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针刺麻醉.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325650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学针刺麻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针灸学针刺麻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针灸学针刺麻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针灸学针刺麻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针灸学针刺麻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灸学针刺麻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学针刺麻醉.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针灸学,针刺麻醉,针刺麻醉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针麻的临床特点 针药复合麻醉问题 针麻手术病人的选择 针麻疗效评定标准针麻注意电针仪器的使用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针麻的临床特点,大量针刺麻醉临床研究工作的分析,证明针刺麻醉有着下列显著的特点:安全无副作用适用范围广手术过程保持清醒增强循环、免疫调节能力个体差异性,针麻的临床特点,安全数百万例外科手术,尚未见到有因针刺麻醉这一方法本身而造成意外者的报道。据上海地区25万余例针麻手术病例统计,无1例因针麻而造成死亡事故。做为一种临床麻醉方法来说,安全性是第一位的问题。针刺麻醉的这一特点,引起许多科技人员的重视无副作用、适用范围广应用于临床各科手术,尚未

2、发现由针麻本身引起副作用。特别是对心、肝、肾等实质器官功能不全而不易接受药物麻醉的病人来说,采用针刺麻醉是较为有利的,针麻的临床特点,针刺麻醉本身不影响人体的意识过程,可使病人保持在清醒状态对手术过程中需要及时查看其感觉或运动机能状况的病人十分有利全国神经外科针麻研究协作组报道:在直径3公分以上的听神经瘤手术中,采用针刺麻醉的137例,其中面神经保留率达80。采用药物全身麻醉的229例,其中面神经保留率仅为53.3。这与针刺麻醉保持病人处于清醒状态,手术中可及时检验面神经是否受累有关,针麻的临床特点,具有增强循环、免疫等系统的适应调节能力针刺麻醉除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外,还具有增强循环、消化、免

3、疫等系统的适应调节能力。在临床中表现出具有一定的抗创伤性休克、抗手术感染和促进术后恢复等作用。一般来说,术中血压、脉搏比较平稳,病人机能恢复比较快,针麻的临床特点,针刺麻醉所产生的一切临床作用,都具有一定的生理限度和个体差异性针刺麻醉的镇痛作用,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痛阈和耐痛阈,降低痛反应;但不能达到痛觉完全消失的程度。因此,单纯依靠针刺麻醉所产生的镇痛作用,一般来说并不能完全消除由于手术创伤而引起的疼痛(即所谓镇痛不全)。而且这种镇痛作用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性,针药复合麻醉(acupuncture balanced anesthesia,ABA),又称为针刺辅助麻醉(acupuncture

4、assisted anesthesia,AAA)以针刺为主,加上正常情况下不足以完成手术镇痛要求剂量的麻醉药的麻醉,称为针药复合麻醉 或针刺辅助麻醉(ABA/AAA),ABA/AAA常用辅助药物,提高镇痛效果:芬太尼,哌替啶(度冷丁),安定,苯巴比妥钠,舒乐安定,非那根,普鲁卡因(奴弗卡因),利多卡因改变神经中枢机能状态:氟哌啶,氟哌啶醇,醋氮酰胺,苯托英钠,优降宁 针刺麻醉增效药,ABA/AAA的特点,电针对于急性痛的镇痛作用大约相当于全量麻醉药镇痛的一半针药结合,每个手术平均可节省麻醉药用量约45%至54%,在减轻药物的副作用的同时,相应地节省同比例的药物费用(平均500-700元),AB

5、A/AAA的特点,减少了麻醉药的使用,加上针刺本身的整体调整作用,手术中的循环、呼吸功能稳定,术后苏醒时间缩短术后伤口疼痛较轻,手术创伤吸收热发生轻微且持续时间短术后腹胀及排尿障碍出现极少针刺穴位时间久,易发生肢体关节或穴区局部不适感,可经按摩、功能活动、热敷等措施,针麻手术病人的选择,一、针刺后皮肤感知觉阈的判定法痛阈、耐痛阈、触觉阈综合敏感性 与针麻效果关系非常显著 二、植物神经系统机能状态的测定 针刺后呼吸波、心率均匀平稳以致减慢,脉搏波波幅增高,皮肤电反射趋于稳定,幅度减少者,针刺效应好三、针麻前后血液中与痛有关化学物质变化的测定,针麻疗效评定标准,一、镇痛级:在整个手术过程中,进行各

6、主要操作步骤时,病人安静或偶有轻皱眉或轻短呻吟、气促等。2小时内哌替啶用量:1mg/kg或不用;或胸腹四肢手术在0.5普鲁卡因5毫升以内。级:处理各主要步骤时常有皱眉或轻声唤痛;或在多数操作中安静,但在某一操作步骤病人反应较大。2小时内哌替啶用量:1.5mg/kg以内;大中手术,0.5普鲁卡因10毫升以内,针麻疗效评定标准,级:处理各主要步骤时反应较大,如叫痛、握掌、身动等,且持续时间较长 2小时内哌替啶用量:2mg/kg以内;大中手术,0.5普鲁卡因20毫升以内。级:痛重,需改麻醉手术才能进行 2小时内哌替啶用量:2mg/kg以上;大中手术,0.5普鲁卡因20毫升以上,针麻疗效评定标准,二、

