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语言公开.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317702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0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语言公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诗歌鉴赏语言公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诗歌鉴赏语言公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诗歌鉴赏语言公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诗歌鉴赏语言公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语言公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语言公开.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诗歌语言鉴赏,二.鉴赏诗歌用词之妙,一.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诗歌语言题常规命题方式,鉴赏诗歌用词之妙,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分),例1、2004浙江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趣味思考,扶,失,“扶”字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动的柔美。下句,恬静的月亮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

2、一首诗的感染力。,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动,落,映隐扶等字俱失之纤巧,有刻意做作之嫌,不若“动”“落”二字,既有风之轻,柳之细,又有月下花前的宁静清幽,有象有意,又自然妥贴。,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注释】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这里指石根云气。幽期:再访幽居的期约。言:指期约。,苕溪渔隐丛话 前集卷下九引刘公嘉话记载: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

3、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车骑方出,岛不觉冲至,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为“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于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

4、。“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频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

5、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朱光潜咬文嚼字,思考的角度,涉及的对象,想传达的感受,表达的效果,作者、读者,作者,读者,思考的角度,涉及的对象,想传达的感受,表达的效果,作者、读者,作者,读者,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分),例1、2004浙江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参考答案:“空”字表达了思妇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想表现谁?,想表现出谁的什么?,对象,效果,例2、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2011天津卷)(8分)骤雨【宋】华岳

6、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2分),参考答案:“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来时的态势之猛;“吼”从听觉角度,写出了骤雨的声势之大。,(07广东)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溪 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课堂练习,参考答案: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

7、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例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广东)(7分)望江东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注】阑:阻隔;阻拦。直饶:纵使。分付:交付。(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答案】(客观)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主观)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例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四川)(8分)减字木兰花向子湮 斜红叠

8、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注】向子諲,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1)“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福建卷)端居李商隐发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

9、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敌在此处是对抗之意,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江苏卷)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室人降日:妻子生日。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案】“又天涯”,一“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一字传情,饱含诗人无法与家人团圆的愁苦与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