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概述.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19535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1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概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1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概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1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概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1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概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1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概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概述.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1),一、基本含义,一)科学是什么?二)“儿童的科学”是什么?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什么?,科学是什么?,1、科学是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正确认识和知识体系。2、科学是过程和方法: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3、科学是态度:是一种世界观、一种看待世界态度。,总之:,科学是人类探究周围世界客观规律的活动。科学的内涵包括科学知识、科学过程和方法、科学态度三个基本要素。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究。,“儿童的科学”是什么?,案例:“它喜欢小猫”“风-红旗扇”“小草出汗了”“星星-手电筒”,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什么?,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探究,以帮助他们形成科

2、学素养为目的的活动。,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1)教师引发、支持和引导学前儿童对周围的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进行主动探究。(2)发展学前儿童好奇心,使学前儿童形成科学情感和科学态度这种有利于终身发展的素质。(3)使学前儿童学会如何去获取知识、如何学习,使学前儿童逐渐学会科学的方法。(4)使学前儿童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科学经验,发展智力。,二、学前儿童学习科学、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一)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特点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一)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儿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儿童最关心与自然环境有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基本的科学问题儿童通过

3、直接经验来认识事物的儿童的探究方法具有试误性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具有“非科学性”,一)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特点,1、3-4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1)认识处于不分化的混沌状态(指鹿为马:“绿花”、“柳树”,问什么)2)认识带有模仿性,缺乏有意性(给小鸡刮“胡子”)3)认识带有明显的拟人化倾向4)认识带有表面性和片面性(喜动态物体),一)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特点,2、4-5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1)好奇好问(为什么)2)初步理解摁扣学现象中表面的和简单的因果关系(树摇-刮风,车动-活的东西)3)开始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功能和情景进行概括分类(根据形状、颜色分类),一)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特点,3、5-6岁儿童学习科学

4、的特点1)有积极的求知欲望(怎么样)2)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比较内在的、隐藏的因果关系(圆球-斜面-滚动)3)能初步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分类(家禽-家畜),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1、活动内容应满足幼儿的兴趣,注重内容的生成性.2、活动充分促成幼儿与探究对象的相互作用,突出科学活动实质活动过程的探究性。3、教育组织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结果使学前儿童获得广泛的科学经验。,组织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1)注重学前儿童自发的个别探究和小组探究活动。(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灵活地渗透于一日生活。案例:花盆裂开了。(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地点不局限于教室。(4)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多种探究方法并用。(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多时间段进行。,三、开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意义,1、有利于科学人才的培养,促进社会的发展。2、有利于学前儿童科学素质的培养。(1)有利于保护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2)有利于学前儿童学到科学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能使学前儿童丰富和积累科学经验。3、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四、怎样学习幼儿科学教育,(一)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二)从事幼儿科学教育应具备的工作能力,(一)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1科技素养 2要具有全新的、现代的教育观念 3要具有一定教育知识和技能,1科技素养,(1)要掌握丰富的科技知识(2)能用科

6、学的方法进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3)能以积极的态度影响幼儿、感染幼儿,(二)从事幼儿科学教育应具备的工作能力,1、要具备科学活动的设计能力2、要具备较强的班级管理能力3、要具备创设适宜环境的能力4、要具备随机教育的能力,目标的四个层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活动目标,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一)科学情感和态度目标解读

7、,发展儿童的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前儿童关爱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培养学前儿童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尊重他人,乐于合作、分享与交流,发展儿童的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正确对待学前儿童的提问正确对待学前儿童的破坏行为用真情引导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对待学前儿童的提问,()直告式。()观察式。()比较式。()反问式。()引发回忆式。()激发想象式。()引导推理式。()共同查找式。()存留悬念式。,(二)科学方法和过程目标解读,观察发现问题(观察-分类-测量)动脑思考 动手操作 表达交流,观察的具体目标:,学会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物体的外部特征;学会比较观察不同物体或同类物体的特征;学会观察物体的运动和变化

8、,即自然现象的观察。,分类的目标,学习按物体的外部特征或用途分类;对某些熟悉的物体可学习按本质属性分类。,测量的具体目标,学习使用不同的简单工具进行测量的方法;学习比较或测量物体的长短、大小、多少、轻重等特征的简单方法;初步知道通过测量可获取量化的信息。,思考的具体目标:,学会分析综合。学会比较和概括。学习推论和预测。,动手操作的具体目标:,学会使用简单工具的技能;学习使用工具制作简单产品的技能;培养在操作过程中根据操作目标及时调整操作过程的能力;培养对操作过程和结果的思考、调整和修正的能力。,表达交流的具体目标:,描述观察中发现了什么,逐渐学着描述在操作中发现了什么。整理自己的记录来说明结果