7、抗牵拉反应级: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病人安静,或在牵拉胃和十二指肠、分离胃血管、断胃、拉空肠等步骤时,病人偶有皱眉、轻微心慌、出汗、恶心或胃痉挛,但时间短暂。级:在上述操作过程中,心慌、出汗、恶心、胃痉挛等多次出现。级:病人呻吟不止、出汗多、烦燥不安、恶心、呕吐等明显。级:因反应重而需改变麻醉方法。,针麻疗效评定标准,三、肌肉松弛级:整个手术过程中肌肉松弛,操作方便,缝合腹壁容易。级:在某些主要手术步骤,肌肉较紧,手术野缩小,缝合腹壁各层时较紧,但不影响手术操作。级:肌紧张明显,手术操作及缝合腹壁有一定的困难。级:因肌紧张需用肌肉松弛剂或改变麻醉方法。,针麻注意,全身情况不好或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的患

8、者,并非都是针麻的适应症 严重高血压时 呼吸功能不全的病人施行剖胸手术,必须采用气管内插管并控制吸吸 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一般采用针麻较好,但手术中严重的失血和低血压会更加重肝、肾功能的损害,电针疗法,电针:使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代替手法运针,起到持续刺激穴位经络的作用,或促进加强针灸效应,称为电针疗法临床使用的电针仪器,在理疗学中称为间动电疗仪在麻醉中称为针麻仪,常用低频脉冲电流,间动电流,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整流(半波或全波)后的正弦电流密波 由一组频率为50Hz的交流正弦电经过全波整流或两组50Hz的交流电半波整流后而成,其频率为100Hz,持续时间10ms疏波 由一组频率为50Hz的

9、交流正弦电流,经电子管的半波整流处理后而形成。脉冲持续时为10ms,脉冲波间歇时间为10ms,间动电流,间动电流,疏密波 由上述密波,疏波电流交替地组合而成,密波为1s,一周期为2s(或称短期调制电流)间升波 是疏密波的一种变型。间升波中疏波持续46s,密波持续8一10s。密波是由两组疏波组成,其中一组疏波波幅固定不变,另一组疏波波幅缓慢上升,所以称为间升波或称长期调制型电流,间动电流,断续波 疏波中通电断电时间各1s整个周期为2s,又称节律性断续型电流起伏波 由波幅缓慢上升,缓慢下降的疏波断续出现而得,通电4s,间歇3s,或称单相调制型电流,间动电流的治疗作用,止痛作用 间动电流的止痛作用明

10、显,其止痛作用机制与间动电流作用时的掩盖效应和消除神经纤维间水肿的压迫有关以疏密波,间升波的止痛作用为强促进周围血液循环 间动电流能扩张血管,使皮肤发红充血,当电极放在星状神经节上时,上肢的供血量增加40,间动电流的治疗作用,密波,疏密波促进周围血液循环作用较强 间动电流的扩张血管作用与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有关调节神经肌肉组织的紧张度频率100Hz的正弦电流最易兴奋肌肉组织,间动电流50100Hz的频率,对调节神经肌肉张力方面有较好的作用 断续波,间升波的这种作用较强,电针仪的波形选择,止痛:疏密波,间升波改善周围血液循环:阴极密波,或疏密波促进炎性渗出物质吸收:疏密波锻炼废用性肌肉萎缩:断续

11、波,起伏波缓解骨骼肌紧张:疏波缓解中枢性肌肉痉挛:密波,电针仪使用方法,电针仪输出频率在2-100Hz可调电针仪在使用前须检查输出旋钮是否最小调节电流量时;应逐渐从小到大,切勿突然增强 防止引起肌肉强烈收缩,不适,弯针、断针、晕针等意外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针柄往往用铝丝绕制而成,或氧化处理镀成金黄色,氧化铝绝缘不导电,应将电针器输出线夹持在针体上,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又称粗纤维疗刺激法,经皮电刺激疗法,电刺激神经疗法是使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感觉神经,以达到无损伤性镇痛作用的电疗方法其主要机理是兴奋周围神经粗纤维传导冲动入脑,促使释放内源性镇痛物质,技术参数,使用方波为主(单向或对称)频率2-160Hz可调,波宽毫秒通用型频率50-100Hz,波宽40-75微秒针刺型频率1-4Hz,波宽150-250微秒,TENS常用的波形,使用及特点,TENS是缓解各种不同性质疼痛简单而有效的方法通用型:具有特殊的舒适感,镇痛起效快(1-2分钟),后作用短的特点针刺型:诱导期长(20-30分钟),起效慢,持续作用长的特点禁止用于妊娠,皮肤病,颈动脉窦及心脏起博器患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