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描写手法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描写手法分析.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诗歌鉴赏 描写手法,一、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2、学会分析古代诗歌常用表现手法。二、重点难点:学会分析古代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三、知识积累及理论点拨:表现手法主要有:白描、工笔、细节、正侧结合、衬托、烘托、渲染、虚实结合、象征、抑扬、主客移位、赋比兴等。,白描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可用于写景写人),1、白描,白描写法写草原景象,原阔天低,牧草间牛羊若隐若现。境界显得简洁而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生活的安定。,北朝民歌敕勒川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
2、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简洁明了,层次分明,写景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工笔画,特点:精雕细刻,纤毫毕现,2、工笔 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描写。相对于白描,工笔也可以称为细描。,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分析:颈联写景特点。“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3、。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试简析词中刻画主人公形象的手法。,【答案】诗人通过描写主人公闲逗鸳鸯、揉搓杏花、玉簪斜坠独倚栏干看斗鸭等动作情态,用细腻而含蓄的笔墨刻画了一位空虚无着、寂寞难遣、被相思困扰的少妇(闺中女子)形象。,细节描写是指对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言行举止、神情意态、心理活动、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典型情节的描写。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细节之于诗,如秋波之于佳人,其审美意义全在于含情脉脉的暗示。,秋 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3、细节传神,约
4、 客 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试对第四句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4、正侧结合,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阅读本诗,试分析怎样表现主题的。夜雪 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本诗从触觉、视觉、听觉三个方面来写雪之大这一主题。触觉写衾枕寒冷,视觉写大雪映白窗纸,听觉写雪压树枝折断之声,多角
5、度,多侧面烘托雪大这一主题。,5、衬托,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常见的反衬有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这首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的前两句写景,简直是一幅令人目迷神驰的风景画。以乐景衬哀情,极写春景之美,更能反衬出作者归心的殷切和乡思之深。,阅读下面的诗,分析写景技巧,漫成一首 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前三句着力刻画都在一个“静”字,末句写大鱼跃出水面的
6、“动”,与前三句的“静”对比鲜明,这里是以动衬静,更见其静。,6、烘托,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作者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人见到罗敷后的种种出神张望的行为,烘托出这个少女的美丽,收到了正面描写达不到的艺术效果。,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
7、,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此诗除了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颔联和颈联虽未直接写雨,但烘托手法的运用使我们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在两者的映衬中突出其中一个。,渲染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正面着意描写,以浓墨重彩之笔,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如赵师秀的
8、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歌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7、渲染,8、从对方着笔(主客移位),这是古代诗词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也叫曲笔,即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想象,是推进一层的写法。可分为移情于人、移情于景两种,也称之为“对写”。这样写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前两句,极力渲染了一种孤独寂寞的氛围,为下文正面描写“思家”,作了情感上的铺垫。三、四两句写想家,不是直接写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是换
9、一种角度,把自己的思念转化成对方的思念,极写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使思念之情加倍托出。,移情于人,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移情于物,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9、象征,象征指借助某一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表现手法。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在文学作品中,象征通常是以具体事物来暗示作者的思想、态度与感情的方式。有些是某
10、些诗句本身含有一定象征意义(意象),有些是全诗常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即咏物诗或说理诗。,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本诗赋予“蝉”特定的象征意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高洁的追求。,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的前两句写登楼望见的景色,景象壮观,气势雄阔。三、四两句,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寻味。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更道出
