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伐楚(古代汉语).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330452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4.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齐桓公伐楚(古代汉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齐桓公伐楚(古代汉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齐桓公伐楚(古代汉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齐桓公伐楚(古代汉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齐桓公伐楚(古代汉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齐桓公伐楚(古代汉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齐桓公伐楚(古代汉语).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齐桓公伐楚,左傳僖公四年,齐桓公春秋齐国国君,姜姓,名小白。其兄襄公被杀后,由莒回国即位。任用管仲改革,选贤任能,尊王攘夷,阻止狄族进攻中原,安定周朝王室内乱,多次会盟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襄公时,国政混乱。小白的师傅鲍叔牙预感齐国将发生大乱,就保护小白逃到莒国。襄公十二年,襄公被杀。鲁国发兵送公子纠回国,莒国发兵送公子小白回国。鲁国派管仲带兵堵截住莒国到齐国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带钩。小白假装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鲁国送公子纠回国,经过六天才到。这时小白兼程赶回齐国,已立为国君,即桓公。鲁人害怕桓公,杀公子纠,囚管仲。桓公要杀管仲,鲍叔牙劝谏,桓公听从他的建议,把管仲接到齐国。,

2、两人曾合伙做生意,分利时,管仲总多拿些。别人都为鲍叔牙鸣不平,鲍叔牙却说:“管仲不是贪财,而是家里穷。”管仲几次帮鲍叔牙办事都没办好,而且他三次做官都被撤职,别人都说管仲没有才干。这时,鲍叔牙又出来替管仲说话:“这不是没有才干,只是没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机会而已。”更有甚者,管仲曾三次被拉去当兵参战,而且三次逃跑。人们讥笑地说他贪生怕死。鲍叔牙再次直言:“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他家里有老母亲需要奉养!”后来,鲍叔牙当了齐桓公谋士,管仲为齐公子纠效力。两位公子在回国继承王位的争夺战中,管仲曾驱车拦截小白,引弓射箭,正中小白的腰带,小白弯腰装死,骗过管仲,日夜驱车抢先赶回国内,继承了王位,称为齐桓公。公子

3、纠失败被杀,管仲也成了阶下囚。齐桓公登位后,要拜鲍叔牙为相,并欲杀管仲报一箭之仇。鲍叔牙坚决辞掉相国之位,并指出管仲之才远胜于己,劝说齐桓公不计前嫌,用管仲为相国。齐桓公于是重用管仲。果然,如鲍叔牙所言,管仲的才华逐渐施展出来,终于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促进国家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为霸主。齐桓公是公元前685年即位的。他在政治、经济上作了一系列改革,再加上齐国地近渤海,有山海渔田之利,齐国很快强大起来。齐桓公采用管仲的意见,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即在尊重周王室的名义下,团结其他诸侯,抗击威胁中原的周边少数民族,还出兵阻挡北上的南方强国楚,在诸侯国中

4、树立了威信。后来,齐桓公召集诸侯国在葵丘会盟,周王室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尊王攘夷,葵丘会盟,九合诸侯,管 仲,背景: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有关记述,蔡女为桓公妻,桓公与之乘舟,夫人荡舟,桓公大惧,禁之不止,怒而出之。乃且复召之,因复更嫁之。桓公大怒,将伐蔡。仲父谏曰:“夫以寝席之戏,不足以伐人之国,功业不可冀也,请无以此为稽也。”桓公不听。仲父曰:“必不得已,楚之为菁茅不贡于天子三年矣,君不如举兵为天子伐楚。楚服,因还袭蔡,曰:余为天子伐楚,而蔡不以兵听从。因遂灭之。此义于名而利于实,故必有为天子诛之名,而有报仇之实。”,大意,齐桓公为了称霸天下伐楚,但是楚也是不甘示弱,最后

5、,齐国以失败告终。本次参加战争的国家有鲁宋陈卫郑等。,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连动),蔡潰 以:动词,带领。侵:無鐘鼓進攻。潰:指兵敗。遂伐楚。楚子使與師 與,介詞,同。言曰:“君處(ch)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處,居住。及,趕上。不虞,沒有料到。虞,料到,之,介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何故?”,语法,齐侯以诸堡之师侵蔡:连动结构,“以”用作动词(不是介词),率领。楚子使与师言曰:省略宾语,省略使者。,主語,謂語,主語,謂語,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没想到您走到我的土地上来了,是什么缘故?动词“虞”的宾语原来是一个主谓结构“君涉吾

