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梁小民绪论.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314658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4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梁小民绪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西方经济学梁小民绪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西方经济学梁小民绪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西方经济学梁小民绪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西方经济学梁小民绪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梁小民绪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梁小民绪论.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授课教师:刘金顺,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性质和学习要求 西方经济学这门课是经济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它是经济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掌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掌握西方经济学所运用的基本分析方法,以作为学习其它课程的基础。,教学参考书 1、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萧琛等译)经济学(第十六版)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2、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曹祖平等译)经济学学习指南(第十六版)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3、刘凤良西方经济学(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9年版 4、李 羽中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中山大学出版社,西

2、方经济学,本课程学习中要注意的问题:比较难学(概念多、表格多、曲线多、计算多)课前要预习,课后要复习作业一定要认真做,要及时交 缺课1/3以上,取消考试资格,做重修处理。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西方经济学,第一章 导 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掌握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主要内容,明确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这一特点。,本章的重点:1、稀缺性和选择的含义,以及这两个概念与经济学的关系2、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问题。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与区别4、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5、实证分析方法,第一章 导 言

3、,本章主要介绍西方经济学的研究的对象、研究的内容与研究的方法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经济学发展简史,第一章 导 言,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提出二、稀缺性:为什么社会能生产的大炮和黄油是有限的三、选择与资源配置:生产大炮还是黄油四、资源利用:如何生产更多的大炮与黄油五、经济制度与大炮和黄油的生产,返回,一、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提出,(一)经济学的提出(P1)1、人类社会经济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源的有限性 2、经济学是为解决如何合理的配置和利用有限的资源而产生的,(二)“大炮和黄油的矛盾”与生产可能性曲线 1、什

4、么是“大炮和黄油的矛盾”?(P1),一、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提出,2、在一个社会资源既定的情况下,可能生产的各种大炮和黄油的最大数量的不同组合,3、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转换线)1)图示:根据上表作图:,2)AF线的含义(P2)连接A、B、C、D、E、F点的AF线是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大炮和黄油最大产量的组合,被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 AF线还表明多生产一单位大炮要放弃多少黄油,或者相反,多生产一单位黄油要放弃多少大炮,因此,又被称为生产转换线。,一、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提出,3)AF线内任何一点(如G点)、AF线外任何一点(如H点)的含义4)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定义:反映社会资源既定的

5、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两种物品最大数量组合的曲线,一、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提出,(三)“大炮与黄油的矛盾”向我们提出的问题为什么社会所能生产的大炮与黄油是有限的?社会在生产大炮与黄油的六种可能性中选择哪一种?为什么有时社会生产的大炮与黄油的组合达不到AF线,而只能在G点?如何使社会生产大炮与黄油的可能性超出AF线,例如,达到H点?在这一节中,我们就要从这些问题出发来讨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提出,返回,二、稀缺性:为什么社会能生产的大炮和黄油是有限的,1、为什么社会能生产的大炮与黄油是有限的:因为用来生产大炮和黄油的资源有限在经济学中这种资源的有限性称为稀缺性。2、稀缺性的定义 资源的有

6、限性相对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构成一对矛盾,导致稀缺。,3、把握稀缺性要注意的三个问题:稀缺性的普遍性指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人,稀缺性普遍存在稀缺性的相对性稀缺性不是指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指相对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不足的。稀缺性的绝对性指稀缺性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二、稀缺性:为什么社会能生产的大炮和黄油是有限的,4、经济学正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也正是由于这种稀缺性所决定的。,返回,二、稀缺性:为什么社会能生产的大炮和黄油是有限的,三、选择与资源配置:生产大炮还是黄油,1、为什么要进行选择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有轻重缓急之分各种资源又有不同的用途2、什

