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区域环境规划.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15320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70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二章区域环境规划.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十二章区域环境规划.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十二章区域环境规划.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十二章区域环境规划.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十二章区域环境规划.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二章区域环境规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章区域环境规划.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二章 区域环境规划,第一节 区域环境特征与环境规划要求,第二节 区域环境规划编制程序与工作步骤,第三节 区域环境规划主要内容,第四节 区域环境规划方法与技术要点,第一节 区域环境特征与环境规划要求,一、区域环境基本特征,二、区域环境规划特点与要求,一、区域环境基本特征,(一)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行政地域分割性,(二)区域具有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的特点,(三)环境污染集中于行业和城镇,(一)区域环境规划应谋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及资源和环境的持续利用,结合区域特点,还应特别注意:,1注重宏观规划的合理性,将宏观规划与微观规划相结合。,2坚持点、线

2、、面结合的城乡一体化环境规划的方针。,3因地制宜原则。,4在突出重点环境问题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还应体现环保政策的延续性。,二、区域环境规划特点与要求,1资源形势分析:一般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及其他资源的形势分析。,2产业结构分析。,3生产力布局分析:包括投入产出损益分析;重大环境项目的环境影响分析;区域生产、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各生产部门、各生产要素的空间组合方式,及其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区域内城市、乡村、工业、农业及其它部门之间的协调程度及造成的环境影响与危害等。,4生产力发展水平分析:包括生产总值、收入;生产技术水平、设备、工艺的先进程度;能耗水平,万元

3、产值的能耗、万元产值排放废水、固体废物量;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分析污染出现的可能性和客观规律性及其损益,控制污染的有效途径等。,(二)加强区域经济特征分析,经济特征分析主要集中于资源配置,生产布局、产业结构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等方面。,(三)区域社会要素分析,1人口状况分析;,2社会意识分析;,(四)突出区域环境要素分析,1气象要素分析。,2自然地理要素及生态状况分析。,3污染形势分析。,第二节 区域环境规划编制程序与工作步骤,一、准备阶段,二、编制阶段,三、报批阶段,一、准备阶段,(一)明确编制任务,落实编制计划,(二)调查研究,弄清问题,调查研究突出如下几个方面:,收集和掌握相关资料与文件。区域

4、自然环境条件。区域污染源状况,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主要污染行业及污染动态变化,环境现状及评价。有关环境科研成果等。,(三)拟定环境规划编制技术大纲,根据区域环境问题,确定规划重点,拟定技术大纲,经过论证和审定,作为规划编制的行动纲领,并报上一级管理部门批复,下达规划任务。,(四)部署编制任务,主要指由领导小组对各行政部门、行业部门分解、下达环境规划任务和要求,并举办规划学习班,统一规划技术大纲中的方法、概念等。,二、编制阶段,(一)确定规划目标与指标,(二)环境预测,区域环境预测包括:,社会经济发展预测。,资源、能源消耗、土地利用等的规模、速度对环境的影响分析。,环境污染状况及环境容量的预测。

5、,区域开发活动可能造成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达到不同环境目标所需环保投资及其效益分析。,(三)编制规划方案,一般区域环境规划方案,拟定多个(二三个)可供选择的方案,然后进入投资估算和可行性分析。规划方案根据技术政策、法规、标准进行评估,研究各类方案达到的后果,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及方案本身的可行性,比较各方案,推荐较满意的方案供决策。,(四)环境规划对策与措施,区域环境规划具体对策有:,把环境保护规划纳入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这是区域环境规划得以实现的首要对策。保证资金渠道畅通,逐年增加环保投入。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强化环境管理。正确处理长、中、短期环境规划的关系,重点放

6、在短期规划。发挥科技进步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五)投资估算与可行性分析,按照规划对策措施的内容,测算环境规划总投资需求,对具体的工程措施应包括治理投资与运转费。对照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环保投资安排,环保投资需求估算,分析财力对环保投资的承受能力,决定采纳哪种规划方案,(六)完成规划文本,三、报批阶段,编制的区域环境规划,经由专家论证、修改、补充、完善后,分别报国家环保部门、计划、规划部门综合平衡,进一步修改定稿。,经上级政府、人大审批后,由计委、环保部门、城建部门组织实施。,第三节 区域环境规划主要内容,一、社会、经济、环境状况与评价,二、环境规划的目标、指标及指标体系,三、环境功能区划,四、

