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景观生态分类.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26307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74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二章景观生态分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第十二章景观生态分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十二章景观生态分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十二章景观生态分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十二章景观生态分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二章景观生态分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章景观生态分类.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二章,景观生态分类,概述,1、景观要素与景观分类:景观要素可以在不同的问题或等级尺度上处于不同的地位,此时景观分类也就是在不同等级尺度上对景观要素的分类。2、景观构型与景观分类 景观分类可以从景观的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入手,划分不同的景观结构类型,即按景观结构成分的分类。,3、景观异质性与景观分类 异质性是分类的基础,根据景观要素变异程度将景观要素分开。4、景观类型与景观分类 景观类型是景观分类的结果。当今研究采用的分类方式较多,但成果也往往被忽视,其根本原因在于分类只是基础而很少是研究目的。比如:土地分类、立地分类、森林分类;又如土地类型、立地类型、森林类型等。,第一节 景观分类的概念

2、与基本原则第二节 景观生态分类方法,第一节 景观生态分类的概念与原则,一、景观生态分类的概念 1、概念 根据景观的空间结构与生态功能特性,划分景观生态系统的类型。包括单元确定和类型归并两个方面。2、景观生态分类思想的实质:P226。3、景观功能分类与景观结构分类 功能分类:主要是从生态功能属性来划分归并单元类群,立足于景观生态系统整体具有的对外作用特征。,结构性分类 是景观生态分类的主体部分,包括系统单元个体的确定及其类型划分和等级体系的建立,侧重于景观生态系统的内部固有的结构特征分析。功能性分类区分出景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类型,其分类体系是单层的;结构性分类要根据景观生态系统发生过程的多层次

3、性进行,其分类体系为多等级的。,二、景观生态分类的目的 分类目的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界定具有模糊和过渡性特点单元空间范围及边界,确定单元的层次等级水平,通过类型归并并最终达到分类的目的。2、通过景观生态分类系统的建立,全面反映一定区域景观的空间分异和组织关联,揭示其空间结构(景观内部格局)与生态功能特征。,三、景观异质性与景观生态分类 景观异质性是景观生态分类的基础,分类就是要根据景观中景观要素的变异程度将不同的景观要素区分开。四、景观分类的依据与原则 1、依据:遥感信息、地面调查、其他相关图件。2、原则:1)综合性原则:空间形态、异质组合、发生过程、生态功能的综合考虑。2)主导因子原则:

4、如地貌形态、植被覆盖。3)实用性原则:根据研究目的进行分类。4)等级性原则:分类层次的体现。,其他原则 比如:发生上有密切联系、功能上相互关联、空间上相互邻接等。其他体系:景观要素、景观要素组、景观单元、景观簇、景观系统等。,第二节 景观生态分类方法,一、景观生态分类的内容和一般步骤 1、内容 包括:以功能为基础的单元确定;以空间形态为指标的类型归并。2、步骤 一般包括:构建分类体系、指标分析、确定不同单元的功能归属三个步骤。,构建指标体系(结构分类范畴)景观分类的前期工作;根据遥感影像进行解译,结合地形图、其他图形文字资料以及野外调查成果,确定区域景观生态分类的主导因素和依据,初步确定个体单

5、元的范围和类型,构建出初步的分类体系。,初始分类的主要指标:1)地貌形态及其界限:空间结构的基础,个体单元独立分异的主要标志。2)地表覆盖状况:间接代表景观生态系统的内在整体功能。两个指标均具有直观的特点,可以间接甚至直接体现景观生态系统的内在特征,具有综合指标意义。,指标分析(结构分类范畴)对各单元进行详细的定性和定量的指标分析,列出各种特征。具体指标包括:地形、海拔、坡向、坡度、坡形、地表物质、构造基础、土层厚度、有机质含量、侵蚀强度、植被类型、植被覆盖率、土地利用、气温、降雨量、径流指数、干燥度、土壤主要营养成分以及管理集约化程度等。有的指标存在无法量化、有的指标存在相互干扰、有的则代表

6、性不强等情况,为此需进行指标筛选,最后通过聚类分析确定结构性分类结果,且对指标进行逻辑序化。,确定功能归属(功能分类范畴)确定时应依据类型单元指标,经由判别分析来进行,最终确定不同单元的功能分类结果。分类工作可以自上而下(下行等级)的划分,也可自下而上(上行等级)的组合两种方式进行。个体单元的确定时景观生态分类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依据属性特征或指标进行单元的类群归并,是景观生态分类的另一大内容。,具体步骤:,1、目标定位与资料收集 2、景观特征提取与分析 3、分类等级与主导因子确定 4、样点确定与野外调查 5、景观分类体系的建立 6、精度评价与结果校正 7、景观生态分类图制作,二、景观生态分

7、类的方法,一、分类方法 就其对土地内在属性认识、选择分类的指标和要素的不同,大致可以划分为发生法、景观法和景观生态法三种。1、发生法 眼于土地的形成过程,以发生的关联与相似性为依据进行分类。大尺度上以气候、地质构造为主要指标,小尺度上以地貌形态及其相应的水文状况作为主导因素。,2、景观法 通过土地空间形态相似相异性的识别进行土地分类的方法。一般在小尺度上直观利用土地景观在色阶、色彩、图式及组合结构特征 上进行分类。3、景观生态法 在景观法中叠加了发生法的优点,旨在得到一种更为综合和实用的土地分类。以功能关联为基础确定景观单元,以空间形态为依据归并类群;注重景观系统的功能特征,体现分类的人文思想

8、。,二、景观分类系统 1、根据景观自然度的景观生态分类 Westhoff(1997)依照由植被和土壤所反映的景观自然度,将景观分为自然景观、亚自然景观、半自然景观和农业景观。P232图.Marrel依据栽培植物的多少对其进行了补充,加入了近农业景观和文化景观。P233图.,2、根据景观生态流性质分类 Naveh(1993)根据能量、物质和信息将景观系统分为自然景观、半自然景观、半农业景观、农业景观、乡村景观、郊区景观和城市工业景观。P233图.,3、按人类影响强度分类 Forman 和Godron(1986)根据人类对自然景观的干扰成都,把景观分为自然景观、经营景观、耕作景观、城郊景观、城市景

9、观。自然景观:原始景观和轻度干扰自然景观 经营景观:植被改造景观、土壤改造景观,常用的景观三级分类法及编码 景观生态类型分类在我国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尤其对大区域的景观生态类型分类还很少涉及。目前针对景观生态质量评价的研究目的和调查的时空尺度上,采用的是三级分类法。,一级分类:原则:系统异质性原则、可遥感性原则、完备性原则。具体类型:森林景观、草原景观、荒漠景观、水体及湿地景观、农业景观、人工建筑景观等六类一级景观类型。,二级分类 原则:类型完备性原则、可遥感原则,体现一级分类的内部结构。景观生态类型:在一级景观类型的基础上划分出26类景观生态类型。比如森林景观可分为:针叶林景观、针阔混交林景观、阔叶林景观、疏林景观、灌丛景观。,三级分类 原则:结合实际原则,体现景观服务功能类型和受人类干扰强弱(或退化程度)。是基本的制图单元。景观生态类型:在二级景观生态类型的基础上划分出50个景观生态类型。,景观数字组合编码 为便于图像解译和景观生态类型的编制,以及景观生态信息系统建立的需要和查询方便,制定了景观生态系统类型编码系统。采用四位自然数进行组合编码:第一位数代表一级景观类型;第二位数代表二级景观生态类型;后两位数代表三级景观类型,其中第三位表示服务功能,第四位数代表人类干扰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