血小板计数的临床意义(熟悉)自动血细胞分析一、血细胞分析的方法(了解)二、常见的检测参数(掌握)三、细胞直

33、方图(了解)四、细胞分布图(了解)五、异常信息提示(了解)六、全血细胞检测的分析及临床应用(掌握),复习思考题血液一般检验主要检测血液中哪些有形成分?血常规检测中反映红细胞形态学特征的指标分别为哪些?病例分析:某女性患者,45岁。血常规检测结果:RBC 2.961012/L Hb52g/L MCV 64.2fl MCH 17.6pg MCHC 274g/L;(4-5.5/3.5-5,120-160/110-150,80-100,27-34,320-360)WBC 12.1 109/L 中性分叶核细胞47%中性杆核细胞3%(50-70,0-5)淋巴细胞25%单核细胞2%嗜酸性粒细胞23%;(20

34、-40,3-8,0-1)PLT 123 109/L,请问该患者血常规检测有何异常?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2.白细胞总数增加,主要为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进一步检测的方向:1.贫血的原因(如是否为失血引起缺铁性贫血)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原因(如是否为寄生虫病),谢 谢!,年龄:初生儿白细胞较高,一般在15109/L左右,个别可高达30109/L以上。通常在3-4天后降至10109/L左右,约保持3个月,然后逐渐降低至成人水平。初生儿外周血白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到第6-9天逐渐下降至与淋巴细胞大致相等,以后淋巴细胞逐渐增多,整个婴儿其淋巴细胞数均较高,可达70%。到2-3月后,淋巴细胞逐渐下降,

35、中性粒细胞逐渐上升,到4-5岁二者又基本相等,形成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变化曲线的两次交叉,至青春其时与成人基本相同,白细胞生下变化曲线见图2-5。,一般认为从原粒细胞发育为分叶核细胞共需10天左右。这一过程是在骨髓内进行。贮备池中的杆状核及分叶核粒细胞仅有约1/20释放到周血中,大部分则仍存于贮备池内以便不断地补充损耗及应急需。成熟细胞进入积压液后构成况积压液粒细胞池(total blood granulocyte pool,TBGP)该池中约半数的粒细胞游离运行于血循环之中,构成循环粒细胞池(circulating granulocyte pool,CGP)另一半则险着于血管内壁而形成边缘粒细胞池(marginal granuulocyte pool,MGP)。白细胞计数时所得的白细胞值仅为循环池的粒细胞数。边缘池及循环池的粒细胞之间可以互相换位,并经常保持着动态平衡。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两个池中的粒细胞可一过性地从一方转向另一方面,从而导致白细胞计数结果呈较大幅度甚至成倍的波动。这一点在分析白细胞计数结果时必须予考虑。进入血液的粒细胞约平均停留10h之后,即逸出血管壁而进入组织内或者体腔中,以行使其防御功能。这些细胞一般不再返回血管,在组织中发挥功能作用的时间为1-2天,其后即消失。消亡的粒细胞由骨髓释放的新生粒细胞加以补充,而保持外围血中白细胞数量的相对恒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