7、污染控制规划,五、生态规划,六、自然保护规划,一、社会、经济、环境状况与评价,二、环境规划的目标、指标及指标体系,环境目标可划分为战略目标、策略目标、规划目标等。环境规划目标可用精练而明确的文字概括地阐明,在确定总目标的基础土,针对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和规划期的工作焦点,将必须实施的规划目标和措施作为纲领或总任务确定下来,充分体现规划的重点。,指标是目标的具体内容,要素特征和数量的表述。,环境规划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独立,互为补充的指标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指标类型主要包括: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管理与环境建设指标、环境投入以及相关的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等。,三、环境功能区划,

8、划分功能区主要根据如下原则进行:,环境功能与区域总体规划相匹配,保证区域或城市总体功能的发挥;,根据地理、气候、生态特点或环境单元的自然条件划分功能区。,根据环境的开发利用潜力划分功能区,如新经济开发区、生态绿地等;,根据社会经济的现状。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划分功能区,如工业区、居民区、科技开发区、教育文化区、开放经济区等;,根据行政辖区划分功能区,按一定层次的行政辖区划分功能,往往不仅反映环境的地理特点,而且也反映某些经济社会特点,有其合理性,也便于管理;,根据环境保护的重点和特点划分功能区,特别是一些敏感区域,可分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污染控制区和重点整治区等。,四、污染控制规划,(一)

9、工业或行业污染控制规划,(二)重点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三)大气污染控制规划,(四)水污染控制规划,五、生态规划,(一)城镇生态规划,其规划程序与内容大致是:,确定规划目标;收集资料与生态分析;对城镇土地利用进行生态适宜度分析,确定各种土地利用的适宜度。根据适宜度分析提供的城镇土地利用方案进行评价,以决策提出优选方案;制订实施规划的计划和具体实施措施。,(二)农村生态规划,农村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适宜的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和保护区域内物种。促进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做好乡镇工业与管理,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与化肥,减少化学物质对土地农作物的污染;合理规划农村居住生活环境

10、,健全基础设施,美化农村环境。,(三)生态农业规划,生态农业规划主要包括:,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分析,突出主要农业环境问题;,选择适当的生态农业建设指标及指标体系;,合理进行生态农业区划;,规划生态农业工程,优化生态农业技术;,落实生态农业建设对策和措施。,六、自然保护规划,(一)自然资源保护规划,自然资源保护规划根据不同的保护对象,有不同的规划要求和规划重点。如对可更新资源的保护,重点应放在调整其再生(增殖或更新)速率与开发利用速率之间的相对关系上,而对不可更新资源来说,最关键是注意有计划地适度开发和合理利用,决不可竭泽而渔。,(二)自然保护区规划,1、自然保护区的基本任务:,保护生物多样性基地

11、;开展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宣传教育的自然博物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示范地;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场所等。,2、我国自然保护区分类:,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草原生态、荒漠生态、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海洋和海岸生态等);珍贵植物或特殊植被及水源涵养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自然公园);自然历史遗迹自然保护区。,3、自然保护区规划:,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论证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必要性、迫切性、可行性,确立保护区范围,拟建自然保护区等级,保护类型,提出保护、建设、管理对策意见,最终编制自然保护区文本。,七、区域环境规划实施的措施与条件,环境规划实施的保证措施主要是:,(一)环境规划

12、必须切实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体系,(二)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制度相结合,(三)环境规划实施的政策与法律的保证,(四)环境规划实施的组织管理,第四节 区域环境规划方法与技术要点,一、环境预测方法与技术,二、环境功能区划主要技术,四、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常用方法,三、总量控制技术,(一)定性预测方法,是以逻辑思维推理为基础,根据多年的环境监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运用经验等对未来环境状况做出定性描述和环境交叉影响分析,如专家预测法、特尔菲征询意见法、历史回顾法等。,(二)定量预测技术,一、环境预测方法与技术,1约束外推预测法。在环境预测中常用的有时间序列预测与移(滑)动平均法。时间序列预测常用模型:

13、,直线预测模型:ytabt 二次曲线模型:ytabtct2 指数外推顶测:yaebt 修正指数曲线模型:ytkabt 龚帕兹预测法:ykab 逻辑增长曲线预测:y=k/(1+be-at),2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环境预测中常用:,一元线性回归:y=b0b1x多元线性回归:y=b0b1x1b1x2十十bmxm非线性回归:幂函数曲线:y=aex 指数函数:y=aebx 对数函数:y=ab1gx 双曲函数:S型函数曲线:y=,式中:y为因变量,预测对象y的估计值;x,xn为自变量,相关因素;b0为常数项,直线的截距;a,b,b1,b2,bm为回归系数。,3其它预测方法。在环境预测中还有采用决策树图预测

14、法。马尔科夫预测法、灰色系统预测法、箱式模型预测法等,选用何种预测方法,应根据环境条件、资料、技术等情况决定。,(一)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大气环境功能区划据保护目标确立一、二、三类区域及其相应的环境质量要求,划分的功能区数目一般不限,但不宜过细,各分区在相应目标下的污染物控制总量及其计算方法是:,nQak=Qaki i=1Qaki=Aki nS=Si i=1,二、环境功能区划主要技术,(二)水环境功能区划,水环境功能区划分为两个层次:水环境功能区划和水环境控制单元。根据保护目标的要求,地表水分成如下几类水环境保护功能区:自然保护区及源头水;生活饮用水水源区;水产养殖区,包括珍贵鱼类及经济鱼类的产

15、卵、索饵、回游通道、历史悠久或新辟人工养殖保护的渔业水体、自然水域;旅游区、游泳区、景观功能区、划船功能区、水上运动区等;工业用水区的自然水体;农业灌溉区;排污口附近混合区(带)等,计算各功能区和控制单元的水污染物控制总量,选择适宜的水质模型和模型参数。,(三)声学环境功能区划,声环境要素主要对城镇、村庄、居住区等敏感的要素,但污染源的影响范围一般较小,区域间相互影响较轻,划分的区域空间可以相对小些,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分类方法进行划分,其范围可参照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功能区范围,落实到相应的网格区上。,三、总量控制技术,(一)宏观总量控制模型,污染物宏观总量控制,由废水宏观总量控制,废气宏

16、观总量控制、固体废物宏观总量控制及环境经济分析及其相应的宏观控制模型构成。具体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模型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分别建立:污染物产生量;污染物的治理(去除)量;污染物回收利用(去除)量;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治理投资:回收利用效益或综合利用效益等。,(二)水域允许纳污量,水域允许纳污量,是在给定水域和水文、水力学条件、排污口位置情况下,满足水域某些功能而确定的水质标准的最大排放量,称为该水域所能容纳污染物质总量,通称水域允许纳污量或水环境容量。,(三)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也是从功能区划分、环境质量目标出发,考察污染物排放与功能区大气质量关系,分析达到功能区质量要求的途径和措施

17、,编制达标方案,进行效益费用分析,协调与综合目标可达性及目标调整等。,四、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常用方法,(一)线性规划法,白色线性规划的标准模型为:,(二)整数规划法,分成0-1型整数规划和混合整数规划 0-1型整数规划模型:,(三)离散规划模型,在求最优综合治理环境规划中,可解决多个变量和约束方程问题,其模型是:,式中:z为治理费用总和,万元;lj为第j个源采取第l个治理方案;zj(lj)为第j个污染源第l个治理方案费用,万元;Aij(li)为第j个单位污染源对第i个控制点上的排放浓度,sm3(或sl)xj为第j个源采取第lj个治理措施后的排放量,mgs Bi为第i个控制点上的环境目标值,mgm3或mg1,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