7、么是选择选择就是如何利用既定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3、选择包括的三个相关问题 1)生产什么与生产多少 2)如何生产(用什么方法来生产)3)为谁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分配)*选择所涉及的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三、选择与资源配置:生产大炮还是黄油,4、经济学的定义(第一种说法)经济学是为解决稀缺性问题而产生的,因此,经济学所研究的对象就是由稀缺性而引起的选择问题,即资源配置问题。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许多经济学家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之间进行分配的科学”。,三、选择与资源配置:生产大炮还是黄油,返回,四、资源利用:如何生产更多的大炮与黄油

8、,1、现实生活中的资源常常没有被充分利用(即实际的生产是在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一点进行)2、什么是资源利用问题 所谓资源利用就是人类社会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稀缺资源,使之生产出更多的物品。,3、资源利用问题包括的三个相关问题 1)为什么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2)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为什么产量有时高,有时低 3)货币购买力的稳定性,现代社会是一个以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商品社会,因此,在解决资源配置问题时,必然涉及到货币购买力是否保持不变的问题,这也就是一般所说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问题。,四、资源利用:如何生产更多的大炮与黄油,四、资源利用:如何生产更多的大炮与黄油,4、经济学的定义(第二种说法)由以上

9、可以看出,稀缺性不仅引起了资源配置问题,而且还引起了资源利用问题。正因为如此,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也许更为适当些。,返回,五、经济制度与大炮和黄油的生产,1、不同经济制度下,资源配置和利用的解决方法是不同的当前世界上解决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的经济制度有两种:1)市场经济制度即通过市场上的价格调节来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 2)计划经济制度即通过中央计划来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2、现实中许多国家的经济制度都是市场与计划的不同程度的结合混合经济制度。对混合经济制度的理解要注意的问题:1)混合经济制度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但这种结合

10、并不是一半对一半,总是以一种经济制度为主,以另外一种为辅。,五、经济制度与大炮和黄油的生产,2)上述关于市场和计划两种经济制度是在资源配置方式的意义上讨论的。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不是作为区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标准。,五、经济制度与大炮和黄油的生产,3、经济学的定义(第三种说法)既然稀缺性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具体的经济制度,所以,经济学的定义就应该是:“研究在一定制度下稀缺资源的配置利用的科学”。本书所介绍的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与利用的科学。因此,西方经济学也就是市场经济的经济学。,返回,五、经济制度与大炮和黄油的生产,第二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按其

11、研究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一、微观经济学二、宏观经济学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返回,一、微观经济学,1、什么是微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的定义 2)把握微观经济学的定义要注意的四个问题: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什么是单个经济单位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经济行为主要是研究什么?,一、微观经济学,解决问题是资源配置,即问即答:什么是资源配置问题?,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的含义,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就是要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即在这种资源配置下,能给社会带来最大的经济福利。,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为什么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实际上有

12、人也把微观经济学称作价格理论)价格理论与“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是如何决定的,一、微观经济学,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市场出清 2)完全理性 3)完全信息*只有在以上三个假设条件之下的微观经济学关于价格调节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以及由此引出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才是正确的。但是,事实上这三个假设条件并不一定具备,现代经济学家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对传统的微观经济学提出了质疑,因而也就有了微观经济学的新发展。,一、微观经济学,3、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均衡价格理论(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一、微观经济

13、学,返回,二、宏观经济学,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定义把握宏观经济学的定义需要注意的四个问题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什么是总量指能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二、宏观经济学,总量分析的含义就是分析这些总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并通过这种分析说明经济的运行的状况,决定经济政策。,二、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所涉及的主要总量:国内生产总值(GDP)、总投资、总消费、价格水平、经济增长率、利率、国际收支、货币供应量、货币需求量等,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 2)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纠正市场机制的缺点*宏观

14、经济学的前提:政府应该调节经济,政府可以调节经济,二、宏观经济学,3、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本书涉及的主要是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其中主要有: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3)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4)开放经济理论 5)宏观经济政策,二、宏观经济学,返回,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两者在研究对象、解决问题、中心理论和分析方法上都是不同的2、联系: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是实证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返回,第三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经济学可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一、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15、二、实证分析方法*三、实证分析的工具 四、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返回,一、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的含义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要注意的的四个问题是否以一定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重要区别之一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实证经济学的内容具有客观性,规范经济学的内容没有客观性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尽管有上述三点差异,但它们并不是绝对排斥的。规范经济学要以实证经济学为基础,而实证经济学也离不开规范经济学的指导。*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属于实证经济学,一、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返回,二、实证分析方法,(一)什么是实证分析?实证分析是一种根据事实加以

