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子植物门麻黄.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314322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裸子植物门麻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裸子植物门麻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裸子植物门麻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裸子植物门麻黄.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裸子植物门麻黄.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裸子植物门麻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裸子植物门麻黄.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节 裸子植物门,裸子植物(亚)门和被子植物(亚)门属种子植物。种子植物门在植物界系统演化中是处于高级的一个类群。种子植物亦具明显的世代交替,孢子体比蕨类植物更为发达,并产生种子(在被子植物还产生果实)。配子体更趋简化。初期的雄配子体在小孢子中发育,由小孢子囊(花粉囊)散出(花粉粒),借风传播,受精作用不再受水的限制。雌配子体寄生在孢子体上,更有利于胚的发育。,一、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裸子植物同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属于颈卵器植物,但因能产生种子,且具维管束,故又是种子植物,而且是介于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间的一类维管植物。裸子植物在形成种子的同时,不形成子房和果实,不被子房包被,胚珠和种子是裸

2、露的,因此称为裸子植物。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是:1.孢子体发达 多为高大的乔木、灌木,或稀为落叶乔木。叶针形、条形或鳞片状,有的为扇形或羽状分裂,一般无托叶。维管束具次生构造,为无限外韧型维管束。木质部中的输导组织具管胞而无导管(仅麻黄科及买麻藤科具导管),韧皮部中有筛细胞,无筛管及伴胞。,2.配子体退化微小,完全寄生在孢子体上 世代交替明显,孢子体(植物体)占优势。配子体简单,雌配子体寄生在孢子体上,受精作用不需要在有水的条件下进行。3.胚珠裸露,产生种子 受精后胚珠形成种子,种子无果皮包被,子叶2至多枚。雌雄同株或雌雄异株,大小孢子叶分别聚集成大小孢子叶球。大孢子囊及其外围结构形成胚珠,小孢

3、子囊形成花粉囊,小孢子形成花粉粒。4.具多胚现象 一个雌配子体上的几个或多个颈卵器的卵细胞同时受精而成;或是由于一个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胚原组织分裂为几个胚。,裸子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黄酮类、生物碱类、萜类及挥发油、树脂等。1、黄酮类:黄酮类及双黄酮类在裸子植物中普遍存在,双黄酮除蕨类植物外很少发现,是裸子植物特征性和活性成分。2、生物碱类:存在三类杉科、红豆杉科、罗汉松科、麻黄科和买麻藤科。粗榧碱类等酯性生物碱有抗癌活性;麻黄碱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等。3、树脂、挥发油、有机酸等。如松香、松节油、金绒松根皮抗真菌,用于脚癣、湿疹、神经性皮炎等。,落叶乔木,枝条有长短枝之分叶扇形,顶端2裂(少3裂

4、),具二叉分枝脉。叶柄长,长枝上叶稀疏,螺旋状排列。短枝上的叶于枝顶簇生。具2药室。球花单性异株,簇生于短枝上,雄球花葇荑状花序,雌球花具长梗,梗顶2叉,2杯状珠座,2杯状珠座。种子核果状,外种皮肉质,成熟时黄色,外被白粉,味臭;中果皮骨质、乳白色、内种皮膜质,乳白色。本纲仅1属1种,我国特产,国内外广为栽培。国内仅浙江天目山有野生。又称白果树、公孙树。去掉肉质外种皮的种子称白果,有敛肺、定喘、止带、涩精功能。银杏叶含有多种黄酮及双黄酮,有扩张动脉血管作用,根能益气补虚、治白带、遗精。,例:银杏纲Ginkgopside,银杏的雌雄生殖枝,银杏的核果状种子,银杏大孢子叶球与小孢子叶球(雄蕊)大孢

5、子叶球有一长柄,柄端有2个环行的大孢子叶,特称珠领,大孢子叶上各生有1个直生胚珠,受粉期,珠孔有明显的传粉滴。珠心中间凹陷成贮粉室。小孢子叶有短柄,花粉囊2,叶脉为开放型二叉分枝。,银杏种子解剖(种子具有3层种皮)A 外种皮厚,肉质,含有油脂及芳香物质;B 中种皮黄白色,骨质,具2纵脊;C 内种皮红色(未成熟时无色透明),纸质;D 胚乳肉质,麻 黄,Herba Ephodrae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历史,常用中药。麻黄为我国特产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名医别录谓:麻黄生晋地(今山西省境内),及河东(今河北省境内)。苏颂说:今近汴京(今河南开封)多有之,以荥阳、中牟者为胜。春生

6、苗,至夏五月则长及一尺以来。梢上有黄花,结实如百合瓣而小,又似皂荚子,味甜,微有麻黄气,外皮红,里仁子黑。根紫赤色。述产地、形态与现今基本一致;所描述的原植物形态颇似草麻黄。,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 Ephedra sinica Stapf 木贼麻黄 E.equisetina Bge 中麻黄 E.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的干燥草质茎。主产于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和陕西等省区。草麻黄产量最大,麻黄商品主流;木贼麻黄次之;中麻黄最小。,植物形态,小灌木或草本状小灌木,木质茎短。草质茎绿色,分枝、节间明显,表面有细纵纹;节上鳞叶膜质鞘状,上部23裂。雌雄