6、地”,这个结构共同充当“虞”的宾语,所以中间加上一个介词“之”,使它由一个完整的主谓结构变成一个偏正结构,也叫使主谓结构名词化。即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涉,說文:徒行濿水也。,涉:趟水過河 進入、到,涉:侵入的代名词,管仲對曰:“昔召(sho)康公命我先君大公 大,讀爲ti,後來寫作“太”。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女,后来作“汝”。實,表期望、祈使的語氣詞。之,指代詞,指代五侯九伯。賜我先君履,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d)。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共,供給,這個意義後來寫作“供”。無以縮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寡人是征:我就是來索取這個的。是,前置

7、賓語,複指成份“之”省略。下句“寡人是問”同。,春秋时期统治阶级结构关系:最高统治者:周王(天子 拥有整个天下: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其次:诸侯国君(“公侯伯子男”五个不同等级,各国君主即按照所封爵位称呼,如“宋公”“侯”“郑伯”“楚子”“许男”他们的封地称为“国”。)再次:卿、大夫(他们也有自己所统治的区域,即自己的封地,当时称为“家”,故“家”也同“国”一样,是一级政权机构,后来组成双音词“国家”。)最末:家臣替在诸侯国中服务的贵族管理“家”的人员。如孔子的学生冉有、季路就是季氏的家臣。,姜太公,本姓姜。封於吕,遂以吕爲姓,名尚,故稱吕尚。一説字牙,故稱姜子牙。吾太公吾望

8、子久矣,故號太公望。尊稱師尚父。封於齊,爲始祖,故稱齊太公。,赐我先君履 赐予我先君的权力范围 履,先秦是动词,后来转化成名词,指“鞋”,如韩非子中所讲的“郑人买履”的故事,史记留侯世家里记载“张良纳履”的故事。但在先秦“履”主要用作动词。另有指鞋的名词屦。齐晋鞌之战“流血及屦。”,如履薄冰,至于:至,到;达到。于,介词,引出对象。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否定宾语前置尔贡=苞茅寡人是徵寡人徵是、寡人是问=寡人问是,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包匦菁茅史记集解引郑玄曰:“匦,缠结也。菁茅,茅有毛刺者,给宗庙缩酒。重之,故包裹又缠结也。”,女汝 古今字。表示第二人称。“五侯九伯,

9、女实征之”,女,本指女性(与“男”相对),借为第二人称代词(音而),后来写作“汝”。,徵征,徵:1、徵召、徵收、徵求、徵詢、徵兆 簡化爲征2、Zh,五音之一。,征:遠行、征伐,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此句为判断句。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前一“之”是放在主謂結構中的結構助詞,其作用是取消主謂結構的獨立性。“貢之不入”作主语,後一“之”是放在定中結構的結構助詞。“寡君之罪也”充当谓语。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敢,表谦敬的副词,岂敢。其,语气词,表示祈使。诸,“之于”的合音。師進,次於陘(xng)。次,临时驻扎。,史記周本紀,康王卒,子昭王瑕立。昭王之時,王道微缺。昭王南巡狩不返

10、,卒於江上。其卒不赴告,諱之也。,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唐張守節正義:帝王世紀云:“昭王德衰,南征,濟于漢,船人惡之,以膠船進王,王御船至中流,膠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沒于水中而崩。其右辛游靡長臂且多力,游振得王。周人諱之。”,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之”用在主谓词组“昭王不复”的主语和谓语之间,使原来的主谓词组失去了独立成句的可能性,在形式上变成偏正词组,整体充当全句的主语。其,表委婉的语气词,还是;诸,“之于”的合音字。,师进,次於陉,師:二千五百人爲師。小司徒曰:五人爲伍,五伍爲两,五两爲卒,五卒爲旅。五旅爲師。次:不前不进也。,桐 柏 山,大 別 山,漢 水,漢 水,蔡,夏,楚子