16、验证的陈述,这种陈述也可以简化为某种能根据经验数据加以证明的形式。(二)理论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理论包括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1、定义:是对经济学所研究的变量规定出明确的含义。,变量一些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经济分析中常用的变量: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农产品 供给量Q=f(价格、气候、其他因素)存量流量,二、实证分析方法,2、假设:是某一理论所适用的条件3、假说:是对两个或更多经济变量之间关系 的阐述,也就是未经证明的理论4、预测:是根据假说对未来进行预期,二、实证分析方法,二、实证分析方法,(三)理论的形成:在运用实证分析法来研究经济问题时,就是要提出用于解释事实(即经济现象)的理论,并以此为根据作

17、出预测,这也就是形成经济理论的过程。,理论的形成过程也可归纳为:,二、实证分析方法,(四)理论的表述方式:运用实证分析所得出的各种理论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表述,也就是说,同样的理论内容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表述。一般说来,经济理论有四种表述方法:口述法,或称叙述法。算术表示法,或称列表法。几何等价法,或称图形法。代数表达法,或称模型法。,二、实证分析方法,返回,三、实证分析的工具,(一)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 1、均衡分析均衡的含义物理学中的含义经济学中的含义均衡分析均衡分析的两种形式局部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2、非均衡分析*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中运用的主要分析工具是均衡分析(二)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18、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的基本区别 1、静态分析 2、动态分析,三、实证分析的工具,(三)静态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均衡分析、动态均衡分析 1、静态均衡分析 2、比较静态均衡分析 3、动态均衡分析,三、实证分析的工具,(四)定性与定量分析 1、什么是定性分析 2、什么是定量分析*实证经济分析中特别注意定量分析,三、实证分析的工具,返回,四、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1、经济学是理论与政策的结合2、理论是政策的基础3、政策可能先于理论4、政策的分类微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返回,第四节 经济学发展简史,一、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经济学,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二、西方经济学发展阶段的划分,返回,一、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经济

19、学,是什么时候产生的,1、在资本主义社会建立之前,已有很多思想家研究经济问题,也提出了一些论述,但未形成理论2、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经济学,是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同时产生的。在经济学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卡尔马克思梅纳德凯恩斯,返回,二、西方经济学发展阶段的划分,梁小民把西方经济学的发展阶段分为四个阶段:(一)重商主义:经济学的早期阶段 1、起止时期 2、代表人物 3、代表作 4、基本观点,(二)古典经济学的形成时期 1、“古典经济学”这个词在经济学中的三种含义:指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70年代之前的经济学本书中所用的含义。指17世纪中期到20世纪30年代之前的经济学包括本书中

20、所说的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马克思所用的含义指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初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二、西方经济学发展阶段的划分,2、代表人物(17世纪中期19世纪70年代前为止的古典经济学)3、代表作:斯密于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4、主要观点,二、西方经济学发展阶段的划分,(三)新古典经济学1、起止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2、代表人物:3、代表作:1890年英国剑桥学派经济学家A马歇尔出版的经济学原理4、主要理论(观点),二、西方经济学发展阶段的划分,(四)当代经济学 1、起始时间:2、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凯恩斯革命时期起止时间代表人物代表作主要观点,二、西方经济学发展阶段的划分,第二阶段:凯恩斯主义发展时期起止时间:两个主要的学派新古典综合派代表人物主要贡献新剑桥学派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二、西方经济学发展阶段的划分,第三阶段:自由放任思潮的复兴时期起始时间背景主要的几个学派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二、西方经济学发展阶段的划分,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