7、异株。雌球花单生枝端,苞片45对,成熟时苞片增大,肉质,红色,浆果状。种子2枚,木贼麻黄,中麻黄,草麻黄,采收加工,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不同采收期,其主要成分麻黄碱含量不同:春季 含量最低89月 猛增至最高,10月以后 逐渐下降。因此89月是麻黄适时采收期,与本草记载的秋季采收相符。,草麻黄 1、呈细长圆柱形,略扁,少分枝,直径 l2 mm。2、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棱脊,触之微有粗糙感。3、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膜质鳞叶,长34mm,2裂,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4、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近圆形,略呈纤维性,周边黄绿色,中央髓部红色,类圆形。5

8、、气微香,味涩、微苦。以干燥、茎淡绿、内心充实红棕、手拉不脱节、味苦涩者为佳。,木贼麻黄,较多分枝,直径11.5mm,无粗糙感。节间上1.5cm3cm,膜质鳞叶长12mm,裂片2(稀3),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多分枝,直径1.5mm3mm,有粗糙感。节间长2cm6cm。膜质鳞叶长2mm3mm,裂片3(稀2),先端锐尖、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茎节表面观,中麻黄,性状鉴别,三种麻黄的共性:均具节与节间。表面具纵棱线。叶退化成膜质鳞叶,基部联合成筒状。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髓部红棕色(玫瑰心)。味苦涩(生物碱、鞣质)。,三种麻黄的性状比较,1、表皮细胞外壁厚,

9、被厚角质层,棱线较密,有角质瘤状突起,两棱线间有下陷气孔,保卫细胞壁木化。下皮纤维束位于棱线处,壁厚,非木化。2、皮层宽,外侧细胞栅状排列,含叶绿体,有皮层纤维束。3、外韧型维管束810个,两对较大。韧皮部狭小,外方有纤维束;形成层环类圆形;木质部三角形,常成环;4、髓部薄壁细胞含棕红色块状物,有少数环髓纤维。表皮、皮层及纤维细胞壁均有细小草酸钙方晶或砂晶。,显微鉴别 草麻黄茎横切面,要点:角质层,棱线处有瘤状突起、内陷气孔、下皮纤维、皮层纤维、中柱鞘纤维、皮层栅状细胞。,木贼麻黄横切面简图,中麻黄 横切面简图,木贼麻黄茎横切面:维管束810个。形成层类圆形。无环髓纤维。,中麻黄茎横切面:维管

10、束1215个。形成层环类三角形。环髓纤维成束或单个散在。,三种麻黄的组织区别,粉末特征,1、表皮组织碎片:细胞长方形,含小结晶,内陷气孔,保卫细胞侧面观哑铃形,角质层常破碎,呈不规则条块状或呈脊状突起。2、纤维:壁厚,木化或非木化,狭长,胞腔狭小,初生壁附有细小众多的砂晶和方晶,形成嵌晶纤维。3、皮层薄壁细胞木化或非木化4、色素块:红紫色或棕色物质,形状不规则。5、导管分子端壁具麻黄式穿孔板。,要点:内陷气孔、表皮碎片(角质层、结晶)、纤维(嵌晶纤维)、色素块、导管(麻黄式),化学成分,1、含生物碱。主为左旋麻黄碱(占8050%,为平喘、扩张气管的有效成分)、右旋伪麻黄碱(为抗炎有效成分)。尚

11、含微量左旋甲基麻黄碱,右旋甲基伪麻黄碱。生物碱存在部位及含量不同:三种麻黄中生物碱的含量:木贼麻黄草麻黄中麻黄 生物碱存在于髓部(节间主为左旋麻黄碱、节部主要为右旋伪麻黄碱且仅为节间含量的1/21/3)2、挥发性苄甲胺、儿茶酚、鞣质以及少量挥发油。3、2,3,5,6-四甲基吡嗪和l-萜品烯醇为平喘有效成分 麻黄碱为主要有效成分。,理化鉴别,1、荧光 药材纵剖面置紫外光灯下观察,边缘显亮白色荧光(皮层),中心显亮棕色荧光(髓)。2、TLC 以盐酸麻黄碱对照品为对照,进行TLC。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红色斑点。5、含量测定 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按干燥品计算,含盐酸麻黄碱不得少于1.0。,麻黄TLC图谱1.草麻黄 2.木贼麻黄 3.中麻黄 S.麻黄碱,炮制,1、麻黄2、蜜麻黄,功效,性温,味辛、微苦。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附注,1、麻黄根:有止汗作用。已经分离出降压有效成分:麻黄碱A、B、C和阿魏酸组织胺。均有较强的降压作用。,2、其他药源:丽江麻黄 产云南,四川,贵州。表面具较粗深的纵沟纹。膜质叶先端2裂。麻黄碱含量不少于0.6。,Thanks!,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