9、,并用结果得出结论;将结论与预想结果进行简单的比较,提出新问题、新发现。,科学知识不再重要了?,首先,尽管纲要没有明确规定科学知识的目标,但是作为科学探索过程的结果,知识的目标已隐含在其他的目标中。其次,儿童的学习是一种个人性、经验性的学习,不同地域、不同经验背景的儿童所获得的科学知识会具有很大的差异.第三,从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来看,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存在差异.最后,纲要不专门列出具体的科学知识目标,还有利于纠正以往科学教育中“重知识”的错误观念,避免教育实践中片面追求知识的倾向的产生。,六、年龄阶段目标,03岁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小班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中班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大班科学

10、教育活动目标,(一)03岁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1)保护好奇心,支持儿童的触摸、爬动、操作、摆弄玩具和物品的行为;(2)提供丰富的感觉刺激,发展感觉能力、注意力;(3)初步掌握与生活经验相贴近的日常概念和科学常识,例如,知道一些与生活贴近的动植物、自然现象和科技产品的名称;(4)形成一和多的数概念;形成白天、晚上的时间概念。,(二)小班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1、情感方面(1)激发学前儿童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使其乐意感知和摆弄他们能够直接接触到的自然物和人造物;(2)萌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和参与制作活动的兴趣;(3)使其喜爱动、植物和周围环境,并能在成人的感染下表现出关心、爱护周围事物的情感。,

11、(二)小班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2、方法技能方面(1)帮助学前儿童学会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物体的外部特征;(2)帮助学前儿童学会使用简单工具;(3)帮助学前儿童学会通过目测等简单方法比较物体的形体大小和数量的差别;(4)引导学前儿童用词语或简单的句子描述事物的特征或自己的发现,与同伴、教师交流。,(二)小班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3、知识方面(1)引导学前儿童观察周围常见的个别自然物(小猫、小狗、小草、石头等)的特征,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初步了解它们与学前儿童生活、与周围环境的具体关系;(2)引导学前儿童观察周围常见自然现象的明显特征,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并感受它们和学前儿童生活的关系;(3)引导学

12、前儿童观察日常生活中直接接触的个别人造产品的特征及用途,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感受它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4)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有多、少和一样多的概念;(5)学会以自身为中心区分上下、前后的空间方位;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形成早、晚的时间概念。,(三)中班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1、情感方面(1)发展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学前儿童探究周围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自然物和人造物,愿意参加制作活动;(2)培养学前儿童关心、爱护动、植物和周围环境的情感和行为。,(三)中班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2、方法技能方面(1)学会比较观察不同物体或同类物体的特征;(2)学会使用工具制作简单产

13、品;(3)学会比较和概括,即对直接观察到的事实进行比较和概括,认识到事物的不同和相同;(4)引导学前儿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与同伴、教师交流,并学会运用其他手段(如图表、绘画、作品展览等)展示自己的科学活动结果。,(三)中班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3、知识方面(1)帮助学前儿童获取有关自然环境中动、植物及沙石水等无生命物质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具体经验,了解不同环境中个别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2)帮助学前儿童了解一年四季的特征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观察常见的自然现象,获取感性经验;(3)引导学前儿童获取周围生活中常见科技产品的具体知识和经验,初步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运用;(4)能比较10

14、以内数的大小;(5)认识长方形、梯形、椭圆形;学习以客体为中心区分上下、前后;形成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概念。,(四)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目标,1、情感方面(1)激发和培养学前儿童好奇、好问、好探索的态度;(2)激发学前儿童对自然环境和现代社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的广泛兴趣,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答案;(3)使学前儿童喜欢并能主动参与、集中于自己的科学探索活动和制作活动;(4)培养学前儿童主动关心、爱护周围环境的情感和行为。,(四)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目标,2、方法技能方面(1)学会主动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运动和变化,即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2)学会实验操作验证推论和预测,并能对操作过程和结果进

15、行思考、调整和修正;(3)学会运用简单工具和多种材料进行制作活动,能够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并能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4)学会推论和预测,即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推想它的原因,提出合理的解释,得出结论,并预测将来可能发生的现象;(5)引导学前儿童用完整、连贯的语言与同伴、教师交流自己在科学活动中的做法、想法和发现,以及能够表达发现的愉快。,(四)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目标,3、知识方面(1)帮助学前儿童初步了解不同环境中的动、植物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向学前儿童介绍周围生活中的环境污染现象和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3)帮助学前儿童获取有关季节、人类、动、植物与环境等关系的感性经验;(4)引导学前儿童探索周围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获取有关的科学经验;(5)能对10以内的数进行数的组成和分解;能做简单的计算;(6)逐渐学会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能认识几种常见的立体图形(正方体、球体、长方体、圆柱体),形成星期几和一年四季的初步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