11、使屈完如師。如:往,到去。師退,次於召(sho)陵。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之,指代諸侯之師。齊侯曰:“豈不穀是爲?先君之好是繼不榖,諸侯國君的謙稱詞。這裏作“爲”的前置賓語,“是”複指代詞提前。“先君之好”是動詞“繼”的前置賓語,也是依靠指代詞“是”複指提前。與不穀同好,如何?”,岂不谷是为?岂为不谷先君之好是继继先君之好两例均为用提宾助词“是”使宾语前置,起到强调宾语的作用。1、是=不谷2、是=先君之好,不穀 诸侯对自己的谦称,义为“不善”,如“与不穀同好(ha)。,不谷:古代王侯自称之谦辞。“不榖”。“榖”,善,美。不谷就是不善。老子 三十九“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

12、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不榖”的本意是不结果实。水稻不灌浆就不会有稻米产生,这个叫“不榖”、“不谷”。对人来说,就是没有子女,老绝户。叫“不榖”、“不谷”。和孤、寡意思相并列。用来比喻人没有德行,所以绝后。侯王以此自警、自谦。榖”所有的善、美的含义是从”结果实“这个意思引申出来的。在古人看来,不结果实、不生子女都是不善、不美的。,寡人 古代君王的自称,是一种谦称,义为“寡德之人”(德行很少的人),如“寡人是徵”。寡君 古代臣子对其他国家的人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是一种谦称,义为“寡德之君”,如“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寡人:古代王侯可自谦为寡人。寡人这个称号是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

13、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而在其后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称。各代体制习惯虽各有不同,一般被封诸侯王者也可自称“寡人”。寡人,寡德之人,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春秋战国时,诸侯皆称寡人。清代学者赵翼考察了历史上“寡人”的使用情况:春秋时期诸侯自称寡人,但楚王多自称“不谷”。而较弱的诸侯自称“孤”。,對曰:“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願也惠,表謙敬的副詞,用在對話中,表示對方的行爲給自己帶來了恩惠。徼,本義爲“尋”,這裏用其引申義求。徼福,即求福。敝邑,對他人謙稱自己的國家。辱,表謙敬的副詞。相當於說承蒙。”齊侯曰:“以此衆戰,誰能禦之禦,抵禦?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克,攻克?”對曰:“君若以德

14、綏(su)諸侯以,介詞,表憑藉。誰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爲城,漢水以爲池雖衆,無所用之 雖:雖然,即使。讓步轉折連詞。無所用之:沒有用他的地方。所,特指代詞,與“用之”一起構成一個名詞性的結構,一起作動詞“無”的賓語。”,“惠”为敬词,表示对方做某事是给自己施以恩惠。可加在很多动词之前,如“惠存、惠收、惠领、惠顾”之类;“辱”为谦词,意谓对方做某事是使他受侮辱了,降低了他的身份了。“社稷”在这里仍是两个词,社指土神庙,稷指谷神庙。因为前文是说的“徼福”(求福),求福当然是到神庙。所以这里的“社稷”不同于后来用以指代国家政权的“社稷”。,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楚国以方城为城,以汉水为

15、池。楚国拿方城山作为城墙,拿汉水当作护城河(来与你对抗)。宾语前置。为了强调介词“以”的宾语,可以把“以”的宾语直接放在前面。又如“以一当十”也可说成“一以当十”。“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同此,【城】本义为城墙、都邑四周用作防守的城垣,用作动词表示筑城、造城。【池】本义为护城河,引申为水塘、积水的坑。,古代的城墙,屈完及諸侯盟。,及:介詞,和。盟:訂立盟約。按:盟,說文作,是歃血殺牲以結盟之義,本爲動詞。,【重要虛詞】1.不虞君之涉吾地。(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五侯九伯,女實征之。(句中语气词,表命令或祈使)3.貢之不入。(放在主謂結構中的結構助詞,其作用是取消主謂結構的獨立性)4.寡君之罪也。(放在定中結構的結構助詞),5.敢不共给?(表谦敬副词,岂敢)6.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表委婉的語氣詞。“之於”的合音字)。7.豈不榖是爲?(表反問的語氣副詞,可譯爲“難道”)8.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願也。(惠,敬词。敝邑,谦称自己的国家。辱,谦词,表示承蒙)10.無所用之。(特指代詞,與“用之”一起構成一個名詞性的結構,一起作動詞“無”的賓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