11、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人生哲理。,10、抑 扬,“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颂扬的方面一首诗中同时说出来,只为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这种方法,造成鲜明对比,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注意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另外,两者不可等量齐观,而是应该重在后者,前面的起的是衬垫作用。,蜂【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注山尖:山峰。无限风光尽被占:指蜜蜂到处采集百花酿蜜。这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政治讽刺诗,揭露唐末社会的黑暗面。既赞美了
12、那些终日勤劳,不畏艰难,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人,又讽 刺了那些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不劳而获的人。,先扬后抑,此诗寄意集中在末二句,感叹蜜蜂一生经营,除“辛苦”而外并无所有。然而前两句却极度矜夸,说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用“不论”、“无限”、“尽”等,极称蜜蜂“占尽风光”,似与题旨矛盾。其实这先扬后抑的手法,为末二句作势。俗话说:抬得高,跌得重。所以末二句对前二句反跌一笔,说蜂采花成蜜,不知究属谁有,将“尽占”二字一扫而空,表达效果就更强。,闺怨 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此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
13、”,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11、赋、比、兴,古人云:“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打比方用比喻;兴就是外界事物触动了诗人的兴致,引发诗人歌唱诗人找到一个话头,因此兴多数用在诗歌的开端。,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赋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比
14、兴,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廉颇等五个历史故事的典故。借“怀古”赞扬和仰慕孙权、刘裕的抗敌业绩;借刘义隆的失败教训批评南宋当政者的仓猝冒险行动;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劳的忠贞之情。,这首词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用典:,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自己观点的一种
15、表现手法。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12 用典,用典的作用: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要求:了解典故的含义,读懂诗歌。,1、明晰答题思路。在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时,不仅仅要知道表现手法“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为什么”(这种表现手法本身的表达效果)和“怎么样”(这种表现手法对表达诗歌思想感情的作用)。在高考中,对表达技巧的鉴赏,重点考查的不是“是什么”,而是“为什么”和“怎么样”。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应注意在辨识表现手法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是什么”(叙)“为什么”(析)“怎么样”(评)这一答题思路。,2、把握表达效果。表现手法是为主旨服务的。因此,在分析表现手法时,必须密切联系诗
16、歌的主要内容和其中渗透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应当结合各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和诗词表达的思想内容,重点评析其作用、效果。,练习:鉴赏下面一首诗的艺术手法。,春 夕【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第一句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流水落花春去也诗人深深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第二句“送尽东风过楚城”更加感伤。诗人把春光(“东风”)拟人化,依依为她送别。这里,不是春风送我回故乡,而是用曲笔我在异乡送春归。这一“送”字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诗人面对着落红满地、柳絮漫天的残春景物,怎能不更加思念
17、故乡?由送春而牵动的思乡之情,笼罩全篇。,“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这一联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诗人运用了新奇的造语,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情境。上句巧写梦境。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然而,这只不过象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翩翩飞舞于花间,虽然有趣,毕竟虚幻而短暂,游子从“蝴蝶梦”中获得片刻的回乡之乐,但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家园依旧远隔万里,岂不更加空虚、失望,更加触动思乡之情!何况此时又正当“子规枝上月三更”夜深人静,月光如水;子规鸟(即杜鹃)在月下哀哀啼唤!听着子规啼,想着蝴蝶梦,游子的心,该是何等的痛苦哀伤。由思乡而入梦,一层;梦醒而更思乡
18、,二层;子规啼唤,愁上加愁,三层。这三层,互相烘托、映衬,如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这一联以景传情这,谁能不为异乡漂泊的诗人一洒同情之泪。,“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诗人长期不能回家,连家信也动不动长年断绝,音讯杳然,他怎能不望眼欲穿,忧心如焚呢!这句中的一个“动”字,把诗人那种由期待而沮丧、而嗟怨的复杂的心理,逼真地传达出来了。“书动经年绝”暗示当时社会动乱不安。诗人愁家忧国到什么程度?是“华发春唯满镜生”。春天万物萌生,欣欣向荣,而诗人却唯独生出了白发满头。一个“唯”字,更加突出了
19、他的内心愁苦之深。如此深愁,将何以解脱?,诗的最后两句更耐人寻味。“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这两句是倒装,意思是说,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夺的,假如我要回去,便能够回去。是我自己不回去呀!从暗用五湖典故看,这里的“归”字,还含有归隐田园之意。诗人仆仆风尘,仕途坎坷,“自是不归归便得”一语,是无可奈何的伤心话,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徬徨的心理。,这首诗情切境深,风格沉郁。诗的前四句通过对暮春之夕特定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景物之间互相映衬、烘托,构成一片凄凉愁惨的气氛。诗中没有直接点出思乡,而一片思乡之情荡漾纸上。后四句直抒心曲,感情真切,凄婉动人。尾联自慰自嘲,墨中藏意,饶有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